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靖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大家好,我是來,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的張靜消化內科,今天我們主要講講幽門螺旋桿菌,首先我們要了解幽門螺桿菌是怎么來的,對人類的疾病產生很大的影響,它會產生一系列的一些胃相關的一些疾病,甚至導致胃癌的發(fā)生,所以對它非常地重視,那螺旋桿菌它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我們的朋友家人聚餐的時候啊,可能幽門螺桿菌會通過我們的口腔啊,粘液,甚至通過我們的這樣一個餐具啊進行舶,另外的話就是我們在家里面的一些碗筷在使用的時候,幽門螺桿菌的話,也會通過這樣一些餐具進行船舶,首先要了解它怎么來的,幽門螺桿菌來了之后呢,對我們產生怎么樣一個影響,怎么到達我們的身體,要了解這樣一個過程,呃,它首先呢,是通過我們的口腔的黏膜進入到我們的胃腔,會找到他自己的一個居住的一個房間,房間就是我們的,呃,胃啊,我們的胃竇啊,胃體啊,甚至進入到我們的腸道的十二指腸的這樣一個球部的這樣一個部位,進來之后,呃,幽門螺桿菌會把這個部位當做它的自己的一個家啊,在里面不斷的生長。 發(fā)育,最后變得越來越強大,甚至釋放很多的毒素,對我們的胃黏膜啊,對我們的腸粘膜產生這樣一個極大的損傷,那后面的話,我們人體就會2023年03月07日
185
0
3
-
張靖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的張靜,上一期我們簡短的介紹了幽門螺旋桿菌怎么來的,那么幽門螺旋桿菌進入到我們人體之后,我們如何去找到它,去了解它,從而來清除它。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方式非常多,一方面我們有些朋友是通過體檢的時候做一些抽血的化驗來找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但是這種檢測方式只能作為篩查,還不能作為一個治療的一個標準。其次的話,大部分的患者或者是朋友的話,可能會來到社區(qū)或者醫(yī)院來做一個呼氣實驗,通過碳13或者碳14的一個呼氣實驗這樣一個標來找到幽門螺旋桿菌,通過這樣一個陽性值的界限判斷感染幽沒有性桿菌,第三個的話,也是我們有一些患者是通過做胃鏡取病理活檢,通過病理學的一個檢測來確認幽螺性桿菌,當然這也是金標準,所以說通過以上的一些方法,我們找到有沒螺性桿菌,然后來根除它,那么它的危害的話,前面我們也講過,它會導致胃炎,胃潰瘍,胃。 出血,正好昨天下午在專家門診的時候,一個小伙子28歲,過年期間吃的也比較雜,再加上前期已經檢測出來有幽門螺旋桿菌,并且再加上熬夜喝酒啊,從而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胃潰瘍這樣一個現象,胃鏡的提示也是一個巨大的潰瘍,人非常的2023年03月07日
117
0
2
-
2023年03月06日
44
0
0
-
黃玉紅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到年齡超過70歲老人不推薦HP根除治療,最新版的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沒有抗衡因素,即便是80多歲,如果患者有根除治療的意愿,也是符合根除治療的指證的。循證醫(yī)學證據表明,老年人根除HP是獲益的。一、年齡增長是導致Hp感染和相關并發(fā)癥如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的危險因素,Hp的根除治療有利于改善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等的胃腸道癥狀,可以部分逆轉萎縮和腸化,降低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因此老年人群的Hp根除治療很重要。二、老年人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比例相對高,消化道出血風險升高,在擬服藥之前根除Hp可明顯獲益。針對老年患者的Hp根除治療,需格外關注以下幾點:1、藥物相互作用風險,部分質子泵抑制劑(比如奧美拉唑)經CYP2C19代謝,會因與氯吡格雷在體內共同競爭CYP2C19的同一結合位點而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影響療效。2、老年患者有更多機會服用各種抗生素,可能導致老年患者的Hp耐藥性增加,更不易根除。3、老年人帶菌時間可能更長,導致可能已經出現了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異形增生甚至早期胃癌等,因此,老年Hp感染者建議積極進行胃鏡檢查。4、老年人群合并肝腎損傷的比例高,合并用藥比較多,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增加,應充分評估Hp根除的風險和獲益,個體化掌握根除指征。2022年11月12日
1571
0
2
-
2022年11月11日
51
0
0
-
2022年11月11日
577
0
0
-
曹利清主任醫(yī)師 宣化區(qū)中醫(yī)院 內科 ??幽門螺旋桿菌,可謂大名鼎鼎,很多人被它困擾。它除了與各種胃病、胃癌密切相關外,還有數十種其他疾病與它相關。???看這位小伙深受幽門螺旋菌困擾,男、??41歲,上腹部脹滿、反酸5年余,近5年來每因飽餐、飲酒出現上腹部脹滿、噯氣、反酸、大便粘滯,曾2019年10月24日到當地醫(yī)院查胃鏡:非萎縮性全胃炎伴有糜爛、十二指腸球部炎伴有糜爛、免疫組化HP(+),予以規(guī)范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艾普拉唑、鉍劑治療一個療程,分別一月后復查HP(+)、繼續(xù)四聯療法治療2周,于2020-1-22復查HP(+),患者仍感上腹脹、反酸,反復發(fā)作自行停用西藥,于2020-9-7就診要求嘗試中藥診治,2020-9-7初診:主訴:反復上腹部脹滿、疼痛、噯氣、反酸5年余?,F病史:近5年來每因飽餐、飲酒出現上腹部脹滿、疼痛、噯氣、反酸、怕涼、大便粘滯,胃鏡:同上(略)Hp(+),規(guī)范西藥四聯治療,不見好轉。查體:體胖、身高169cm、體重76kg,心肺(-),腹隆軟、劍下壓痛,無肌緊張、無反跳痛,腸鳴音正常。舌體胖大苔黃厚膩,脈沉滑診斷:?1、非萎縮性全胃炎伴有糜爛??????2、十二指腸球部炎伴有糜爛、HP(+)辨證:胃痛??????脾胃濕熱、寒熱錯雜治則:燥濕清熱、健脾和胃處方:平胃散、半夏瀉心、葛根芩連湯加味蒼術10g???厚樸10g??陳皮10g?黃芩10g??黃連10g???半夏10g??葛根15g?霍香10g生薏米30g?干姜6g???枳殼15g??浙貝10g烏賊骨30g?公英30g??焦三仙各15g??生甘草6g?????7劑???