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線
首頁
找專家
找醫(yī)院
查知識
問診
掛號
登錄
|
注冊
消息
工作站
個人中心
聯系客服
當前位置:
好大夫在線
>
北京華壇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
推薦專家
北京華壇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已收藏
+收藏
民營
二級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主頁
介紹
科室列表
推薦專家
患者評價
問診記錄
科普號
義診活動
推薦專家
疾?。?
骨腫瘤
醫(yī)院科室:
不限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周雍明
主任醫(yī)師
北京華壇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中醫(yī)腫瘤科
骨腫瘤 1票
肺癌 57票
食道癌 18票
結腸癌 15票
擅長:肺癌、腸癌、肝膽腫瘤、肉瘤、食管癌、胃癌及間質瘤等惡性腫瘤
專業(yè)方向:
中醫(yī)腫瘤科
主觀療效:99%滿意
態(tài)度:100%滿意
在線問診:
200元起
預約掛號:
已開通
疾病病友推薦度
2.9
暫無
查看詳情
搜索
搜索結果:未搜索到相關疾病
不限
其他科室
熱門
肺癌
結腸癌
食道癌
直腸癌
肝癌
肺部結節(jié)
B
賁門癌
鼻腫瘤
D
膽管癌
膽囊癌
F
反流性食管炎
肺部疾病
婦科腫瘤
腹膜后腫瘤
腹膜腫瘤
G
肝腫瘤
宮頸癌
骨肉瘤
骨腫瘤
H
喉腫瘤
滑膜肉瘤
壺腹周圍癌
K
口腔頜面部腫瘤
L
淋巴瘤
卵巢癌
腦腫瘤
P
膀胱癌
R
軟骨肉瘤
軟組織腫瘤
乳腺癌
S
舌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
腎腫瘤
T
體表腫瘤
W
胃癌
胃腸道間質瘤
胃腫瘤
X
小細胞肺癌
胸膜間皮瘤
Y
咽部腫瘤
胰腺癌
尤文肉瘤
縱隔腫瘤
Z
骨轉移癌
子宮肌瘤
子宮內膜癌
骨腫瘤其他推薦醫(yī)院
查看全部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北部)
骨腫瘤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3D打印假體在肢體骨腫瘤“極限”保肢保關節(jié)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一、3D打印技術的歷史:從概念到醫(yī)療革命3D打印,又稱為增材制造(材料逐層累加制作實體,比如蛋糕制作),相比于既往的減材制造(比如一塊布裁剪后制作衣服或一塊木裁剪后制作桌椅)和等材制造(比如一錠鐵塊融化后倒入模具制作成鐵器),是一項全新的技術革命。該技術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1983年,美國科學家查克·赫爾(ChuckHull)發(fā)明了立體平版印刷,3D打印技術也由此正式誕生,因此ChuckHull被稱為“”3D打印之父“”。早期的3D打印主要用于工業(yè)原型制造,直到21世紀初,隨著材料科學和醫(yī)學影像學的進步,該技術開始進入醫(yī)療領域。在骨科領域,3D打印的首次突破性應用是2000年代初的個性化骨模型制作。通過CT或MRI數據重建患者骨骼三維模型,外科醫(yī)生得以在術前精準規(guī)劃手術路徑。2010年后,金屬3D打印技術(如電子束熔融和選擇性激光熔融)的成熟,使得鈦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復雜結構制造成為可能。2013年,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成功完成全球首例3D打印鈦合金顱骨植入手術,開啟了骨科假體定制化時代。二、3D打印技術重塑惡性骨腫瘤保肢新模式在肢體惡性骨腫瘤治療中,對于腫瘤距離關節(jié)面尚有一定安全距離的情況,常規(guī)的假體柄無法固定,而3D打印技術通過以下創(chuàng)新實現了“極限“保肢保關節(jié)最新理念:1.個性化解剖重建根據術前患者的CT和核磁數據,設計腫瘤精準切除的切割導板,基于患者腫瘤切除后的骨缺損形態(tài),3D打印可制造完全匹配的假體。比如3D打印的短粗柄,實現最大面積的界面-骨接觸,這種情況常采用外加輔助防旋鋼板,增加初始穩(wěn)定性。2.生物融合界面設計假體表面采用仿生松質骨微孔結構(孔徑300-600μm,孔隙率60-80%),促進骨細胞長入。鈦合金多孔結構6個月內骨長入率達78%,顯著高于傳統(tǒng)噴砂表面(42%)。3.功能保留最大化3D打印假體保留了患者自身關節(jié),可實現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最大化。三、3D打印假體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極限保肢保關節(jié)中的應用”3D打印假體在臨床上使用越來越廣泛,體現出其在保肢中的優(yōu)勢,許多患者得益于此技術達到了保肢保關節(jié)的目的。我在臨床使用中也體會很深,“極限”保肢保關節(jié)既體現了假體制作技術的進步,也體現了個體化“精準醫(yī)學”的實施。以下是我精選的幾個典型病例和大家分享。