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國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科主任
神經內科李龍宣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6
神經內科王文安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神經內科湯建軍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神經內科浦政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3
神經內科姚革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3
神經內科王根發(fā)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3
神經內科陳偉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3
神經內科周永煒
主任醫(yī)師
3.3
神經內科王曉蓉
副主任醫(yī)師
3.2
張煜
副主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干靜
副主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樓之茵
副主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戚辰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程潔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魏雅榮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徐鳴明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范勤毅
主治醫(yī)師
3.2
神經內科宋璐
3.2
神經內科萬贏
3.2
一 什么是中風? 中風是指因各種腦血管病變而導致腦功能缺損的一組疾病。絕大多數(shù)呈急性起病,稱急性腦血管病,亦稱卒中或中風(stroke),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臨床上所說的中風包括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中最常見的是腦梗塞和腦出血。因此中風不是一種病,實際上中風是一類疾病,它是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tǒng)稱或俗稱。我國現(xiàn)有腦血管病人700萬,這些病人中有3/4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同時在5年內有1/3患者復發(fā)。 二 中風有哪些危險因素?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史、吸煙、酗酒及肥胖等。三 腦梗塞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那腦梗塞發(fā)生的原因和誘因是什么? 原因有3方面 1、腦血管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得血管狹窄,表現(xiàn)粗糙不平,而后斑塊破裂出血,激活體內的血液凝固系統(tǒng)形成血栓,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血流動力學改變:血壓下降使血流速度緩慢血液中的固體成份易于沉積在血管壁形成血栓。 3、血液粘稠度改變:脂質過多、脫水、纖維蛋白原增多使血液粘稠,血小板容易聚集而促進腦梗塞形成。 誘因 1、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因素 吸煙酗酒、攝入高脂高糖飲食、缺乏體育運動等均易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血栓形成。 2、促使血粘度增加的因素 攝入脂質過多;汗出過多、嚴重腹瀉等造成脫水;飲水不足;缺乏運動;服用凝血止血藥物等均易造成血粘度增加,促進血栓形成。 四 腦梗塞有無先兆癥狀?有哪些呢? 腦梗塞病起病急聚,很多病人第二天早起,肢體無力有所加重,很多病人在發(fā)病前1—2天或前幾個小時,都有一些早期信號,醫(yī)學上稱為“中風先兆”。這時如能及時識別,并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多能使病人轉危為安,防止腦血管病的發(fā)生。先兆癥狀有以下幾點: a.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wěn)或突然跌倒。這是由于腦血管供血不足,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的。 b.面、舌、唇或肢體麻木,也有的表現(xiàn)眼前發(fā)朦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或聽力改變。這是由于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的感覺功能的緣故。 c.意識障礙,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態(tài),突然變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走遲緩或多語易躁,也有出現(xiàn)短暫的意識喪失,這也和腦缺血有關。d.一過性肢體無力,一過性黑朦,言語不清,頻頻打哈欠,突然對近來發(fā)生的事情全部遺忘。五、中風患者發(fā)病后家屬要如何應對? 發(fā)現(xiàn)中風患者后,要沉著冷靜,將患者放平,仰臥位,不要枕枕頭,頭偏向一側,避免口腔內的分泌物嗆咳誤吸到肺部造成患者窒息(體位)。另外,切忌給患者服用藥物,因為中風大致可分為出血型和梗塞型兩種,在沒有確診以前,絕對不能隨意用藥,否則會加重病情。家屬應該首先撥打“120”急救電話,并簡單敘述病情,讓急救醫(yī)生做好搶救的物質和心理準備。整個轉運過程中,家屬最好尊重急救醫(yī)師的建議。 選擇醫(yī)院時,應選擇有中風治療資質及有經驗的醫(yī)院。對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就是大腦,越早治療對將來的恢復越有利。為中風患者在超早期提供及時、規(guī)范、有效的治療,成為中風救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尤其對腦梗塞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而醫(yī)院有無必要的溶栓條件及經驗(如能夠進行必要的影像檢查、有專門的中風團隊、具備重癥監(jiān)護設施等),將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六、腦梗塞有何特殊治療方法?早期溶栓可拯救偏癱肢體 腦中風現(xiàn)代治療的關鍵理念是進行超早期干預。腦中風主要為缺血性腦中風(即腦梗塞)。國際上近十年來的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證實:超早期(3小時內)使用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進行溶栓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療效。這種藥物可以溶解血栓,挽救偏癱的肢體。但是,即使在醫(yī)療設施先進、急診體系發(fā)達、居民健康教育水平很高的美國,能夠超早期得到溶栓治療的腦梗塞患者也不到10%。在我國,由于多種因素的阻礙,tPA溶栓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不到1%,在其他地方更是鳳毛麟角了。導致患者不能及時獲得溶栓治療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對腦中風急性救治的認識不足,導致院前耽擱時間過長,錯過了超早期治療的時機。因此我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就是大腦,就是金錢。七、在救治腦中風環(huán)節(jié)上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在我國許多大城市,腦中風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而存活的腦中風患者又有近半數(shù)遺留有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殘疾。這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成為名副其實的威脅人們健康的“第一殺手”。