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妙艷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胰腺外科 抗腫瘤治療易引起骨髓抑制怎么監(jiān)測??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數I級:無需干預,可待自行恢復,2-3日后復查;日??赏ㄟ^飲食、利可君等升白藥物調整;II級:如3日內下一次化療,短效升白1天,至少24小時后復測;III級:短效升白3天;如伴發(fā)熱,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IV級:測體溫,急診就診或聯(lián)系醫(yī)生,短效升白、抗感染、住院層流床同時進行。后續(xù)根據治療周期可預防性應用長效升白針。注意:?短效升白注射后,務必24小時后再復查、用藥!?長效升白針主要用于預防,需注意注射后14天內不可化療。血小板計數80為界,如低于80距下次化療一周以上,可等待自行恢復;距下次化療不足一周,建議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或重組人白介素-11每日注射升血小板,持續(xù)4-5日后復查。如血小板低于50,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小心活動,避免出血,建議聯(lián)合促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必要時申請輸血小板,具體遵醫(yī)囑。血紅蛋白?短期內下降20g/L及以上,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完善便隱血、胃腸鏡、CT;排除出血后,如HB≥80g/L,建議食補、適當補充鐵劑(需遵醫(yī)囑);如60-80g/L,可同時予以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如低于60g/L,建議輸血。注意:EPO抗貧血治療屬于長期治療,需要4-6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顯現療效?;颊呖赡軙霈F膽紅素指標升高等表現,同時伴有乏力、食欲減退、皮膚黏膜黃染等癥狀,嚴重影響治療療效與患者生活質量。治療過程中應配合醫(yī)囑嚴密監(jiān)測自身肝功能相關指標,并根據指標水平的變化合理調整藥物劑量,再輔以護肝治療??鼓[瘤治療易引起肝臟毒性怎么監(jiān)測?肝功能!肝功能報告中重點關注三個主要指標(參考值會因檢驗設備和檢測方法的不同而變化):谷丙轉氨酶(ALT):肝功能損害最敏感的監(jiān)測指標。谷草轉氨酶(AST):AST與ALT聯(lián)合檢測可以幫助確定肝臟或其他器官是否受損。總膽紅素(TBIL):指標偏高或偏低都對人體肝臟有損傷,偏高可能是溶血性黃疸、惡性貧血、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等,偏低則常見于缺鐵性貧血。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及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生成尿液、排泌代謝廢物、維持體內水、電解質酸堿等代謝平衡,此外,腎臟也有內分泌功能(如產生腎素、紅細胞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等)以調節(jié)血壓、紅細胞生成和鈣磷代謝。藥物腎毒性常表現為少尿或無尿、蛋白尿、血尿、不明原因的水腫、高血壓等癥狀,嚴重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鼓[瘤治療易引起腎臟毒性怎么監(jiān)測?腎功能!我們最常關注的“腎功能”其實是指腎小球濾過功能,主要通過檢測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和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的值來評估腎功能。尿素:只有當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到50%以下時,血清尿素濃度才會升高。此外,腎外因素也可引起血清尿素升高。高蛋白飲食、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均可使血清尿素升高;而低蛋白飲食、飲水多、大量排尿等均可導致血清尿素下降。肌酐:一般只有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50%以下,肌酐才會超過其參考范圍的上限。同時,血清肌酐還受性別、年齡、肌肉量、蛋白攝入量等因素的影響。血清胱抑素C: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理想內源性指標,在血液中的濃度由腎小球濾過決定,不依賴任何外來因素,診斷敏感性優(yōu)于肌酐、尿素氮等傳統(tǒng)腎功檢測項目。必要時加測。腎小球濾過率計算:(140-年齡)×體重(kg)×1.23(女性乘以1.03)?血肌酐;或?體重(kg)×(140-年齡)/72×血肌酐(mg/L)。正常成人腎小球濾過率男性為(125±15)ml/min,女性約低10%。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表明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會導致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在體內消除減慢,累積毒性提升,此時患者應遵醫(yī)囑根據自身腎功能狀況及時調整化療藥物劑量,避免毒性積累。實踐學習:您學會了嗎?▲?必要時一定要聯(lián)系醫(yī)生或門急診就診!2023年09月02日
