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先討論一下為什么跟腱會斷裂,除了少部分人是因為外傷割斷,大部分朋友都是在運動時受傷的。而且我了解到很多的朋友是在比較疲勞的狀態(tài)下受傷的,我們運動時是在使用身體,尤其是劇烈的運動會使身體的機能快速下降,比方說打球吧,我們都知道打球時的強度是很大的,可是我們平時有一個很好的體能儲備嗎?我們有很充分的熱身活動嗎?我們平時打球是使用身體,但是專項的訓練和充分的熱身是保養(yǎng)身體,身體就像是一部汽車,光使用不保養(yǎng)是不行的。我們運動時身體的動作是受大腦指揮的,再通過神經(jīng)和肌肉來協(xié)調(diào)的做出動作。疲勞時身體在運動時,在執(zhí)行大腦指令時可能會有些不協(xié)調(diào)或是反應不那么靈敏了,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反應可能會造成肌肉發(fā)力方式的錯誤,這就增加了受傷的機會。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受藥物的影響,有好多感冒藥里面都有抑制中樞神經(jīng)的成分,在一般感冒藥的說明書上都會有在服藥期間不要駕駛、不要操縱機械之類的提醒,這些含有抑制成分的藥物也會造成身體在執(zhí)行大腦運動指令時的不協(xié)調(diào),服藥期間參加運動也會增加受傷的機會。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我們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受傷了,所以更多的要談?wù)摶謴偷膯栴}了。大部分的傷友都是運動的好手,都十分關(guān)心以后是不是還能馳騁在球場上,心情急迫可以理解。但是這傷的恢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先樹立一個好的心態(tài)是必須的,要了解這種傷是運動損傷里恢復最慢的之一,但只要是科學的恢復重返球場不是夢,有很多的優(yōu)秀運動員也是受了這種傷,經(jīng)過康復不是又重新活躍在賽場上了嗎。 術(shù)后的恢復是分階段性的,最開始要面對就是肌肉的萎縮,手術(shù)后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外固定,基本的運動都不能做,腿部肌肉的萎縮是一定的,那么怎么樣才能減慢萎縮的速度呢,要知道肌力的保存是后期恢復的基礎(chǔ)。很多朋友開始都以為都固定了還能進行什么鍛煉呀,醫(yī)生不是也說要靜養(yǎng)嘛。其實固定也有固定的鍛煉方法,很簡單的哦。康復訓練應從術(shù)后首日即可開始,足趾運動是必須的,這不僅可以防止足內(nèi)肌的萎縮,還有一定的消腫功效。帶石膏期間應強化靜力收縮鍛煉,另外如果打的是短石膏可以做高抬腿,加強股四頭肌的練習,鍛煉時要注意不要滑倒,要避免傷腳的前腳掌著地。一般外固定的時間是4-6周,有很多朋友開始是跖屈位長石膏固定,3-4周后改短石膏接近功能位固定。跟腱的上端連接小腿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下端連接跟骨,是一種致密的結(jié)締組織,結(jié)締組織是有著很強的再生能力的。大部分傷友都是呈馬尾狀撕裂,如果手術(shù)中縫合強度足夠,也就是說修復后的跟腱強度足夠穩(wěn)固的話,3周結(jié)締組織即可愈合,為了保險起見,要多固定一段時間。還有就是二次斷裂或陳舊性斷裂的傷者會相對的延長固定的時間。 第二階段的恢復就是拆除外固定后要做的事情了,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外固定,終于可以讓受傷的腳重見天日了,是不是拆除了外固定就可以走路了呢。這時還不能急于走路,這時的傷腳的背伸角度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力量的嚴重缺失,靈活性和平衡感的下降,都不足以達到正常走路的功能要求。而且沒有了外固定的保護,此時還是一個二次斷裂的危險時間窗。(說到二次斷裂的時間窗,這也是分階段的,一般來說,6-8周時是二次斷裂的第一個危險時間窗,此時剛拆除外固定,如有意外的前腳掌突然的負重,引起快速的跖屈反應,是比較容易發(fā)生二次斷裂的,10-12周是第二個危險時間窗,此時跟腱在生理上正在開始健康的肌腱組織移行替代原有的纖維瘢痕,因此仍不應進行劇烈的運動,尤其避免快速的前足著地負重。不過緩慢行走從時間來看,應問題不大。第三個時間窗就是早期練習跳躍的時候,跳躍練習也應從模擬跳躍,小跳,大跳,這樣的循序漸進。