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破潰后形成的疾病,其一端通于肛管內的原發(fā)感染病灶—肛竇,即內口,另一端通到肛門周圍皮膚,即外口,多由肛周膿腫破潰后形成,可不止一個,內、外口之間相通的管道稱為瘺管,瘺管壁由膿腔纖維化后形成。也有僅具內口或外口者,即內盲瘺或外盲瘺。中醫(yī)稱為肛漏或痔瘺。 肛旁時流膿水甚至糞便、慢性遷延是其主要特征。本病較為常見,發(fā)病年齡以20~40歲為主,男多于女,嬰幼兒發(fā)病者也不少見。[病因病理]西醫(yī)認為,肛瘺多為肛周膿腫治療失當或不及時發(fā)展而成,損傷、結核、腫瘤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導致的免疫力低下等都可導致肛瘺的發(fā)生。感染:肛周感染導致膿腫發(fā)生后,雖經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膿汁流出,但感染的內口仍在,糞便、細菌、膿細胞等仍可進入,導致炎癥反復發(fā)作,外口不能閉合,久之膿腔壁纖維化,形成瘺管;損傷:外傷、異物、粗暴檢查等可損傷肛管直腸,傷口感染即可發(fā)病;結核:結核病??刹l(fā)結核性肛瘺,可能為結核桿菌進入肛竇或血行感染導致;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因機體免疫力降低,可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瘺,小兒發(fā)病亦多因為免疫力低下所致;其他:潰瘍性大腸炎、克隆病、直腸乙狀結腸憩室炎、淋巴肉芽腫、放射菌病等也伴發(fā)肛瘺。中醫(yī)認為,肛瘺的發(fā)生多因為外感風、熱、燥、火、濕邪,飲食醇酒厚味、便秘、泄瀉,或內傷肺脾,虛勞久嗽而發(fā)病。如《河間六書》指出“蓋以風熱不散,谷氣流滋,傳于下部,故令肛門腫滿,結如梅李核,甚至乃變?yōu)榀浺病?,《外科大成》有“臟毒.....因虛勞久嗽而得者,必肛門結腫為栗,破而成瘺”。 肛周膿腫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后,之所以不能愈合,形成肛瘺的原因有以下兩點:1.原發(fā)灶仍在: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都沒有解決內口即感染的肛竇,糞便、細菌、膿細胞等仍可進入并存留,導致炎癥反復發(fā)生,外口不能愈合,膿腔壁纖維化形成瘺道。2.引流不暢:反復感染后膿腔壁纖維化,形成彎曲狹窄的管道,加之括約肌的收縮,致排膿不腸,瘺道難以愈合,或改道另行穿破皮膚,形成支道。[分類] 肛瘺的分類方法有多種,較為有意義的有以下幾種: 按照1975年全國肛腸外科會議統(tǒng)一標準分類法,以外括約肌深部劃線為標志,瘺管經過此線以上為高位,在此線以下為低位,可分為: 低位單純性肛瘺:只有一個瘺管,并通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下,內口在肛竇部位。低位復雜性肛瘺:瘺管在外括約肌深層以下,有兩個以上外口,或兩條以上管道,內口在肛竇部位。高位單純性肛瘺:僅有一條瘺管,穿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上,內口位于肛竇部位。高位復雜性肛瘺:有兩個以上外口,或管道有分支竇道,其主管道通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上,有一個或兩個以上內口。按照病源可分為:化膿性肛瘺和結核性肛瘺。 