1858
1
9
-
2023年02月03日
2185
0
15
-
鐘曉琳主任醫(yī)師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科 嗯,這個話有的問題是,嗯,它的肝功能出了一些問題,總膽紅素102,直接膽紅素6.6,間接膽紅素95.9,那么單從您給我的這個肝功能的結果來看的話,是間膽增高的一個黃疸,而從我們,嗯,醫(yī)學的角度來說的話,間接膽紅素增高的話,我們首先考慮溶血性的這個膽紅素增加,嗯,所以說您要看一下您有沒有貧血,嗯,還有呢,進一步去查找一下,嗯,容許那個間接膽紅素增高的原因,嗯,有沒有自身免疫方面的一些問題,這個可能需要來醫(yī)院了,您這個情況還是比較需要關注了,因為您這個是建膽都超過了百分之90%了,嗯,那我認為呢,是一個溶血性的黃疸的可能性比較大,嗯,溶血性黃疸呢,可能不光是出現肝功能損害,還可能出現腎功能損。 還可能出現貧血,所以說我建議您到醫(yī)院來就診呢。 然后這個患有呢,是左右腹部隱痛。2022年12月17日
166
0
0
-
劉維新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場所。肝臟的主要功能是進行糖的分解、貯存糖原;參與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激素的代謝;解毒;分泌膽汁:吞噬、防御機能;制造凝血因子: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產生熱量等;在胚胎時期肝臟還有造血功能。另外,肝臟具有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量的功能:正常時肝內靜脈竇可以貯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機體失血時,從肝內靜脈竇排出較多的血液,以補償周圍循環(huán)血量的不足。1、反應肝細胞損傷的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醛縮酶(ALD)、腺苷脫氨酶(ADA)、山梨醇脫氫酶(SDH)、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LDH)、谷氨酸脫氫酶(GLDH)、谷胱甘肽原雜原轉移酶(GST)、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AL)、血清異檸檬酸脫氫酶(LCD)、ALT(0-40U/L)AST(5-34U/L)迄今依然被認為是肝細胞損害的“金標準”。其中ALT存儲于肝、腎、心肌、胰、脾、肺、紅細胞、血清和骨骼肌中,以肝臟存儲量最高,一般存在于肝細胞漿中,肝內含量約為血中的一百倍,如果釋放的酶完全保持活力,哪怕只有1%的肝細胞壞死,也可以使血清酶活力增加一倍。肝細胞內濃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在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時,即使無壞死,肝細胞內轉氨酶亦可由如此明顯的濃度梯度差而泄漏入血中。AST也廣泛存在于上述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故血清中AST活性升高應排除心肌病變后才考慮肝臟病變。AST在肝細胞漿內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線粒體內,在肝細胞漿內AST/ALT之比為0.6:1,而在整個肝細胞內兩者之比為3:1,因此ALT是反映肝病變最敏感的指標之一,而血中AST顯著增高時,在排除心肌病變后,應考慮肝線粒體大量破壞、肝細胞壞死。判讀注意:(1)各種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轉氨酶升高,但超過正常值10倍的血清轉氨酶主要見于急性病毒性或藥物性肝炎、休克時肝缺氧和急性右心衰竭時肝淤血。(2)如果轉氨酶高于正常值10倍伴球蛋白升高1倍,且持續(xù)8周以上,則幾乎可以肯定為慢性活動性肝病。(3)膽系疾病時,轉氨酶也升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值的8倍。少數膽總管結石患者轉氨酶可高達正常值10倍以上,但24-48h后即大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圍。(4)酒精性肝病時,轉氨酶輕度升高,可能與酒精耗竭了作為丙氨酸轉氨酶的輔酶的吡哆醛有關。