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腫瘤治療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即便是同一部位、同一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不同患者對于同一治療方案的反應和最終療效仍存在差異。尤其是在腫瘤疾病進展后,經過既往多線藥物選擇后復發(fā)或轉移的腫瘤細胞,其對藥物的應答反應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進入腫瘤的精準治療時代后,如何選擇特定有效的人群,讓特定藥物較快體現精準療效,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浪費和藥物不良反應?腫瘤的基因檢測為患者提供了治療方案優(yōu)化選擇的依據。?什么是腫瘤的基因檢測?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通常是由于人體內基因變異,破壞了正常細胞生長、分化和修復的功能及節(jié)律,從而引起的疾病。腫瘤的基因檢測,是通過高通量測序等方法找到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突變基因,分析個體對于特定抗癌藥物的敏感性,從而幫助患者制定針對性和更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哪些腫瘤患者推薦采用基因檢測?1)?對于罹患有明確治療靶點的瘤種和病理亞型的惡性腫瘤患者,均推薦靶點基因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選擇用藥(常見病種如:肺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等);2)?對于既往靶向藥物用藥后進展,考慮靶向藥物耐藥的患者;3)?擬通過基因檢測獲取免疫治療、內分泌藥物用藥指導的患者(如肺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4)?用于評估腫瘤復發(fā)風險,從而指導臨床個體化選擇“低毒高效”的治療決策方案(如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5)?對于有家族遺傳性腫瘤病史的患者,遺傳學的評估可以幫助患者家屬明確患癌風險,從而做到早診、早治、早干預。?哪些是腫瘤高危人群?大約5%-10%的惡性腫瘤存在家族遺傳性,如BRCA1/2基因的突變常會在家族體系中形成代際傳遞,而攜帶這些突變基因的人群也具有更高的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遺傳學篩查中對腫瘤患者的直系親屬進行基因檢測,可以預測相應腫瘤的發(fā)生風險,從而對高危人群做積極預防、密切隨訪,甚至做預防性的干預術,從而降低癌癥的發(fā)病率。?基因檢測疼嗎?根據疾病預防、遺傳學咨詢或惡性腫瘤臨床治療的需求,選擇基因檢測樣本的不同,需要就診者配合獲取檢測組織樣品也各不相同:1)?高風險人群的遺傳篩查可考慮抽取外周血,取樣方便,相對無創(chuàng);2)?有明確腫瘤占位的患者,或伴有胸腹水等轉移性病灶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穿刺活檢、手術、外周血、胸腹水等取樣;3)?淋巴瘤患者根據具體病情可考慮組織、外周血、腦脊液等取樣;4)?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一般建議外周血和骨髓取樣。?
PET-CT一種功能影像學檢查手段,其掃描范圍廣,一次檢查的成像可以包括從頭到腳的整個人體。該檢查能夠在解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反映出原發(fā)腫瘤及轉移病灶的代謝狀況??鼓[瘤治療前的PET-CT顯像有助于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現或排除遠處轉移灶,明確首診腫瘤的分期,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整體治療方案。常見的婦科腫瘤,包括宮頸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由于其發(fā)病機制、疾病分期及進展特點不同,治療前后是否需要PET-CT檢查,以及選擇檢查的時機也略有差異。對于宮頸癌患者而言,一般推薦以下有條件的患者使用PET-CT檢查:1)FIGO分期為IB1期及以上的初診患者療前分期(包括IB1期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患者);2)因其他原因行單純子宮切除術意外發(fā)現宮頸癌,需全身評估的患者;3)擬行放射治療需影像學輔助勾畫靶區(qū)(對于不能手術的宮頸癌患者,PET-CT檢查有助于確定淋巴結轉移的范圍);4)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療結束3-6個月后隨訪監(jiān)測;5)隨訪過程中有可以出現復發(fā)轉移的患者,包括出現臨床癥狀或相關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患者。一般核素骨掃描僅用于懷疑有骨轉移的患者,做骨轉移病灶的評估。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而言,PET-CT一般較少用于初診的常規(guī)評估。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可推薦有條件者在治療前采用PET-CT檢查:1)有臨床合并癥不是和行手術治療的患者2)懷疑存在非常見部位的轉移,比如骨轉移或中樞神經系統(tǒng);3)病理活檢提示為高級別腫瘤,包括低分化子宮內膜癌,乳頭狀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和癌肉瘤。卵巢癌通常起病隱匿,首診時不少患者已經是處在疾病進展期。治療前進行PET-CT顯像,一方面有助于疾病良惡性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發(fā)現隱匿的轉移灶,使治療前的分期更準確。同時,PET-CT聯合增強CT掃描有利于小病灶的檢出。當然,由于PET-CT檢查的價格較高,在臨床選擇時會根據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需求進行個體化推薦。