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先生是某縣的工商局長,40來歲,他發(fā)現(xiàn)肺癌的時候是早期,手術后他就一直在我們科住院,全家人都陪著他,他主訴特別多,但又查不出什么問題來。有次我夜班,也被他叫醒,他說他看不見,但他明明在看著我,而且眼睛里也是有光的。他就在這種極度恐慌中度日,經(jīng)常叫醫(yī)生,終于在術后三個月去世。這個患者屬于“嚇死”的,患病以后他甚至都不敢睡覺,害怕一覺就睡過去了,他陷入了一種癌癥認識上的誤區(qū)“癌癥等于死亡”?,F(xiàn)代人大多“談癌色變”,甚至回避談論癌癥這個話題,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癌癥等于死亡,臨床上我們也是治療不足和治療過度同時存在,我們對癌癥還缺少起碼的科學的認識。2014年世界癌癥日的主題是“消除癌癥誤區(qū)”。人體許多部位都可發(fā)生癌癥,不同部位的癌癥,療效和預后是不一樣的。那么生活中我們有哪些癌癥認識上的誤區(qū)呢?說法1癌癥=絕癥(10個癌癥9個埋1個不埋不是癌)老百姓確實很多是這么認為的,患癌后最常有兩種心理:怕死和等死,很多人都認為癌癥等于判死刑。有個老農(nóng)民被診斷為癌癥后回到家里不吃不喝八天就死亡了,說明癌癥在老百姓心目中很可怕,認為最終會人財兩空。我有個遠親,因盆腔包塊來我們醫(yī)院檢查,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他的孩子怎么勸他留在我們醫(yī)院治療,他都不肯,回老家半年后去世了,其實這個病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但算命先生算他活不過64歲,他信了。癌癥已經(jīng)確認是身心疾病,極大的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生活,但人都是向死而生的,被稱為“青年導師”的李開復在診斷為“惡性淋巴瘤”的時候曾感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與星云大師對談后,他也意識到: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而17個月的抗癌治療是他要補充的死亡學分。人生會有很多“忽然”,災難疾病可能不期而至,希望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確定診斷包括病理和病情分期,有些癌癥的預后還是可以的,例如甲狀腺癌就可以長期與癌同眠,乳腺癌與其它實體瘤相比也有著更好的治療前景,秀蘭.鄧波兒1972年患乳腺癌,患癌42年,活到高齡85歲;南希.里根,1987年患乳腺癌,采取乳房切除術,生存39年;汪明荃1985年患甲狀腺癌,2002年患乳腺癌行乳房切除術,現(xiàn)仍活躍在舞臺上。同一腫瘤不同的病理類型,預后也不一樣,如甲狀腺癌中的乳頭狀癌較未分化癌的預后好,生存率高。同一部位的癌癥分期不同,療效和預后也不同。如早期胃癌、早期小肝癌的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晚期腫瘤,可以長期存活。例如演員岳紅就是胃癌患者,也已經(jīng)生存很多年了。因此,人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癌癥即是絕癥,患惡性腫瘤后要正確地面對,采取科學正規(guī)的治療。說法2癌癥復發(fā)=手術失敗患者患癌后,家屬常常把手術作為唯一的一棵救命稻草,手術后癌癥復發(fā)又會一味認為是手術失敗了。血液腫瘤不首選手術,而治療實體腫瘤多采用外科手術為主、其他治療為輔的綜合療法,多數(shù)腫瘤病人的治療歷程是:手術—放療—化療,或只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兩種治療手段,治療結束時,醫(yī)生可能會告訴患者:“你的手術很成功,你的放化療方案很成功,回家好好休養(yǎng)一段時間”。實際上手術和放化療也確實有很成功或很快見效的,幾月后復查,腫塊果然消失,患者欣喜若狂,逢人便說:“我的病痊愈了”。其實好的習慣是需要保持的,上帝抓著你的后腦勺,永遠都不讓你喘那口氣。腫瘤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如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內(nèi)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等,外科手術只是整個治療過程的一個部分。手術結束后根據(jù)病情分期確定是否需要輔以化療、放療或其他輔助治療。有個直腸癌患者還是個大學里的老師,手術結束后也不關心自己的病情分期,是否需要輔助化療,出院回家半年后才返院復查,發(fā)現(xiàn)已有肝轉移了?;颊弑驹撔g后就來腫瘤內(nèi)科就診行輔助治療的。南京某大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曾收治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因不明原因貧血在外院治療,但沒找到出血原因。后因腸梗阻急癥做手術,術中發(fā)現(xiàn)左半結腸腫瘤,腫瘤切除后進行了術后輔助化療。然而,患者在此后沒有進行定期復查,直到胸部CT檢查發(fā)現(xiàn)雙肺轉移,才再到醫(yī)院求治。還有個老年女性患者,腹股溝包塊手術后提示是轉移癌,本該進一步檢查尋找原發(fā)灶的,但她也回家了,待到腹腔廣泛轉移了才來我院就診。另外一個患者是肺癌早期,手術切除后恢復得很好,他就又開始恢復以前的惡習:抽煙、喝酒、打麻將到深更半夜......腫瘤后來也復發(fā)了。有個農(nóng)民患者2000年就患了“結腸癌”,術后病理提示癌組織侵及全層,但家人對他隱瞞著病情,術后他一如既往地抽煙、喝酒、干重活,2011年7月干活的時候感覺腹痛,一查發(fā)現(xiàn)有腸周轉移……有個在職干部本來非常有前途,在他40歲左右的時候患了胸腺瘤,屬于低度惡性,手術后他為了彌補失去的損失玩命工作,經(jīng)常加班到深更半夜,頻繁出差,有時還和同事喝啤酒喝到很嗨,很快就復發(fā)再次住進醫(yī)院,現(xiàn)在腫瘤已經(jīng)轉移到脊髓,癱瘓在床,自己后悔不迭……腫瘤是否復發(fā)轉移和腫瘤的病理類型、腫瘤的分期、腫瘤的治療方案等多因素有關,因此腫瘤復發(fā)并不代表手術失敗,患者在復發(fā)后更不要一味地埋怨手術醫(yī)生。疾病的診治過程是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共同完成的,治療后康復期的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不要忽視自身的力量。說法3我年年都體檢,有癌癥一定能查出來癌癥為什么那么可怕呢?因為90%早期癌癥沒有癥狀,而90%有癥狀的癌癥病人已發(fā)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時機。但癌癥離我們越來越近,定期體檢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為什么有人每年做體檢還是突然患癌而且一查出癌就已經(jīng)是晚期了呢?因為健康體檢≠防癌體檢,防癌體檢才是積極發(fā)現(xiàn)腫瘤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使病人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的關鍵步驟。兩者的著重點不同,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加專業(yè)的體檢方式。不同的腫瘤類型需要不同的檢查方法。比如,實性臟器的腫瘤檢查,需要影像學的檢查,空腔臟器需要內(nèi)鏡檢查,體表腫瘤需要觸診或超聲檢查等。除了常規(guī)檢查,防癌體檢必須配合專業(yè)的檢查手段。例如,有些早期宮頸癌如果不做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就不會發(fā)現(xiàn)早期癌。還有,像乳腺除了觸診這樣的診斷性檢查,必須輔以乳腺超聲、X線攝片等檢查。有某種癌癥的高危因素要重點檢查某些部位。我們醫(yī)院一個醫(yī)生本是檢查甲狀腺的,只是順便查了下乳腺,最后竟然早期發(fā)現(xiàn)了乳腺癌。說法4人善被癌欺我們平常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還有種說法: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A先生的女兒去世后,他愛人對我說:“小于啊,我感到天都塌啦?!盇先生就是“好人不長壽”的典范,他這個好好先生對每個人都好,就是沒有善待自己。臨床上我確實發(fā)現(xiàn)好多患者生活中愛煩神,操心很多,這個問題大家都比較關注,好的性格肯定有益于健康,心情是最好的免疫力,但生活中我們?nèi)巳硕加袎那榫w,這就需要我們注意及時調整,不要去糾結,不要走進情緒的低谷走不出來。如果說癌細胞象種子,我們?nèi)梭w的內(nèi)環(huán)境就是土壤,負性情緒影響我們的免疫功能,確實有研究證實癌癥與無法排解的悲哀有關,我們要學會釋放和排遣,一切都會過去,活著才是王道。我想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講究傳遞正能量的原因,生活中不可以有太多的戾氣,那是心靈的霧霾,我們的生命需要陽光雨露。說法5人人都有癌細胞很多人說,人體內(nèi)都有癌細胞,只不過沒發(fā)展起來。從醫(yī)學上講,如果能查出癌細胞,就可以診斷這個人患癌癥了。所以,這種說法并不準確,應該說人體內(nèi)都有原癌基因。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qū),癌癥病變的基本單位是癌細胞。每個細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而構建不同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癥程序”;“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我們還無法破解所有“鑰匙”,因此還無法攻克癌癥。說法6睡得少會得癌復旦大學的海歸于娟等很多癌癥患者,都有長期熬夜經(jīng)歷。熬夜確實是癌癥的一個致癌因素,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激發(fā)原癌基因的一把“鑰匙”,但我們也說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癥程序。由于夜間工作主要靠燈光照明,使女性體內(nèi)產(chǎn)生褪黑激素的自然周期發(fā)生改變,夜間的燈光減少了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對女性而言,這將增加人體雌激素的產(chǎn)生,而增加的雌激素與患癌有關系。女性若長期上夜班,還易患“夜班綜合征”,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易怒、易激動等。上夜班導致的長期精神及睡眠不佳,易造成內(nèi)分泌紊亂。而上夜班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幾率較高,與內(nèi)分泌紊亂及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有關。乳腺癌患者于娟患病期間總結她確實10年來,基本沒有在12點之前睡過,所以她認為熬夜等于慢性自殺。我也個胰腺癌的女性患者,是個大學教授,海歸,她后來總結也從未在夜里2點前睡過。所以,呼吁目前對子午覺有缺失的亞健康人群,能夠給自己安排一個作息時間,保證十點半之前上床睡覺,最好連續(xù)睡7個小時。說法7身體不疼不癢就不會得癌癌細胞是個狡猾的對手,它難以對付就是因為癌癥早期是很隱蔽的,癌細胞開始會潛伏在我們?nèi)梭w內(nèi)貌似和正常細胞和平共處,早期診斷困難,很多癌癥來時無聲無息,以下7個癥狀發(fā)生時無疼痛感,要警惕,可能是癌早期癥狀:1)無疼血尿(腎癌、膀胱癌)2)無疼乳房包塊(乳腺癌)3)無疼陰道出血(宮頸癌或子宮癌)4)無疼鼻涕帶血(鼻咽癌)5)無疼皮膚角化(皮膚癌)6)無疼淋巴結腫大(白血病或淋巴瘤)7)無疼胃潰瘍(胃癌)。說法8患癌是命不好癌癥可怕的原因在于其持續(xù)高漲的死亡率,人們常把癌癥稱為“癌魔”,一旦發(fā)現(xiàn)自身患有癌癥,就徹底放棄治療,聽天由命,白白流失了許多再生機會。我有個年輕女性患者患的是腸癌,本來術后輔助化療效果很好,他父親聽算命的說她前生有罪,就把她送到廟里去了,等再找到我的時候已不可收拾。還有個患者患的是肝癌,本來在我們這邊兩個療程的介入治療效果也很好,回到農(nóng)村老家聽算命先生說是因為家里的風水不好,一會打開一扇門,一會敲掉一扇窗的,還請人來跳大繩,命也就這樣被“跳”沒了。我還有一個年輕有為的女性患者確診癌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西湖放生,到廟里求佛主保佑。因為患者家屬的迷信也給很多的“大仙”、“八婆”之類的鉆了空子,也給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以生存空間,據(jù)統(tǒng)計,我國85%以上的腫瘤病人沒有到腫瘤??漆t(yī)院就診,致使有些病人,明明可以治愈,卻因走錯了醫(yī)院、門診,醫(yī)生不懂亂治,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例如北京曾有一位精原細胞瘤患者,本來可以通過內(nèi)科手段治療,卻因為在初次就診的醫(yī)院觀察了一段時間,耽誤了治療時機,最終不治身亡。