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取汁400毫升,每次200毫升,飯后半小時溫服。二診:2020—9—14復診:自感服藥后胃疼減少、腹脹滿、反酸好轉,大便粘。舌苔厚膩,脈沉滑。效不更方,先后隨癥加入茵陳、白寇等治療4周,癥狀消失,停藥觀察,1月后復查C14呼氣實驗,Hp(—),癥狀明顯好轉,2021—3—4再次復查HP(-)。思考:1、在北京協和醫(yī)院學習時,有幸侍診董振華教授,跟診期間,看到董老師應用加味平胃散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效果良好,學而用之,本案例有效,但為什么有效?如何去闡釋?2、祖國醫(yī)學和現代醫(yī)學在認識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什么不同?3、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必須把它“趕盡殺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全面了解一下它的廬山真面目!現代醫(yī)學是如何認識幽門螺旋桿菌呢?【1】什么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huán)境中生存,是目前發(fā)現的唯一能夠在胃里面生存的細菌。由于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幽門螺桿菌有什么危害?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多數感染者并無癥狀和并發(fā)癥,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fā)生消化性潰瘍,5%-10%發(fā)生消化不良,約1%發(fā)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瘤]?!饔拈T螺桿菌的危害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可通過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傳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桿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桿菌的水,可以被傳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特別是口對口喂小孩,極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饔拈T螺桿菌傳播途徑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理論上,疫苗的預防效果最好,如乙肝疫苗,能有效預防乙肝。但是,目前幽門螺桿菌疫苗還在實驗階段,沒有在臨床上使用。可通過以下措施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少去不衛(wèi)生的地方用餐,特別是路邊攤,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進餐時使用公筷,不將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時消毒,高溫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鐘即可。個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開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鹽,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怎么檢測幽門螺桿菌?害怕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如何檢測呢?首選C14或者C13呼氣試驗,無創(chuàng),無痛、準確,30分鐘出結果。胃鏡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檢測,還可以觀察有無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情況。還可以檢測糞便和血液,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較少?!骱魵庠囼灆z測幽門螺桿菌哪些人需要根除?以下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的根除指征:如何根除?符合根除指征的均推薦接受治療,推薦四聯療法,同時口服四種藥物,療程10-14天,根治率可達90%左右。四聯療法:質子泵抑制劑(PPI)+抗生素1+抗生素2+鉍劑PPI:PPI(拉唑類)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wěn)定性和提高胃液內抗生素濃度。標準劑量PPI為艾司奧美拉唑20mg、雷貝拉唑10mg(或20mg)、奧美拉唑20mg、蘭索拉唑30mg、潘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以上選一,餐前半小時服用。抗生素組合:推薦的幽門螺桿菌根除四聯方案中抗生素組合、劑量和用法注:抗生素組合餐后服用阿莫西林抗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用強,不易產生耐藥,不過敏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首選抗生素。青霉素過敏者可用耐藥率低的四環(huán)素或呋喃唑酮替代阿莫西林。青霉素過敏者可選擇:1、四環(huán)素+甲硝唑或呋喃酮??建議吃完藥以后,至少間隔一個月之后復查,復查也是做吹氣試驗,如果是陰性,恭喜你,你已經治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復查前,要停用各種抗生素、清熱解毒類中藥一個月以上,抑酸劑、鉍劑一周以上,避免出現假陰性。成人根除后的5年再感染率<5%;但是還需要注意預防?,F代醫(yī)學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細菌導致的疾病,該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于是,除幽螺成了主要途徑。但這可能導致幽門螺桿菌的耐藥性增加,根除率逐漸降低,不少患者反復治療卻還是復發(fā)。祖國醫(yī)學是如何認識幽門螺旋桿菌呢?