總的來說,避免前腳掌的突然發(fā)力,是防止二次受傷的關(guān)鍵。)剛剛拆除外固定時大部分朋友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傷腳很腫,跟腱處粗且硬,這種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不要緊張,這時的跟腱愈合了,但還不是正常的組織結(jié)構(gòu),是纖維化的瘢痕組織,彈性比較差,所以粗、硬,跟腱粗硬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是正常的, 隨著組織的重建的完成,跟腱粗大應逐漸變軟、變細。為了解決腫脹的問題,有很多朋友都知道使用中藥或溫水泡腳,但是又有些朋友認為冰敷的效果比較好,這一熱一冷不是沖突矛盾的嗎,為什么又會被同時采用呢?上面說過了,跟腱是愈合了但還沒形成正常的組織結(jié)構(gòu),再加上手術(shù)本身帶來的創(chuàng)傷,很多的毛細血管都被破壞了,形成一個良好的血液循環(huán)尚需時日。用中藥和溫水泡腳,可以活血化淤,可以軟化組織,在做延展性練習前是很好的輔助方法。我們在進行了鍛煉后會有些腫脹和酸痛感,這里如果采用冰敷,會使毛細血管收縮,對消腫和止痛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可以采用熱敷-延展練習-肌力練習-靈活性練習-整理運動-冰敷,這樣一個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熱敷即泡腳的水溫不要過高,溫水就行,有很多朋友使用的水溫過高,反而加重了腫脹。 在拆除外固定的頭兩周,要絕對禁止對傷腳進行負重鍛煉,要保護手術(shù)部位,此時應以主動的練習(所謂主動練習是指不加任何外力包括自己身體重量的練習)為主,踝泵、內(nèi)外翻、環(huán)轉(zhuǎn)、足趾運動,成為每天的必修課。腿部力量的練習仍以靜力收縮,立位直腿抬高等練習為主。不能行走并不代表不能觸地,由于足內(nèi)肌的萎縮,此時傷腳觸地會有針刺感,所以練習足趾運動尤為重要。坐下后用傷腳輕觸地面或輕輕的在地面上拖動,增加傷腳的接觸感,為以后的行走功能練習做好準備。此時可以自制高跟鞋來穿,可以保護傷腳,防止其前腳掌的快速著地引起的跖屈反應。很多朋友對跟腱處的粘連都比較擔心,其實大多數(shù)朋友的粘連都不是很嚴重的,隨著功能的恢復,這種現(xiàn)象也會逐漸的好轉(zhuǎn)。 從拆除外固定的第三周開始就可以進行部分負重的鍛煉了,(部分負重是指體重的15%-100%之間的負重,完全負重是指100%的體重??梢源└吒缓蟊M可能讓足跟先著地。如用足尖點地,易出現(xiàn)踝關(guān)節(jié)迅速跖屈,此時跟腱瞬間拉力增加,有二次斷裂的危險)。這時用雙拐支撐一部分體重,患足支撐的重量隨著腿部力量的進一步恢復可以慢慢增加。跟腱的延展練習還是要以主動練習為好,可以增加一些抗阻練習了,比如用橡皮繩溫和的做抗阻踝泵,力度不宜過大。內(nèi)外翻的練習也可以使用橡皮繩增加一些阻力。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進行自行車健騎機的最小阻力練習,或進行在泳池中齊胸深的水中做水下體操。這段時間主要是兩方面的鍛煉,一方面是延展性的練習,以主動的踝泵為主,輔以內(nèi)外翻和環(huán)轉(zhuǎn)。另一方面是腿部力量的鍛煉,直腿抬高,仰臥的空蹬自行車動作,抗阻踝泵,抗阻內(nèi)外翻,足趾運動等。大家要掌握的原則是力所能及,不要過度的用力,做力量鍛煉時,動作要慢,慢收慢放,這樣才是全程的力量鍛煉,如果動作的速度很快,就有很多是慣性的發(fā)力而不是全程運動。 在這里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康復的進度,我用了周這個時間單位來進行階段的說明。其實我們每個人受傷的程度有差異(有部分斷裂的、有全斷的、還有二次斷裂和陳舊性斷裂的),個人的體質(zhì)也有差異,康復的進度也是因人而異的,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調(diào)節(jié)進度的節(jié)奏。像我就是力量的基礎(chǔ)比較好,基本是每4天就可以增加一些強度。其中每個階段之間的過渡亦十分重要。拆除外固定后的第4-6周,如果力量恢復的還可以的話,就可以從部分負重逐漸過渡到全部負重。此階段還是要穿高跟鞋,高度可以根據(jù)背伸角度的增加而降低??梢詮碾p拐逐漸過渡到單拐再過渡到手杖,逐漸增加患足的負重,使用單拐和手杖應該是在沒有受傷的一側(cè)使用,這樣才能分擔部分體重。