肛瘺的發(fā)展規(guī)律:將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jié)劃一條橫線,當瘺管外口在橫線之前距離肛緣5cm以內,內口在齒線處與外口位置相對,其管道多為直行;如果外口在距離肛緣5cm以外,或外口在橫線之后,內口多在后正中齒線處,其瘺管多為彎曲走行。[臨床癥狀] 流膿:肛旁有一潰口,時流膿水是肛瘺的典型癥狀。流膿可時多時少,外口可時封時潰。過于疲勞時,膿水增多,嚴重者可有糞便流出。疼痛:肛瘺一般無明顯疼痛,當外口封閉后,或膿水流出不暢時,瘺管內壓力增大,可出現(xiàn)疼痛、墜脹感,多于膿水流出后迅速減輕或消失;也可因內口較大,糞便流入瘺道而疼痛,排便時尤其明顯。瘙癢:因膿水不斷刺激肛門周圍皮膚所致,嚴重者可出現(xiàn)肛周濕疹。全身癥狀:高位肛瘺膿出不暢時,可有發(fā)熱、發(fā)冷、食欲減退、便秘、小便黃赤或排出困難、脈滑數等表現(xiàn)。反復發(fā)作者可見貧血、消瘦,結核性肛瘺可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表現(xiàn)。【診斷】 化膿性肛瘺的外口較小、凸起,膿水黃稠,急性期可見局部腫痛,高位肛瘺可伴全身癥狀。 結核性肛瘺的外口較大、凹陷,周圍皮膚暗紫色,膿水稀薄,夾有敗絮樣組織,并可伴有結核病的全身表現(xiàn)。 低位肛瘺可在皮下觸到硬條索狀瘺道,高位或結核性肛瘺一般觸及不到明顯的條索狀瘺道。 肛門指診可在相應內口處觸及凸起的小硬塊,中央有凹陷及壓痛。肛門鏡檢查可在齒線處見到感染的肛竇,可有膿性分泌物溢出,于外口注入美藍后可幫助尋找內口。 探針由外口進入可探尋到瘺道及內口,但忌用強力,以免造成假道。病理診斷可明確瘺道的性質,有報道病史超過十年者,10%的瘺道可發(fā)生癌變?!捐b別診斷】1.化膿性汗腺炎:也稱為大汗腺炎,多發(fā)于大汗腺的分布區(qū),如會陰區(qū)、腹股溝、腋窩處,有多個潰口,瘺道走行于皮下,涉及范圍廣,不與直腸相通。2.骶尾部結核:發(fā)病緩慢,破潰后流清稀膿液,潰口凹陷,經久不收,可見食欲不振、低熱、盜汗、咳嗽等結核病癥狀。X光片可見骶尾部骨質損害和結核病灶?!局委煷胧? 肛瘺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藥物為輔。1.藥物治療 多用于手術前后,以增強體質、減輕癥狀、控制炎癥發(fā)展,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撔愿丿涀C候 膿水黃稠、味臭,時有時無,伴發(fā)熱、發(fā)冷、食欲減退、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方藥 二妙散、萆薢滲濕湯加減。結核性肛瘺證候 膿水稀薄,淋漓不斷,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淡紅,苔白膩,脈細數。治法 養(yǎng)陰清熱,補肺健脾。方藥 青蒿鱉甲湯加減。2.手術 可根治肛瘺,關鍵在于正確處理內口、主管、支管,高位累及肛管直腸環(huán)的肛瘺要妥善處理,避免造成術后大便失禁。掛線療法適應癥 外口距離肛門5cm以內的低位單純性肛瘺。禁忌癥 1肛門周圍有皮膚病者,2瘺管仍有釀膿現(xiàn)象者,3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或極度虛弱者,4有惡性腫瘤者。操作方法 取左側臥位,病側在下,常規(guī)消毒,局部侵潤麻醉,在探針尾部系一根橡皮筋,探針頭探入外口、瘺道,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入肛門內,配合探針找到內口,并經肛門拉出橡皮筋,切開瘺管內外口之間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拉緊橡皮筋,緊貼皮下切口用止血鉗夾住,在其下方用十號絲線雙重結扎,在結扎線外1.5cm處剪去多余的橡皮筋,松開止血鉗,紫草油砂條或凡士林油紗條填塞傷口,紗布外固定。