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jié)扭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發(fā)生,嚴重的扭傷會導致踝關節(jié)韌帶的損傷,其中外側韌帶的損傷最為常見。約30%的運動損傷涉及踝關節(jié),而外側損傷占所有踝關節(jié)損傷的85%。踝關節(jié)外側韌帶損傷好發(fā)于15~35歲年輕人,發(fā)病率為2-3/1000人/年,距腓前韌帶損傷最常見。本文聚焦距腓前韌帶損傷的治療,旨在擴展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對這種損傷的認知。(一)距腓前韌帶的位置在哪?它的功能是什么?距腓前韌帶位于踝關節(jié)的前外側,起于外踝的前緣,向前內側下方走行,止于距骨頸的外側緣,外觀呈現(xiàn)平行四邊形,對維持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當該韌帶斷裂時,會造成踝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走路時易扭傷,常伴有踝部的不穩(wěn)定感,特別是在不平的路面行走和運動的時候。(二)距腓前韌帶損傷都有哪些表現(xiàn)??踝關節(jié)扭傷時外側常有撕裂感;?傷后出現(xiàn)腫脹和疼痛,負重行走困難;?韌帶區(qū)域壓痛;?踝關節(jié)屈、伸及內、外翻活動受限;?前抽屜試驗(+),關節(jié)前外側可出現(xiàn)抽吸體征(醫(yī)生檢查)。(三)距腓前韌帶損傷后立即采取哪些措施?通用的原則是PRICE(英文“價格”的意思)原則?P即Protection,即保護受傷部位,防止再次受到傷害;?R即Rest,休息制動;?I即Ice,局部冰敷;?C即Compression,加壓包扎;?E即Elevation,抬高患肢,減輕腫脹。(四)距腓前韌帶損傷的影像學改變有哪些?目前,核磁共振檢查是明確診斷首選的檢查方法,可以確定距腓前韌帶損傷的程度,包括部分斷裂、完全斷裂以及韌帶松弛。(五)非手術治療有哪些??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充氣支具固定。(六)不建議采用的非手術治療有哪些??超聲波治療效果不確切;?不推薦關節(jié)內或韌帶內注釋可的松或酶劑;?高壓氧治療沒有確切價值;?油劑或霜劑外敷無效。(七)距腓前韌帶損傷的分級美國醫(yī)學會根據韌帶損傷的程度分為3級。?Ⅰ級:韌帶過度拉伸?Ⅱ級:部分韌帶撕裂?Ⅲ級:韌帶完全撕裂(八)哪些距腓前韌帶損傷的患者需要手術?通過臨床查體明確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穩(wěn)定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對于不穩(wěn)定的患者,目前手術適應癥尚有爭議。以前的觀點認為,僅需對運動員進行手術治療,而對于非運動員以及老年患者不采取手術治療。隨著對踝關節(jié)韌帶損傷認識的深入以及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對距腓前韌帶損傷的踝關節(jié)不穩(wěn)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癥狀是足跟疼痛,是由于足底筋膜長期承受應力刺激而引起的足底筋膜的慢性勞損。嚴格來講,它是一種退行性改變,而非炎癥。晨起下床腳跟著地時,疼痛最為明顯,活動后緩解,行走過度時疼痛加劇。(一)什么是足底筋膜?也叫跖腱膜,起自跟骨結節(jié)的前內側面,向遠端擴展至5個足趾下形成束帶,是一種厚韌的纖維腱膜。它的功能主要是維持足弓和保護足底組織。人在步行時會反復牽拉跖腱膜,從而重復牽拉跟骨結節(jié)。當肥胖或足部力量減弱時,跖腱膜牽拉跟骨結節(jié)的力量增大,會使跖腱膜發(fā)生退變,引起疼痛。(二)什么原因導致足底筋膜炎??足弓異常:比如患有扁平足、高弓足。?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職業(yè):教師、警察、芭蕾舞演員等。?特定的運動:如長跑、長時間行走和爬山等。?肥胖:體重超重會給足底筋膜帶來較大的負荷。(三)如何確診足底筋膜炎??足跟痛:足跟的內側足底處壓痛最常見;?激惹試驗:患者可自檢,一只手讓足趾背屈,繃緊足底筋膜,用另一只手的拇、食指沿筋膜從足跟向足弓按壓,會誘發(fā)疼痛;?X光片:部分患者跟骨結節(jié)處有骨刺,骨刺的有無、大小與疼痛無直接的相關性;?核磁共振:可清楚地顯示跖腱膜增厚及周圍組織的炎性改變。(四)足底筋膜炎的保守治療都有哪些?效果如何?