(5)在病毒性肝炎時,同時測定AST/ALT的比值(正常值1.15左右)則更有意義。急性肝炎早期肝損害時,大多數ALT和胞漿部分的AST被釋放出來,致使AST/ALT降至0.56左右,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時,AST/ALT比值常>2,膽汁淤積及肝癌時,AST/ALT比值亦可增高。(6)轉氨酶水平正常,肝臟損害持續(xù)存在。見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所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標一直陽性,但轉氨酶從來沒有升高過,可是如果對這樣的病人做肝臟活組織檢查卻能發(fā)現肝臟的炎癥反應很嚴重,有的已經發(fā)生了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還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類似情況。(7)轉氨酶水平很高,但不過是一時性的肝損害。不會給肝功能造成很大影響,后果也不很嚴重,比如服用某種對肝臟毒性較強的藥物。有報道就因為吃了一粒藥物,轉氨酶升高到2000多單位,停藥后2天就恢復到正常;另外,大多數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發(fā)病期轉氨酶水平很高,經過短期休息和治療后很快恢復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也會有類似現象。(8)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盡管得了晚期肝病,肝功能很糟糕,但轉氨酶卻是正常的。不少人因為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體檢時發(fā)現其他異常才得知原發(fā)疾病。隱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種。(9)黃疸很深,轉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有三種情況:一是膽道阻塞。膽汁排泄不暢,做肝功能試驗檢查時發(fā)現血液膽紅素很高,而轉氨酶不高或輕度升高,可見于膽管結石、膽道和胰頭周圍的腫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這是一種很嚴重的肝病,病死率很高?;疾〉脑缙?,轉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膽紅素在較高的水平上,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膽紅素越來越高,轉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醫(yī)學上稱之為“膽酶分離”,這是病情嚴重的信號。三是淤膽型肝炎??捎啥喾N原因引起,以肝內小膽管損害為主,導致膽汁分泌異常,比如各種少數急性黃疸型肝炎、藥物性肝炎、妊娠等。(10)轉氨酶長期異常,但水平不高。這多見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長期大量飲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11)還有一種即脂肪肝,表現為轉氨酶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100單位,這種人一般體重超標,或嚴重超標。(12)約20%的轉氨酶升高一時找不到原因,應檢查有無血色病、Wilson病或a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以及某些非肝性疾病,如乳糜瀉、Addison病、神經性厭食、肌炎或過度運動后肌肉損傷。2、反映肝臟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指標包括總膽紅素(TBiI)、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總膽汁酸(TBA)、血氨(NH3)、堿性磷酸酶(ALP)、γ2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谷氨酰轉肽酶(GGT)、脂蛋白-X(LP-X)、5-核苷酸酶(5-NX)。膽紅素正常參考值:總膽紅素5.1~19.0μmol/L?直接膽紅素1.7~6.8μmol/L?血清間接膽紅素3.4~12μmol/L膽紅素是膽色素的一種,它是人膽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黃色。它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謝產物,有毒性,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引起不可逆的損害,但也有抗氧化劑功能,可以抑制亞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膽紅素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人每日生成膽紅素250~350mg,其中80%~85%來自血液循環(huán)中衰老的紅細胞,其余15%~20%來自骨髓和肝臟,稱為旁路膽紅素。