注意事項 1插入探針時不要用暴力,以免造成假道,2術后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中藥湯劑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換藥,3橡皮筋一般7天左右可自行脫落,如10天以后不脫落,可以剪開,如橡皮筋較松,需要再緊線一次。切開療法適應癥 低位單純性肛瘺和低位復雜性肛瘺。對高位肛瘺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以免造成肛門失禁。禁忌癥:同掛線療法操作方法:(1)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在腰俞麻醉或局部侵潤麻醉下,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單(2)先在肛門內塞入一塊鹽水紗布,再用鈍頭針頭注射器從瘺管外口注入1%亞甲蘭或龍膽紫溶液,如紗布染有顏色,則可有助于尋找內口,也便于在手術時辨認瘺管走向(3)將有槽探針從瘺管外口輕輕插入,遇阻力時停止,然后沿探針方向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及瘺管外壁,使瘺管部分敞開(4)再將有槽探針插入瘺管的殘余部分,逐步的用同樣的方法切開探針的表面組織,直至整個瘺管完全切開為止(5)瘺管全部敞開后,用刮匙將瘺管壁上染有美蘭的壞死組織和肉芽組織刮出(6)修剪創(chuàng)口兩側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形成一口寬底小的創(chuàng)面,使引流通暢,仔細止血,創(chuàng)面填塞紫草油砂條或黃連膏紗布條,外墊紗布,寬膠布壓迫固定。手術時注意事項:(1)如瘺管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下方通過,可以一次性全部切開瘺管。如瘺管通過肛管直腸環(huán)的上方,必須加用掛線療法。即先切開外括約肌皮下部,淺環(huán)及其下方的瘺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經內口引出,縛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上,這樣可避免因一次切斷肛管直腸環(huán),而造成肛門失禁。如肛管直腸環(huán)已纖維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開無需掛線。(2)瘺管于外括約肌深淺兩層之間通過者,該處肌肉未形成纖維化時,不能同時切斷兩處外括約肌,在切斷括約肌時要與肌纖維呈直角不能斜角切斷。(3)高位肛瘺通過肛尾韌帶,可以做縱行切開,不能做橫行切斷肛尾韌帶,以免造成肛門向前移位。注意事項:同切開療法。1.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感染擴散。每日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2~3次及便后坐浴。 2.單純肛瘺,復雜肛瘺需做切除手術或切開掛線治療。手術后創(chuàng)口要敞開,創(chuàng)面以紫草油砂條或凡士林紗布填充,繼續(xù)溫水坐浴后換藥?!绢A防與康復】 1.注意勤換內褲,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 2。肛周皮膚搔癢時要用溫水清洗,切忌用手搔抓,以避免再次感染。