保守治療對多數(shù)患者有效,當不能確定何種方法有效時,常需幾種方法綜合治療。1.穿軟而厚底的鞋子,使用足跟減壓墊或硅膠緩沖墊,能緩解癥狀。2.夜間休息時,可佩戴足踝支具固定踝關節(jié)5°-10°背伸,以防止踝關節(jié)跖屈,減少足底筋膜的攣縮,緩解疼痛。3.功能鍛煉:臨床研究證實,每天反復的跟腱、跖腱膜牽拉鍛煉使83%的患者解除了疼痛。4.沖擊波治療:在疼痛部位使用聲波治療,能緩解疼痛。臨床研究證實有效,但機制不清。5.封閉治療:經藥物治療和理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封閉治療,通常效果良好,但存在足底筋膜斷裂和脂肪墊退變的風險。(六)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一些頑固疼痛的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后癥狀仍持續(xù)存在,就應當考慮手術治療。美國足踝協(xié)會(AOFAS)指出選擇手術治療之前至少應經過6個月到1年的保守治療。眾多的研究證實,>95%的患者對手術效果滿意,而術后的傷肢制動也使手術治療獲得更好的療效。(六)足底筋膜炎的手術治療都有哪些?手術治療目前分為三種:?開放部分跖腱膜切斷術?微創(chuàng)跖腱膜切斷術?關節(jié)鏡下足底筋膜清理松解術筆者的臨床經驗證實,關節(jié)鏡下足底筋膜清理松解術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效果滿意。足底筋膜炎的手術治療將在單獨的章節(jié)詳細介紹。
足跟痛,也稱作跟痛癥,是指引起足跟周圍疼痛的疾病的總稱,大多與足跟部的慢性勞損和退變密切聯(lián)系。足跟痛根據部位的不同分為足底、足跟后側和足跟側方,本文聚焦足底疼痛,介紹引起該癥的4種足部疾病,包括足底腱膜炎、跟骨下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和Baxter神經卡壓。(一)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也叫跖腱膜炎,是引起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足底筋膜長期承受應力刺激而引起的足底筋膜的慢性勞損。?它是一種退行性改變,而非炎癥。?晨起下床腳跟著地時,疼痛最為明顯,活動后緩解,行走過度時疼痛加劇。?易發(fā)人群包括①高弓足和扁平足患者;②教師、警察、芭蕾舞演員等長期站立和行走的職業(yè)人群;③徒步、長跑、和爬山的運動人群;④肥胖人群。?足跟的內側足底處壓痛最常見。?影像學檢查可確診,包括X光檢查、超聲和核磁共振。?保守治療對多數(shù)足底筋膜炎患者有效,當不能確定何種方法有效時,常需幾種方法綜合治療,包括使用足跟緩沖墊、功能鍛煉以及沖擊波治療等。?一些頑固疼痛的患者經過少應6個月的保守治療后癥狀仍持續(xù)存在,應考慮手術治療。(二)跟骨下脂肪墊炎/萎縮跟骨下脂肪墊位于皮膚與跟骨之間,其內由充滿脂肪組織的多纖維隔結構組成,具有吸收應力,緩沖震蕩的作用。但中老年后,脂肪墊內脂肪發(fā)生變性,彈性減退,使脂肪墊變薄,對跟骨結節(jié)的保護作用減弱,引起跟骨結節(jié)骨膜炎,引起疼痛。?該病目前不建議手術治療,也不建議局部封閉治療,應使用足跟緩沖墊或定制矯正鞋墊,輔以局部理療、外用膏藥、中醫(yī)療法等。(三)跟下滑囊炎多是由于增生的骨質對跟下滑囊長期慢性的壓迫刺激,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刺激足部感覺神經末梢而引發(fā)疼痛。?好發(fā)年齡多在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且多有外傷和慢性勞損史。?治療同跟骨下脂肪墊炎。(四)Baxter神經卡壓Baxter神經,稱為足底外側神經第一分支,也稱為跟骨下神經。該神經卡壓引起的足跟痛約占全部足跟痛的20%,但由于該病的確診較為復雜,常常被漏診和誤診。?Baxter神經卡壓的臨床癥狀與足底筋膜炎很相似。?Baxter神經支配小趾展肌,其被卡壓后小趾展肌存在病變,但臨床上很難檢測到,核磁共振可以確診。?疼痛多為熾熱痛,延足底外側放射。?多與足底筋膜炎并發(fā)。?確診后首先選擇保守治療,包括沖擊波理療、皮質類固醇注射(局部封閉)和矯形器的聯(lián)合治療。?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手術治療。
總訪問量 228,992次
在線服務患者 3,002位
科普文章 33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