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Ig)是一種被動免疫制劑,是存在于血漿中的一類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受抗原(如病原體)刺激后產(chǎn)生的,其主要作用是與抗原起免疫反應,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危害,使病原體失去致病作用。 可以打,那時間有要求么? 免疫球蛋白對疫苗的干擾作用: 被動獲得的抗體會干擾一些疫苗的免疫應答,結果可能是受種者體內抗體濃度較低,達不到血清抗體陽轉或者免疫應答低下。但其不會影響所有疫苗的免疫應答。被動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削弱免疫應答的可能機制是抗體中和了疫苗中的病毒,導致病毒復制受到抑制和抗原量的不足。 免疫球蛋白對疫苗免疫應答的干擾與劑量相關,免疫球蛋白的劑量越大,干擾越可能發(fā)生而且持續(xù)的時間越長。 建議: 免疫球蛋白和滅活疫苗可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或以任意時間間隔先后接種。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減毒活疫苗同時接種,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間隔4周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相反,接種減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具體間隔時間需參照相應的疫苗說明書。 例如: 乙型腦炎疫苗:注射過免疫球蛋白者,應間隔1個月以上再接種滅活疫苗,間隔3個月以上再接種減毒活疫苗。 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應至少間隔3個月以上接種本品,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水痘減毒活疫苗:接種前5個月內給以全血、血漿或免疫球蛋白,可降低本品的效果,應避免接種。 麻疹減毒活疫苗:注射過丙種球蛋白者接種本疫苗至少間隔6周以上,因丙種球蛋白含有麻疹抗體,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擾免疫效果。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體即可產(chǎn)生抗體,這時就不受丙種球蛋白影響。
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高發(fā)期就悄然來臨了,家長們難免會感到緊張,生怕自家寶貝“中招”。手足口病到底嚴重嗎?該怎么應對?要平安度過流行期,首先得對手足口病有充分的了解。 手足口病是一些腸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多發(fā)生在小朋友身上。它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一般對癥治療,抗生素、利巴韋林等藥物都不需要。這病一般不重,但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重癥,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要立刻去醫(yī)院。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可以減少疾病傳播,接種疫苗也是可選的預防方式。 手足口病,“元兇”是病毒 手足口病是一類病毒感染,它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腸道病毒是病毒中的一個小分支(腸道病毒屬),其中包括4個病毒種。目前已知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共有20多種(型),其中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因為病原體類型多,各型之間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即使之前得過手足口,也不能保證以后不再發(fā)病。 注意,別把手足口?。℉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和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搞混了,后者是主要發(fā)生在牛、豬等牲畜身上的一種傳染病。 藝術家Luke Jerram制作的EV71病毒玻璃模型,這種病毒是導致手足口病的元兇之一 病毒如何傳播?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就是手足口病患兒以及那些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隱性感染者)。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途徑(當然這指的不是吔屎,而是感染者的排泄物通過各種途徑污染了食物、飲用水),它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 糞-口途徑,很多傳染病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擴散。圖片來自:wikipedia 小朋友易中招 手足口病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多發(fā),在中國,5歲以下兒童多發(fā)。不過,成年人也一樣有可能被感染。成年人感染腸道病毒癥狀一般比孩子要輕,但是也有醫(yī)學同行報道有28歲的成年人手足口病出現(xiàn)危重癥表現(xiàn)。 手足口病嚴重嗎? 大多數(shù)情況下,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shù)患兒經(jīng)過對癥治療后能夠在7~10天內自愈,屬于輕癥手足口病。只有小部分的手足口病患兒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并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潛在的嚴重心肺功能衰竭,這就是重癥手足口病。重癥手足口病的患兒,病程初期往往臨床癥狀表現(xiàn)輕微,但后期病情迅速惡化。因此早期識別重癥和及時干預處理非常關鍵。 此外,還有不少人感染后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屬于“隱性感染”,但是他們的唾液飛沫、糞便也一樣具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有什么癥狀? 正如名字所說,輕癥手足口病的一個典型癥狀就是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或小皰疹),其他常見癥狀包括發(fā)燒、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在疾病的初期,癥狀看起來可能會和普通感冒差不多。部分一些感染病例可能只表現(xiàn)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一些病例也可能不會出現(xiàn)典型的皮疹,少數(shù)病例不伴發(fā)熱。 手足口病的出疹表現(xiàn)。