另一方面,我國現(xiàn)階段腦中風的治療還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從醫(yī)療角度講,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范化治療指南尚未普及;從患者角度講,關于腦中風的醫(yī)學科普知識和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大宣傳的力度。中風知識貧乏: 我們接觸過許多因為沒有及時就醫(yī)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他們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對自己起初中風知識貧乏后悔不迭:沒有重視輕度的一側肢體無力、麻木,一過性的說話不清,短暫的視物成雙等等。有的患者錯誤地認為,出現(xiàn)這些癥狀后臥床休息一下就好了。殊不知缺血性腦中風在睡眠中的發(fā)病率相當高,休息反而會掩蓋癥狀的發(fā)展變化。還有一些患者盲目地把腦中風的表現(xiàn)認為是心臟病和高血壓,在沒有醫(yī)囑的情況下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和降壓藥,結果不但使病情加重,還浪費了寶貴的就診時間。因此,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現(xiàn)代中風理念:腦中風是個急癥,需要盡早到醫(yī)院處理。記?。骸笆r間,就是失去大腦!”八、定期輸液能不能防止腦梗塞? 曾經碰到一位職員40多歲患了腦血管病,聽人說每年輸兩次液可以預防腦梗塞,便通過關系堅持去一家小醫(yī)院輸液,想不到卻引起了腎功能衰竭。醫(yī)生認為:“這是輸液反應造成的。 不少病人也會主動提出要求,就連在公園里晨練的老太太也會說:“輸液好啊,有病治病,無病防病?!陛斠壕驼娴哪敲挫`?回答卻是否定的:“輸液不可能預防腦梗塞?!?腦血管病是由腦血管病變所致的一種神經疾病,也叫做腦中風,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主要癥狀是突然發(fā)生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出現(xiàn)偏癱、失語、視覺缺損以及神志障礙等。 腦血管病的發(fā)病機制很復雜,僅危險因素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煙、紅細胞壓積增高等20多種,只有有針對性地、堅持不懈地治療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腦中風的發(fā)生。以學術界公認的腦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來說,它可使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無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升高,對腦中風的危險都是呈直線上升的關系:收縮壓大于150mmHg者,腦中風的相對危險即增加28.8倍;舒張壓大于90mmHg者,危險增加19倍;臨界高血壓者腦中風的危險是正常者的8.7倍。降血壓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而輸液根本降不了血壓。同時,對心臟病和糖尿病應進行針對性治療,而短期輸液既不能治療心臟病,又不能控制糖尿病,因而也就無從說到療效。一種醫(yī)療方法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研究,才能用于臨床。每年兩次輸液用于預防血栓形成是否有效,只有在做過中風后定期輸液與中風后不輸液的長期對照試驗后,再根據(jù)臨床統(tǒng)計結果下結論,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比較。但可以肯定的是,現(xiàn)有的科學根據(jù)說明,輸液的藥效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 輸液還會帶來過敏反應問題,像休克、心衰、腎衰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這方面的研究結果很不肯定,大多數(shù)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都顯示,不吸煙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幾率要高于吸煙者。最近有一些研究表明,香煙的煙霧中含有一種萘醌的衍生物,是人體內一種叫做單胺氧化酶的生物酶的抑制劑,和預防帕金森病有關系。如果該研究的結果最終能得到證實,那么我們可能得到一種新的帕金森病的預防藥物。 最近又有一個調查研究報告認為,長期喜歡飲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機會少。一些學者認為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咖啡、煙酸、堅果類、英果和土豆可減少患病機會。動物脂肪可能會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
帕金森病是好發(fā)于中老年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病因未明,由于流行病學是獲取病因線索的重要手段,故全球各人種已進行許多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結論如下:1. 發(fā)病存在種族差異,白人最高,黃種人次之,黑人最低。2. 年齡越大,患帕金森病的風險越高。帕金森病的發(fā)病率在50歲時為10/10萬,至80歲時猛增至至少200/10萬。3. 工業(yè)化和生活方式不影響帕金森病的發(fā)?。貉芯堪l(fā)現(xiàn),排除人口老齡化因素的影響,自1935年至1979年的40多年中,帕金森病的發(fā)病率并無顯著變化。這樣的結論基本除外了工業(yè)化或相關生活方式的改變作為帕金森病病因的可能。4. 性別: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認為男性的患病率較女性稍高,但針對國人的多項研究卻發(fā)現(xiàn)男:女的患病率高達3:1,這究竟是由于性激素的影響,還是由于一些文化因素(如男性易從事某些職業(yè))的影響尚不得而知。5. 抽煙:多數(shù)研究證實,吸煙與帕金森病呈負相關,即吸煙者患帕金森病的風險顯著減少。6. 飲食:這方面爭議較多。有學者認為咖啡、煙酸、堅果類、莢果和土豆可減少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動物脂肪可能會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7. 遺傳:很早就有學者注意到5-20%的帕金森病患者家族成員中至少有1人罹患帕金森病,但是遺傳因素在帕金森病病因中的作用以前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1996年發(fā)現(xiàn)了1個意大利裔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帕金森病家系,這使得遺傳成為帕金森病病因研究的熱點。此后還發(fā)現(xiàn)α-synuclein是帕金森?。òㄉl(fā)性帕金森病)病理標志Lewy小體中的重要組份。研究表明50歲前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但對于50歲后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絕大多數(shù)帕金森病患者起病正是在50歲以后),遺傳因素并不起作用。8. 環(huán)境毒物:自本世紀80年代初發(fā)現(xiàn)人工合成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MPTP)可引起帕金森病以來,環(huán)境毒物便一直被懷疑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由于在自然界中無天然的MPTP,學者們一直積極尋找其它可能引起帕金森病 的環(huán)境因素。通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環(huán)境因素,如農村居住、種田、飲用井水、尤其是一些殺蟲劑(如魚藤酮)和除草劑(如百草枯)的暴露,可使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增加。甚至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腦中發(fā)現(xiàn)殘留有一種殺蟲劑Dieldrin(正常人腦中無)。但迄今尚無一種環(huán)境毒物被肯定為帕金森病的病因。
總訪問量 1,000,627次
在線服務患者 1,217位
直播義診 3次
科普文章 134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