武志峰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眼科主任
眼科孫松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眼科吳又凱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眼科董凌峰
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鄒文軍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眼科程立波
副主任醫(yī)師
3.4
眼科王慶華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3
眼科蔣韻佳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曹建琴
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王祥群
主任醫(yī)師
3.3
張潔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張清
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張亦農
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周麗鈞
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楊廣宇
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劉文慧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黃又莉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戚稼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程玲艷
副主任醫(yī)師
3.3
眼科蔣屏東
副主任醫(yī)師
3.3
鄒廣程
主治醫(yī)師
3.2
眼科徐慧艷
主治醫(yī)師
3.2
眼科黃曉麗
主治醫(yī)師
3.2
眼科王峰
主治醫(yī)師
3.2
眼科張正威
主治醫(yī)師
3.2
也許很多人都會碰到這樣的一種情況,無痛緣無癢的突然發(fā)現眼球的“眼白”處一大片紅紅的,非常的嚇人,就像下圖。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得了“紅眼病”或是“眼底出血”,其實不然,這只是球結膜下的出血,在眼科來說不算什么嚴重的病癥,不會傳染也不會引起失明。球結膜是我們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薄的幾乎透明的膜,如皮膚一樣覆蓋在眼球的表面,正常人的球結膜有絲狀的小血管,健康的眼球這種小血管要仔細看才能發(fā)現,如果在炎癥等病理性因素的刺激下會明顯擴張。而球結膜出血則是這些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由于血液聚于球結膜下因此看起來就是紅紅的一大片,這種現象就有點類似于受傷后皮膚下的淤青。根據出血的量不同,紅色的區(qū)域形狀可以不一,大小可以不等,多的話甚至可以布滿整個白眼球。剛出血的時候呈鮮紅色或深紅色,時間長了就變成淡黃色,一般都能于幾天至幾周后慢慢吸收不留痕跡。球結膜出血除去炎癥、外傷或手術的原因外多見于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也與年齡的增大、血管的硬化有關,特別在冬季多發(fā)。一般在結膜出血的24小時內可以進行冷敷,3天后酌情熱敷,但也有患者熱敷后會引起再次的出血,因此個人認為任其自行吸收即可。預防球結膜出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揉眼。2、避免劇烈運動。3、注意用力屏氣的動作,比如咳嗽、打噴嚏、嘔吐、便秘等。4、戒酒(有的患者一喝酒就引起出血)。5、避免情緒激動。6、注意溫差太大的環(huán)境。7、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倒立。球結膜出血只是一種癥狀,但如果反復發(fā)作,應進行全身系統(tǒng)疾病的檢查。
自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開展以來,為許多患者摘掉了眼鏡,免去了戴鏡的煩惱,但也有一些人沒這么幸運,由于在術前檢查中發(fā)現眼底視網膜上有裂孔,而暫時不能進行近視眼手術。那什么是視網膜裂孔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有多大的危害呢?通俗的說,視網膜就是人眼球內部的一層薄薄的膜樣組織,有著豐富的神經細胞和纖維,是視覺形成中的”接收器”。正常的視網膜是完整而平服的,貼附于眼球壁的內面。視網膜裂孔則是視網膜上出現的“破孔”,一般是在周邊視網膜變性(一種視網膜玻璃體的退行性改變)的基礎上形成的,多見于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由于近視患者的眼軸不斷增長,導致周邊視網膜變薄,萎縮,慢慢出現裂孔,或是變薄的視網膜受玻璃體牽拉的作用形成裂孔。