還有一位患肺癌的老年婦女術后化療,由于用藥劑量大大超過國際標準導致死亡,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總而言之,患者患病后,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診斷、治療。而抗癌藥品市場是塊大蛋糕,魚龍混雜,藥品質量參差不齊。許多保健食品打著抗癌藥品的旗號,擾亂市場信息,造成許多患者及家屬,聽信虛假廣告,錯把保健食品當藥品用于治療,腫瘤不但沒有縮小,反而瘋長并擴散,從而延誤了治療時機,留給家屬及患者難以彌補的遺憾。秀蘭·鄧波兒年少成名,可謂“命好”,但也在1972年患上了乳腺癌。當時多數(shù)女性都覺得患有這種病是自己做錯了什么,不敢公開。她成為第一個向公眾袒露病史,并倡議防治乳腺癌的名人。她不但積極配合治療,勇敢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并為防治乳腺癌工作四處奔波演講,讓公眾關注女性的乳房健康。就是對命好的人來說,命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沒有誰的人生最后能玩到通關。說法9患癌后一定要積極治療我們經(jīng)常看到只要家里人有剛開始懷疑癌癥的,就診時一家人都來了,最多時能來7-10個,家屬總是強調一定要全力挽救病人,所以癌癥患者很容易就陷進了“過度治療”,即對病人所作的一些沒有必要的、無益的治療。比如:一位50歲出頭的男性患者因胃癌并發(fā)肝轉移,在他院進行外科手術,打開腹腔后因廣泛轉移無法切除癌塊,重新縫合,白白挨了一刀。我有個老鄉(xiāng)是肺腺癌,已經(jīng)有胸腹水了,家人仍積極要求行了肺切除手術,術后患者病情急速進展。癌癥患者治療前確定病情分期很重要,對于晚期癌癥病人,已經(jīng)多處轉移擴散,無法進行手術,如果沒有出現(xiàn)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梗阻大出血等,則手術無益;有的病人反復化療,造成白細胞低,身體虛弱,此時再化療則會增加病人痛苦,加速死亡;有的癌癥病人由于放療過度引起的放療后遺癥往往難治并且痛苦萬分。有些經(jīng)濟條件好些的一旦患癌就是全國甚至全球“旅游”開始了,去過云南抓中藥,到過山東做質子刀……美國的MD安德森腫瘤中心咨詢?nèi)绾畏暖煛襟w曾報道一位老板患癌后赴美治療,最后回國時是被抬下飛機的。我們一定要相信科學,理性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實,腫瘤治療藥物基本是基于細胞毒原理來殺滅癌細胞,有強烈的毒副反應。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資料表明,幾乎所有的化學藥物的“致病”作用與其治療作用是等同的;也就是說,應用某一化學藥物治療某一疾病的同時會潛在的引發(fā)另外一種疾病。出現(xiàn)過度治療的根本原因是錯誤觀念誤導,是“以病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我也曾和一個同行討論,他說:“癌癥患者一定要有個正確的就醫(yī)態(tài)度,另外對疾病的轉歸要有正確的認識?!蓖砥诎┌Y的死亡率極高,在治療上,病人往往容易因過于緊張或無知而出現(xiàn)治療誤區(qū),也有些是醫(yī)生盲目治療造成的誤區(qū)。其實生活是一門哲學,平衡就是健康,調整也是治療。說法10轉基因食物會導致癌癥么?“轉基因”絕對是近幾年在各個媒體出勤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為轉基因,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和科普作家方舟子鬧得不可開交,還升級到“法院見”層面。轉基因食品是什么?是安全食品嗎?是否值得大肆推廣?所有能炒的都炒過了,所有能吵也都吵過了。主流科學界認為: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篇經(jīng)得起推敲的高質量研究論文證明轉基因食物能致癌?!稗D基因食物完全無害”,本身就是一個在科學上無法證明的命題。在有人能證明它有害之前,它是無害的??茖W家沒事搞轉基因干嘛?一是為了省錢,二是為了賺錢??茖W家搞些轉基因農(nóng)作物或者動物,無非是為了讓它們在生長中產(chǎn)生競爭優(yōu)勢,要么長得壯,要么長得快,要么多結果,要么不被蟲咬。歸根到底,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喂飽更多人,這其實和以前袁隆平做人工選育水稻目的是一致的,只不過隨著科學家對生物科學,尤其是基因重組技術理解的增加,我們終于可以不靠天吃飯,而自己能夠構造出更優(yōu)良的動植物來賣錢。地球人口還在高速增長,在2040年左右預計將達到80億。對食物的需求會翻一倍,如果沒有轉基因作物,隨著土地減少,人口增加,很多人吃不飽,到時候還有人在乎轉基因不轉基因么?大家談轉基因色變,但是到底什么是轉基因?轉基因的本質是給細胞加入新的功能蛋白質,這些新蛋白質或許能促進生物體生長,或者能生產(chǎn)抗藥性等等,但是無論如何,它們只是蛋白質。所以我們吃轉基因食物,就是吃了傳統(tǒng)食物+新蛋白質。那轉基因食物是否致病的爭論的本質就應該是新引入的蛋白質是否對人體有害。轉基因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因為這種新引入的蛋白質有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第一:人類還沒有掌握自己創(chuàng)造全新功能蛋白質的能力。轉基因引入的所謂新蛋白質,其實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只是把生物體A的某種優(yōu)勢蛋白,加入到生物體B中,讓B獲得這種特性。比如給牛轉基因,加上人的胰島素蛋白,這樣牛奶中就可以提取胰島素了,既然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質,那么轉基因蛋白就沒有理由比正常蛋白更有害。第二:所有的蛋白質都是20種基本氨基酸構成的,在人的胃和小腸里都會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被吸收。所以無論蛋白質是啥轉基因的產(chǎn)物,最終被人體吸收的都是那么20種氨基酸。紅燒轉基因熒光雙眼皮鯊魚和紅燒青藏高原純凈無污染鯉魚,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樣的;麥當勞專供轉基因五彩玉米飯和黑土地五谷雜糧營養(yǎng)飯,吃到肚子里也都是一樣的。而對于轉基因,大家大可不必談“轉”色變。支持大家吃健康的食物,也尊重個人選擇,如果你真的怕轉基因,又能買到確定非轉基因的食品,那固然好。如果沒有條件也沒時間去鑒別每種食物是不是轉基因,不如放輕松一點,與其天天窩在網(wǎng)上看轉基因的新聞,不如出去跑跑步來得健康。說法11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癥么?“酸性體質”這個概念這幾年大火。按照各路“專家”的說法,酸性體質容易得各種疾病包括癌癥。大家紛紛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酸性體質,如果是的話,怎么才能調節(jié)平衡,弄得堿一點?那么吃咸菜有用么?搜狐健康上說“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堿性的,大概pH值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堿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huán)境污染及體內(nèi)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癥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yī)學專家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苯】等说难捍_實是弱堿性PH7.4左右,出生嬰兒也是7.4左右。但是搜狐的科學水平也就到此結束了,后面的全是偽科學。事實上,不管你是嬰兒,還是90歲老頑童,血液的PH值幾乎一樣,都是弱堿性。人體內(nèi)有三套系統(tǒng)來保證血液PH值是7.4弱堿性:呼吸系統(tǒng),腎臟尿液排泄系統(tǒng)和體液系統(tǒng)(1)如果身體酸性或堿性短暫增強,呼吸系統(tǒng)將會在幾分鐘之內(nèi)就反應,加速或減緩排出二氧化碳(酸性),從而在幾分鐘之內(nèi)就把PH值調節(jié)回去;腎臟系統(tǒng)的反應會慢一點,但是也會在幾天內(nèi)慢慢增加或減少酸性物質進入尿液。人的尿液PH正常范圍是4.6到8.0,也就是說酸性和堿性都正常,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平衡系統(tǒng)。體液調節(jié)PH值主要靠里面的各種蛋白和緩沖離子。因為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既有酸性,也有堿性,可以吸收或者釋放酸性氫離子,所以蛋白質是超強大的PH緩沖系統(tǒng)。而我們身體中有大量大量的蛋白質。在這三套強大酸堿調節(jié)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下,沒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PH<7.0),所以也就不會有酸性體質致病這種說法。事實上,如果血液PH到了中性(PH=7.0),人就已經(jīng)死了。你到醫(yī)院去問一下,能幫我測測我身體是酸性還是堿性的么?沒人能幫你,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醫(yī)院給大家測身體的“酸堿度”,反正一量都是7.4。既然沒有醫(yī)院常規(guī)測試酸堿性體質,那“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癥患者,都是酸性體質”這種結論(鬼話)是從哪里來的數(shù)據(jù)呢?只能是“醫(yī)學專家”編造的。都是為了賣一些所謂能“排酸”的“保健品”罷了。中國正在大踏步地邁進老齡化,大家對醫(yī)療保健空前重視。投機商家和偽保健品專家們也看準了這個機會,借由各種“科普”的機會給大家宣揚各種莫須有的保健知識?!八嵝泽w質”論者還常拿出“酸中毒”這個概念來混淆視聽。“酸中毒”還真是嚴重的臨床問題,它往往是因為呼吸系統(tǒng)有了問題,無法正常排出二氧化碳,或者是腎臟出了問題,無法通過尿液排酸,但這只是肺部或者腎臟疾病的急性臨床表現(xiàn)之一,而和慢性酸性體質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其實對應“酸中毒”,臨床上還有“堿中毒”(持續(xù)嘔吐,過度失去胃酸可以引起堿中毒),甚至還有“水中毒”,當短期內(nèi)飲用水過量時(比如無聊的喝水比賽),會導致體內(nèi)電解質濃度過度降低,從而影響大腦功能,特別嚴重還能致死??傊?,大家不要為了“酸性體質致癌”去購買任何的保健品和藥物。均衡飲食最重要,加強鍛煉和良好的心態(tài)能增強免疫系統(tǒng),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抗擊癌癥最好的武器,任何藥物效果都難以望其項背。說法12中醫(yī)能治療癌癥么?患者被診斷為癌癥時,家屬經(jīng)常問的是“吃什么?”“可以用中藥治療么?”……2016年9月7日,美國傳出好消息:一小批無藥可用的晚期淋巴瘤患者,嘗試化療配合CAR-T療法后,82%患者腫瘤縮小,64%腫瘤消失。而同一天,中國年僅26歲的青年演員徐婷因為淋巴瘤,生命就戛然而止,讓人唏噓。而真正引發(fā)網(wǎng)上討論的,是她得病后的選擇:放棄化療,進行中醫(yī)治療。從她做出這個選擇到去世,不到3個月。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惡性血液腫瘤,她認為化療很痛苦而且可能死得更快,接受所謂“中醫(yī)治療”,不僅每天被放血,還拔火罐,刮痧,導致大量毛細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素食,營養(yǎng)嚴重不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當她最后沒辦法再想去化療的時候,已無力回天。對于癌癥,西醫(yī)基本實現(xiàn)了壟斷,從放療,化療,靶向藥物,骨髓移植到最近火得不行的免疫治療,無一不是西醫(yī)的理論和實踐。那么中醫(yī)能治療癌癥么?在現(xiàn)實中確實有光吃中藥就穩(wěn)定下來的癌癥病人,但我們并不知道病人"如何/為什么”被中藥穩(wěn)住了。中醫(yī)和西醫(yī)的融合還是很難的,中醫(yī)強調“系統(tǒng)”和“經(jīng)驗”,西醫(yī)強調“對癥”和“證據(jù)”。在西醫(yī)系統(tǒng)里面,你不僅需要治好病人,而且還要明確知道為什么治好了,所以藥廠一方面開發(fā)藥物,一方面拼命尋找和藥效相關的“生物標記”(biomarker)。有一個能預測藥效的“生物標記”,是很重要的。中醫(yī)則完全沒有這個“困擾”,只要治好了病人,即使100個里面只治好了一兩個,我們就會說中藥有效。