當紅血球衰老(紅血球生命周期120天)時,會經過脾臟加以破壞處理而產生膽紅素,膽紅素會透夠肝臟作用并由膽管被排至十二指腸中,最后大部分隨著糞便而排出體外。黃疸機制:上述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障礙,均可使人發(fā)生黃疸。如果紅細胞破壞過多,產生的IBil過多,肝臟不能完全把它轉化為DBil,可以發(fā)生溶血性黃疸;當肝細胞發(fā)生病變時,或者因膽紅素不能正常地轉化成膽汁,或者因肝細胞腫脹,使肝內的膽管受壓,排泄膽汁受阻,使血中的膽紅素升高。這時就發(fā)生了肝細胞性黃疸;一旦肝外的膽道系統(tǒng)發(fā)生腫瘤或出現結石,將膽道阻塞,膽汁不能順利排泄,而發(fā)生阻塞性黃疽。判斷黃疸程度:1.TB19.0~34.2μmol/L為隱性黃疸。2.TB34.2~170μmol/L為輕度黃疸。3.TB170~340μmol/L為中度黃疸。4.TB>340μmol/L為重度黃疸。判斷黃疸的類型:1.溶血性黃疸:一般<85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20%;2.肝細胞性黃疸:一般<20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35%;3.阻塞性黃疸:一般>3400μmol/L。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60%判讀注意:(1)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均升高見于肝細胞性黃疸,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壞死等;(2)血清總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升高見于溶血性黃疸,如溶血性貧血、溶血性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病等;(3)血清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升高見于梗阻性黃疸,如膽石癥、膽管癌、肝癌、胰頭癌等,其升高程度與病情呈正相關,且癌性梗阻高于良性梗阻。ALP(40-150U/L)和GGT(9-64U/L)堿性磷酸酶是膽汁淤積的經典標志。幾乎存在于機體的各個組織,但以骨骼、牙齒、肝臟、腎臟含量較多。ALP不是單一的酶,而是一組同工酶,主要來源于肝、骨、腸和胎盤,其中以肝源性和骨源性為主。正常人血清中的堿性磷酸酶主要來自于骨骼,由成骨細胞產生,經血液到肝臟,從膽道系統(tǒng)排泄。生理性的升高只見于正常妊娠、新生兒骨質生成和正在發(fā)育的兒童。一般來說,不同肝病患者堿性磷酸酶升高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膽汁淤積、肝癌、肝細胞損傷。判讀注意:(1)血清堿性磷酸酶的增高一般提示伴有膽淤的肝膽疾病或骨骼病變。血清堿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的2.5倍,轉氨酶不超過正常值的8倍,90%的可能為膽汁淤積。(2)堿性磷酸酶的增高可先于黃疸出現,多與膽紅素增加呈平行關系。當兩者發(fā)生解離時,如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的比值增大,表示肝臟損害嚴重且不斷發(fā)展;如比值減少,則應考慮局限性肝病(肝癌、肉芽腫、膿腫等引起肝內膽管閉塞)、膽管炎、不完膽道梗阻等。(3)如果堿性磷酸酶顯著增加,但膽紅素和丙氨酸轉氨酶不高,則應考慮肝癌。血清中堿性磷酸酶<3倍參考范圍上限,且丙氨酸轉氨酶>10倍參考范圍上限,可作為急性肝損傷的判斷標準。(4)由于AIP升高是肝、膽細胞在膽汁誘導下合成增加所致,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在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早期血清中該酶活性可不升高;(5)肝癌和某些浸潤性肝病時AIP升高,系局限性膽道梗阻誘導酶合成所致,但在霍奇金病、腎細胞癌等腫瘤時,雖無肝受累也可升高;(6)敗血癥、艾滋病伴全身感染時AIP可顯著升高,原因不明;(7)AIP活性降低可發(fā)生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惡性貧血、鋅缺乏和先天性低磷酸酶血癥。谷氨酰轉肽酶谷氨酰轉肽酶是一種參與蛋白質代謝的酶,在肝內存在于肝細胞胞漿和膽管上皮細胞中。其臨床意義與堿性磷酸酶大體一致,但特異性不如堿性磷酸酶。由于其在骨骼中分布極少,故可鑒別肝膽和骨骼系統(tǒng)的損害,彌補性磷酸酶的不足。是膽道疾病最敏感的標志。谷氨酰轉肽酶升高見于各種原因的膽汁淤積。