痔是中國醫(yī)學最早記載的疾病之一。曾包括了大部分肛腸疾病,如文獻記載的痔漏(肛瘺)、鉤腸痔(肛裂)、息肉痔(直腸息肉)、鎖肛痔(肛管直腸癌)等。目前醫(yī)學上單指一種疾病,分內痔、外痔、混合痔。內痔是肛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fā)生的病理改變或異常移位。外痔是直腸下靜脈屬支在齒狀線遠側表皮下靜脈叢病理性擴張和血栓形成?;旌现淌莾戎掏ㄟ^豐富的靜脈叢吻合和相應部位的外痔靜脈叢相互融合。痔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本病好發(fā)于20歲以上的成年人,兒童很少發(fā)病?!静∫虿C】西醫(yī)1 痔是肛墊的病理性肥大,是由于多種原因致Treitz肌松弛、延長、斷裂,使肛墊從原來固定在內括約肌的位置下移而形成的。2 肛管狹窄是痔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肛管狹窄影響正常排便功能,腹內壓增高,致肛墊充血腫大,發(fā)為痔病。中醫(yī)1 飲食不節(jié) 過食辛辣、生冷、肥膩、炙煿之品。2 起居失宜 久坐久立或長期負重遠行、或房事過度等。3 久瀉久痢或長期便秘、妊娠分娩、腹部腫瘤等。以上諸因致濕熱下注,風熱腸燥,氣虛下陷,經絡阻隔,瘀血濁氣聚而成形發(fā)為本癥。【臨床表現(xiàn)】便血 是內痔的主要癥狀。常為紙染或滴血、射血,血色鮮紅,不與便混。長期便血可致貧血。脫出 是內痔二三期的臨床表現(xiàn)。排便時脫出,便后可自納為二期;排便時、或活動后、勞累、咳嗽后脫出,需用手推送還納為三期。內痔脫出不能還納,出現(xiàn)水腫、劇痛者為嵌頓痔。肛門潮濕、瘙癢、流粘液,常見于內痔反復脫出肛門括約肌松弛之后。腫痛 內痔腫痛常發(fā)生于嵌頓、感染、血栓形成之后。外痔炎癥期或血栓形成時亦出現(xiàn)明顯腫脹疼痛?!驹\斷要點】內痔的診斷一期內痔 便血,色鮮紅,或無癥狀。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紅。二期內痔 便血,色鮮紅,伴有腫物脫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復位。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紅。三期內痔 排便或增加腹壓時,肛內脫出腫物,不能自行復位,須休息后或手法復位,可發(fā)生嵌頓,伴劇痛,便血少見或無。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纖維化。外痔的診斷炎性外痔 肛緣皮膚損傷或感染,皮膚皺褶隆起有明顯紅腫熱痛的炎性表現(xiàn)。血栓性外痔 肛緣皮下突發(fā)青紫色腫塊,局部皮膚水腫,腫塊初起尚軟,劇痛,漸變硬,可活動,觸痛明顯。結締組織性外痔 肛緣因慢性炎癥刺激皮膚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皮贅者。靜脈曲張性外痔 排便或久蹲時,肛緣皮下有柔軟青紫色團快隆起,可伴有墜脹感,團塊按壓后可消失。混合痔的診斷 系發(fā)生于同一方位齒線上下,形成一體的靜脈曲張團塊。有便血和肛周腫物,可有肛門墜脹、異物感或疼痛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癢。【鑒別診斷】肛裂 肛裂也有便鮮血,外痔和腫痛,但出血量少,可見縱裂,排便時有劇痛,便后痛稍減復又劇烈疼痛,常持續(xù)數小時。直腸脫垂 脫出物為直腸粘膜或直腸全層,呈環(huán)狀,有螺旋狀皺折,淡紅色,一般不出血。直腸息肉 兒童多見,息肉一般為單個,頭圓有長蒂附著在直腸壁上。表面光滑,活動度好,易出血,可脫出肛外。