這是很多西方人不相信中醫(yī),很多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對中醫(yī)排斥的重要原因:中醫(yī)到底是拼運氣還是真科學?但是在癌癥這件事情上,治愈率低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即使西方上市的抗癌藥,不用“生物標記”,而用到不篩選的癌癥病人身上,效果也是很差的。中醫(yī)治療癌癥之所以不受大家待見,是因為它對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啥效果,但是如果能把“生物標記”的概念引入中醫(yī),是不是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大家的觀點呢?還沒那么簡單。因為中藥還有一個嚴重不符合西方科學觀的東西:靶點是未知的。西藥的“生物標記”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和藥物的靶點直接相關,中藥“調養(yǎng)五臟六腑”“增強身體機能”“促進代謝廢物排出”,總之“綜合調理”。我們之所以不知道中藥的靶點,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中藥里到底有什么,特別是什么是有效成分?,F(xiàn)在很多人嘗試用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分離中藥中的核心有效成分,可惜成功的很少,但是偶爾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青蒿素”,這種從中藥青蒿中提取的化合物對治瘧疾有奇效,還獲得了“諾貝爾獎”。如果中藥是“單方”,提純化合物可能還有希望,如果是“復方”,用現(xiàn)在的技術和理念,就難了??上?,中藥絕大多數(shù)都是復方。目前純靠中醫(yī)取代化療放療來治癌癥風險太大,成功率不會超過1%。但是中醫(yī)作為西醫(yī)化療放療后的身體調理,可能比用西醫(yī)更好。西醫(yī)因為靶點太單一,要做全面身體調理基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一鍋亂燉”的中藥反而會好一些,因為中醫(yī)強調“系統(tǒng)調理”。改變中醫(yī)在抗癌界地位的最終辦法還得是大規(guī)模臨床雙盲實驗,讓客觀效果說了算。說法13抗氧化保健品有那么神奇么?不知從何時開始,“抗氧化”成了家喻戶曉的詞,尤其是各類保健品都愿意給自己帶上“抗氧化”的標簽。從簡單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到名字更高級的“靈芝孢子粉”“葡萄籽油”“蝦青素”,無一不是以“抗氧化”作為主要賣點。抗氧化保健品能預防衰老,預防癌癥,預防糖尿病,預防老年癡呆,增加懷孕幾率,改善皮膚,改善睡眠和減肥??傊?,很神奇。買家的主要觀點是:(1)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內(nèi)在的外在的摧殘,于是產(chǎn)生了氧化自由基,破壞DNA;(2)壞細胞會導致衰老或者癌癥;(3)抗氧化的保健品就能阻止氧化自由基的形成,從而預防衰老或者癌癥。這里面的(1)是有科學依據(jù)的,(2)單獨看是對的,(3)則是徹頭徹底的“洗腦廣告”。一個優(yōu)秀的“偽科學”,一定要包含一定的真科學成分??寡趸=∑窡o疑是個攜帶優(yōu)秀基因的“偽科學”。氧化自由基破壞DNA,破壞任何東西,都是在細胞層面,絕大多數(shù)(>99.99%)被自由基破壞的細胞都會被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自動清除,根本輪不到它們來引起衰老或者癌癥,真正導致衰老和癌癥的,都是系統(tǒng)性的變化。即使退一步,有個別被自由基破壞的細胞活下來了,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靠外源吃抗氧化劑就能清除這種細胞,或者預防這種細胞的產(chǎn)生??寡趸a(chǎn)品的一切好處都發(fā)生在群眾的想象之中。喚起群眾想象,把抗氧化保健品真正推向廣大消費者的,不是醫(yī)生,而是另一些有社會號召力的人,比如鮑林同學(Linus Pauling)。鮑林是美國最有名的化學家之一,在量子化學和結構化學上有相當大的貢獻。他先在1954年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又在1962年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成為歷史上兩位得過兩個不同的諾貝爾獎的人。也許是鮑林想得第三個醫(yī)學生理諾貝爾獎,成為宇宙第一人,又所謂不想當好醫(yī)生的和平使者不是好化學家。鮑林在后半生開始拼命推崇用維他命C來治病,開始是感冒,后來發(fā)展到癌癥。還和醫(yī)生合作,象模象樣地設計臨床試驗來證明癌癥病人吃維他命C能延長壽命,發(fā)了好文章。結果很快就被人發(fā)現(xiàn)他的臨床試驗設計有嚴重問題:吃維C的病人本來癥狀就輕一些,當然活得久。后來梅奧中心等大醫(yī)院做了更大規(guī)模的試驗,發(fā)現(xiàn)維C完全無效。但群眾對名人的信任是無限的,無論這個名人是不是專家(參見某央視主持在反基因中的號召力),一個想當好醫(yī)生的化學家和和平使者成功給群眾上了一個科普課。商家一看,機會來了,迅速推出產(chǎn)品給大家洗腦,一個抗氧化保健品的“偽科學”就此誕生??寡趸=∑?或者任何保健品)在抗癌,抗衰老上的效果一直是有很大爭議的。基本所有的大規(guī)模雙盲臨床實驗都證明長期吃抗氧化保健品沒有任何好處。還有報道直接證明吃抗氧化藥物反而增快了動物模型上癌癥生長速度。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官方網(wǎng)站上,也明確指出,吸煙的肺癌患者如果吃抗氧化藥物,實際會加速腫瘤生長和復發(fā)?,F(xiàn)在正有幾個很大的臨床實驗,在進一步驗證抗氧化劑在放療和化療后對病人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從歷史上所有的數(shù)據(jù)來看,也許沒有副作用就是最好的結論了。飲食均衡,健康是王道,能少吃所謂的保健品就少吃,以后誰再推銷神奇的抗氧化保健品,請三思后拒絕。說法14癌癥只是一個健康問題癌癥上世紀初還是個罕見的疾病,現(xiàn)在很多人都意識到是人類對環(huán)境肆無忌憚的破壞造成了癌癥在世界各地的泛濫成災,連企業(yè)家馬云都說“十年后,癌癥將走進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卑┌Y并不僅僅是健康問題,它具有廣泛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權影響,甚至有的患者沉浸在對疾病的幻覺中和他人的歧視中,自覺有罪。癌癥對全球發(fā)展構成了重大挑戰(zhàn),阻礙了社會和經(jīng)濟進步。有效的癌癥防控需要所有政府部門的參與(不只是衛(wèi)生主管機構),投資于癌癥的預防和早期診斷要比治療癌癥本身更具經(jīng)濟效益,防遠勝于治。說法15癌癥是富裕的、老齡化的和發(fā)達國家的疾病有這么一句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墒窃诎┌Y面前,卻有窮和富的差別,比如肝癌,就是一種典型的窮癌,在我國癌癥死亡率排名第二。當然這是大家為了方便記憶所做的通俗分類,所謂窮癌,指那些因為營養(yǎng)差、衛(wèi)生條件差而導致的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這些以消化道為主的腫瘤在發(fā)展中或者低收入國家容易高發(fā);富癌如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西方國家好發(fā)的腫瘤。窮癌普遍與衛(wèi)生條件差、易被病毒感染,以及未及時就醫(yī)有關;富癌多歸咎于高脂飲食、夜生活比較豐富等。我國現(xiàn)在是癌情洶涌,窮癌居高不下,富癌增長迅猛。癌癥是全球性流行疾病,影響所有年齡、社會經(jīng)濟階層,而發(fā)展中國家承載著不相稱的負擔。癌癥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而且在較貧窮國家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癌癥、環(huán)境和老齡化是我們國家最為嚴重的三大公共健康問題。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面臨持續(xù)增長的感染性疾病和NCD(包括癌癥)的雙重負擔。癌癥不僅影響老年人,也會影響青壯年的男性和女性,而且往往是在他們處于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問題在發(fā)展中國家須特別關注。癌癥對于所有人的影響都是具有破壞性的,但對于窮人、弱勢人群以及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更是如此,癌癥會使他們病得更重、死得更早。說法16好死不如賴活這是癌癥患者生命最后的誤區(qū):對于臨終者,以美麗的姿態(tài)離開這個世界,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shù)?、?chuàng)傷性的治療,同時也減輕家屬的醫(yī)療經(jīng)濟負擔。而我們國家傳統(tǒng)的觀念是:好死不如賴活,兒女為表孝心,對終末期癌癥患者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家人自作聰明的橫加干涉,使患者死亡的過程才變得痛苦而又漫長。曾看過一部美國電影,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位骨癌病人,大夫說他的生命只剩下半年時間了。他說他想在這寶貴的半年當中完成三件事,第一,他曾當過中學籃球隊的教練,他希望回去帶領他的籃球隊再拿一次冠軍;第二,他希望去見一個朋友;第三,他想和妻子再做一次愛。也許我們中國人無法理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但他的想法值得尊重。影片中,他完成了他的三個愿望。事實上,好多人在患病期間的心態(tài)和這個人有些相似,希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中國人往往附屬于一個家族或一個團體,著名記者柴靜就曾寫過一個博客“你的死亡誰做主?”我們表達對一個人尊重的結果往往是剝奪了這個人選擇死亡的權利。2014年2月5凌晨日香港著名影視明星午馬先生因肺癌不治病逝,享年71歲,午馬1987年在《倩女幽魂》中飾演道士燕赤霞深受人們喜愛。據(jù)悉,午馬與家人很早便得知病情,發(fā)現(xiàn)患有肺癌已經(jīng)到了晚期,午馬對此也一直樂觀面對。午馬太太稱“10個月前肺癌擴散,近幾個月以最佳精神狀態(tài)享受人生,瀟灑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這段路?!?因為對癌癥認識上存在諸多誤區(qū),所以臨床上被發(fā)現(xiàn)是癌癥后,醫(yī)生和家屬都發(fā)愁一個問題,該不該告訴患者?有一個老人在老伴患“胰腺癌”去世后,自己又患上了“肺癌”,老人是浙江溫州人,原來有個愛好,就是每天坐著摩托車逛四個子女開的幾家工廠,孩子們想讓他換種“參觀”方式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開始多數(shù)患者還是不能接受患病的事實,無形中背上了一個致命的心理包袱,但告訴患者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部分患者還是能接受患癌的現(xiàn)實,從而科學地面對。醫(yī)護人員要在患者這種角色轉換過程中,耐心傾聽患者訴說,不能簡單生硬地訓斥患者,幫助患者接受現(xiàn)實的健康狀況,鼓勵患者認識自己本身的力量與能力,盡快適應角色要求,配合治療。我國當代著名的劇作家蘇叔陽先生,患癌癥多年,但蘇叔陽先生尊重科學,樂觀面對疾病。兩次腫瘤轉移惡化的時候,他不但沒有萎靡不振,反而在治病之余完成了杰出的作品。正是他這種樂觀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為自己換來了繼續(xù)生存的權利,延長了生存的時間。他自己總結“仔細想想,病對應著不病,如同假惡丑對應著真善美。假如沒有假惡丑,你就不知道真善美是什么樣的;假如不生病,你就無法體會健康的寶貴?!薄叭说纳辽儆幸话胧钦莆赵谀阕约菏掷锏?。如果得了病以后你能夠正確對待它,那么在遇到坎兒的時候,別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兒就過去了?!敝捞K叔陽是因為多年前央視的紀錄片《話說長江》,知道他的患病經(jīng)歷是我的一個肝癌患者高華老師和我談起來的,他也認同這種觀點“把癌癥當朋友”,這和我們醫(yī)學上所說的“帶瘤生存”是吻合的。蘇叔陽的故事讓人的心靈受到震撼。如果人人都能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和理念,那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父母占15%;環(huán)境占17%,其中社會環(huán)境占到10%,自然環(huán)境7%;接下去就是醫(yī)生占8%;自己占60%。父母的15%和環(huán)境的17%是我們控制不了的,而剩下68%中的60%是個人因素,所以說,健康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里。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患者家屬發(fā)的一個帖子“正在等專家會診,千萬不要是那萬惡的癌癥?!钡┌Y已經(jīng)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致癌因素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癌癥候選人。出版社做過調查,涉及癌癥的書都不好賣,中國人凡事都圖個吉利?!稄男某霭l(fā),征服癌癥》第一版2013年3月在《揚子晚報》上連載,曾有人找到編輯要了一本,帶回去給他父親看,父親倒問他:“什么意思,是詛咒我嗎?”癌癥已經(jīng)是多發(fā)病、常見病,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最為恐懼的是我們對癌癥從不去了解,這其中包括一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所以很多人在患癌后才措手不及、驚慌失措,哈利波特最后一集里,說到七個魔之一那最后最大的一個,就住在哈里的心里,他要征服心里的魔鬼就是面對最難的挑戰(zhàn)。征服癌癥首先要破除的是我們心中的魔。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個心理上的崩潰,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才能更好地戰(zhàn)勝它。讀過柴靜的《看見》,《看見》這本書暢銷是因為柴靜本身的才氣,也因為央視這個大的平臺上,這個平臺給了她宏大的視角,她看到的是社會上的癌癥?!犊匆姟纷屛颐靼滓粋€道理,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任何人,對人對事別枉下評論,時間是最好的檢驗。臺灣導演魏德圣說過:放下成見,我們才能真正看見。對疾病的認識上也一樣。