谷氯酰轉肽酶活性在不同肝病中增高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肝外膽道梗阻、原發(fā)性肝癌、肝內膽汁瘀積、急性肝炎、肝硬化、中重度慢性肝炎。判讀注意:(1)急性肝炎時,谷氨酰轉肽酶升高,恢復期,當其他肝功能指標均已恢復正常,而谷氨酰轉肽酶尚未恢復正常,提示肝內殘存病變,肝炎尚未痊愈。如谷氨酰轉肽酶反復波動或長時間維持較高水平,則應考慮肝炎有慢轉趨勢。(2)輕度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償期,谷氨酰轉肽酶多正常;中、重度慢性肝炎,谷氨酰轉肽酶常可高出正常值l~2倍,如長期持續(xù)升高,表示病情繼續(xù)發(fā)展。(3)但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時,谷氨酰轉肽酶持續(xù)低值,提示預后不良。(4)酒精性肝損害,尤其在急性酒精中毒時,谷氨酰轉肽酶常顯著升高,可達正常值的lO倍以上。對于慢性酒精性肝損害,谷氨酰轉肽酶也是有效的監(jiān)測指標。(5)GGT也是肝病完全恢復的指標,輕癥肝炎一般GGT正?;蛏愿?,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功能損害比較嚴重的患者GGT升高,且不易降至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為患者是否可恢復正常工作的標志。3、反應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膽堿酯酶(CHE)、總膽固醇、凝血酶原時間(PT)、卵磷脂膽固醇?;D移酶(LCAT)、凝血因子等。ALB(35-53g/L)、PA(0.18-0.45g/L)、A/G(1.1-2.0:1)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約占人體每天合成蛋白質總量的40%以上,血清中的白蛋白全部由肝臟合成,而Y球蛋白則主要由漿細胞合成。肝細胞還能將糖、脂肪轉化為氨基酸,作為進一步合成蛋白質的原料。當肝臟發(fā)生病變時,血清中蛋白質的質和量均會發(fā)生改變??偟鞍住椎鞍走€是反映肝病預后的指標??偟鞍缀桶椎鞍追从掣闻K合成蛋白的功能,隨著肝功能損害加重,失代償期肝臟合成功能下降,臟合成蛋白功能減低,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致使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若自蛋白<20g/L,則提示肝損害嚴重,預后不良;若治療后白蛋白值回升,為治療有效的最好標志。前白蛋白在肝臟合成,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臟蛋白質的合成功能。對于靜脈高營養(yǎng)患者,前白蛋白測定可作為營養(yǎng)監(jiān)測指標之一。由于前白蛋白的半衰期比白蛋白短,故當肝臟合成白蛋白障礙時,前白蛋白下降出現早。前白蛋白比白蛋白更能敏感地反映比肝臟合成功能的輕度損害,并且隨著病情的加重,前白蛋白降低愈明顯。因此,前白蛋白是反映早期肝臟合成功能損害的良好指標。4、診斷肝纖維化指標單胺氧化酶(MAO)、脯氨酸肽酶(PID)、Ill型前膠原肽(PⅢP)、層黏蛋白(IN)、lV型膠原、透明質酸(HA)、抗線粒體抗體。5、診斷肝腫瘤的指標甲胎蛋白(AFP)、曠巖藻糖苷酶(AFU)、甘氨酰脯氨酸二肽酶(GPDA)、al一抗胰蛋白酶(AAT)、血清鐵蛋白(SF)。這里就不詳盡解析了??傊?,看肝功能化驗單時要結合病人的病情、病史、體檢和其它相關的化驗、影像學檢查,全面綜合考慮。2022年11月04日
2795
1
11
-
任衛(wèi)東主任醫(yī)師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內分泌科 如何看懂肝功能檢查指標?肝臟是人體含酶最豐富的器官,其病理狀態(tài)常導致酶的血清濃度發(fā)生改變,肝臟生化試驗(LBT,俗稱肝功能試驗)是判斷有無肝損害、評估肝病嚴重程度、追蹤肝病進展以及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后的重要方法。??肝功能檢查指標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組合起來可綜合反映肝細胞受損情況、膽汁淤積情況及肝纖維化程度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01、反應肝細胞損傷的指標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生化指標。ALT主要分布于肝細胞胞漿,肝內濃度較血清高3000倍,是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指標;AST主要分布于肝細胞線粒體,少數分布于胞漿,如果肝功能試驗中發(fā)現AST濃度升高,可能說明肝細胞損傷的比較重,或者說主要損侵犯肝細胞的線粒體為主,比如說酒精。因此,測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異常的診斷和鑒別。參考范圍對于血清ALT和AST的正常值上限(ULN),目前尚無一致意見。正常情況下,血清ALT和AST的濃度低于30-40U/L。