典型病例1男性,16歲,術前穿刺活檢診斷為右肱骨近端軟骨粘液性纖維瘤,低度惡性腫瘤,放化療無效,廣泛切除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如果采取肱骨近端瘤段截除,肱骨近端腫瘤假體置換,則由于肩袖止點切除,患者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將嚴重受限。是否可以保留肱骨頭和肩袖止點?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術前根據CT和核磁檢查,設計導板和3D打印假體,輔助鋼板螺釘。假體為中空設計,插入自體腓骨,外加輔助鋼板防旋,為“熱狗”重建模式術中精確截骨,將瘤段完整切除,該手術的技巧在于既完整切除了腫瘤,又保留了肱骨頭和肩袖止點術后2年,腫瘤未復發(fā),肩關節(jié)功能正常術后3年,腫瘤未復發(fā),復查CT示假體-骨界面骨整合良好,自述可以做俯臥撐和引體向上典型病例2:33歲男性,右股骨遠端腫瘤,穿刺活檢為軟骨肉瘤,懷疑骨軟骨瘤惡變如果常規(guī)行股骨遠端瘤段截除,腫瘤性股骨遠端假體置換手術,則犧牲膝關節(jié)。從術前核磁和CT上看,可以“地圖樣”完整切除腫瘤,保留股骨遠端關節(jié)面。不規(guī)則3D打印假體設計術中“地圖樣”完整切除腫瘤,安裝假體術后3個月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正常,行走正常典型病例3女性,71歲,左股骨近端軟骨肉瘤在當地刮除植骨內固定術后6年腫瘤復發(fā),巨大腫瘤包塊截骨導板設計,既保證安全的腫瘤切除邊界,又保留股骨遠端關節(jié)面和股骨干骺端術后4個月復查,患者行走正常典型病例423歲男性,左脛骨近端骨肉瘤化療后,化療反應良好,復查CT和核磁腫瘤距離脛骨平臺尚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截骨后可以保留脛骨平臺和關節(jié)面典型病例514歲男性,右脛骨近端骨肉瘤化療后,腫瘤侵犯脛骨范圍較長四、3D打印技術在假體翻修“極限”保肢中的應用典型病例6(股骨柄松動翻修)58歲男性,右股骨遠端假體置換術后8年松動,假體周圍皮質如“紙樣薄”,翻修時只能截除,殘留的股骨近段較短,常規(guī)假體柄無法固定典型病例7(假體柄斷裂翻修)29歲男性,左股骨遠端骨肉瘤,腫瘤假體置換術后10年,假體近端柄斷裂,患者無法行走。骨水泥固定的折斷假體柄取出非常困難,既往采取股骨開槽方法耗時費力,手術創(chuàng)傷大,或將股骨遠端假體更換為全股骨假體,患者將犧牲正常的髖關節(jié)?,F采集患者CT掃描數據,通過計算機模擬,采用創(chuàng)新性3D打印技術設計股骨外套筒,外加股骨近端解剖鋼板固定,不再將折斷股骨柄取出,大大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颊咝g后3周即可正常下地行走。五、總結與展望3D打印技術正推動惡性骨腫瘤保肢從“結構替代”邁向“生物功能重建”的新時代,挽救了諸多患者正常的關節(jié),實現了“極限”保肢保關節(jié)理念。未來,隨著生物材料、智能響應系統(tǒng)和再生醫(yī)學的交叉融合,3D打印假體有望實現“個性化治療-動態(tài)適應-原位再生”的全鏈條突破,最終使更多患者不僅“保肢保關節(jié)”,更能“保功能、保生活質量”。這一領域的進步將深刻改寫骨科腫瘤治療范式,成為精準醫(yī)療與轉化醫(yī)學的典范。當然3D打印假體不僅僅局限于肢體骨腫瘤保肢中,在骨盆骶骨腫瘤的重建中也同樣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次我重點講一講3D打印假體在骨盆骶骨或脊柱腫瘤重建中的應用。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骨腫瘤科科普號
骨腫瘤切除后如果按照金屬植入的“假體”,技術上要注意的點
沈宇輝醫(yī)生的科普號
橈骨遠端原發(fā)惡性腫瘤如何治療
橈骨遠端并不是腫瘤的好發(fā)部位,文獻報道比較多的是橈骨遠端骨巨細胞瘤,橈骨遠端的大段切除是主要的方式。但對于橈骨遠端的原發(fā)惡性腫瘤,獲得廣泛邊界的大段切除是必要的,有時僅是橈骨遠端大段切除是不夠的,根據侵犯的范圍,可能需要切除近排腕骨和/或鄰近尺骨段。由于切除的方式不一樣,重建的選擇可能也會不同。橈骨遠端原發(fā)的惡性腫瘤較為少見,回顧文獻只有少量的個例報道:包括:骨肉瘤、軟骨肉瘤、血管肉瘤等。由于極少的病例經驗,外科醫(yī)生對于切除方式以及大段缺損的重建缺乏共識。橈骨遠端大段缺損的重建方法包括保留關節(jié)的自體腓骨移植、異體橈骨遠端骨移植以及3D打印假體,以及關節(jié)融合的自體髂骨移植,自體腓骨移植,3D打印假體以及同側尺骨移位融合等。對于單純切除橈骨的病例,自體腓骨頭移植和人工關節(jié)假體重建的方法適合應用。由于橈骨遠端惡性腫瘤預后不是很理想,人工假體的選擇可能更為適合,避免了取自身的腓骨頭,尤其3D打印假體可能會逐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對于切除橈骨遠端合并切除近排腕骨和/或尺骨遠端的病例,同側尺骨移位融合的方法利用了自身同側尺骨,可以避免取自身的腓骨頭,而同側移位的尺骨段可以直接帶血管蒂,且不需要顯微外科技術,愈合好,并發(fā)癥少。對于腫瘤侵犯橈骨范圍較廣,超過了1/2,切除后重建較為困難,可以采用尺骨單骨固定尺腕融合的方法。
楊正明醫(yī)生的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