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小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兒科主任
兒科葉輝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3
兒科張文喜
主任醫(yī)師
3.2
兒科黃勇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兒科何學吉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兒科陳利中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1
兒科謝毅勇
副主任醫(yī)師
3.1
兒科葉金花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1
兒科王士枚
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葉建平
主任醫(yī)師
3.0
吳香君
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何學劼
副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趙佳佳
副主任醫(yī)師
3.0
兒科高未
主治醫(yī)師
3.0
兒科陳春法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章哲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蔡俏
副主任醫(yī)師
2.9
兒科柯元翔
醫(yī)師
2.9
兒科趙蓓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陳慧芬
主治醫(yī)師
2.9
符士林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王丹英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周玲麗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項晶晶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繆英英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沈羲民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梁亞眉
主治醫(yī)師
2.9
兒科童人杰
2.8
兒科蔡奔奔
醫(yī)師 助教
2.8
美國兒科學會(AAP)對于孤獨癥初級保健篩查 警示指標:6個月后,不能被逗樂,眼睛很少注視人;10個月左右,對叫自己名字沒反應,聽力正常;12個月,對于言語指令沒有反應,沒有咿呀學語,沒有動作手勢語言,不能進行目光跟隨,對動作模仿沒有興趣;16個月,不說任何詞匯,對語言反應少,不理睬別人說話;18個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隨他人手指指向,沒有顯示給予行為;24個月,沒有自發(fā)的雙詞短語。任何年齡段出現語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⒁馍显V癥狀不能替代臨床醫(yī)生綜合病史、精神檢查并依據診斷標準做出的診斷。
問題:什么叫做夜間遺尿? 夜間遺尿在醫(yī)學上叫做遺尿癥,俗稱尿床。如果5歲以上,每個星期有兩次以上的,在夜間睡眠中不自覺把尿排在床上,就可以診斷是夜遺尿。由于孩子疲勞或臨睡前飲水過多,偶然出現的遺尿不是病態(tài);對于大年齡兒童可適當放寬夜遺尿的次數。 問題:為什么講述這個常見問題? 對于夜遺尿,家屬和醫(yī)護人員都習以為常,認為大部分都可自愈,不必要過度關注和治療;最近20年,關于夜遺尿的研究很多,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主要是針對它的發(fā)生機制去研究。美國、歐洲,日本都已發(fā)布了指南和共識。2013年我國成立了中國夜遺尿兒童診治專家協(xié)作組,2014年4月發(fā)表了中國兒童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國際小兒尿控協(xié)會和歐洲小兒泌尿外科協(xié)會在26屆歐洲小兒泌尿外科大會期間宣布制定“世界遺尿日”。