一般按照國際慣例,ALTULN:男40U/L,女35U/L。臨床意義?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輕型:肝細胞雖有損傷,但細胞內的線粒體仍保持完整,故釋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的ALT和AST,以ALT的升高為主,AST/ALT<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細胞內的線粒體也遭到了破壞,AST從線粒體漏出,因而表現出AST/ALT>1。但是當肝臟損傷發(fā)展到一定嚴重程度,癥狀惡化時,肝細胞大量壞死導致ALT枯竭,而膽紅素進行性升高,表現為黃疸進行性加深,即出現“酶膽分離”現象,提示肝細胞嚴重破壞,預后不佳。?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線粒體的破壞程度更加嚴重,AST升高更加明顯,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患者:AST升高明顯,ALT可正常,AST/ALT常>2,可伴γ-谷氨酰轉肽酶(GGT)明顯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ALT、AST明顯升高,同時γ-球蛋白或IgG≥1.5倍正常值上限。02、反映膽紅素代謝的指標膽紅素由肝臟產生,經膽道排泄,肝在膽紅素代謝中具有攝取、結合和排泄作用。膽紅素測定包括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二者之差為間接膽紅素(IBIL),多種致病因素可引起血清膽紅素升高,導致黃疸。黃疸正常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20天,血液中衰老的紅細胞被降解并在酶的作用下轉變?yōu)镮BIL,經肝臟轉化為DBIL,隨膽汁被排入膽道,最后大部分經大便排出,小部分經腸道吸收,經血液循環(huán)重回到肝內。若血清中膽紅素升高則會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fā)黃,稱為黃疸。根據病因,可將黃疸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及梗阻性黃疸。臨床意義溶血性黃疸:當發(fā)生血管內溶血或紅細胞大量破裂時,體內產生大量IBIL而超過肝臟的攝取和代謝能力,血中IBIL顯著升高,引起溶血性黃疸,而此時DBIL、ALT、AST和ALP基本正常。肝細胞性黃疸:當肝細胞受損時,一方面肝臟無法完全攝取和結合IBIL,另一方面肝細胞內的DBIL會從受損的肝細胞釋出,因此導致血液中DBIL和IBIL均升高,同時轉氨酶也顯著升高,即導致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當膽道因為結石、腫瘤或周圍腫物壓迫致其梗阻時,肝細胞分泌的DBIL排出受阻,由于膽管內壓增高致使DBIL逆流入血液,因此出現血中DBIL顯著升高,IBIL不升高或輕度升高,且伴肝臟酶學改變,此為梗阻性黃疸。表1:TBIL、DBIL及2者的比值在3種類型黃疸中的特點03、反映膽汁淤滯的指標膽汁淤積是指肝內外各種原因造成膽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礙,膽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腸而進入血液的病理狀態(tài)。臨床可表現為瘙癢、乏力、尿色加深和黃疸等,早期常無癥狀僅表現為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和GGT水平升高,病情進展后可出現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參考范圍ALP的正常值參考范圍為:40-110U;GGT的正常值參考范圍為:<50U。臨床意義血清ALP和GGT升高是膽汁淤積最具有特征性早期表現,兩者升高提示出現膽汁淤積。肝臟中ALP和GGT均表達于肝細胞血竇側和毛細膽管側及膽管細胞微絨毛上,經膽汁排入膽道系統(tǒng)。當膽汁排泄不暢,毛細膽管內壓增高,可誘發(fā)ALP產生增多,加之膽汁酸憑借其表面活性作用,將ALP從脂質膜上溶析下來,使血清ALP明顯增高。值得注意的是,多種因素可引起正常人血ALP顯著升高。如當妊娠3個月后,胎盤型ALP進入血液達正常的2-3倍,分娩后還可持續(xù)數周;周歲兒童及10歲后青春期,骨骼處于發(fā)育期,ALP水平高于成年人可達3倍;此外高脂飲食后及某些骨骼疾病也會使得ALP水平升高。當排除上述生理病理情況后,血清ALP明顯升高可提示肝膽疾病。04、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時間(PT)和膽堿酯酶(CHE)等等。血漿內主要蛋白質幾乎全部由肝臟制造。肝臟合成的蛋白質主要為Alb,大部分球蛋白也由肝臟產生。肝臟尚能合成血清膽堿酯酶(CHE)及多種凝血因子。肝損害時,合成功能下降,以上指標濃度也隨之降低,其降低程度與肝臟合成功能的損害程度呈正比?!?Alb肝臟是人體合成Alb的唯一器官,合成后供機體需要,且?guī)缀醪槐慌懦?,其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約為21天,因此Alb的高低反映肝臟合成代謝功能和儲備功能,也是評估肝硬化嚴重程度及判斷預后的指標。