此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踝泵鍛煉,背伸的角度一般可達到90度以上,在90度時可以開始坐位提踵訓練,通過提踵來增加小腿后側(cè)肌肉的力量。其間注意一:不墊鞋跟時不宜前足著地。二:訓練中出現(xiàn)疲勞應即時休息。如腿發(fā)抖,則應暫停訓練??梢宰鲇惺植恐蔚奈⒍拙毩晛碓黾庸伤念^肌的力量。有些朋友的背伸角度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十分著急,這里面有心理上的原因,可能是做伸展運動時不太敢用力,主動的伸展鍛煉應該是安全的。熱敷后再做延展性鍛煉也是不錯的方法。從安全的角度來說,背伸角度寧可增加的慢一點,不要靠人為的大力扳動來增加背伸角度。 經(jīng)過了幾周的鍛煉后,腿部的力量應該可以承擔全部的體重了,朋友們現(xiàn)在最想做的就是正常的走路了。行走步態(tài)的調(diào)整分為三個方面。即力量、踝關(guān)節(jié)活動度、本體感覺。對于力量而言,兩側(cè)大腿、小腿肌力的對稱十分重要,對活動度而言,踝關(guān)節(jié)應至少95度以上才有前足蹬踏的動作,就本體感覺而言,還需要有較好的平衡感才行。行走時間應是循序漸進的。如開始時每日行走時間為10分鐘,每三天再增加5分鐘,如有疼痛不適,可以減量。行走的時間原則應不超過最大時間的四分之三為宜。不過行走訓練絕對不是完全的功能訓練。踝關(guān)節(jié)的活動度訓練、肌力、肌耐力訓練、本體感覺訓練等,還是要專門進行練習。提踵練習可按坐位-高坐位-立位-有手部支撐的單足提踵,身體的重心可以從好腳向傷腳逐漸過渡,這樣一個過程來逐漸增加強度。 在經(jīng)過6-8周的康復鍛煉后,背伸的角度一般可達到95度到100度,過度的拉伸跟腱可能會造成跟腱延長。此時的步態(tài)基本正常,有的朋友這時的感覺是很好的,但此時如果進行跑跳還是很危險的。還有很多朋友十分著急投入到上班工作當中去,步態(tài)是正常了,但是上班還要考慮交通的問題,騎自行車是不可取的,發(fā)生意外時萬一用前腳掌去支撐是很危險的。擠BUS也要慎重,讓人踢到怎么辦?在單位還要解決好上廁所和上下樓的問題!此時還不宜進行深蹲,單位沒有坐便怎么辦?一般來說深蹲是要背伸角度達到接近正常時才能練習的。這里還要說一下關(guān)于下樓的技巧(下樓還需要技巧嗎,正常人根本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對于我們來說這的確是個問題)。下樓時要盡量用患足的足跟來著地,前腳掌可以稍向前探出,也就是前腳掌此時是懸空的,側(cè)健腳要快速的向下移動,減少患足的支撐時間。 朋友們對理療也是十分關(guān)心的,像是超短波、蠟療什么的,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些輔助的治療手段,可以幫助消腫、軟化、美化疤痕,但是絕對不可以代替功能鍛煉。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多做理療,但是功能的鍛煉也必須隨著力量的恢復、背伸角度的增大,進一步的提高強度。跟腱這種致密的結(jié)締組織完成移行替代需要半年的時間,所以在這半年內(nèi),像我們這樣自行康復鍛煉的人群,不要進行劇烈的跑跳,尤其是還想重返球場的朋友們,強化各部力量也是為半年后重新開始跑跳鍛煉做充分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哦。半年后可以開始進行專項的鍛煉,我們跟腱要達到最高的強度是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再進行接近半年的鍛煉,我們是可以重新在球場上馳騁的。有的運動員恢復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其相對激進的恢復手段也是需要承擔風險的。我們可沒必要承擔這樣的風險,還是相對保守一點比較安全?!D(zhuǎn)自家庭醫(yī)生在線