首個“世界遺尿日”定于2015年10月17日 問題:夜遺尿的發(fā)生率有多少? 孩子出生后,神經發(fā)育有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一般在3歲左右能自我控制排尿,夜間如果要排尿會醒來;控制好的話,孩子可以一夜沒有很大的尿意,睡到天亮。 但對一部分孩子來講,夜遺尿成了一個大問題。即夜間睡覺時,他會不自覺把尿液排在床上。 關于遺尿癥的流行病學資料有很多。不同的年齡發(fā)病率是不一樣的。5歲左右,應該進入正??刂婆拍虻哪昙o 國外資料:據統(tǒng)計大約有16%的5歲兒童、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歲兒童患有夜遺尿,約0.5%-2%的患兒遺尿癥狀可持續(xù)至成年期。 問題:夜遺尿的分類?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為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繼發(fā)性是指繼發(fā)于某些疾病,如泌尿系統(tǒng)感染、泌尿系統(tǒng)或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糖尿病、尿崩癥等,比較少見。 原發(fā)性無明顯原因,這種最多見,占絕大多數??紤]與以下因素有關。 1. 血管加壓素的缺乏 血管加壓素在夜間升高,使兒童在睡眠中尿量減少。有一些僅夜間遺尿的兒童因為血管加壓素缺乏正常的晝夜分泌節(jié)律,致使夜間尿量增多,超過膀胱的容量,造成遺尿。患兒常在入眠后不久即遺尿,一般在夜眠最初1/3的時間發(fā)生遺尿,且尿漬大,如家長喚醒患兒排尿,則可無遺尿現象。 2.不能從睡眠中覺醒 遺尿兒童的父母常常報道他們的子女有睡眠過深和難以喚醒的現象。實際上夜間遺尿與睡眠深度無關,遺尿可以發(fā)生在睡眠任何階段中,其主要問題是當膀胱充盈時,患兒不能從睡眠中覺醒。臨床上根據患兒夜間是否自己醒來去廁所排尿、是否要他人喚醒還是自己醒來以及醒后有無不愿起床排尿的現象而決定覺醒的程度。 3.心理和社會因素 強烈的應激因素如幼兒時期的不良遭遇(父母離異、死亡、兒童與父母突然分離、因病住院或意外事故)、初入學不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等均可導致兒童在控制排尿的關鍵時期因心理緊張而遺尿。遺尿癥兒童也常有較多的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如多動、抽動、不合群、害羞、脾氣古怪等,據報道,遺尿癥兒童中約10%有注意缺陷障礙,男孩多于女孩。 4.膀胱容量小 遺尿癥兒童的膀胱容量較無遺尿的同齡兒童小。正常兒童的每次尿量約10ml/kg,而遺尿癥的小兒其尿量達不到應有的膀胱的容量。一般來說,這些兒童的平均每次尿量小于10ml/kg,白天排尿頻繁(>7次),有尿急現象,晚上遺尿次數可以不止1次,尿量可或多或少。 5.便秘 遺尿癥兒童常有便秘的問題,特別多見的是日間遺尿的兒童,這是因為便秘時,直腸壺腹部的糞塊強烈地刺激感覺神經,影響大腦對膀胱的充盈的感知而造成遺尿。 6.遺傳因素 遺尿癥兒童常有家族史,單卵雙胎的孿生兒共同發(fā)病的概率高于雙卵雙胎者,雙親有遺尿癥者,在后代中發(fā)現有遺尿癥者達77%;父母中1人有遺尿癥者,子女患遺尿癥為44%。然而,僅僅白天有遺尿癥的兒童似乎與遺傳無關,而那些白天和黑夜均有遺尿的兒童,有明顯的男性家族遺傳史。Shaffer等(1984)發(fā)現陽性家族史在原發(fā)性遺尿和繼發(fā)性遺尿中都很常見,說明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最近丹麥的一些研究證實遺尿的顯性基因是在第13號染色體上,這一發(fā)現為遺尿癥的遺傳學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問題:夜遺尿對孩子和家長有什么影響?遺尿孩子的精神狀況和其他疾病患兒是否有差異? 除器質性疾病導致的,一般夜遺尿對智力、體質影響不大。我們越來越重視遺尿,關鍵是因為疾病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臨床研究發(fā)現遺尿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出內向、自卑,跟醫(yī)生交流時比較害羞。這是遺尿孩子明顯異于其他疾病患兒的一點。 夜遺尿對整個家庭的影響也比較大。有些家庭是孩子和大人睡在一起。這時大人就睡不好,時刻想著提醒孩子、關注孩子。所以遺尿一方面是對孩子本身有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家庭、父母的影響。 