參考范圍正常情況下,血清總蛋白60-80g/L;血清Alb40~55g/L;血清球蛋白20~30g/L;白蛋白/球蛋白(A/G)>1。臨床意義若Alb持續(xù)下降,提示肝細胞壞死進行性加重,預后不良。除此之外,Alb具有營養(yǎng)細胞和維持血管內滲透壓的作用。當Alb減少時,血管內滲透壓降低,患者可出現水腫、腹水。肝臟受損時,雖然Alb合成減少,但由于免疫刺激作用,γ球蛋白產生增加,因此總蛋白水平一般不會出現明顯變化。但在伴有腹水或食管靜脈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總蛋白水平降低明顯,一方面因為肝硬化,蛋白合成減少,另一方面與血漿容量擴張有關。當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如慢性中度以上肝炎、肝硬化、原發(fā)性肝癌等,Alb產生減少,而同時球蛋白產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肝炎患者長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跡象?!?PAPA于肝臟中合成,分子量小,因電泳時PA位于Alb之前而得名,可作為早期肝損傷比白蛋白更為敏感的指標,也是判斷肝病預后的一項指標。研究表明急性肝炎時PA異常率為34%,而Alb異常率僅為17%,因此PA能更靈敏地反映肝細胞損傷,可作為判斷急性肝損傷的靈敏指標。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病患者PA常降低50%左右,壞死后肝硬化常降到0;而在肝壞死較輕預后良好的患者,PA會隨著病情的好轉而恢復至正常?!?PT血漿PT是評價肝臟合成功能的另一指標,該指標檢測血液凝固時間,它需要肝臟產生的Ⅱ、V、Ⅶ、Ⅸ因子的參與。當肝細胞廣泛受損時,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導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減低),當PT超過3S以上為異常;4~6S時,表明嚴重的肝損傷且預后極差。動態(tài)監(jiān)測PTA非常有助于判斷肝功能的變化,PTA迅速下降到<40%是診斷肝衰竭的指標之一?!?CHE臨床上測定血清CHE主要用于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和肝實質細胞受損的程度。肝病時,CHE常降低,其降低幅度與血清白蛋白大致平行。由于CHE半衰期短于白蛋白,因此比后者更敏感地反映病情變化。05、反映肝纖維化的相關血清指標■?透明質酸透明質酸是一種分布于細胞外基質的氨基葡聚糖,主要由肝星狀細胞或纖維母細胞合成。在眾多反映肝纖維化的指標中,透明質酸的敏感性最高。急性肝炎時血清透明質酸含量多正常,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時由于肝臟代謝能力下降,清除減少,使血清透明質酸水平升高,且其升高水平與肝臟炎癥或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均是構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當肝臟持續(xù)損傷時,兩者合成增加,但肝臟的降解能力降低,出現毛細血管化。同時,血清中Ⅳ型膠原和層黏蛋白水平升高,且與肝纖維化程度具有相關性。以上僅列舉了肝功能檢查較為常見的指標,盡管各項指標在肝病診斷過程中的都有其相應的作用,但也難免存在局限性。一是敏感性不夠高,比如有嚴重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或肝細胞肝癌的患者,其ALT、AST和TBIL可能正常;二是特異性低,肝功能指標異常未必就有肝病,因為有可能受肝外因素的影響。因此,實際臨床工作中,對疾病下診斷還需要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和全面的體格檢查,以及病原學檢測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資料甚至肝活組織病理檢查。只有將多方面的資料綜合起來才能最終確定病因,評估病情,明確診斷,進而指導下一步治療。2022年11月02日
1353
0
4
-
葉雙副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腫瘤婦科 啊,非常好,這個病友問的是他很專業(yè),他問我肝腎功能指標主要看哪一項?。磕俏掖蛩阆麓我蹭浺粋€科普啊,肝腎功能我們簡單的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肝功能,一個是腎功能,腎功能呢,我們主要看肌酐,就剛剛我們一個病友提問你拉帕力啊,肌酐升高,那么肌酐呢,這個指標很重要,那我們其實卵巢癌的化療過程當中,我們卡博的計算就是根據腎功能來調整的啊,所以腎功能我們主要看肌酐,那么肝功能呢,我們主要看谷丙谷草轉氨酶,谷丙谷草這兩個簡稱是alt ast,那這兩個指標呢,反應肝功能,嗯,化療之后呢,很多病人會升高啊,輕度升高不要緊啊,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吃藥,如果升高再高一點的,我們需要口服的保肝藥啊,那如果升高的更厲害,我們就要靜脈保肝了。那還有一些比如說像a op g GT,它反映的是膽管酶啊,一般性這些指標我們是不太看的啊,那么當然肝腎功能里面還有一個這個白蛋白啊,那。 這個呢,其實就反映的營養(yǎng)狀況了,如果白蛋不好,白蛋白不好,說明您可能這個營養(yǎng)不好,建議您就要加強這個啊飲食了啊。2022年10月05日