主要用于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診斷分期不明確,有可能影響治療方案、治療后評價療效或復發(fā)后確定轉移范圍等情況。一般結合臨床治療需求,對于以下情況可推薦使用PET-CT:1)盆腔腫物良惡性難以鑒別;2)卵巢上皮來源腫瘤治療結束后隨訪監(jiān)測;3)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及惡性性索間質腫瘤,隨訪過程中出現典型癥狀、體檢發(fā)現異?;蚰[瘤標志物升高;4)I期G2-3及II-IV期的未成熟畸胎瘤、任意期別的胚胎性腫瘤、任意期別的卵黃囊瘤和II-IV期的無性細胞瘤瘤化療后的隨訪監(jiān)測。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全球新發(fā)癌癥病例數為1929萬,其中乳腺癌新發(fā)病例數高達226萬,超過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拔业昧巳橄侔?,還能接種新冠疫苗嗎?”在近期部分城市和地區(qū)疫情又起的時候,這個問題是困擾新確診或在治療期間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問題。不難理解,罹患惡性腫瘤的人群由于疾病或基礎狀態(tài)的原因,存在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紊亂,同時頻繁醫(yī)療救助需求,可能導致其發(fā)生新冠病毒感染和感染后重癥化的比例增加。而疫苗接種是建立人群免疫保護、有效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實現疫情有效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美國NCCN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委員會推薦:惡性腫瘤患者及正在治療中的惡性腫瘤患者,應該優(yōu)先接種新冠疫苗,并可以使用FDA授權使用的任何疫苗;對于最近感染新冠病毒的腫瘤患者,或存在腫瘤相關的特殊情況時,可以推遲接種疫苗。但由于國內外疫情防控的現狀不同,對于腫瘤患者等特殊群體是否需要疫苗接種、接種時機、接種種類等推薦意見存在差異。針對國內乳腺癌患者,尤其在不同治療階段下,能否接種新冠疫苗的議題,中國專家共識提出了以下建議:?1.?活檢病理確診乳腺癌,計劃手術的患者可以接種嗎?對已經開始常規(guī)新冠疫苗(完成第一針接種),但尚未完成第二針疫苗接種患者,如近期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專家建議第一劑疫苗接種1周后,或者第二劑疫苗接種一周前手術,否則應暫緩手術(I級推薦)。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手術方式下創(chuàng)面大小及患者的恢復情況存在差異,因此圍手術期(術前1周到術后1個月)的乳腺癌患者,目前認為暫適合接種新冠疫苗(II級推薦)?2.?新輔助治療階段乳腺癌患者,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正在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可考慮暫緩接種新冠疫苗(II級推薦)。對于接受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患者,鑒于新輔助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小,且大多數患者年齡較大,療程較長,相對而言有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建議經過評估后接種新冠疫苗(II級推薦)。?3.?化療期間,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通?;熀笠粋€月內,人體造血、免疫等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部分患者可能仍需要集落刺激因子的治療。因此建議末次化療3個月后可以接種新冠疫苗(I級推薦)。在末次化療1~3個月內,對于有新冠疫苗接種需求患者,經過醫(yī)生評估可以考慮接種(II級推薦)。?4.?靶向治療期間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術后單純靶向輔助治療不良反應較小,但是治療周期長(1年),患者如果有長期新冠病毒暴露風險,建議接種新冠疫苗(I級推薦)。靶向治療涉及抗原抗體結合反應,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接種期間的安全管理,避免兩種免疫相關的臨床行為不良反應疊加的可能。?5.?內分泌治療階段,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術后輔助內分泌治療普遍采用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劑單藥口服,安全性好,且治療療程可長達5~10年,可以在化療結束后、輔助內分泌期間接種新冠疫苗(I級推薦)。?6.?術后輔助放療期間,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乳腺癌患者術后輔助放療療程較短(1個月左右),且由于放療期間射線暴露、遠隔效應,及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等原因,不建議放療期間接種疫苗,可考慮放療完成后再接種(II級推薦)。?7.?口服卡培他濱期間,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正在服用卡培他濱治療的早期輔助治療乳腺癌患者,如耐受性好,可考慮接種新冠疫苗(I級推薦);采用卡倍他濱維持治療、病情穩(wěn)定的復發(fā)轉移患者,可考慮接種新冠疫苗(II級推薦)?8.?哪些藥物治療期間,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口服吡咯替尼、CDK4/6抑制劑、西達本胺,或接受PD-1/PD-L1抑制劑治療期間,乳腺癌患者原則上不推薦接種新冠疫苗??傊?,乳腺癌患者治療或隨訪期間接種新冠疫苗的選擇,需要個體化結合腫瘤病情是否穩(wěn)定,正在接受治療手段的安全性進行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