肛乳頭肥大 呈三角形或錐形,大的可呈乳頭狀,可脫出,表面色灰白,位于齒狀線,不出血肛管直腸癌 常有排便不凈感,便中混有膿血、粘液。指診常觸及硬性不規(guī)則腫物,質堅硬,活動差,觸之指常染污血?!局委煷胧績戎? 內治 用于一、二期內痔,或嵌頓痔繼發(fā)感染者,或年老體弱,或伴有其它急慢性疾患,暫不宜手術者。風熱腸燥型證候 便血色鮮、滴血或噴血、溲赤便秘、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數。治法 涼血清熱祛風。方藥 涼血地黃湯加減。濕熱下注型證候 胃納呆、便秘溲赤、肛門潮濕、墜脹、便血色鮮、量較多、舌淡、苔黃膩、脈弦數。治法 清熱利濕止血。方藥 臟連丸加減。氣滯血瘀型證候 肛區(qū)腫痛、墜脹、有腫物脫出、可有血栓形成、舌暗紅、苔薄、脈弦。治法 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方藥 脾虛氣陷型證候 神疲乏力、納呆、便溏、肛門松馳、腫物脫出不能自納、便血色淡、舌淡體胖、苔薄白、脈沉細。治法 補中益氣 固脫止血。方藥 補中益氣湯加減。2 外治 用于各期內痔或內痔嵌頓水腫者2.1 薰洗法 將藥物按配伍組方煎湯薰洗坐浴,以發(fā)揮其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化瘀止痛之功。方用三草洗劑或硝黃洗劑;黃連解毒湯等。2.2 中藥外涂法 將藥物按配伍組方制成膏劑涂于肛門患處,發(fā)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祛腐生肌作用。但要根據病癥的不同選用對癥的膏劑,如黃連膏、九華膏、肛泰膏等。2.3 塞藥法 將成藥栓劑納入肛內,發(fā)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之功。如化痔栓、肛泰栓、九華痔瘡栓、馬應龍痔瘡栓、太寧栓等。2.4 西藥 軟膏類:如紅霉素軟膏、四環(huán)素軟膏等,具有消炎抗菌作用。止血劑:如明膠海綿、凝血酶等。止痛劑:如復方鞣酸軟膏,具消腫收斂止痛之功。酶制劑:如а-糜蛋白酶,可分解壞死組織,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其他療法枯痔療法 分枯痔散療法和枯痔釘療法。前者是將枯痔散和灰皂散涂于脫垂的內痔核表面,利用藥物的強腐蝕作用使痔核壞死枯脫,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其毒副作用較大,目前已很少應用??葜提敮煼ㄊ菍⑺幬镏瞥舍槧畎匆欢樞虿逵谥毯松鲜怪毯水a生無菌性炎癥反應,纖維組織增生或干枯壞死,以達到治療目的。因其毒副作用較大,目前臨床亦較少使用。注射療法 注射法是當前治療內痔的常用方法之一。據藥物作用機理不同分硬化萎縮注射法和壞死枯脫注射法兩種。因后者術后常有出血、感染、壞死、瘢痕形成肛門狹窄等并發(fā)癥,目前臨床較少使用。適應癥 一、二、三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者,混合痔的內痔部分。禁忌癥 外痔、內痔伴有肛周急慢性炎癥,腹瀉,或伴嚴重血液病、心肝肺腎等臟器疾病、腹腔腫瘤的患者。,臨產孕婦。常用藥物 5%魚肝油酸鈉、4%~6%明礬液、5%-10%碳酸甘油、消痔靈等。方法 硬化萎縮注射法 病人取側臥位,常規(guī)術區(qū)消毒,置肛鏡,顯露內痔區(qū),碘伏消毒。以5ml注射器(5號針頭)抽取5%石炭酸甘油或4%~6%明礬液在齒線上0.5ml的痔核上進針達粘膜下層,每個痔核注射0.3~0.5ml,一般每次注射3個痔核。術后控制大便24小時,當日宜臥床休息為主,視痔核硬化萎縮情況,間隔7日后可再次注射。注意事項 藥液須注于粘膜下層,過淺易發(fā)生粘膜潰爛;過深會引起肌層硬化。