問題:夜遺尿首次就診,要做哪些檢查?檢查的目的是什么? 首次就診夜遺尿時,問診是很大的一個部分。醫(yī)生要了解很多信息,包括有無神經系統(tǒng)問題,有無器質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或其他內分泌問題。 其次要做體格檢查,要看孩子整個精神面貌、活動度和心肺情況,血壓、身高、體重是否跟正常孩子一樣。同時,要看腰骶部有沒有脊柱發(fā)育異常。體格檢查是醫(yī)生鑒別夜遺尿不同病因的參考。有時我們發(fā)現孩子在夜遺尿的同時,個子特別矮,肯定有其他問題。 最后是輔助檢查,要做尿常規(guī)檢查,排除一些腎臟疾病,再加一項超聲檢查,看看泌尿系統(tǒng)發(fā)育有無異常等。 問題:發(fā)現孩子夜遺尿后,是否要寫排尿日記?有什么意義? 在很多發(fā)達國家,醫(yī)生們一直推崇排尿日記,其目的是讓醫(yī)生充分了解排尿異常的“規(guī)律”,探究是屬于哪一類的排尿異常,如夜間多尿類型的、夜間尿量不多但次數多,或夜間尿量又多次數又多,白天有沒有排尿異常等。 在門診上,有些家長表述清楚,病歷描述得好。但有些家長不一定了解那么清楚。這時就需要通過排尿日記來幫助醫(yī)生診斷了。 標準的排尿日記要記錄一整個星期,包括前后兩個周末,共9天。期間,白天晚上的排尿情況都要記下來,主要是記錄時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尿的量。家長覺得稱量麻煩。那理想的方法是,在這期間夜間給孩子用尿布,每次稱尿布的重量,做一個加減。還要記錄每天的飲水量,一共喝了多少杯,一杯水有多少量,喝湯、牛奶等的量,只要是液體都要記錄。 這樣一個完整的記錄,有助于醫(yī)生分析排尿異常的類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因為不同的類型,方案有效性不一樣。如果一開始就能給孩子提供針對性強的治療,也會給家長和醫(yī)生更多信心。 同時,寫排尿日記的過程也是一個治療過程。家長在記錄時,會看到孩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喝水太多,睡前沒有及時排尿等。也就會有意識改變。 出現夜遺尿,就需要干預嗎? 夜遺尿的自愈是隨著年齡段而變化的,需要時間不等。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10歲時好了,那5歲到10歲之間要不要干預呢?我們的原則是看遺尿的嚴重程度,以及這一問題對家長和孩子的影響。也有孩子的夜遺尿一直持續(xù)到成人期,這時的治療會更加困難。 針對治療,我們有一個特別的提法,就是基于患者意愿,要有想治療的愿望。因為這個病不像其他一些器質性疾病,如兒科腎臟病中常見的腎病綜合征,有大量蛋白尿浮腫,不治療會危及生命。 一部分夜遺尿會自愈,且不同年齡癥狀不同。 我們希望家長和孩子都能正確對待,不要有心理包袱。 比如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現在6歲,遺尿比5歲時好一些了,原來一周兩次、一上床就尿很多,現在差不多快到睡醒時才有一次,那就可以繼續(xù)觀察。 如果孩子遺尿次數多,尿量大,影響到他和家長的生活,尤其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了,可以選擇治療。 問題:5歲是診斷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那5歲以下夜遺尿,要干預嗎? 提到5歲以上才診斷,是因為90%的患兒是在這個時候發(fā)現的。如果4歲以下的孩子,夜遺尿很嚴重,我們建議家長帶患兒門診排除一些繼發(fā)性因素,若神經、泌尿系發(fā)育異常、感染、糖尿病等,同時與醫(yī)師共同探討治療的得失。 此外, 5歲以上孩子開始治療,這個年齡的孩子更配合,自己也有治療意愿。 問題:遺尿有哪些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有幾個方面,醫(yī)生會根據不同的夜遺尿類型和程度,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首先是生活指導,這是基礎,國際上視為“專家推薦”,很難有循證醫(yī)學的證據來驗證其有效性多少。根據很多醫(yī)生的經驗,在控制了孩子的晚間飲水量后可明顯改善夜遺尿情況。生活指導更適合大一些的孩子。 剛才說到,遺尿孩子的水攝入很有講究。這個水包括哪些? 喝的水、湯、粥、牛奶等??梢园堰@些放在白天進行,特別晚飯以后就不要再飲水。晚飯時盡量不要喝很多湯。 