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在臨床中具體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慢性肝病對患者而言是肝臟的損傷,其與患者膽囊方面的影響也是緊密相連的,當患者膽汁分泌出現異常時很容易出現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并且膽囊結石當中大約有2/3 是膽固醇結石,30%左右為色素性結石。通常慢性肝病合并膽囊結石的主要危險因素為患者年齡、飲食等。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針對該病癥的預防和治療可從科學合理的飲食、生活方式入手。
40不惑,49歲對于一個人來說是身體機能的一個分界線。40歲以后逐漸趨于衰老,說好聽的就是穩(wěn)重,說不好聽的就是老成。這個時候,事業(yè)穩(wěn)定,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導致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功能也出現變化,特別是女性這個時候體力活動減少、身體開始發(fā)胖、膽囊收縮功能減退、膽汁淤積,綜合上面的因素容易形成膽囊結石。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保持適當的活動,注意控制體重,合理飲食。
妊娠可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膽汁成分發(fā)生變化,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而妊娠期整個腹腔內的臟器往上擠壓導致膽囊排空緩慢;孕期和產后的體重變化及高脂肪、高膽固醇、高蛋白的飲食結構也影響膽汁成分,改變了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促進了膽固醇結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