【2】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表示,近年來,中醫(yī)藥加入到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隊伍中,通過中西醫(yī)整合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中醫(yī)認為,幽門螺桿菌屬“邪氣”范疇,是一種外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之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除了外邪侵擾,還與自身正氣不足有關。尤其脾胃虛弱時,容易引邪入體。?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情有輕有重,發(fā)病癥狀也不同??傮w來說分兩種:一種是人感知不到的,沒有發(fā)病癥狀的;另一種是能感知到的,比如胃脘部不舒服、反酸、惡心、胃痛,但籠統表現為消化不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否必須把它“趕盡殺絕”?這一點目前有爭議。有些觀點主張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應該根除,也有觀點認為,感染后沒有不良癥狀,清除過程可能導致病菌產生耐藥性而無法清除,得不償失。中醫(yī)認為,要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辨證看待。通常,如果患者胃部經常不適,有明確胃黏膜糜爛、胃潰瘍、活動性胃炎、家族胃癌史,或者有淋巴瘤以及不明原因的貧血,才建議根除。?相比純西醫(yī)治療,中西醫(yī)結合對治幽螺更有優(yōu)勢。已有研究證實,某些中藥以及含中藥的黏膜保護劑有抑菌或殺菌作用,而且對耐藥菌株也有殺滅作用。中藥輔助治療有三種方案:?第一種是在西藥使用前,用中藥調理改善機體的內環(huán)境和癥狀,讓機體處于較好狀態(tài),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第二種是和西藥同時使用,既可以提高根除率,又能減少治療的副作用,減少抗生素用量。?第三種是西藥治療后使用,對患有難治性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中醫(yī)療法更注重改善幽門螺桿菌患者全身的癥狀,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扶正祛邪是中醫(yī)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病證的基本治則”。張聲生說,根據其虛、實分治,實則瀉之,虛者補之,虛實夾雜者補瀉并用。實者以濕熱為主,祛邪重在清熱祛濕;虛者以脾虛為主,扶正重在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具體來說,臨床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分三個證型。一、脾胃濕熱證有上腹痞滿或疼痛,口干或口苦主癥;次癥為口干、不思飲水、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小便黃、舌紅、苔黃厚膩。治療應清熱化濕、理氣和中,可選用連樸飲:厚樸10克、黃連5克、石菖蒲10克、法半夏9克、淡豆豉10克、梔子10克、蘆根15克。二、脾胃虛弱(寒)證有上腹隱痛或痞滿、喜溫喜按主癥;次癥為口吐清水、食欲減退、疲乏、手足不溫、大便稀溏、舌淡且邊有齒痕、苔白。治療應健脾益氣、和胃安中,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陳皮10克、法半夏9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三、寒熱錯雜證有上腹痞滿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口苦主癥;次癥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腸鳴、大便稀溏、舌淡、苔黃。治療應辛開苦降、和胃消痞,可選用半夏瀉心湯:法半夏9克、黃芩10克、黃連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黨參15克、大棗6克。分析:本案患者素體肥胖、體濕內盛,運化失職,肥甘生濕,酒性助熱,以致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胃失順降,痰濕互結,郁久化熱,氣機不暢,清濁升降失常,發(fā)生痞滿胃痛之病,出現反復上腹部脹滿、疼痛、噯氣、反酸、怕涼、大便粘滯,舌體胖大苔黃厚膩,脈沉滑,皆屬痰濕化熱之象。治療選用平胃散燥濕化濁、半夏瀉心苦寒并用,辛開苦降調理脾胃、葛根芩連湯燥濕清熱、健脾和胃,使脾胃升降復常,濕去熱清,氣機得暢,使人體內環(huán)境改變,不適應幽門螺旋桿菌生長,可能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種詮釋,我個人理解,不一定正確,希望大家可以討論【3】。參考文獻:【1】來源:醫(yī)學界腫瘤頻道、胃腸病【2】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轉載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本公眾號不承擔由此造成的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2022年10月04日
1289
0
3
-
聶錦山主任醫(yī)師 太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文章來源于《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科普版,2021年)》場景1:我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會傳染給我的家人嗎?答: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傳播的致病菌。場景2:我和家人一起吃飯,給小孩喂東西吃,也會傳播幽門螺桿菌嗎?國家倡導的公筷制,分餐制有助于防止幽門螺桿菌傳播嗎?答:幽門螺桿菌通過經口途徑傳播,家庭內傳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符合病從口入規(guī)律的一種疾病。有很多研究提示,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糞-口和水源途徑傳播。如果衛(wèi)生條件差,在我們喝的水或牛奶吃的食物里,都有可能隱藏有幽門螺桿菌。目前國家倡導的公筷,公勺,分餐,有助于防止幽門螺桿菌在內的多種疾病的傳播。場景3:我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根除治療過,為何過了一段時間后又感染了?答: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家庭成員始終是潛在的傳染源,具有持續(xù)傳播的可能性。