有的家長堅持要孩子睡前喝牛奶,可以將這頓奶改到下午喝。 問題:可樂、茶能喝嗎? 晚上是不能喝的,白天看情況。不過,我們不主張孩子多喝可樂這些甜度高的飲料,也會影響食欲,影響正常營養(yǎng)的攝入。 問題:晚飯到睡覺,多久比較合適? 這和家庭的生活習慣有關。希望晚飯和飲水的時間,與睡覺的時間間隔稍長一些,如三個小時。 問題:遺尿孩子吃水果要限制嗎? 不太建議過多限制夜遺尿孩子的活動、飲食等。因為快樂很重要,尤其是遺尿的孩子,我們要明白,讓他接受治療的目的,就是改善夜遺尿對他(她)的影響,快樂起來。我們要鼓勵孩子,你今天晚上不喝水了沒有尿床,全家都睡好了,你去學?;蛴變簣@也很精神。這樣孩子在治療過程中也是快樂的、有勁兒的。我們希望看到孩子快樂的笑臉。 如果因為治療,這個也不許那個也不能,就違背了治療的目的 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排便的規(guī)律和習慣,有什么意義? 很重要,尤其要重視遺尿孩子的便秘問題,一旦出現要相應治療,否則會影響他的膀胱功能。 問題:如何鍛煉排尿習慣? 這需要一個過程。好的排尿習慣是有了尿意,能及時排掉。 我們也要鍛煉膀胱收縮和釋放括約肌的功能。針對5歲以上的孩子,有尿意了,我們可以鍛煉其憋住一會兒,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去排。比如周末父母都在家的時候,孩子有尿意了,可以在家長監(jiān)控下,憋一下。過一段時間,再適當延長憋尿的時間。但總體不能憋太久。 概括地說,對于年齡小的孩子,我們鼓勵他有尿意就去排尿;對5歲以上的孩子,要鼓勵他有意識地適當憋尿,再去排。 問題:生活指導適合多大的孩子?要多久能看到效果? 一般來說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生活習慣的改變是需要過程和時間的,對家長也是這樣。不論是生活指導還是用藥,一般都強調要至少堅持3個月。 問題:遺尿除基礎治療外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國際和國內應用比較多、療效肯定的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西藥治療。 問題:什么叫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主要是報警器治療,是一個行為的生理反饋訓練,國外應用比較普遍。這是一個很小、很簡單的裝置,可以放在床單或內褲上面。只要有點尿濕了,報警器就會發(fā)出聲音。家長可以盡快起身,把孩子也叫起來去小便。通過這樣尿濕—叫醒—解小便的過程,孩子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達到有尿意后醒過來。 針對遺尿嚴重的孩子,可以到醫(yī)院進行生物反饋治療,通過專門訓練膀胱肌肉的收縮、放松,達到控制排尿的作用。 問題:所有患兒都能用報警器治療嗎? 是的。報警器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音量可以自行調節(jié)。型號有些差別,有一種聲音的,也有多種聲音的。 問題:西藥有哪些? 西藥主要有兩大類藥物,特別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其特點是針對夜遺尿發(fā)病機理上的靶點,進行設計。 抗利尿激素應用于夜遺尿,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夜間入睡后,正常人體內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會增加,這個激素有幾方面作用:濃縮尿液、減少尿量,在膀胱豐盈時喚醒膀胱,提醒人起床解小便。很多研究都已經證實,有夜遺尿的孩子,到了晚上,其體內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會下降。這樣一來,尿量就會多,且不容易醒。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夜里不醒,尿了也不知道。這在抗利尿激素水平較低的患兒中是一個通病。 需要說的是,有的家長一聽激素就害怕。但這個是專門排尿的激素,和全身作用的腎上腺激素不是一回事。 問題:抗利尿激素怎么用? 服用方法很簡單。就是晚上睡前一個小時服藥。吃藥的時候,可以喝一口水,盡量少喝。服藥后8小時就不能再喝水了。同時要求睡前2小時不要飲水。 問題:夜遺尿藥物治療多久能見效?要吃多長時間? 這個藥的起效時間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自身激素分泌的節(jié)律或程度。