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一、概述(一)前言原發(fā)性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4年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我國新發(fā)肺癌病例60.59萬(男性41.63萬,女性18.96萬),居惡性腫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惡性腫瘤新發(fā)病例的19.59%(男性23. 03%,女性14. 75%)。肺癌發(fā)病率為35. 23/10萬(男性49.27/10萬,女性21.66/10萬)。同期,我國肺癌死亡人數(shù)為48.66萬(男性33.68萬,女性16.62萬),占惡性腫瘤死因的24.87%(男性26. 85%,女性21. 32%)。肺癌死亡率為27. 93/10萬(男性39. 79/10萬,女性16.62/10萬)。在高危人群中開展肺癌篩查有益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劑量CT( 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規(guī)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檢出早期周圍型肺癌。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數(shù)據(jù)顯示,LDCT年度篩查能發(fā)現(xiàn)85%的I期周圍型肺癌,術后10年預期生存率達92%。美國全國肺癌篩查試驗證明,LDCT篩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查工具。我國目前在少數(shù)地區(qū)開展的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試點技術指南中推薦采用LDCT對高危人群進行肺癌篩查。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 National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篩查風險評估因素包括吸煙史(現(xiàn)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職業(yè)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結核)、煙霧接觸史(被動吸煙暴露)。風險狀態(tài)分3組:(1)高危組:年齡55~ 74歲,吸煙史≥30包年,戒煙史< 15年(1類);或年齡≥50歲,吸煙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動吸煙除外的項危險因素(2B類)。(2)中危組:年齡≥50歲,吸煙史或被動吸煙接觸史≥20包年,無其他危險因素。(3)低危組:年齡<50歲,吸煙史<20包年。nccn指南建議高危組進行肺癌篩查,不建議低危組和中危組進行篩查。為進一步規(guī)范我國肺癌的診療行為,提高醫(yī)療機構肺癌的診療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預后,保障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yī)政醫(yī)管局委托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yè)委員會,在原衛(wèi)生部《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0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制訂了本規(guī)范。(二)臨床表現(xiàn)1.肺癌早期可無明顯癥狀,當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常出現(xiàn)以下癥狀:(1)刺激性干咳。(2)痰中帶血或血痰。(3)胸痛。(4)發(fā)熱。(5)氣促。當呼吸道癥狀超過2周,經(jīng)對癥治療不能緩解,尤其是痰中帶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癥狀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2.當肺癌侵及周圍組織或轉移時,可出現(xiàn)如下癥狀:(1)腫瘤侵犯喉返神經(jīng)出現(xiàn)聲音嘶啞。(2)腫瘤侵犯上腔靜脈,出現(xiàn)面、頸部水腫等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征表現(xiàn)。(3)腫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積液,往往為血性;大量積液可以引起氣促。(4)腫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續(xù)劇烈的胸痛。(5)上葉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壓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組織,如第一肋骨、鎖骨下動、靜脈、臂叢神經(jīng)、頸交感神經(jīng)等,產(chǎn)生劇烈胸痛,上肢靜脈怒張、水腫、臂痛和上肢運動障礙,同側上眼臉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nèi)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jīng)綜合征表現(xiàn)。(6)近期出現(xiàn)的頭痛、惡心、眩暈或視物不清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應當考慮腦轉移的可能。(7)持續(xù)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漿堿性磷酸酶或血鈣升高應考慮骨轉移的可能。(8)右上腹痛、肝腫大、堿性磷酸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或膽紅素升高應考慮肝轉移的可能。(9)皮下轉移時可在皮下觸及結節(jié)。(10)血行轉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現(xiàn)轉移器官的相應癥狀。(三)體格檢查1.多數(shù)早期肺癌患者無明顯相關陽性體征。2.患者出現(xiàn)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狀指(趾)、非游走性關節(jié)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膚黝黑或皮肌炎、共濟失調和靜脈炎等。3.臨床表現(xiàn)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體檢發(fā)現(xiàn)聲帶麻痹、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征、Horner征、Pancoast綜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轉移的可能。4.臨床表現(xiàn)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體檢發(fā)現(xiàn)肝腫大伴有結節(jié)、皮下結節(jié)、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等提示遠處轉移的可能。(四)影像學檢查肺癌的影像檢查方法主要包括:X線胸片、CT、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聲、核素顯像、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等方法。主要用于肺癌診斷、分期、再分期、療效監(jiān)測及預后評估等。在肺癌的診治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檢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選擇一種或多種影像學檢查方法。1.胸部X線檢查:胸片是肺癌治療前后基本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通常包括胸正、側位片。當對胸片基本影像有疑問,或需要了解胸片顯示影像的細節(jié),或尋找其他對影像診斷有幫助的信息時,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的影像檢查方法。2.胸部CT檢查:胸部CT能夠顯示許多在X線胸片上難以發(fā)現(xiàn)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檢出早期周圍型肺癌,進一步驗證病變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圍,也可鑒別其良、惡性,是目前肺癌診斷、分期、療效評價及治療后隨診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手段。對于肺癌初診患者胸部CT掃描范圍應包括雙側腎上腺。對于難以定性診斷的胸部病變,可采用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來獲取細胞學或組織學診斷。對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推薦采用胸部LDCT掃描。CT和薄層重建是肺結節(jié)最主要的檢查和診斷方法。對于肺內(nèi)≤2 cm孤立性結節(jié),應常規(guī)進行薄層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對于初診不能明確診斷的結節(jié),視結節(jié)大小、密度不同,給予CT隨診間隔;隨診中關注結節(jié)大小、密度變化,尤其是部分實性結節(jié)中的實性成分增多和非實性結節(jié)中出現(xiàn)實性成分。3.MRI檢查:MRI檢查在胸部可選擇性地用于以下情況:判定胸壁或縱隔是否受侵;顯示肺上溝瘤與臂叢神經(jīng)及血管的關系;區(qū)分肺門腫塊與肺不張、阻塞性肺炎的界限;對禁忌注射碘造影劑的患者,是觀察縱隔、肺門大血管受侵情況及淋巴結腫大的首選檢查方法;對鑒別放療后纖維化與腫瘤復發(fā)亦有一定價值。MRI特別適用于判定腦、脊髓有無轉移,腦增強MRI應作為肺癌術前常規(guī)分期檢查。MRI對骨髓腔轉移敏感度和特異度均很高,可根據(jù)臨床需求選用。4.超聲檢查:主要用于發(fā)現(xiàn)腹部實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結有無轉移,也用于雙側鎖骨上窩淋巴結的檢查;對于鄰近胸壁的肺內(nèi)病變或胸壁病變,可鑒別其囊、實性以及進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超聲還常用于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抽取定位。5.骨掃描檢查:用于判斷肺癌骨轉移的常規(guī)檢查。當骨掃描檢查提示骨可疑轉移時,對可疑部位進行MRI、CT或PET-CT等檢查驗證。