一、胃動力藥不促進腸動力 正常的胃腸蠕動對于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當胃腸動力不足時,就會引起 消化不良。胃腸動力藥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從而減輕腹脹癥狀。 使用本類藥物時,需要在飯前半小時左右服用,這樣才能在進餐時發(fā)揮最大的藥效。 需要說明的是,胃動力藥(比如嗎丁啉)不解決腸動力低下的問題,它對于腸道的蠕動是沒有影響的,因此對于那些由于腸道動力差導致的腹脹、大便秘結(jié)的病人,可以使用全胃腸道動力藥物(如莫沙比利)。 二、病后體弱用消化酶 消化酶類藥物也是常用的助消化藥物,它可以補充消化酶,促進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zhì)的分解吸收。 服用消化酶類藥物來幫助消化適用于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吃肉類、蛋類、豆類等高蛋白食物過多,產(chǎn)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二是病后體弱、吃東西不香等。 此類藥物包括胃蛋白酶、多酶片、得美通、達吉膠囊等。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最好和食物同時服用,使藥物和食物充分混合,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酶的消化作用。 三、益生菌不宜和抗生素合用 含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類藥物可以產(chǎn)生消化酶,幫助消化,特別是可以產(chǎn)生乳糖酶,幫助牛奶中乳糖的消化。 本產(chǎn)品可治療由于乳糖不耐受導致的消化不良,另外腸道內(nèi)的大量益生菌還可抑制腸內(nèi)病原菌的繁殖和食物的發(fā)酵,可以減少腸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減輕腹脹,可以治療由腸道菌群失調(diào)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 此類藥物的代表是培菲康、金雙歧、整腸生等,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不能和抗生素合用,因為抗生素可以殺死其中的益生菌。 四、抑酸、抗酸藥物并不同 很多人認為,抗酸藥物和抑酸藥物是同一種藥物,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藥,作用機理大不同。 抗酸藥物屬于堿性藥物,可以中和胃酸,適宜于偶爾發(fā)作的消化不良,比如飲食過飽或者過雜、飲酒過量、胃酸過多引起的消化不良,常伴有腹痛、泛酸癥狀,此時服用抗酸藥物是極好的選擇。 可以使用鋁碳酸鎂(如達喜),氯化鎂、碳酸鈣和三硅酸鎂等,但是此類藥物不太適用于長期消化不良的患者,因為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胃酸反跳性分泌過多和高鈣血癥。另外有些抗酸藥可能會引起便秘。由于藥物中的金屬離子需要從腎臟中排泄,腎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慎用。 而抑酸藥物以抑制胃酸分泌為主,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此類藥物對于腹部脹痛、泛酸、燒心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此類藥物對于胃酸缺乏導致的消化不良是無效的,甚至會加重癥狀。 另外抑酸藥物,特別是強效的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可以掩蓋一些嚴重胃病的癥狀,比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的癥狀。所以如果服藥7天以上,癥狀仍無明顯改善,就需要去醫(yī)院就診了。 五、助消化中藥,花色多 中醫(yī)中藥在治療消化不良方面也有很多經(jīng)驗,神曲、木香、山楂、麥芽、谷芽、陳皮等都可用于治療消化不良(水劑煎服)。還有研究證明,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進消化,并含有脂肪酶,能增強胃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麥芽、谷芽適宜于食用米面類食物過多引起的消化不良,二者均含有淀粉酶,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治療消化不良的中成藥也很多。