圖片來自:NHS 而重癥手足口病的癥狀則要兇險得多,少數(shù)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fā)病1~5天左右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極少數(shù)病例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如何診斷手足口? 一般來說,兒科醫(yī)生通過典型癥狀或體征基本就可以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一般的典型癥狀包括發(fā)熱(也有部分患兒不發(fā)熱);食欲不振;舌頭牙床口腔出現(xiàn)紅色水泡;手掌腳底屁股出現(xiàn)紅疹等。有時候,可能也需要其他輔助檢查。 孩子得了手足口,要做些什么? 手足口病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緩解癥狀、支持治療。如果是輕癥手足口,一般在家休養(yǎng)、觀察即可,可以用藥物退燒。對于手足口病,吃抗生素是沒有用的,利巴韋林、中成藥也同樣不需要。 在照顧手足口病患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密切觀察精神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不佳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進行退熱,同時注意積極補液,預防脫水。 保持衣被清潔、衣著松軟??梢约舳毯⒆拥闹讣?,防止抓破皮疹。如果臀部有皮疹,還要注意保持臀部干潔。如果皰疹破裂繼發(fā)感染,可局部使用抗菌素軟膏(使用前請咨詢醫(yī)生)。 保持食物清淡、細軟、易消化,避免太過酸、咸、燙、辣,以減少對口腔的刺激。吃完食物可用溫涼開水或淡鹽水漱口。 此外,良好的休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非常重要。 至于重癥的手足口病,最重要的就是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嚴重的跡象,并盡快就診。 需要警惕的信號 出現(xiàn)以下情況,提示可能是重癥手足口病,這時請立即就醫(yī): 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或表現(xiàn)與平日不同高熱不退(體溫持續(xù)≥39℃,降溫效果不佳)頻繁嘔吐肢體震顫或無力站立不穩(wěn)呼吸、心率明顯加快身體出汗部位不對稱出現(xiàn)尿量減少等脫水癥狀(6小時以上無尿)3歲以下拒食2~3天后癥狀無好轉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皮膚出現(xiàn)大理石樣花紋(斑駁的藍紫色花紋) 避免接觸,勤洗手 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的三大原則就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具體到手足口病,以下方法能幫助減少疾病傳播: 避免接觸患者。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時,也要在家休息,不要再去上班/上學/上幼兒園了。勤洗手。飯前、便后,咳嗽和打噴嚏后,處理食物前都應該洗手。避免與感染者共用水杯、毛巾等。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物體,單獨用熱水清洗被污染的衣物。均衡合理的飲食、保證優(yōu)質睡眠、適當?shù)腻憻?,保持健康的免疫力? 勤洗手,預防疾病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除此之外,現(xiàn)在也有了針對EV71病毒的疫苗,它屬于二類疫苗,如有接種需求可向當?shù)丶膊☆A防控制中心詢問。不過,接種疫苗并不能保證完全不得手足口病,這是因為,疫苗所免疫的只有EV71一種病毒,而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不過,接種疫苗后如果感染了EV71病毒可以減輕癥狀。
那么,手足口病有哪些需要我們家長們要注意的呢??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的傳染病,其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所以提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盡量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與手足口病患兒接觸; 手足口病主要發(fā)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平均3~5天;也有不少成人的發(fā)病報道; 所以提示: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家長等照顧孩子時候避免被傳染,我碰到的最大的手足口病患者是41歲。 患兒可表現(xiàn)口痛、厭食、低熱、手掌、足底或者足趾、口腔等部位出現(xiàn)小皰疹或小潰瘍; 所以提示: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關注兒童體溫變化以及手足口等部位有沒有皮疹,尤其是水皰,周圍紅暈的,一定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患兒除了在常見的手足口等部位出現(xiàn)皰疹或者潰瘍外,也可以在臀部、大腿出現(xiàn)類似的小水皰或者斑丘疹,周圍紅暈;個別患兒皮疹表現(xiàn)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xiàn)為斑丘疹,沒有明顯水皰; 所以提示:老師和家長密切應經(jīng)常檢查孩子有無皮疹,如果發(fā)現(xiàn),及時來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要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用具進行清洗消毒,要經(jīng)常通風; 重要提示:家長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手足口病,就診后應遵醫(yī)囑并居家觀察,幼托機構和學校應按照要求采取措施比如停課等,防止手足口病的進一步傳播; 去年我曾碰到一個家長,診斷孩子明確的手足口病,但是為了能讓孩子參加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胡攪蠻纏讓我開具不是手足口病的證明,而且威脅我。但是我堅決拒絕,折騰了好幾天。 所以提示:自己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家長要互相體諒,尤其是自己孩子手足口病時,更要愛護自己孩子的身體健康! 少數(shù)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fā)病1~5天左右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極少數(shù)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所以提示:患兒手足口病,家長一定密切關注患兒精神、意識、飲食、體溫等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最后,預祝所有的家長的寶寶都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
總訪問量 338,289次
在線服務患者 428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