6.PET-CT檢查:有條件者推薦使用。是肺癌診斷、分期與再分期、療效評價和預后評估的最佳方法。(五)內(nèi)窺鏡檢查1.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技術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氣管鏡直視下刷檢、活檢、針吸以及支氣管灌洗獲取細胞學和組織學診斷。上述幾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以提高檢出率。2.經(jīng)支氣管針吸活檢術( 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TBNA)和超聲支氣管鏡引導的經(jīng)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可以穿刺氣管或支氣管旁的淋巴結和腫塊,有助于肺癌診斷和淋巴結分期。傳統(tǒng)TBNA根據(jù)胸部CT定位操作,對術者要求較高,不作為常規(guī)推薦的檢查方法,有條件的醫(yī)院應當積極開展。EBUS-TBNA實時進行胸內(nèi)病灶的穿刺,對肺癌病灶及淋巴結轉移能夠獲得精確病理及細胞學診斷,且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3.經(jīng)支氣管肺活檢術( transbronchial lungbiopsy,TBLB):可在X線、CT、氣道超聲探頭、虛擬支氣管鏡、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和細支氣管鏡引導下進行,適合診斷中外2/3的肺外周病變(peripheralpulmonary lesions,PPL),在診斷PPL的同時檢查了管腔內(nèi)情況,是非外科診斷肺部結節(jié)的重要手段。4.縱隔鏡檢查:作為確診肺癌和評估淋巴結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臨床評價肺癌縱隔淋巴結狀態(tài)的金標準。 5.胸腔鏡檢查:可以準確地進行肺癌診斷和分期,對于TBLB和經(jīng)胸壁肺腫物穿刺針吸活檢術(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TTNA)等檢查方法無法取得病理標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結節(jié)病變行胸腔鏡下病灶楔形切除,可達到明確診斷及治療目的。對于中晚期肺癌,胸腔鏡下可以行淋巴結、胸膜和心包的活檢,胸水及心包積液的組織和細胞學檢查,為制訂全面治療方案和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jù)。(六)其他檢查技術1.痰細胞學檢查:是目前診斷肺癌簡單方便的無創(chuàng)傷性診斷方法之一。2. TTNA:可在CT或超聲引導下進行胸內(nèi)腫塊或淋巴結的穿刺。3.胸腔穿刺術:胸腔穿刺術可以獲取胸腔積液,進行細胞學檢查。4.胸膜活檢術:對于診斷不明的胸腔積液,胸膜活檢可以提高陽性檢出率。5.淺表淋巴結及皮下轉移結節(jié)活檢術:對于伴有淺表淋巴結腫大及皮下轉移結節(jié)者,應常規(guī)進行針吸或活檢,以獲得病理學診斷。(七)實驗室檢查1.實驗室一般檢測:患者在治療前,需要行實驗室常規(guī)檢測,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狀況以及是否適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1)血常規(guī)檢測;(2)肝腎功能等檢測及其他必要的生化檢查;(3)如需進行有創(chuàng)檢查或手術治療的患者,還需進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檢測。2.血清學腫瘤標志物檢測:目前美國臨床生化委員會和歐洲腫瘤標志物專家組推薦常用的原發(fā)性肺癌標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細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fragment,CYFRA21-I)和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以及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等。以上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其在臨床應用中的敏感度和特異度。(1)輔助診斷:臨床診斷時可根據(jù)需要檢測肺癌相關的腫瘤標志物,行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并了解肺癌可能的病理類型。①小細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SE和ProGRP是診斷SCLC的理想指標。②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患者的血清中,CEA、SCC和CYFRA21-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NSLCL的診斷。SCC和CYFRA21-I 一般認為其對肺鱗癌有較高的特異性。若將NSE、CYFRA21-1、ProGRP、CEA和SCC等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鑒別SCLC和NSCLC的準確率。(2)療效監(jiān)測:治療前(包括手術前、化療前、放療前和分子靶向治療前)需要進行首次檢測,選擇對患者敏感的2-3種腫瘤標志物作為治療后療效觀察的指標。患者在接受首次治療后,根據(jù)腫瘤標志物半衰期的不同可再次檢測。SCLC患者在接受化療后NSE和ProGRP較之前升高,提示可能預后不良,或生存期較短;而治療后明顯下降則提示預后可能較好。僅有血清標志物升高而沒有影像學進展的依據(jù)時,不要改變肺癌原有的治療策略。(3)隨訪觀察:建議患者在治療開始后1-3內(nèi),應每3個月檢測1次腫瘤標志物;3-5年內(nèi)每半年1次;5年以后每年1次。隨訪中若發(fā)現(xiàn)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超過25%),應在1個月內(nèi)復測1次,如果仍然升高,則提示可能復發(fā)或存在轉移。NSE和ProGRP對SCLC的復發(fā)有較好的預測價值,超過50%的患者復發(fā)時NSE和ProGRP水平升高(定義:連續(xù)2次NSE和ProGRP升高水平較前次測定增加>10%,或1次測定較之前增加>50%);對于NSCLC患者,術后CEA水平仍升高提示預后不良,應密切隨訪。(4)注意事項:①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與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密切相關,不同檢測方法得到的結果不宜直接比較。在治療觀察過程中,如果檢測方法變動,必須使用原檢測方法同時平行測定,以免產(chǎn)生錯誤的醫(yī)療解釋。②各實驗室應研究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建立適當?shù)膮⒖紖^(qū)間(表1)。二、病理診斷評估(一)肺癌的標本固定標準使用4%甲醛固定液,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屬的固定液,固定液量應為所固定標本體積≥10倍,常溫固定。標本從離體到固定時間不宜超過30 min?;顧z標本直接放入固定液,肺葉或全肺切除標本可從支氣管注入足量固定液,也可插入探針沿著支氣管壁及腫瘤切開肺組織固定。固定時間:支氣管鏡活檢標本為6-24 h;手術切除標本為12-48 h。細胞學標本(痰液、胸水)固定應采用95%乙醇固定液,時間不宜少于15 min,或采用非婦科液基細胞學固定液(固定時間和方法可按說明書進行操作);當需制成脫落細胞蠟塊時,則可用95%乙醇固定,時間≥2 h。(二)標本大體描述及取材要求活檢標本核對無誤后將送檢組織全部取材。1.局部肺切除標本:(1)去除外科縫合線或金屬釘。(2)記錄標本的大小以及胸膜表面的情況。(3)垂直切緣切取肺實質組織塊,描述腫塊的大小、切面情況(伴有無出血、壞死、空洞形成)及其與胸膜和肺實質的關系,以及腫塊邊緣與切緣的距離。(4)根據(jù)病變的部位和大小切取腫瘤、腫瘤與胸膜、腫瘤與肺實質切緣等部位,當腫瘤<3 cm時需將瘤體全部取材。(5)切取非腫瘤部位肺組織。2.肺葉切除標本:(1)檢查肺的五大基本結構:氣道、肺實質、胸膜、血管和淋巴結。測量大小,以肺門給標本定位。(2)取支氣管切緣、血管切緣及腫瘤與胸膜最近處,或與其他肺葉的粘連處。(3)查找肺門淋巴結。(4)按照腫瘤的部位和狀態(tài),可有2種選擇:一是沿著支氣管壁及腫瘤切開肺組織(可借助于插入氣管內(nèi)的探針)的標本,打開支氣管及其分支,以便最好地暴露病變與各級支氣管及周圍肺組織的結構關系。二是對主支氣管內(nèi)注入甲醛的標本,每隔0.5-1.0cm切開,切面應為額平面,垂直于肺門。(5)描述腫瘤大小、切面情況(伴有無出血、壞死、空洞形成)、在肺葉和肺段內(nèi)的位置以及與支氣管的關系、病變范圍(局灶或轉移)和遠端或局部繼發(fā)性改變。取材塊數(shù)依據(jù)具體病變大小(<3 cm的腫瘤應全部取材)、具體部位、是否有伴隨病變而定(與臨床分期相關),應包含腫瘤與胸膜、腫瘤與葉或段支氣管(以標本而不同)、腫瘤與周圍肺或繼發(fā)病變、腫瘤與肺斷端或支氣管斷端等;跨葉標本取材還應包括腫瘤與所跨葉的關系部分。臨床送檢N2或其他部位淋巴結應全部計數(shù)取材。推薦取材組織塊體積不大于2.5 cm×1.5 cm×0.3 cm。(三)取材后標本處理原則和保留時限取材剩余組織保存在標準固定液中,并始終保持充分的固定液量和甲醛濃度,以備在病理診斷報告簽發(fā)后接到臨床反饋信息時復查大體標本或補充取材。剩余標本處理的時限建議在病理診斷報告簽發(fā)1個月后,未接到臨床反饋信息,未發(fā)生因外院會診意見分歧而要求復審等情形后,由醫(yī)院自行處理。(四)組織病理診斷小活檢組織標本肺癌病理診斷主要解決有無腫瘤及腫瘤類型,對于形態(tài)學不典型的病例或晚期不能手術的患者病理診斷需結合免疫組化染色盡可能進行亞型分類,盡量避免使用非特殊類型( NSCLC-NOS)的診斷。手術切除大標本肺癌組織學類型應根據(jù)國際最新病理分類標準(201 1年國際多學科肺腺癌分類或即將更新的WHO肺癌分類標準版本)。原位腺癌、微小浸潤性腺癌和大細胞癌不能在小活檢標本、術中冰凍病理診斷中完成,需手術切除標本腫瘤全部或充分取材后方可診斷。(五)病理報告內(nèi)容臨床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歷號、送檢科室、病變部位、活檢方式或手術方式、相關腫瘤史和治療史。大體描述內(nèi)容包括標本類型、腫瘤大小、與支氣管(不同類型標本)或胸膜的關系、其他伴隨病變或多發(fā)病變、切緣。診斷內(nèi)容包括腫瘤部位、組織學亞型、累及范圍(支氣管、胸膜、脈管、神經(jīng)、伴隨病變類型、肺內(nèi)播散灶、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切緣及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組化結果或分子病理檢測結果。包含的信息應滿足臨床分期的需要,并給出pTNM分期。(六)免疫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檢測 腺癌與鱗狀細胞癌鑒別的免疫組化標記物宜選用TTF-1、Napsin-A、p63、P40和CK5/6;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標記物宜選用CD56、Syn、CgA、Ki-67和TTF-1,在具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形態(tài)學特征基礎上,至少有一種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標記物明確陽性,陽性細胞數(shù)應> 10%腫瘤細胞量才可診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細胞內(nèi)黏液物質的鑒別宜進行黏卡、AB-PAS特殊染色;可疑累及胸膜時應進行彈力纖維特殊染色確認。對于晚期NSCLC、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類型肺癌,應在診斷的同時常規(guī)進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變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等檢測,檢測前應有送檢標本的質控(包括亞型確認及樣本量確認)。檢測標本類型包括活檢組織、細胞學標本和細胞蠟塊,檢測方法推薦使用獲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批準的檢測方法或試劑。三、分期(一)NSCLCNSCLC的TNM分期采用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2009年第七版分期標準(IASLC 2009)。(二)SCLC對于接受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美國退伍軍人肺癌協(xié)會的局限期和廣泛期分期方法,對于接受外科手術的局限期SCLC患者采用IASLC 2009年第七版分期標準。