大部分孩子當晚就有效;有的孩子可能要吃兩三天才見效。一般我們持續(xù)用藥4—6周沒有效果,才判斷無效。在這4—6周中,還有一個加量的過程。我們會從0.2毫克開始用。如果效果不好,兩周左右要復查,在醫(yī)生指導下加量,可用到0.4~0.6毫克。 若藥物有效,再持續(xù)3個月為一個療程。即使中間癥狀改善了,也要按照這個劑量吃夠3個月,不能減量。有研究顯示,減量太快,容易復發(fā)。 問題:藥物治療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正常人有一個自我調節(jié)機制。水喝多了就會尿,水喝少了尿就少。應用抗利尿激素后,會使尿液變濃,尿量減少,如果此時不控制飲水,水份就會在體內蓄積,造成低鈉血癥和水中毒。這可能會造成輕度頭疼、不適等,嚴重的會抽搐。但這個藥物沒有蓄積作用,很快能排出體外。 要避免這一副作用,就要把握好服藥時間,服藥后不要喝水。 問題:如果在治療夜遺尿時發(fā)燒了,醫(yī)生要求多喝水退燒,怎么解決這個沖突? 那就停用抗利尿激素,停幾天沒關系的。而且發(fā)燒了,父母晚上會守在孩子身邊,發(fā)現小便了會及時叫醒。 問題:停藥到何時? 到孩子熱退、疾病康復后,再恢復用藥。這個停藥時間要增加在療程里,如停藥一周,療程就要相應延長1周。 問題:用藥期間突然遺尿加重,怎么辦? 這時就要及時就醫(yī),討論分析原因,切不可自行加量或減量。排尿日記會有幫助,是不是水喝多了,白天情況怎么樣。一般都能找到原因。 問題:服藥3個月后,可以停藥嗎?會復發(fā)嗎? 用藥效果是好的,可以停藥。停藥后,有50%的人可能復發(fā)。這和生活習慣有關。即使停藥,也需要堅持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類藥物針對非典型的夜遺尿。即尿量不多,但次數多。有時白天也會出現尿頻尿急。這主要是膀胱肌肉不協(xié)調引起的,如奧西布寧一類的解痙藥,針對膀胱肌肉的過度收縮,發(fā)揮作用。 問題:如果停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遺尿,偶爾一次尿床了,是復發(fā)嗎? 這不能算復發(fā)。很多正常孩子偶爾也會夜遺尿,喝水喝太多,晚上實在起不來,都可能發(fā)生遺尿。這需要家長自己把握。 在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或獎勵治療也很重要。假設有的孩子連續(xù)幾天不尿床,家長要給他獎勵,鼓勵孩子的信心。反過來,偶爾一次尿床也不要輕易責備,不能給孩子施加壓力。 問題:復發(fā)后怎么治療?比首診治療難度大嗎? 可以繼續(xù)治療,仍然有效。多數情況下,仍選用抗利尿激素,療程仍是三個月。很少一部分遺尿的確很頑固,治療難度大。 問題:關于夜遺尿,最希望對患兒和家長說什么? 我們希望夜遺尿的孩子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很多小朋友也有遺尿;希望能得到家長和醫(yī)生的共同重視,及早發(fā)現引起遺尿的繼發(fā)疾病,同時主動采取多種方法,盡量讓夜遺尿的孩子早一些擺脫疾病的困擾,快樂成長。
一歲內寶寶,還不懂得以清晰的語言表達,因此如有身心需求或不適等狀況,大多會采用哭鬧等方式表示。如果父母能了解寶寶的狀況,并適時給予安撫,相信將能為寶寶帶來安心感,對于親子關系也有幫助。 由于寶寶向外界溝通的方式就是“哭”,因此,任何大小因素都可能引起寶寶的哭鬧行為。或許對父母來說,若遭遇寶寶哭鬧,首先想到的是盡快停止他的這項行為;事實上,更重要的應該是先清楚了解造成寶寶哭鬧的“背后因素”,如此才能用對方法安撫,讓寶寶情緒逐漸平穩(wěn)。 先排除生病因素,父母應主動探察訊息。 一般來說,當寶寶哭鬧時,首先會檢視是否為生病所致(如發(fā)燒、腸胃癥狀等);寶寶生病不舒服的哭聲和平日的哭聲通常不太一樣,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能夠輕易察覺兩者差異。 一旦排除上述因素后,接下來,父母必須盡可能去厘清、了解哭鬧行為背后想傳達的“訊息”,如尿布濕、肚子餓、想抱抱等等;畢竟對寶寶來說,他們只是想藉由“哭鬧”尋求協(xié)助、解決問題,只要被滿足了,自然就能減少哭鬧的頻率。 狀況1:肚子餓 寶寶因為肚子餓而哭鬧的機率很高;但事實上,在哭鬧前,寶寶早就已經透過某些微小或不尋常的動作,傳達出想吃東西的欲望,例如脖子或身體扭動、手指碰嘴巴、嘴巴微張甚至吐舌等。如果父母仍未察覺到這些跡象,等寶寶忍受饑餓太久、受不了,就會情緒爆炸而大哭。 【建議安撫法】父母平日須密切觀察寶寶喝奶或吃副食品前后的狀態(tài),進而掌握其行為模式,慢慢地就能在適合時間滿足寶寶飲食需求。