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專家診室內,一位 45 歲男性拿著頸動脈超聲的報告單:左側頸內動脈球部易損斑塊形成,右側頸內動脈多發(fā)斑塊形成?;颊呱裆氐貑枺骸羔t(yī)生,我這個斑塊能治好嗎?用什么方法可以消掉呢?」 這已經是今天第「N」個因「頸動脈斑塊」來就診的患者了。近年來,隨著檢測手段的提升及普及,動脈粥樣斑塊的檢出率越來越高,那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否可以逆轉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這個話題。 什么是易損斑塊? 所有具有破裂傾向、易于形成血栓或迅速進展的斑塊即為易損斑塊。2003 年 Naghavi 等依據(jù)尸檢結果提出易損斑塊具有以下主要的病理特征:斑塊內活動性炎癥、大的脂質核心、薄的纖維帽以及斑塊內出血等。 早在 1913 年,俄國科學家 Anichkov 等發(fā)現(xiàn)高膽固醇飲食可以導致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恢復吃草后,已形成的斑塊出現(xiàn)了逆轉,由此推測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此即為「膽固醇學說」的雛形。之后的一百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不斷地為這一理論提供更加詳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膽固醇學說也進一步發(fā)展為「膽固醇理論」。 研究發(fā)現(xiàn),LDL-C 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機制,貫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全程,從內皮損傷、炎性細胞浸潤、泡沫細胞形成、脂核增大、纖維帽變薄,進而導致斑塊破裂出現(xiàn)心血管事件,LDL-C 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膽固醇理論的提出也奠定了以 LDL-C 為靶點的治療策略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中的主導地位。 靶向干預動脈硬化斑塊——卒中治療新模式 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發(fā)病機制,以往對于卒中二級預防的管理更強調危險因素的控制。 2010 年 SPENCE 研究納入 4378 例在動脈粥樣硬化研究中心就診的患者,通過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治療 1 年后,仍有 60% 的患者存在斑塊進展,其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無斑塊進展者的 2 倍。 然而,由控制危險因素轉換為強化降脂穩(wěn)定斑塊治療模式后,50.1% 的患者實現(xiàn)斑塊逆轉,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1],由此開啟了以抗動脈粥樣硬化為治療靶點的新篇章。 隨后的大量國內外研究也進一步證實,通過轉變治療模式,即從控制危險因素轉向動脈粥樣硬化的靶向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提高患者的無事件生存率。 如何實現(xiàn)斑塊逆轉? 基于「膽固醇理論」的研究基礎,他汀時代即誕生了眾多以降低 LDL-C 為靶點的逆轉斑塊的臨床研究,從 1994 年的北歐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 試驗),到近年來依折麥布、PCSK9 抑制劑、ACLY 抑制劑 ETC-1002 等后他汀時代新型降脂藥的臨床研究。 特別是隨著 IMPROVE-IT [2](他汀聯(lián)合依折麥布顯著降低 LDL-C 水平)、FOURIER [3](他汀聯(lián)合依洛尤單抗顯著降低 LDL-C 水平)、ODYSSEY-OUTCOMES [4](阿利西尤單抗顯著降低 LDL-C 水平)為代表的一系列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領域大型研究成果的公布,強化降低 LDL-C 水平在逆轉斑塊進展中的基石作用進一步被證實。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甚至發(fā)表述評:建議將「膽固醇理論」升華為「膽固醇原則」,并提出無論降脂藥物的類型、劑量、是否聯(lián)用,降低 LDL-C 水平才是關鍵的觀點。 那么,LDL-C 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實現(xiàn)斑塊的逆轉呢? 一項納入 50 項臨床研究的 Meta 分析發(fā)現(xiàn),只有在 LDL-C 降幅 >40% 或血清 LDL-C 水平
關于阿司匹林的疑問不只是需不需要服用的問題,一旦服用之后很多人會有疑問“阿司匹林能不能停?”,甚至有些人因擔心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停藥,而拒絕服藥。 那么,為什么一定要服用阿司匹林?這個藥能停嗎? 腦梗死后為什么要服用腦中風后阿司匹林?絕大多數(shù)腦梗死是由于腦動脈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閉塞所致,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腦梗死發(fā)生后,如果不進行有效預防,約有高達1/4的患者會在1年內再次出現(xiàn)腦梗死(即:腦梗死復發(fā)),因此,腦梗死后應積極預防復發(fā)。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因此,常被用于預防腦梗死。 阿司匹林能不能停?一般情況下不能停!阿司匹林起效后需要不斷服用維持其效果,如果停用48小時其預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基本消失;另外,我們體內的血小板也在不斷的衰老和更新?lián)Q代,短期服用阿司匹林對于新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并沒有抑制作用。因此,只有長期、規(guī)律的服用阿司匹林,才能達到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進而預防腦梗死。目前,阿司匹林標準的服用方法是每天1次,并堅持服用。 這些情況應該停阿司匹林!上面提到,阿司匹林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停用,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阿司匹林也可停: 1、出現(xiàn)了難以耐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胃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其也有引發(fā)腦出血的風險;部分人群服用阿司匹林還可能會誘發(fā)哮喘等其他疾病。如果出現(xiàn)上述問題,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您應該如何預防腦梗死。 2、需要進行外科手術阿司匹林能夠預防血栓形成,但外科手術期間如果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會導致出血增多,增加手術風險,一般建議需停用1周后再行手術治療,在手術結束后仍需繼續(xù)服用。 3、對阿司匹林不敏感即便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腦梗死也有可能會復發(fā)。部分原因可能是服用的藥量不夠或服用方法不正確,但也有些人對阿司匹林不敏感,專業(yè)術語為“阿司匹林抵抗”。如果是對阿司匹林不敏感應該換用其他藥物,畢竟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還有很多。
