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原理是電極針提供交替電流,產生高頻電磁場,腫瘤組織內的分子試圖追隨交替電流的軌跡而相互撞擊摩擦產熱,腫瘤組織及其周圍局部溫度可達60~120℃,從而使腫瘤細胞發(fā)生凝固性壞死。圖1,射頻消融術示意圖:A,射頻針命中腫瘤病灶;B,射頻探針打開;C,消融范圍涵蓋病灶及其周圍0.5-1cm圖2,肺腫瘤射頻消融病例:A,術前右上肺病灶(紅箭頭);B,術中射頻針成功命中病灶;C,消融過程中病灶周圍出現(xiàn)磨玻璃影;D,拔針后病灶周圍磨玻璃影清晰可見,消融范圍可達到腫瘤周圍0.5-1cm,微創(chuàng),療效確切,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切除的效果。肺腫瘤射頻消融術適用于哪些人?1.早期原發(fā)性肺癌(a)不適宜手術切除或者拒絕手術切除者;(b)手術切除、放療或化療后復發(fā)者;2.有限的肺轉移瘤,一般單側肺內病灶數(shù)目少于3個,每個病灶小于5cm;3.姑息減瘤或緩解癥狀肺腫瘤射頻消融術不適合哪些人?絕對禁忌癥:1.呼吸不能配合的患者;2.不能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3.菌血癥或活動性感染;4.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相對禁忌癥:1.腫瘤毗鄰重要組織器官(縱隔、大血管、氣管及大的支氣管、食管)2.腫瘤臨近大于3mm的血管肺腫瘤射頻消融術是治療肺部惡性腫瘤安全有效的微創(chuàng)介入手段。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無需開胸,只需在局部麻醉下便可完成治療,患者一般可在術后2天恢復出院。
介入療法是目前治療中晚期肝癌重要的方法之一。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注重休息,無需長期住院?;颊咴诩倚蒺B(yǎng),不僅環(huán)境舒適,還可減輕經(jīng)濟負擔。 家庭護理是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會產生親切信任感,傳達患者與家屬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的情感,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家庭護理主要內容:從心理上給患者安慰,肝癌患者急躁、易怒,家屬應諒解忍讓保持居住環(huán)境的舒適,房間對流通風關心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協(xié)助洗澡,修剪指甲,良好、干凈的形象能使患者心情愉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督促患者按時、正確用藥,做好藥物保管鼓勵患者多參與正常人的生活,參見輕松的工作、適當?shù)膶W習,在工作和學習中確立自己的生存價值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參加適量的運動家庭護理中常見的癥狀及處理:發(fā)熱:引起發(fā)熱的原因有很多種,肝癌患者發(fā)熱主要是癌性發(fā)熱,感染以及藥物性發(fā)熱。處理:1.多喝溫開水,體溫未超過38.5℃可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敷,用毛巾包好冰塊,敷于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 2.體溫超過38.5℃,可遵醫(yī)囑使用退燒藥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栓)、新癀片等,用藥后必須督促患者多喝水,以防止虛脫。惡心、嘔吐:是抗腫瘤藥物對胃黏膜直接損害引起的。處理:1.采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如嘔吐嚴重可先暫時禁食,半流質飲食。 2.根據(jù)醫(yī)囑使用止吐藥物,如滅吐靈片、歐貝片等。疼痛:肝動脈栓塞后由于肝包膜張力增加,肝臟水腫等原因引起輕度腹痛不適。處理:輕度的疼痛是正常的,可以通過局部按摩、聽音樂等分散注意力。中、重度的就要靠藥物控制緩解疼痛了。