216
0
4
-
李鵬主任醫(yī)師 北京佑安醫(yī)院 肝病消化中心 大家好,我是消化科的李醫(yī)生,在門診當中經常能夠碰到一些這個拿著體檢報告來的人群啊,說我們這個發(fā)現了有這個轉氨酶升高啊,這是怎么回事? 那么首先呢,我們說這個轉氨酶的升高啊,多數情況常見的還是這個肝臟出現了炎癥。 那么如果發(fā)現轉氨酶升高,而且既往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肝病史,那么建議大家呢啊,要從幾個方面入手,來明確肝臟的病因,第一呢啊,就是化驗各種肝炎病毒啊,甲肝乙肝丙肝等等,主要是排除傳染性的肝病。 第二呢,要自身解釋一下啊,有沒有存在長期喝酒的情況啊,以及這個服用肝損害藥物的情況啊,比如有沒有酒精和藥物性肝損害。 還有一點呢,就是說要這個建議大家有條件要化驗一下自身抗體免疫球蛋白啊,主要的目的呢,是為了啊,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啊,因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來講啊,在我國呢,越來越受到重視啊,發(fā)病率呢,也是逐漸的這個增高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這個啊,脂肪性的肝病啊,要現在大家也要做個肝臟的B超啊,評估呢,這個肝臟的這個整體的情況。 綜合上述情況呢,我們來啊,最終來判斷我們的轉氨酶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只有明確的病因啊,我們才能選擇更好的針對性的這個治療方案,達2022年08月25日
393
0
4
-
2022年08月10日
264
0
1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1)敏感性不同:ALT是肝臟損傷最敏感的指標,如果是輕微肝功能損傷,通常ALT是升高,就算二者都有升高,也是以ALT為主。(2)器官來源不同:血液中ALT主要來自肝臟,其次來自骨骼肌、心肌和腎臟;而AST不同,AST主要來自心肌,其次骨骼肌,再其次才是肝臟。以AST升高為主,不伴有膽汁淤積等其他肝損者,要注意來源于骨骼肌和心肌的可能性。(3)代表嚴重性不同:輕微肝細胞損傷,以ALT升高為主,但是當肝細胞嚴重損傷,AST也會升高,因此AST/ALT>1,如肝硬化。多數也會伴膽汁淤積,甚至膽酶分離。(4)細胞器來源不同:ALT主要在細胞質,AST主要在線粒體。(5)代表的疾病不同:如果ALT完全正常,AST卻異常,或以AST升高為主,還需要注意以線粒體功能障礙為主要特點的先天性遺傳代謝缺陷病,如尿素循環(huán)障礙、肝豆狀核變性變性。2022年07月01日
3666
0
5
-
李曉燕主任醫(yī)師 望京醫(yī)院 肝病科 (1)酶學指標。一是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反映肝細胞炎癥損傷的酶。當乙肝患有乙肝DNA陽性、轉氨酶升高時,就要開始抗病毒治療。當脂肪肝患者轉氨酶升高時,則說明已發(fā)展至脂肪性肝炎,也必須進行藥物干預。 二是堿性磷酸酶、?氨酰轉肽酶,是反映膽汁淤積程度的酶,當肝內外膽管的炎癥或阻塞時,??稍龈摺?尤其是單純的谷氨酰轉肽酶的輕中度升高,往往是脂肪性肝炎的表現。 (2)黃疸,反映肝臟對膽紅素的分泌代謝情況,是肝臟損傷比較重的標志。臨床上有溶血性黃疸、肝細胞黃疸及阻塞性黃疸的不同。我們最常見的是肝細胞性黃疸,如果短期內進行性升高,往往預示著急性肝功能衰竭。 白蛋白,反映肝臟合成貯備功能的情況。白蛋白減少或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說明肝臟實質損害嚴重,如果小于30,是肝功能失代償的表現,往往會出現腹水。2021年12月22日
2269
0
3
肝功能相關科普號

鐘曉琳醫(yī)生的科普號
鐘曉琳 主任醫(yī)師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消化內科
35粉絲88閱讀

王從俊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從俊 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東院)
膽胰外科
882粉絲27.7萬閱讀

亓發(fā)芝醫(yī)生的科普號
亓發(fā)芝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整形外科
720粉絲32.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