你覺得醫(yī)療對你的健康,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著名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第16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開幕式上表示,醫(y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應該擺正醫(yī)療的定位,莫把醫(yī)學誤當“魔法”。① ? 而在8%的醫(yī)療效果之外,剩余的92%還包括遺傳因素、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而其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因此,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由每個人的生活細節(jié)和習慣決定。 如果你經常做這5件事,醫(yī)生都救不了。 明明患病, 但卻不按時服藥、不忌口 很多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明明已經在醫(yī)院確診,醫(yī)生提醒要按時服用藥物,并且強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忌口。有些食物不能吃,但還是不遵醫(yī)囑,不按時吃藥,不聽話忌口,最終很容易導致無可挽回的結果。 2019年6月健康時報刊文分享了一個讓人惋惜的案例: ? “當時接診了一位65歲的女患者,被老伴和兒子用輪椅推進診室。患者剛在當?shù)伢w檢發(fā)現(xiàn)了腎衰。據(jù)了解,患者有糖尿病多年,曾用過二甲雙胍治療,嫌胃難受就不吃了;打過胰島素,嫌疼、嫌麻煩也不打了;住過一次醫(yī)院,嫌醫(yī)生管她就不住了。從那以后,她就不接受任何治療,即使家里人勸她也沒有任何作用,而且不控制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約從一年前開始,她糖尿病的各種并發(fā)癥陸續(xù)出現(xiàn)。去年,因為并發(fā)癥截了一個腳趾,幾個月前因為下肢動脈閉塞及末梢神經病變已經站不起來了,而且因為視網(wǎng)膜病變電視也看不清了,生活需要人照顧。前幾天抽血檢查,發(fā)現(xiàn)血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15.5毫升/分鐘。根據(jù)診斷標準,腎小球濾過率<15毫升/分鐘就是尿毒癥,她距離尿毒癥一步之遙,以后的生活將更加困難?!雹? 明知熬夜傷身, 還天天熬到很晚才睡 熬夜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2017年10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被授予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而生物鐘調節(jié)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這次諾貝爾獎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總和我們身體內部的“計時器”作對時,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會增大。 ?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因為熬夜導致猝死的新聞,而這些也并非危言聳聽。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yī)院腫瘤科主任醫(yī)師歐陽學農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長期熬夜是腫瘤高發(fā)的一個誘因。因為熬夜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提高患癌風險。③ 所以,如果你平常熬夜是為了打游戲、刷微博抖音、看八卦刷劇……那就放下手機睡覺吧,不要讓熬夜加速你生命的流逝。 明知吸煙、喝酒傷身 但就是不戒掉 一口煙、一口酒導致多類型癌癥甚至多種疾病,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了。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煙酒不離手。 也許有人會說,有的人抽煙喝酒,也能活到很大年紀,而有些人不抽煙不喝酒依然可能患各種各樣的疾病。雖然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但是遺傳導致了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有的人可以,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用健康賭概率并不劃算,另外,對于抽煙喝酒仍健康的人來說,如果他不抽煙、不喝酒,可能會有更好的壽命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所以,不要用個例來對照自己,不抽煙不喝酒才是最佳的減少疾病的方式。 明知重口味不健康 但卻舍不掉嘴癮 麻辣燙、水煮肉、辣子雞、小龍蝦、香鍋、燒烤、火鍋……現(xiàn)在人們的口味變得越來越重,仿佛只有這樣吃,才能滿足口腹之欲。然而重鹽、重油的飲食,會讓人變得越來越丑,還會導致一身疾病。 長期重口味會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增加各類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生風險。不僅如此,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閆雅更2017年2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食鹽過度還會給身體帶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隱患。鈉會引起體內血容量的增加,所以食用過多的鹽,就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④ 明知道壞情緒傷身 但自己還是放不下 有人會問,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事實上,情緒不僅會影響健康,影響還非常大。吃得再好、保養(yǎng)得再好,可能也抵不過情緒帶來的傷害。生氣、悲傷、郁悶……負面情緒就好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毀掉身體。所以當你情緒不好時,再多養(yǎng)生都是徒勞。 《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國醫(yī)大師盧芳曾在采訪中談到,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頻繁生氣或者暴怒,一方面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對身體不好。他認為,養(yǎng)生首要控情緒。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順風順水,當你遇到困境、挫折的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以樂觀的情緒去面對。⑤ 其實自古以來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長壽老人都是心態(tài)好、笑口常開的。現(xiàn)實研究也證實確實如此。2019年一項刊發(fā)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對7萬多名志愿者長達30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樂觀的人活到85歲及以上的幾率更大。⑥ 而很多惹得我們情緒波動的事情,回過頭來看,都是小事。 大夫建議明確,關鍵是自己能否真正去執(zhí)行建議。
總訪問量 243,538次
在線服務患者 1,251位
科普文章 6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