場景4:我愛人的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會傳染給家里的小孩嗎?答:大多數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成年后也會感染。家庭內傳播是兒童和青少年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主要途徑,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親傳播。家庭成員之間常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途徑包括共用餐具,共享一盤食物,咀嚼食物喂食,親吻,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包括吸吮手指,飯前便后忘了洗手等)。場景5:家里有人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明顯的癥狀和不適,胃鏡檢查也提示,慢性胃炎也需要根除治療嗎?答:對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均應考慮給予根除治療。事實上,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存在胃黏膜的炎癥,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或者感染的時間短,尚未表現出嚴重的后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認為其是一種“無害菌”,或認為無癥狀就不需要治療。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組織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列為第1類的致癌物!和乙肝病毒,乳頭瘤狀病毒,亞硝胺等惡性腫瘤的“罪魁禍首”同列。場景6: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致病似乎偏愛成人,對家里的小孩也會造成影響嗎?答:家庭中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病變的關系尚需要進一步研究。場景7,如果家里的小孩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沒有癥狀和不適也。一定要根除嗎?答:對家庭中的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要根據風險獲益評估和相關疾病狀態(tài)進行管理。兒童有其生長發(fā)育的特殊性,還需要考慮抗生素等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對兒童開展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需要慎重,我國的兒科專家建議,對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對患兒的一級親屬,如患兒的父母及親兄弟姐妹中有胃癌病史的,以及對有可疑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的患兒,也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目前還沒有必要對家庭中所有的兒童開展幽門螺桿菌普查無癥狀,兒童一般不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對家庭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兒是否需要治療,需要權衡利弊。2022年09月23日
697
0
2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感染的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在發(fā)展中國家,成人在50歲前感染該細菌的比例高達80%,咱們國家的調查提示平均59%的人感染。對于兒童,多在5歲前感染。即使在發(fā)達國家(美國),60歲以上人群中,50%感染該細菌。有些家長看到這里可能會問,這么高的感染率,我怎么沒有發(fā)現啊,是不是弄錯了?哈,沒有錯,感染率確實這么高,并且感染之后,幾乎都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但是可能只是胃粘膜等損傷,而不是都能表現出癥狀來,或者僅僅有點消化不良,比如有點腹脹,你不認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另外,發(fā)病也是緩慢起病,出現癥狀時,你想不到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目前數據是,感染者中,大約有15-20%發(fā)生消化道潰瘍,5-10%發(fā)生消化不良,1%發(fā)生胃惡性腫瘤,剩下的70%的都是沒有癥狀的。2022年09月05日
528
0
0
-
付朝杰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科 胃可以分泌胃酸,所以胃液呈強酸性,PH值是0.9-1.5。大家知道在實驗室用的鹽酸,PH是1,滴到手上,那灼燒感是非常強的。而這兩者是差不多的,這種程度的酸性,能殺滅進入胃內的各種細菌、病毒。目前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內能長期存活的唯一細菌(其他比如大腸桿菌之類的,可以短期存活),那為什么其能在這么殘酷環(huán)境中能存活呢?因為螺旋形、有可運動的鞭毛能將推動其前進,穿過胃粘液層,進入胃粘膜的表面。表面上有好多皺褶等處,它們會藏在這里面,安居樂業(yè)。另外,該菌能產生大量的尿素酶,快速分解胃內食物中的尿素,產生氨,從而中和胃酸,形成一個小保護罩。這樣,幽門螺桿菌周圍的酸性就沒那么強,就能生存和繁殖了。2022年09月05日
1644
0
0
相關科普號

周東雷醫(yī)生的科普號
周東雷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胃外科
876粉絲2.9萬閱讀

吳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吳亮 主治醫(y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
肝病內科
840粉絲18.7萬閱讀

馮赟醫(yī)生的科普號
馮赟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消化科
31粉絲766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