四、治療(一)治療原則應當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即根據(jù)患者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組織學類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圍和發(fā)展趨向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模式,有計劃、合理地應用手術、化療、放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手段,以期達到最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生存率、控制腫瘤進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二)外科手術治療1.手術治療原則:解剖性肺切除術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也是目前臨床治愈肺癌的重要方法。肺癌手術分為完全性切除、不完全性切除和不確定性切除。應力爭完全性切除,以期達到完整地切除腫瘤,減少腫瘤轉移和復發(fā),并且進行精準的病理TNM分期,力爭分子病理分型,指導術后綜合治療。對于可手術切除的肺癌應當遵守下列外科原則。(1)全面的治療計劃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臨床分期檢查,特別是精確的N分期)均應當在手術治療前完成。充分評估決定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訂手術方案。(2)盡可能做到腫瘤和區(qū)域淋巴結的完全性切除,同時盡量保留有功能的正常肺組織。(3)電視輔助胸腔鏡外科(video-assistedthoracic surgery,VATS)是近年來已經(jīng)成熟的胸部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在沒有手術禁忌證的情況下,推薦使用VATS及其他微創(chuàng)手段。(4)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可行解剖性肺切除術(肺葉切除、支氣管及血管袖狀肺葉切除或全肺切除術)。如果身體狀況不允許,則行亞肺葉切除,其中首選解剖性肺段切除,也可行楔形切除。(5)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或肺楔形切除術的指征為:①患者高齡或低肺功能,或有行肺葉切除術的主要風險;②CT提示肺內(nèi)周圍型病變(指位于肺實質外側1/3),且病變直徑≤2 cm,并具備以下一個特征:病理證實為腺癌;CT隨診1年以上高度可疑癌;CT提示磨玻璃樣影中實性成份≤50%。③切除肺組織切緣距離病變邊緣≥2 cm或切緣距離≥病變直徑,術中快速病理為切緣陰性;④在決定亞肺葉切除術之前,應對肺門和縱隔淋巴結進行系統(tǒng)采樣。目前,早期肺癌亞肺葉切除術式尚屬臨床研究階段,鼓勵參與臨床研究,不能作為標準術式推廣。(6)完全性切除手術(R0手術)除完整切除原發(fā)病灶外,應當常規(guī)進行系統(tǒng)性肺門和縱隔各組淋巴結(N1和N2淋巴結)切除,并標明位置送病理學檢查。最少對3個縱隔引流區(qū)(N2站)的淋巴結進行清掃或采樣,盡量保證淋巴結整塊切除。建議右胸淋巴結清除范圍為:2R、3a、3p、4R、7-9組淋巴結和周圍軟組織,左胸淋巴結清除范圍為:4L、5-9組淋巴結和周圍軟組織。(7)通常情況下術中應依次處理肺靜脈、肺動脈,最后處理支氣管,或依據(jù)術中實際情況決定處理順序。(8)支氣管袖狀肺葉切除術是在術中快速病理檢查保證(包括支氣管、肺動脈或靜脈斷端)切緣陰性的情況下,盡可能保留更多肺組織及肺功能所行的切除范圍,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于全肺切除術患者。(9)肺癌完全性切除術后6個月復發(fā)或孤立性肺轉移者,在排除肺外遠處轉移及心肺功能等機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行復發(fā)側余肺切除或肺轉移病灶切除。(10)心肺功能等機體狀況經(jīng)評估無法接受手術的I期和Ⅱ期的NSCLC患者,可選擇根治性放射治療、射頻消融治療和藥物治療等。2.手術適應證:(1)I、Ⅱ期和部分ⅢA期( T1-2N2M0;T3N1-2M0;T4N0-1M0可完全性切除)NSCLC和I期SCLC(T1-2N0M0)。(2)部分Ⅳ期NSCLC,有單發(fā)對側肺轉移,單發(fā)腦或腎上腺轉移者。(3)臨床高度懷疑肺癌的肺內(nèi)結節(jié),經(jīng)各種檢查無法定性診斷,可手術探查。3.手術禁忌證:(1)全身狀況不佳,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能耐受手術者。(2)絕大部分診斷明確的Ⅳ期、大部分ⅢB期和部分ⅢA期NSCLC。(三)放射治療肺癌放療包括根治性放療、姑息放療、輔助放療和預防性放療等。1.放療的原則:(1)根治性放療適用于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評分≥70分的患者,包括因醫(yī)源性或(和)個人因素不能手術的早期NSCLC、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和局限期SCLC。(2)姑息性放療適用于對晚期肺癌原發(fā)灶和轉移灶的減癥治療。對于NSCLC單發(fā)腦轉移灶手術切除患者可以進行術后全腦放療,廣泛期SCLC的胸部放療。(3)輔助放療適應于術前放療、術后放療切緣陽性(R1和R2)的患者;外科探查不夠的患者或手術切緣近者;對于術后pN2陽性的患者,鼓勵參加術后放療的臨床研究。(4)術后放療設計應當參考患者手術病理報告和手術記錄。(5)預防性放療適用于全身治療有效的SCLC患者全腦放療。(6)同步放化療適用范圍:不能手術的ⅢA及ⅢB期患者,建議同步放化療方案為EP方案(足葉乙甙+順鉑)、NP方案(長春瑞濱+順鉑)和含紫杉類方案。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以行序貫化放療。(7)接受放化療的患者,潛在毒副反應會增大,治療前應當告知患者。放療設計和實施時,應當注意對肺、心臟、食管和脊髓的保護。治療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避免因毒副反應處理不當導致的放療非計劃性中斷。(8)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技術或圖像引導放療等先進的放療技術,建議在具有優(yōu)良的放射物理技術條件下,開展立體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9)放療靶區(qū)勾畫時,推薦增強CT定位或PET-CT定位??梢詤⒖糚ET-CT的腫瘤生物影像,在增強CT定位影像中勾畫腫瘤放療靶區(qū)。(10)接受放療或放化療的患者,治療休息期間應當予以充分的監(jiān)測和支持治療。2.NSCLC放療的適應證:放療可用于因身體原因不能手術治療的早期NSCLC患者的根治性治療、可手術患者的術前及術后輔助治療、局部晚期病灶無法切除患者的局部治療和晚期不可治愈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療手段。I期NSCLC患者因醫(yī)學條件不適合手術或拒絕手術時,大分割放射治療是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手段,推薦SBRT。分割原則應是大劑量、少分次、短療程,分割方案可根據(jù)病灶部位、距離胸壁的距離等因素綜合考慮,通常給予總劑量≥100 Gy。制訂SBRT計劃時,應充分考慮、謹慎評估危及器官組織如脊髓、食管、氣管、心臟、胸壁及臂叢神經(jīng)等的放療耐受劑量。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NSCLC患者,如果術后病理手術切緣陰性而縱隔淋巴結陽性(pN2期),除了常規(guī)接受術后輔助化療外,建議加用術后放療,建議采用先化療后序貫放療的順序。對于切緣陽性的pN2期腫瘤,如果患者身體許可,建議采用術后同步化療。對切緣陽性的患者,放療應當盡早開始。對于因身體原因不能接受手術的Ⅱ-Ⅲ期NSCLC患者,如果身體條件許可,應當給予適形放療結合同步化療。對于有臨床治愈希望的患者,在接受放療或同步放化療時,通過更為適形的放療計劃和更為積極的支持治療,盡量減少治療時間的中斷或治療劑量的降低。對于有廣泛轉移的Ⅳ期NSCLC患者,部分患者可以接受原發(fā)灶和轉移灶的放射治療以達到姑息減癥的目的。當患者全身治療獲益明顯時,可以考慮采用SBRT技術治療殘存的原發(fā)灶和(或)寡轉移灶,爭取獲得潛在根治效果。3.SCLC放療的適應證:放化療綜合治療是局限期SCLC的標準治療。局限期患者建議初始治療就行同步化放療或先行2個周期誘導化療后行同步化放療。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也可行序貫化放療。如果病情允許,局限期SCLC的放射治療應當盡早開始,可以考慮與第1或第2個周期化療同步進行。如果病灶巨大,放射治療導致肺損傷的風險過高的話,也可以考慮在第3個周期化療時同步放療。對于廣泛期SCLC患者,遠處轉移灶經(jīng)化療控制后加用胸部放療也可以提高腫瘤控制率,延長生存期。4.預防性腦照射:局限期SCLC患者,在胸內(nèi)病灶經(jīng)治療達到完全緩解后推薦行預防性腦照射,達到部分緩解的患者也推薦行預防性腦照射。廣泛期SCLC在化療有效的情況下,行預防性腦照射亦可降低SCLC腦轉移發(fā)生的風險。預防性腦照射推薦時間為所有化放療結束后3周左右進行,之前應行增強腦核磁檢查以排除腦轉移,建議全腦放療劑量為25 Gy,2周內(nèi)分10次完成。SCLC全腦預防照射的決定應當是醫(yī)患雙方充分討論,根據(jù)每例患者的情況權衡利弊后確定。5.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放療:晚期肺癌患者姑息放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因原發(fā)灶或轉移灶導致的局部壓迫癥狀、骨轉移導致的疼痛以及腦轉移導致的神經(jīng)癥狀等。對于此類患者可以考慮采用低分割照射技術,使患者更方便得到治療,同時可以更迅速地緩解癥狀。6.治療效果:放射治療的療效評價按照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solid tumors,RECIST)進行。7.防護:采用常規(guī)的放療技術,應當注意對肺、心臟、食管和脊髓的保護,以避免對身體重要器官的嚴重放射性損傷。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參照國際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作組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四)藥物治療肺癌的藥物治療包括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煼譃楣孟⒒?、輔助化療和新輔助化療,應當嚴格掌握治療的適應證,在腫瘤內(nèi)科醫(yī)師主導下進行。化療應當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情、體力狀況,評估患者可能的獲益和對治療的承受能力,及時評估療效,密切監(jiān)測并有效防治不良反應。化療的適應證為: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體力狀況(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2分,重要臟器功能可耐受化療,對于SCLC的化療,PS評分可放寬到3分。鼓勵患者參加臨床試驗。1.晚期NSCLC患者的藥物治療:(1)一線藥物治療。含鉑兩藥方案是標準的一線化療方案,在化療基礎上可聯(lián)合血管內(nèi)皮抑素;EGFR基因敏感突變或ALK融合基因陽性患者,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靶向藥物治療。目前可選用的治療藥物見表2、3。對一線治療達到疾病控制(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穩(wěn)定)的患者,可選擇維持治療。目前同藥維持治療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的藥物有培美曲塞(非鱗癌)和吉西他濱;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的換藥維持治療的藥物有培美曲塞(非鱗癌),對于EGFR基因敏感突變患者可以選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EGFR-TKI)進行維持治療。(2)二線藥物治療。二線治療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和EGFR-TKI。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患者,如果一線和維持治療時沒有應用EGFR-TKI,二線治療時應優(yōu)先應用EGFR-TKI;對于EGFR基因敏感突變陰性的患者,應優(yōu)先考慮化療(表4)。