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衍變過程及其臨床意義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種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特征是骨髓中髓系原始細胞異常增生和積聚,導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準確的分型對于AML的診斷、治療選擇和預后評估至關重要。隨著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AML的分型也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衍變。一、AML的分型歷史1.?FAB分型:20世紀70年代,法國(F)、美國(A)和英國(B)的血液學家共同制定了AML的FAB分型標準。該分型主要基于白血病細胞的形態(tài)學特征和細胞化學染色結(jié)果,將AML分為M0-M7八個亞型。-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細胞≥30%,無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核仁明顯,髓過氧化物酶(MPO)及蘇丹黑B陽性細胞<3%。-M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細胞(Ⅰ型+Ⅱ型)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90%以上,其中至少有3%以上的細胞為MPO陽性。-M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細胞(Ⅰ型+Ⅱ型)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30%-89%,單核細胞<20%,其他粒細胞>10%。-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此類細胞在非紅系細胞中≥30%。-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30%以上,各階段粒細胞占30%-80%,各階段單核細胞>20%。-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中單核系細胞≥80%,原單核細胞≥80%為M5a,<80%為M5b。-M6:紅白血病,骨髓中幼紅細胞≥50%,非紅系細胞中原始細胞(Ⅰ型+Ⅱ型)≥30%。-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細胞≥30%。FAB分型在AML的診斷和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對某些亞型的定義不夠明確,不能完全反映白血病細胞的生物學特征和預后差異。2.?MICM分型:為了克服FAB分型的局限性,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提出了AML的MICM分型標準。MICM分型結(jié)合了形態(tài)學(Morphology)、免疫學(Immunology)、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等多種技術,對AML進行更全面、更準確的分類。-免疫學:通過檢測白血病細胞表面的抗原表達,確定其來源和分化階段。-細胞遺傳學:檢測染色體異常,如染色體易位、缺失、重復等,這些異常與AML的預后密切相關。-分子生物學:檢測特定的基因突變和融合基因,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和預后信息。MICM分型的出現(xiàn)使AML的分類更加細化和個體化,有助于更好地指導治療和預測預后。3.?WHO分型:21世紀初,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了AML的WHO分型標準。WHO分型在MICM分型的基礎上,對AML的分類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增加了一些新的亞型,并強調(diào)了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特征在分型中的重要性。-新增亞型:如伴重現(xiàn)性遺傳學異常的AML、AML伴髓系肉瘤等。-強調(diào)遺傳學異常:某些特定的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突變被認為具有重要的預后意義,如t(8;21)、inv(16)、t(15;17)等。WHO分型的廣泛應用為AML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更統(tǒng)一和標準化的框架。二、M0-M7亞型的分類特點1.?M0: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細胞形態(tài):原始細胞較小,胞質(zhì)少,無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如CD13、CD33等,但不表達成熟粒細胞或單核細胞的標志。-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多見于老年人,預后較差。2.?M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細胞形態(tài):原粒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90%以上,細胞較大,胞質(zhì)豐富,可見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如CD13、CD33等。-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多見于成年人,預后較差。3.?M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細胞形態(tài):原粒細胞占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的30%-89%,可見幼稚粒細胞和成熟粒細胞。-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如CD13、CD33等,部分細胞可表達單核細胞標志。-細胞遺傳學:常見染色體異常,如t(8;21)、inv(16)等。-臨床特點:預后較好,但易復發(fā)。4.?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胞質(zhì)中充滿嗜天青顆粒,易見Auer小體。-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如CD13、CD33等,同時高表達CD34。-細胞遺傳學:特征性染色體易位t(15;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臨床特點:出血傾向明顯,常伴有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但對維甲酸和砷劑治療敏感,預后較好。5.?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同時存在原始粒細胞和原始單核細胞,或兩種細胞的比例在不同患者中有所差異。-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如CD13、CD33等,同時表達單核細胞標志,如CD14、CD64等。-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預后較差。6.?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以原始單核細胞和幼稚單核細胞為主,胞質(zhì)豐富,可見偽足。-免疫表型:表達單核細胞標志,如CD14、CD64等,部分細胞可表達髓系相關抗原。-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易侵犯皮膚、牙齦等髓外組織,預后較差。7.?M6:紅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同時存在白血病性原始細胞和有核紅細胞,或兩種細胞的比例在不同患者中有所差異。-免疫表型:表達髓系相關抗原和紅細胞相關抗原,如CD13、CD33、GPA等。-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貧血癥狀明顯,預后較差。8.?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以原始巨核細胞為主,胞體較大,胞質(zhì)豐富,可見血小板形成。-免疫表型:表達血小板相關抗原,如CD41、CD61等。-細胞遺傳學:常無特異性染色體異常。-臨床特點:出血傾向明顯,血小板減少,預后較差。三、AML分型的臨床意義1.?診斷:準確的分型對于AML的診斷至關重要,不同亞型的AML在細胞形態(tài)、免疫表型和遺傳學特征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分型可以明確診斷。2.?治療選擇:不同亞型的AML對治療的反應和預后不同,因此治療方案也應根據(jù)亞型進行選擇。例如,M3型對維甲酸和砷劑治療敏感,而其他亞型可能需要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治療方法。3.?預后評估:AML的亞型與預后密切相關,某些亞型的預后較好,而某些亞型的預后較差。通過分型可以評估患者的預后,為治療決策提供參考。4.?研究:AML分型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有助于深入了解AML的發(fā)病機制、生物學特征和治療反應,為新藥研發(fā)和治療策略的改進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