緩慢發(fā)病的病人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有玻璃體的牽拉則可出現閃光感或黑影飄動等。視網膜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體就會從裂孔進入到視網膜下,使視網膜離開眼球壁掉落下來形成視網膜脫離,此時患者可以感覺到視力急劇下降,黑影遮蓋,嚴重者甚至失明,危害巨大。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視網膜裂孔雖小,卻是個大隱患。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眼的患者,或是一眼已經發(fā)生過視網膜脫離的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到眼科進行全面的散瞳眼底檢查,如發(fā)現裂孔則可進行眼底視網膜激光治療,防患于未然。視網膜激光就如同電焊一樣可以在裂孔周圍形成一條加固帶,加強了裂孔旁視網膜的粘附力,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未脫離的視網膜,減少了視網膜脫離發(fā)生的可能性,但對已發(fā)生視網膜脫離或玻璃體視網膜條件極差者還是需要手術來治療。我院眼科自1996年開展此項技術以來,已經為數百名未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視網膜周邊變性及裂孔的患者進行了眼底激光治療,免去了手術及喪失視力之苦。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裂孔激光后(白點為激光斑)
1.?流行病學老年性上瞼下垂(又稱腱膜性上瞼下垂)是最常見的上瞼下垂之一,雙眼多同時發(fā)病,有數據顯示上瞼下垂的發(fā)病率約為4.7~13.5%,其中老年性上瞼下垂占60.2~82.4%。老年性上瞼下垂是一種與衰老相關的退行性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加,癥狀可能會逐漸加重,上瞼皮膚下垂的程度可能會越來越明顯。2.?近年來發(fā)病狀況近年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群體不斷擴大,老年性上瞼下垂的發(fā)病數量也有所增加。除了衰老帶來的退行性變,老年性上瞼下垂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還受到皮膚組織老化松弛、長期佩戴隱形眼鏡、Müller氏肌的纖維化和脂肪化等因素的影響?3.?臨床表現老年性上瞼下垂最直觀的表現是上瞼皮膚下垂,遮蓋瞳孔、遮擋視線,導致視野縮小。為了努力睜大眼睛,患者的額部肌肉會用力,導致眉毛上移、額紋加重。嚴重的時候,患者會仰起頭來看東西。此外,還常伴有上瞼皮膚褶皺增多、向下注視時瞼裂相對減少的體征。4.?鑒別診斷老年性上瞼下垂(腱膜性上瞼下垂)大多是由提上瞼肌腱膜的過度拉伸、斷裂及脫離引起,需要和先天性上瞼下垂、肌源性上瞼下垂、神經源性上瞼下垂、機械性上瞼下垂、假性上瞼下垂等其他類型的上瞼下垂進行區(qū)別。如因眼部腫瘤導致的上瞼下垂,切除腫瘤后通常就能獲得理想治療效果,不需矯正;上瞼皮膚松弛、眼球內陷等導致的上瞼下垂,如單純矯正上瞼下垂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需要評估具體情況。如因重癥肌無力引起的上瞼下垂,需要神經內科就診治療;因顱內腫瘤、胸腺腫瘤引起的上瞼下垂,需要做CT明確診斷。因此,上瞼下垂病因復雜,除眼科就診外,可能還需要其他科室的診治。?5.?手術治療(1)?老年性上瞼下垂多由提上瞼肌腱膜異常所致,手術治療通常選擇加強腱膜的術式,包括提上瞼肌腱膜的修補、折疊、前徙和縮短術(2)?重度上瞼下垂或術后復發(fā)的難治患者,可使用提上瞼肌與上直肌聯(lián)合筋膜鞘(Conjointfascialsheath,CFS)懸吊術治療6.術后注意事項上瞼下垂術后初期,切口上附有縫線,需要5-7天后拆線,在等待時間愈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護切口、保護眼表,并可以做一些促進切口愈合的措施。(1)加壓包扎或冰敷:術后48小時內可以加壓包扎或冰敷眼瞼,減輕水腫或出血,有利于傷口恢復。(2)避免眼部過度用力: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等,以防傷口裂開或影響手術效果。(3)保持眼部清潔:按照醫(yī)囑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防止感染。同時,避免用手揉眼,避免化妝,避免沾染未消毒的水,避免去灰塵較多的場所,以免帶入細菌或化學品刺激。出門時最好戴眼鏡遮擋風沙,避免煙塵刺激眼睛。(4)保護角膜:術后上瞼高度提高,可能會存在眼瞼閉合不全,角膜可能會暴露在空氣中,因此要特別注意保護角膜。白天滴人工淚液滋潤眼表,夜間使用眼膏涂抹封閉暴露的角膜。(5)定期復查: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進行定期復查,及時了解恢復情況,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
總訪問量 1,166,773次
在線服務患者 2,319位
科普文章 19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