他提醒,應避免讓寶寶習慣在大哭后吃東西,長期下來,可能會讓他跳過前面的小動作、直接養(yǎng)成用哭泣來要東西吃的模式,這對于未來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毫無幫助。 狀況2:尿布濕 寶寶長時間穿著尿布,小屁屁處于潮濕悶熱的半密閉空間中,更別說還反覆接觸排泄物,這些刺激都會對寶寶嬌嫩、脆弱的肌膚造成不適,自然會引發(fā)哭鬧的情緒。 【建議安撫法】每個寶寶的忍受程度不同,更換時間頻率稍有差異。但原則上,建議家長隨時主動檢查,只要察覺尿布濕或寶寶不太舒服的樣子,就可以更換干凈尿布;除了減輕不適,也有助于預防尿布疹的發(fā)生。 狀況3:疲累貪玩 相信父母曾碰到此類狀況:寶寶明明看起來很累,但因為周遭有太多吸引他的事物,他覺得很有趣,捨不得休息或不想那么早離開現場,所以貪玩而硬撐著,實際上身體已經無法負荷。若寶寶持續(xù)處于過于興奮狀態(tài),但身體無法再承受時,情緒就會爆發(fā)。 【建議安撫法】家長應主動察覺寶寶開始疲累的跡象,例如有些煩躁感、揉眼睛、打呵欠等,之后逐漸減少周邊會吸引寶寶的元素或降低玩耍的興奮程度,讓他慢慢冷靜下來,并學著認知不要再繼續(xù)貪玩;同時要安排即將入睡的“儀式”,如洗澡、換睡衣、躺著、聽故事等,讓寶寶知道累了、做這些事情,就是需要睡覺、休息。 狀況4:需要陪伴 有的寶寶會哭、大叫,可能只是單純地想要或喜歡家人的陪伴。只要有家人在身旁,聽聽聲音、嗅聞氣味等,都能讓寶寶產生安心的感覺。另外,有的寶寶自己玩到很無聊時,也可能哭鬧,只為了吸引家人的注意。 【建議安撫法】建議每天抽出時間,固定陪著寶寶玩耍、說說話;但提醒,別把這項責任只放在媽媽或爸爸身上,最好是父母輪流照顧,分擔壓力,寶寶也能同時和父母培養(yǎng)親密關系。 狀況5:腸絞痛 有時候寶寶會因為不明因素的腸絞痛而哭鬧;以他的門診經驗來說,此類腸絞痛最常見于下午或傍晚,因此,這段時間時??梢娭钡母改笌е鴮殞毦驮\。 【建議安撫法】由于原因不明確,一般建議家長直接就醫(yī);但在家中可先檢視以下狀況:最近是否更換奶粉品牌、副食品適應情形、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排便狀態(tài)等;就診時一并告知醫(yī)師,以做為診斷與治療的參考。 狀況6:喝奶沒拍嗝 這通常比較會發(fā)生在以配方奶為主的寶寶身上。當寶寶喝完奶沒拍嗝,腸胃道容易脹氣而不舒服,自然哭鬧的機會就大。 【建議安撫法】在寶寶喝奶喝飽后,父母務必記得幫忙拍嗝,直到確定真正打嗝出來再停止較佳。另外,若發(fā)現寶寶容易脹氣,除了拍嗝外,也要關注是否為其他因素所造成,例如奶嘴不合(導致吸入過多空氣)。 狀況7:溫差大 嬰兒的體溫與成人相近,但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仍不成熟;若碰到太熱或太冷等溫差大的環(huán)境,身體難以適應,因此容易不舒服而哭鬧。另外,父母常擔心寶寶著涼,幫他們穿著太多衣服,促使體溫略偏高而與外在環(huán)境溫度有差異,也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 【建議安撫法】除了避免帶寶寶進入太熱或太冷的環(huán)境外,在寶寶衣物方面,其實穿著件數和成人一樣就好,頂多再帶一件小外套預備用。 狀況8:排斥所處環(huán)境 每個寶寶的天生氣質不同,有的人對外在環(huán)境比較敏感;當環(huán)境中出現會干擾他或造成他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因素,寶寶會很直接用哭鬧的方式,表達出他的“不喜歡”。舉例來說,原本寶寶在睡覺,但父母在附近開燈、說話,有些寶寶不喜歡這種感覺,就會醒來發(fā)出哭聲。 【建議安撫法】父母必須觀察寶寶的特質,了解他對周遭人事物的耐受性、敏感度等,以給予或營造適合寶寶的環(huán)境氛圍,讓他安心。 狀況9:長乳齒 寶寶滿六個月起,會開始長出乳齒;部分嬰兒會有所謂的“長牙痛”,牙齦腫、痛,加上沒辦法吃東西,因而容易哭鬧。 【建議安撫法】有些父母會采用紗布巾沾開水幫寶寶按摩牙齦,或多或少有舒緩作用。不過,仍建議直接咨詢兒童牙科醫(yī)師較佳。 狀況10:睡眠習慣 寶寶都有各自的個性,當然也會有不同的睡眠習慣。有的寶寶平躺、蓋上小被子就能熟睡,但有的卻需要用毛巾包住整個身體(連同手腳)才睡得著;若沒有這樣做,寶寶就會煩躁、哭鬧。 【建議安撫法】父母必須了解寶寶的特性,只要他偏愛的某動作、姿勢不會造成危害,都可盡量配合。
總訪問量 6,362,906次
在線服務患者 11,422位
科普文章 113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