(3)三線藥物治療??蛇x擇EGFR-TKI或參加臨床試驗。2.不能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物治療:推薦放療、化療聯(lián)合,根據(jù)具體情況可選擇同步或序貫化放療。3.術后輔助治療:完全切除的Ⅱ~Ⅲ期NSCLC患者,推薦含鉑兩藥方案術后輔助化療4個周期。具有高危險因素的lB期患者可以考慮選擇性地進行輔助化療。高危因素包括:分化差、神經(jīng)內(nèi)分泌、(除外分化好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脈管受侵、楔形切除、腫瘤直徑>4 cm、臟層胸膜受累和淋巴結清掃不充分等。輔助化療一般在術后3—4周開始,患者術后體力狀況需基本恢復正常。4.新輔助化療: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可選擇2個周期的含鉑兩藥方案行術前短程新輔助化療。手術一般在化療結束后2-4周進行。5.SCLC患者的藥物治療:局限期SCLC患者推薦化療、手術和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一線化療方案推薦EP方案或EC方案(足葉乙甙+卡鉑)。廣泛期SCLC患者推薦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一線化療方案推薦EP方案、EC方案或lP方案(順鉑+伊立替康)或IC方案(卡鉑+伊立替康)。3個月內(nèi)疾病復發(fā)進展患者推薦進入臨床試驗。3—6個月內(nèi)復發(fā)者推薦拓撲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濱或紫杉醇治療。6個月后疾病進展者可選擇初始治療方案。常用的SCLC化療方案見表5。6.化療的原則:(1) 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60分或ecog>2分的患者不宜進行化療。(2)白細胞<3.0×109/L ,中性粒細胞<1.5×109/L,血小板<6×109/L,紅細胞<2×1012/L,血紅蛋白<8.0 g/dl的患者原則上不宜化療。(3)患者肝、腎功能異常,實驗室指標超過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有嚴重并發(fā)癥和感染、發(fā)熱、出血傾向者不宜化療。(4)在化療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以下情況應當考慮停藥或更換方案:治療2個周期后病變進展,或在化療周期的休息期間病情惡化者,應當停止原方案治療,酌情選用其他化療方案或治療方式;出現(xiàn)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4.0版)≥3級不良反應,對患者生命有明顯威脅時,應當停藥,并在下次治療時改用其他方案。(5)必須強調治療方案的規(guī)范化和個體化。必須遵循化療的基本原則和要求。(6)化療的療效評價按照RECIST標準進行。(五)NSCLC的分期治療模式1. I期NSCLC患者的綜合治療:(1)首選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肺葉切除加系統(tǒng)性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清除術,可采用VATS或開胸等術式。(2)對于高齡或低肺功能的部分lA期NSCLC患者可以考慮行解剖性肺段或楔形切除術加系統(tǒng)性肺門、縱隔淋巴結清除或采樣術。(3)完全切除的IA、IB期NSCLC肺癌患者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術后輔助化療、放射治療及靶向藥物治療等。但具有高危險因素的IB期患者可以選擇性地考慮進行輔助化療。(4)切緣陽性的I期肺癌推薦再次手術,任何原因無法再次手術的患者,推薦術后化療聯(lián)合放療。(5)對于有嚴重的內(nèi)科合并癥、高齡、拒絕手術的患者可采用大分割根治性放射治療。2.Ⅱ期NSCLC患者的綜合治療:(1)首選外科手術治療,解剖性肺切除加系統(tǒng)性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清除或采樣術。(2)對高齡或低肺功能的患者可以考慮行解剖性肺段或楔形切除術加系統(tǒng)性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清除或采樣術。(3)完全性切除的Ⅱ期NSCLC患者推薦術后輔助化療。(4)當腫瘤侵犯壁層胸膜或胸壁時應當行整塊胸壁切除。切除范圍至少距病灶最近的肋骨上、下緣各2 cm,受侵肋骨切除長度至少應當距腫瘤5 cm。(5)切緣陽性的Ⅱ期肺癌推薦再次手術,任何原因無法再次手術的患者,推薦術后化療聯(lián)合放療。3.Ⅲ期NSCLC患者的綜合治療:局部晚期NSCLC是指TNM分期為Ⅲ期的患者。多學科綜合治療是Ⅲ期NSCLC的最佳選擇。局部晚期NSCLC分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兩大類。(1)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①T3 Nl期的NSCLC患者,首選手術治療,術后行輔助化療。②N2期NSCLC患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單組縱隔淋巴結腫大并且直徑<3 cm或兩組縱隔淋巴結腫大但沒有融合,并且估計能完全切除的病例,應接受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有條件的醫(yī)院推薦行術前縱隔鏡、EBUS-TBNA或超聲內(nèi)鏡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 EUS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檢查,明確N2分期后行術前新輔助化療,然后行手術治療。對于縱隔淋巴結融合、固定的患者,應行化療、放療或同步化放療;治療后N2降期特別是降至N0、且經(jīng)重新分期評估排除遠處轉移者,結合患者的機體狀況,推薦手術治療。③一些T4N0-1期的NSCLC患者:(a)相同肺葉內(nèi)存在衛(wèi)星結節(jié)的患者:首選治療為手術切除,也可選擇術前新輔助化療,術后進行輔助化療。(b)其他可切除的T4N0-1期NSCLC患者:可酌情首選新輔助化療,也可選擇手術切除。如為完全性切除,考慮術后輔助化療。如切緣陽性,術后行放療和輔助化療。④肺上溝瘤的治療:部分可手術患者,建議可考慮先行術前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經(jīng)再評估有手術指征的患者給予手術治療和術后輔助化療;對于不能手術的肺上溝瘤,則行根治性放療聯(lián)合化療。(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包括:①影像學檢查提示縱隔融合狀腫大淋巴結,縱隔鏡、EBUS-TBNA或EUS-FNA檢查證實為陽性的NSCLC。②T4N2-3的患者。③胸膜轉移結節(jié)、惡性胸水和惡性心包積液的患者,新分期已經(jīng)歸類為Ml,不適于手術切除的患者,部分病例可采用胸腔鏡胸膜活檢或胸膜固定術。④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首選治療為同步化放療。4.Ⅳ期NSCLC患者的治療:Ⅳ期NSCLC患者在開始治療前,應先獲取腫瘤組織進行EGFR和ALK基因的檢測,根據(jù)EGFR和ALK基因狀況決定相應的治療策略。Ⅳ期NSCLC以全身治療為主要手段,治療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1)孤立性腦轉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治療:①孤立性腦轉移而肺部病變又可切除的NSCLC患者,腦部病變可手術切除或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胸部原發(fā)病變則按分期治療原則進行。②孤立性腎上腺轉移而肺部病變又可切除的NSCLC患者,腎上腺病變可考慮手術切除,胸部原發(fā)病變則按分期治療原則進行。③對側肺或同側肺其他肺葉的孤立結節(jié),可分別按2個原發(fā)瘤各自的分期進行治療。(2)Ⅳ期NSCLC患者的全身治療:①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Ⅳ期NSCLC患者推薦EGFR-TKI -線治療,ALK融合基因陽性患者推薦克唑替尼一線治療。②EGFR基因敏感突變和ALK融合基因陰性或突變狀況未知的Ⅳ期NSCLC患者,如果ECOGPS評分為0~1分,應當盡早開始含鉑兩藥的全身化療。對不適合鉑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可考慮非鉑類兩藥聯(lián)合方案化療。③ECOG PS評分為2分的晚期NSCLC患者應給予單藥化療,但對ECOG PS評分>2分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細胞毒類藥物化療。④目前的證據(jù)不支持將年齡因素作為選擇化療方案的依據(jù)。⑤二線治療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和EGFR-TKI。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患者,如果一線和維持治療時沒有應用EGFR-TKI,二線治療時應優(yōu)先應用EGFR-TKI;對于EGFR基因敏感突變陰性的患者,應優(yōu)先考慮化療。⑥ECOG PS評分>2分的Ⅳ期NSCLC患者,一般不能從化療中獲益,建議采用最佳支持治療。在全身治療基礎上針對具體的局部情況,可以選擇恰當?shù)木植恐委煼椒ㄒ郧蟾纳瓢Y狀、提高生活質量。(六)SCLC的分期治療模式1.I期SCLC患者:手術+輔助化療(EP方案或EC方案,4-6個周期)。術后推薦行預防性腦照射(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2.Ⅱ-Ⅲ期SCLC患者:化、放療聯(lián)合。(1)可選擇序貫或同步化放療。(2)序貫治療推薦2個周期誘導化療后同步化放療。(3)達到疾病控制者,推薦行PCI。3.Ⅳ期SCLC患者: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一線推薦EP方案或EC方案、lP方案、IC方案。3個月內(nèi)疾病復發(fā)進展患者推薦進入臨床試驗。3-6個月內(nèi)復發(fā)者推薦拓撲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濱或紫杉醇治療。6個月后疾病進展可選擇初始治療方案?;熡行Щ颊呓ㄗh行PCI。五、姑息治療姑息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癥狀、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所有肺癌患者都應全程接受姑息醫(yī)學的癥狀篩查、評估和治療。篩查的癥狀既包括疼痛、呼吸困難、乏力等常見軀體癥狀,也應包括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生活質量評價應納入肺癌患者的整體評價體系和姑息治療的療效評價中。推薦采用生命質量測定表EORTC QLQ-C30(V3.0)中文版進行整體評估,還可采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LC13篩查和評估肺癌患者的常見癥狀。疼痛和呼吸困難是影響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癥狀。(一)疼痛1.評估:患者的主訴是疼痛評估的金標準,鎮(zhèn)痛治療前必須評估患者的疼痛強度。首選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兒童或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可用臉譜法。疼痛強度分為3類,即輕度、中度和重度疼痛;不僅要記錄患者評估當時的疼痛強度,還要了解過去24 h以內(nèi)的最重、最輕和平均疼痛強度,了解靜息和活動狀態(tài)下的疼痛強度變化。應對疼痛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疼痛的病因、特點、性質、加重或緩解因素、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鎮(zhèn)痛治療的療效和副作用等。推薦采用簡明疼痛量表進行評估。 評估時還要明確患者是否存在腫瘤急癥所致的疼痛,以便立即進行有關治療。常見的腫瘤急癥包括:病理性骨折或承重骨的先兆骨折;腦實質、硬腦膜或軟腦膜轉移癌;與感染相關的疼痛;內(nèi)臟梗阻或穿孔等。2.治療:目標是實現(xiàn)鎮(zhèn)痛效果和副作用間的最佳平衡。鎮(zhèn)痛藥物可緩解80%以上患者的癌痛,少數(shù)患者可能需要非藥物鎮(zhèn)痛手段,包括外科手術、放療止痛或神經(jīng)阻斷,故應動態(tài)評估鎮(zhèn)痛效果,積極開展學科間的協(xié)作。(1)基本原則:WHO三階梯止痛原則仍是目前癌痛治療的最基本原則,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下述5個方面:①首選口服給藥:應盡量選擇無創(chuàng)、簡便、安全的給藥途徑;口服是首選給藥途徑,可酌情考慮透皮吸收、皮下注射或靜脈輸注等途徑給藥。