骨骼是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據(jù)統(tǒng)計,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等腫瘤最容易出現(xiàn)骨轉移,乳腺癌復發(fā)病程中骨轉移發(fā)生率更是高達75%。當惡性腫瘤細胞轉移到骨骼后,患者最先出現(xiàn)的癥狀往往是轉移部位的疼痛酸脹不適,而患者的主觀治療訴求也往往是解決疼痛,在接受放療、雙磷酸鹽、止痛藥等治療后,多數(shù)疼痛獲得緩解,皆大歡喜,但是,等等,先不要高興的太早,僅疼痛緩解就夠了嗎?我們來看一例骨轉移患者的治療歷程:老張是一例左腎癌切除術后1年半的患者,近段時間,老張總覺得腰部酸痛不適,遂進行了腰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腰3、4椎體轉移,病灶呈溶骨性破壞(箭頭所示),隨后老張接受了腰3、4椎體放療,并輔以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疼痛獲得緩解,老張對治療效果很滿意,然后進入了隨訪階段。然而,2個月后老張突然出現(xiàn)腰部劇烈疼痛不能活動,緊急送往醫(yī)院后,行腰椎CT檢查重建顯示腰4椎體出現(xiàn)了壓縮性骨折(箭頭所示),疼痛便是由此所致,重建圖片上對比可見此時椎體的高度只有原來高度的四分之一了,令人遺憾的是,此時椎體已經(jīng)無法恢復到正常的高度了。其實,在惡性腫瘤的發(fā)展病程中,像老張的這種遭遇,舉不勝舉,有些骨轉移剛發(fā)現(xiàn)時沒有骨折,僅有疼痛不適,疼痛緩解后又出現(xiàn)了骨折,還有一部分是發(fā)現(xiàn)骨轉移時就已經(jīng)骨折了,疼痛伴骨折,而椎體的壓縮骨折除了引起疼痛,更嚴重者,骨折可導致碎骨向后方椎管內移位,可能壓迫脊髓引起大小便失禁、肢體無感覺、不能運動等癱瘓癥狀。痛定思痛,我們應該反思在治療過程中是不是遺漏了什么,那就是只注意了對骨轉移的疼痛癥狀進行治療,卻忽視了骨轉移病灶對骨骼的破壞,骨骼就好比是人體大廈的梁柱,而惡性腫瘤細胞轉移到骨骼后會像螻蟻一樣蠶食梁柱,在梁柱上打出一個個小洞,最終小洞融合成大洞,使原本堅硬的骨骼變成蛋殼樣,一個噴嚏都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發(fā)生。因此如何在治療骨轉移疼痛的同時提高病變骨骼強度,防止病理性骨折的發(fā)生,應當引起醫(yī)生和患者的足夠重視。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提高病變骨骼的強度?到目前為止,盡管放療、雙磷酸鹽、核素等治療可以緩解骨轉移引起的疼痛,但卻都無法迅速、有效提高病變骨骼的強度,從而使患者仍然處在隨時可能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中。讓人欣喜的是,這些年介入放射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方法,即經(jīng)皮骨水泥注射術。經(jīng)皮骨水泥注射術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由介入放射學醫(yī)師開始應用于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血管瘤、轉移瘤引起的疼痛治療,因此又叫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隨后又逐漸擴展應用至全身各部位骨骼。這種方法是在影像設備(通常是DSA或CT)引導下,將骨穿刺針精確的經(jīng)皮穿刺至病變骨骼,在影像設備監(jiān)控下,通過骨穿刺針向病變骨骼內注入一種高分子聚合物,俗稱骨水泥,骨水泥注射時為粘稠的牙膏狀態(tài),注入到骨骼病變部位后能在幾分鐘內凝固達到石頭一樣的強度,從而使病變的骨骼達到甚至超過正常骨骼的強度。這種方法類似于補牙,可以防止病理性骨折發(fā)生,并迅速緩解疼痛,通常在術后48小時內可見到效果,可以不用或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效果穩(wěn)定,同時創(chuàng)傷小,僅留2mm左右的傷口,局麻下即可完成,恢復快,患者術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傊诠寝D移的治療過程中,無論是醫(yī)生還是患者,在專注于疼痛緩解的同時,還應從長遠考慮到潛在的骨折風險,對于溶骨性病灶及早進行干預治療,加固椎體骨骼,防止骨折發(fā)生,防患于未然,讓骨轉移的患者挺直脊梁,走的更遠!
總訪問量 1,465,488次
在線服務患者 3,063位
科普文章 32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