消痔靈注射法 一般分4步法。第一步注射:內痔上區(qū)注射(即痔上動脈區(qū))量約2~4ml。第二、三步注射:痔的粘膜下層和粘膜固有層注射。每個痔核藥量約5ml。第四步注射:洞狀靜脈區(qū)注射,每個痔核藥量約3ml。總量約30~50ml。注射要點 1 注射藥液要上下參錯,避免在同一平面上,否則易出現(xiàn)環(huán)狀瘢痕,引起腸腔狹窄。2 藥液分布要均勻,進針后可旋轉針管,邊退針邊注射,注射完成后可輕輕按摩注射區(qū)。藥液集中在一個部位易發(fā)生硬結和壞死。3 注射深淺要合適,過深穿入肌層或過淺注于粘膜表層,均易引起壞死或硬結。注意事項 1 注射區(qū)必須嚴格消毒,每次注射后都要進行該項操作。進針后勿多方亂刺,以免損傷血管,引起出血,致使痔核腫大,影響療效。3 勿將藥液注入外痔區(qū),造成肛周水腫疼痛。4 注射時先注射小的痔核以免小的痔核被大的痔核遮蓋,影響操作或造成遺漏。5 術后要使病人保持大便通暢,若便時內痔脫出,須及時還納以免發(fā)生嵌頓水腫、疼痛。結扎療法1 貫穿結扎法適應證 二、三期內痔。禁忌證 肛門周圍有急慢性炎癥者;伴有痢疾或腹瀉性疾病者;伴有嚴重心、肺、肝腎、或血液病患者;臨產孕婦。術前準備 常規(guī)灌腸、備皮,取左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guī)術區(qū)消毒,鋪巾單。手術方法 行局麻或骶麻,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括肛顯露內痔,以痔鉗鉗夾內痔核基底部,剪刀延痔下端齒線處剪一V形小口,繞鉗8字縫扎內痔,殘端切除將結扎的痔核送回肛內外敷黃連膏油砂或紫草油砂條,紗布外固定。注意事項 宜先扎小的痔核,后扎大的痔核;結扎痔核勿在同一平面上,以免術后腸腔狹窄;術后應控制大便24小時,若便后痔脫出,須及時還納,以免發(fā)生嵌頓水腫疼痛。痔脫落一般需5~12天,此期間要減少活動,防便秘或腹瀉,以防術后大出血。2 膠圈套扎法 適應癥 二、三期內痔,混合痔的內痔部分。禁忌癥 同貫穿療法。手術方法套扎器套扎法 術前準備同貫穿縫扎法,一般局麻為主,置肛鏡,常規(guī)痔區(qū)消毒,以套扎器套住內痔核根部,將膠圈套于痔核基底部,術后處理同貫穿結扎法。雙鉗套扎法 術前準備同貫穿縫扎法,局麻,顯露內痔核,消毒肛管及痔區(qū)。以套有膠圈的痔鉗夾住內痔基底部,用另一把彎鉗夾起膠圈另一側將膠圈拉長套于痔基底部,放松取出血管鉗。術后處理同貫穿結扎法?!炯彝プo理】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勿久蹲努責,保持大便通暢。便干或便血者,可服用地榆槐角丸,麻仁潤腸丸或用開塞露灌腸通便。痔病發(fā)作期可以硝黃洗劑局部薰洗(芒硝、大黃、黃柏、馬齒筧各20g、明礬、五倍子各10g);有脫肛者應及時還納?!绢A防與康復】注意調節(jié)飲食,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便秘,蹲廁時間不要太長。避免久坐久立,可適當活動,不定時作提肛運動。外痔結締組織外痔 較小無癥狀者勿須治療。當外痔染毒,發(fā)炎時可選用薰洗法,藥用苦參湯加減。對反復發(fā)炎或皮贅較大者可考慮手術切除。靜脈曲張性外痔 輕者或有局部疼痛者,可選用中藥苦參湯加減或黃連膏外敷。較重者可行靜脈叢剝離切除術。手術方法 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guī)術區(qū)消毒,鋪巾單。行局麻,用組織鉗提起外痔組織,延痔下緣剪一小口,呈放射狀延伸至齒線,用剪刀鈍銳交替分離皮下曲張的靜脈叢,并切除,以凡士林砂條或紫草油砂條敷創(chuàng)面,紗布外固定,術畢。血栓性外痔 較小的血栓痔可用中藥薰洗,外敷黃連膏或肛泰軟膏,??