②按階梯給藥:根據(jù)疼痛程度按階梯選擇止痛藥物。輕度疼痛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中度疼痛選擇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曲馬多;重度疼痛選擇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低劑量強阿片類藥物也可用于治療中度疼痛。③按時給藥:適于慢性持續(xù)性癌痛,按時給藥后患者出現(xiàn)爆發(fā)性疼痛時,還應及時給予鎮(zhèn)痛治療,建議選擇起效快的即釋型藥物。④個體化治療:制訂止痛方案前應全面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基礎疾病、心肝腎功能、伴隨癥狀和合并用藥等,選擇適宜的藥物和劑量。⑤注意細節(jié):鎮(zhèn)痛治療時的細節(jié)是指可能影響鎮(zhèn)痛效果的所有因素。要重視疼痛評估獲得的信息,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精神、經(jīng)濟狀況、家庭及社會支持等因素。(2)阿片類藥物是癌痛治療的核心藥物:阿片治療前應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阿片耐受。對阿片耐受的判斷參照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標準,即:患者目前至少每天口服嗎啡60 mg、氫嗎啡酮8 mg、羥考酮30 mg、羥嗎啡酮25 mg、芬太尼透皮貼劑25 μg/h或其他等量的阿片類藥物,連續(xù)服用時間至少為l周;不符合此標準視為阿片未耐受。在阿片類藥物的選擇上應注意:不用哌替啶控制癌痛;盡量選擇純受體激動劑;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應用嗎啡鎮(zhèn)痛。阿片鎮(zhèn)痛治療分為短效滴定階段和長效維持階段。短效滴定是阿片治療的初始階段,目的是盡快確定滿意鎮(zhèn)痛所需的阿片劑量。推薦按時給予短效阿片,初始劑量視患者有無耐受而定。此階段還應按需給藥緩解爆發(fā)痛,單次給藥劑量按每天阿片總量的10%~20%計算,阿片未耐受者可按起始劑量給予。經(jīng)阿片滴定實現(xiàn)疼痛緩解后,可將短效阿片轉換為控緩釋劑型,延長給藥間隔,簡化治療。要積極防治阿片的不良反應。所有阿片使用者均需防治便秘,緩瀉劑成分中至少包括刺激胃腸蠕動的成分,如番瀉葉、比沙可啶等;鎮(zhèn)痛治療全程動態(tài)觀察惡心嘔吐、眩暈、瞻妄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一旦出現(xiàn)則積極干預。(3)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的治療:鎮(zhèn)痛藥物僅能緩解部分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推薦采用強阿片類藥物聯(lián)合輔助藥物治療??赡苡行У妮o助藥物包括:①加巴噴丁:100~ 300 mg口服,1次/d,逐步增量至300~600 mg,3次/d,最大劑量為3600 mg/d;②普瑞巴林:75 mg口服,2次/d,可增量至150 mg,2次/d,最大劑量為600 mg/d;③三環(huán)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10-25 mg口服,每晚1次,常用劑量為25 mg,2次/d,可逐步增量至最佳治療劑量,最大劑量為150 mg/d;④美沙酮、氯胺酮對部分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有效。3.患者及其親屬的宣教:應告訴患者及親屬:鎮(zhèn)痛治療是腫瘤整體治療的重要內(nèi)容,忍痛對患者百害無益。嗎啡及其同類藥物是癌痛治療的常用藥物,罕見成癮;要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鎮(zhèn)痛治療,患者不能自行調整治療方案和藥物劑量;要密切觀察療效和藥物的副作用,隨時與醫(yī)務人員溝通,定期復診。(二)呼吸困難是晚期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晚期腫瘤患者中70%可有呼吸困難,肺癌患者死亡前90 010有呼吸困難。呼吸困難是主觀的呼吸不適感,患者的主訴是診斷的金標準。呼吸困難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頻率、節(jié)律和幅度的改變,嚴重者還有瀕死感,恐懼和焦慮均會加重呼吸困難。應充分認識到肺癌患者呼吸困難的復雜性,盡可能祛除可逆病因。可有針對性地給予抗腫瘤、抗感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上腔靜脈和支氣管阻塞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放療或置入支架等;胸腔積液時給予胸腔穿刺引流術等。非藥物治療包括吸氧、呼吸鍛煉、姿勢和體位訓練、心理療法等,宜在癥狀出現(xiàn)的早期就予以實施。 阿片類藥物是治療癌癥患者呼吸困難的最常用藥物。及早給予阿片類藥物,能減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延長生存期。嗎啡是首選藥物,治療呼吸困難時的使用方法與鎮(zhèn)痛治療一致。建議小劑量起始,按時給藥,緩慢增量,嚴密觀察和防治副作用。老年患者的增量更應謹慎。鎮(zhèn)靜劑是阿片以外的有效藥物,有助于緩解急性或重度呼吸困難。六、診療流程和隨訪(一)肺癌診療流程肺癌診斷與治療的一般流程見圖1。(二)隨訪對于新發(fā)肺癌患者應當建立完整病案和相關資料檔案,診治后定期隨訪和進行相應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包括病史、體檢、血生化和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內(nèi)鏡檢查等,旨在監(jiān)測疾病復發(fā)或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評估生活質量等。術后患者隨訪頻率為治療后2年內(nèi)每3-6個月隨訪1次,2-5年內(nèi)每6個月隨訪1次,5年后每年隨訪1次。 本規(guī)范的制訂參考了國際上權威的肺癌等腫瘤診療指南,同時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部分在國外上市的新藥,因在我國尚未批準臨床應用,所以均未列入其中。由于臨床實踐中患者的具體情況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本規(guī)范僅作參考。本文摘自《中華腫瘤雜志》2015年1月第37卷第1期。
龍虎網(wǎng)訊 2015年1月16日,姚貝娜去世的消息讓人唏噓不已,終于為這兩天不斷傳出她乳腺癌惡化的傳聞畫上休止符。為啥有些人患上乳腺癌可以活上幾十年,姚貝娜這么年輕,的病情卻加速惡化直至死亡?她的乳腺癌與經(jīng)常熬夜和化濃妝有無關系?昨天,金陵晚報記者進行了采訪。姚貝娜的乳腺癌特別兇猛?惡性腫瘤都有復發(fā)和轉移的風險2011年,30歲的姚貝娜被查出乳腺癌,短短的幾年,她就多處轉移,生命危在旦夕。據(jù)媒體報道,2011年姚貝娜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并于當年接受了左乳全切手術。2013年,姚貝娜因為參加《中國好聲音》而讓她變得家喻戶曉。最近幾天,媒體報道,經(jīng)診斷發(fā)現(xiàn),姚貝娜的癌細胞已經(jīng)轉移入大腦和肺部,情況不太樂觀。2014年8月16日,姚貝娜去世的消息傳來。其實,現(xiàn)在乳腺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其中不乏一些30歲左右的女性,記者采訪過多位乳腺癌患者,她們的生存期都很長,也很樂觀。有一位媽媽,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被查出乳腺癌,后來在江蘇省腫瘤醫(yī)院手術,接著是化療。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孩子大一些,知道媽媽長什么樣,自己就心滿意足了,所以,她非常努力地配合醫(yī)生的各項治療,自己也樂觀地面對生活。孩子漸漸長大,她依舊活著,如今,女兒大學畢業(yè)已經(jīng)工作,而自己也已經(jīng)退休,幫助其他的乳腺癌患者度過各種難關。那么,為啥姚貝娜的乳腺癌就如此兇猛?對此,江蘇省腫瘤醫(yī)院院長、著名乳腺癌專家唐金海教授告訴記者,姚貝娜的癌細胞這么快出現(xiàn)轉移和惡化一點都不奇怪。唐院長表示,雖然他沒有看到姚貝娜的詳細病歷資料,但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惡性腫瘤,就存在著復發(fā)和轉移的可能性,姚貝娜也不例外。乳腺癌的復發(fā)和轉移,主要受確診時的病期早晚、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以及是否實施規(guī)范化治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與過度化妝和熬夜有沒有關系?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記者曾經(jīng)觀看過她一期的“好聲音”,那次唱歌,她穿著運動服,牛仔褲、球鞋,沒有化妝,她說,以前,她多數(shù)要化濃妝來表演,經(jīng)常非常忙碌,這次,她就單純地想唱她想唱的歌。那么,姚貝娜的乳腺癌與過度化妝、熬夜有沒有關系呢?北京307醫(yī)院乳癌科主任江澤飛教授說,國外曾經(jīng)對未婚未育的女性與正常生育女性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未婚未育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F(xiàn)在很多女性都為了保持身材不愿生育。有些不愿意生育的“白骨精”追求時尚生活:抽煙、喝酒、熬夜、化妝等。另外,過度化妝、豐胸按摩等時尚做法,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發(fā)生率。因為部分化妝品里可能含有類激素樣的物質。但對此,唐金海教授認為,雖然有專家在懷疑這樣那樣的危險因素,不過,到目前為止,惡性腫瘤發(fā)生的機制還不太清楚,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證明,化妝、熬夜等直接產(chǎn)生癌癥。不過,規(guī)范性治療、治療期間多注意休息,都對乳腺癌患者有益。延伸>>> 她的去世和康復期太忙碌有關其實,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于正洪主任醫(yī)師一直關注著歌手姚貝娜,于正洪說,在整個治療期間,姚貝娜非常樂觀。等待手術的那段日子里,她從沒掉過一滴眼淚,每天總是陽光燦爛地和別人聊天,最后甚至負擔起開導同齡病友的責任,而且成效顯著?!白≡浩陂g,我看到人生百態(tài),不是沒有感慨,想找回一個健康的身體,就不能拖著一顆破碎的心?!彼f?,F(xiàn)代城市女性的乳腺癌發(fā)病率在增高,但乳腺癌治療手段比較多,可以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內(nèi)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等,乳腺癌是個高發(fā)病率、高生存率的腫瘤。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于正洪說,姚貝娜患的乳腺癌病理類型、免疫組化情況她不太清楚,但應該還是相對比較早期的,經(jīng)過手術和高強度的化療,免疫力應該還是受到損傷的?,F(xiàn)在乳腺癌強調全程管理,康復期的調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姚貝娜在術后2年又參加了“好聲音”,自己本人又是個用心演唱的好歌手,可能這么快復發(fā)轉移與她高強度的工作、經(jīng)常夜間工作、生活沒有規(guī)律、肺部感染過有關系。乳腺癌預防可從下面四點幾個方面入手1:注重健康生活方式 A:合理飲食結構建議:控制動物脂肪和動物蛋白的攝取量,適當攝取植物脂肪;多吃水果、蔬菜、豆類、蘑菇類、魚類食品;少飲酒;限制煙熏食品攝入;少吃鹽,成人每天攝取食鹽6g以下;多吃生鮮食品,少吃罐頭食品。B:控制體重及適當活動超重、肥胖及成年期體重變化對乳腺癌尤其是絕經(jīng)后乳腺癌的發(fā)生有顯著影響。超重和肥胖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加以控制的,因此通過控制體質量及體育活動,可有效地減少腹部脂肪而控制肥胖,控制成年期過度增重,從而有效地預防乳腺癌的發(fā)生。C:提倡母乳喂養(yǎng) 盡量避免高齡結婚和高齡生育,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可有效減低乳腺癌的發(fā)病率。D:早期診斷 強調常規(guī)乳房自檢和X線篩查來源:金陵晚報 編輯:葉真
總訪問量 7,116,289次
在線服務患者 7,440位
科普文章 294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