墒鼓[物消退。較大的血栓,炎癥水腫較局限者,行血栓外痔剝離切除術。手術方法術前準備同貫穿縫扎法,局麻后延痔兩側作放射狀切口,剝離并切除血栓。修剪創(chuàng)緣皮瓣,使創(chuàng)面敞開或行間斷縫合,用凡士林沙條或紫草油砂條覆蓋,紗布外固定。每日外洗換藥至痊愈?!绢A防與調護】同內痔?;旌现虄戎畏?同內痔。手術療法介紹:1 外剝內扎術 適應癥 各種類型的混合痔。方法 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常規(guī)術區(qū)消毒,鋪巾單。行局麻,消毒肛管,鉗夾兵牽拉外痔顯露內痔,另取鉗鉗夾內治基底部,于外痔基底部作V形或弧形切口,剝離皮下靜脈叢(或剝切纖維組織外痔)至齒線上0.2~0.3cm,鉗夾內痔基底部,絲線貫穿“8”字縫扎,殘端部分切除,同法處理其它痔核。止血,創(chuàng)面外敷黃連膏油砂或紫草油砂條。術后控制大便24小時,每日早晚以三草洗劑或硝黃洗劑薰洗坐浴,常規(guī)中醫(yī)清創(chuàng)化腐換藥至痊愈。注意事項 剝切外痔時一定要延內外痔交界處分離,勿過多切除肛周皮膚組織,延長愈合時間。止血一定要徹底,若各痔間界限清楚,可用可吸收線縫合創(chuàng)口,注意勿留殘腔。環(huán)痔剝切術要注意保留適當的粘膜和皮橋,以防止肛門狹窄。3 外剝內扎側切術適應癥 環(huán)狀混合痔結扎點多,易出現(xiàn)狹窄者。術前準備及手術方法同外剝內扎術,僅在剝離結扎的同時,于3~5或5~7點位結扎的痔間切斷部分內括約肌,術后可適當括肛,可防止出現(xiàn)痙攣性疼痛。注意事項 結扎的痔點間要高低交錯,勿在同一平面上,以免術后出現(xiàn)疤痕狹窄。術后七天常規(guī)指診檢查,若肛管痙攣狹窄,則需隔日或每周兩次括肛。 4 其他療法 激光、冷凍、電凝、紅外線、微波、高頻電、PPH術等。
一例頑固性便秘患者,男性,現(xiàn)在70歲了,10余年前從外地來北京以后就出現(xiàn)了便秘,之前的情況我并不了解,從談話中大概了解到因為便秘曾經到多家醫(yī)院就診,用藥后便秘能改善,停藥后仍然便秘,自己間斷用藥、網購保健品等排便,大便常呈顆粒狀,排出困難,認為腸內毒素未排出可能會誘發(fā)其他疾病,給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4天前做了腸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息肉并切除了,發(fā)現(xiàn)結腸有黑變病,2天前做了胃鏡,今天就出現(xiàn)了“便秘”,自覺有便意,但是排出困難,使用開塞露后排出稍干柱狀糞便。??茩z查:視診:肛門外觀無畸形;肛門指診:肛門稍緊,肛管較正常然長,長約4cm;肛門鏡檢:痔瘡充血明顯稍肥大(痔瘡未到手術程度)。病例分析:1、便秘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腸鏡已經做完了,排除了腫瘤、占位、巨結腸等器質性便秘,可以考慮為功能性便秘;2、功能性便秘又分為慢傳輸性便秘與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目前是有便意,但是排出困難,患者既往大便也經常呈顆粒狀,那么患者目前應該是混合型便秘,本次發(fā)病以出口梗阻型便秘為主。3、出口梗阻型便秘,本位患者本次大便雖稍干,但是屬于正常范圍的糞質,患者肛門稍緊,肛管稍長,又未達到肛門狹窄的程度,可以先行嘗試保守治療。4、肛門緊導致的排便不暢,保守治療可以嘗試擴肛,向患者交代了擴肛療法。5、慢性便秘盡量不吃刺激性瀉藥,容易導致依賴和結腸黑變病,可以適當使用緩瀉劑,飲食調理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