為什么有的藥要空腹服,而有的藥要飯后服呢? 服藥與就餐誰先誰后是很有講究。多數(shù)藥物的常規(guī)用法是每日給予3~4次,以維持藥物在體內(nèi)必要的有效濃度,保證藥物效果。但是對于某些藥物,其服用時間上有特殊的要求,例如空腹、飯后等。這主要由發(fā)揮這些藥物特定藥理作用和所治疾病的性質(zhì)來決定。消化功能狀況、胃內(nèi)容物的性質(zhì)以及食物,都能影響藥效的發(fā)揮。 空腹服藥主要由于兩種情況:一是為了充分發(fā)揮某些藥物對胃腸道的局部作用。有些藥物如瀉藥硫酸鎂、蓖麻油等,通過局部作用引起腸蠕動增強而加速排便,且作用發(fā)生快,為了保證藥效,習慣上常在早晨空腹時服用。又如惡心性祛痰藥(氯化銨、碘化鉀等鹽類藥物、桔梗、遠志等中藥)以及吐酒石、吐根等小劑量催吐藥,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可引起輕度惡心,反射地促使呼吸道分泌增加,因此空腹服藥效果好。再如驅(qū)蟲藥,空腹服用有利于藥物與蟲體的接觸,充分發(fā)揮藥效。另一種情況是空腹服藥可以避免胃的充盈度和食物對某些藥物吸收的干擾,例如利福平空腹時服用,吸收快而完全,進食后則大大降低了對利福平的吸收。又如四環(huán)素類(四環(huán)素、土霉素、強力霉素等)能與多價的陽離子如鈣、鎂、鋁、鐵、鉍等形成結(jié)合物,因而含有這些陽離子的藥物或食物均可降低其吸收。據(jù)報道,人口服去甲金霉素300毫克,血濃度達到1.98微克/毫升,若同時喝240毫升奶(含鈣)將使血濃度下降為0.59微克/毫升;口服強力霉素100毫克,2小時后血濃度為1.79微克/毫升,若服用240毫升奶,血濃度為1.45微克/毫升,表明四環(huán)素類的吸收可受食物的影響。又如消化性潰瘍的病人服用抗酸劑時,若同時服用四環(huán)素,也因抗酸劑的陽離子的結(jié)合而降低四環(huán)素的抗菌效果,此時兩藥應錯開2~3小時服用。 飯前服用的藥物:如苦味健胃藥,給藥時間對這類藥物的作用有顯著影響,一般應在飯前10分鐘左右服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和食欲。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和胃腸動力藥都適合在飯前30分鐘服用,如常見的多潘西酮片(嗎丁啉)、磷酸鋁等。對于一些藥物,食物能夠影響其吸收,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應該空腹服用,這樣服藥后能充分吸收,可使藥物保持有效濃度,迅速發(fā)揮藥效。抑酸藥需要空腹服用,即餐前1小時或餐后2小時。 飯中服用的藥物:促進消化的藥物應在餐時服用,如復方消化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等。這些藥與食物混合可以充分發(fā)揮幫助消化的作用。大部分的調(diào)血脂藥物,也應該在飯中服用。另外,雙胍類降糖藥,如二甲雙胍等,宜餐中服用。這是因為二甲雙胍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如果在每餐飯的中間或在餐后立刻服藥,可以減弱藥物對胃部的刺激,減少副作用。 強調(diào)飯后服用的大致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應該餐后立即吃,以免產(chǎn)生不適癥狀。如補血鐵制劑、呋喃類藥物、水楊酸鹽類、對氨水楊酸和氯喹等,飯后服可減輕其對粘膜的刺激性;另一是飯后服藥可減慢胃排空速率,使藥物緩慢而均勻地達到腸道吸收部位,以利某些藥物的吸收。維生素應避免飯前服用。無論是水溶性還是脂溶性的維生素,都應當在吃飯中間或飯后服用。這是因為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口服后主要經(jīng)小腸吸收,若在空腹或飯前服用,會很快通過胃、腸,無法被充分吸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空腹服用維生素B2時,胃排空速率快,大量的維生素B2出現(xiàn)在小腸吸收部位,可能由于吸收的限制,僅部分維生素B2被吸收。相反,飯后服維生素B2,藥物緩慢而均勻地到達小腸吸收部位,在該處存在的B2量均在飽和水平以下,故吸收較完全。其它如魚肝油口服可引起惡心、嘔吐,也宜于飯后服用?!八幬镎f明書中沒有特殊注明的,一般都可在餐后吃。” 強調(diào)睡前服用的藥物:同樣是為了適應某些特定治療的需要,例如應用催眠藥(巴比妥類、水合氯醛、導眠能、安眠酮)或抗焦慮藥(利眠寧、安定)治療失眠時,須于睡前15~30分鐘給藥,以便保持夜間睡眠。又如支氣管哮喘的發(fā)作多見于夜間,為此可預防發(fā)作的平喘藥如麻黃素、氨茶堿、止喘栓(內(nèi)含氨茶堿、異丙嗪、苯佐卡因),常于睡前服用或肛門給藥。治療潰瘍病的抗酸藥、甲氰咪胍,除在規(guī)律疼痛前服藥外,還應在睡前服,利于安睡,以免半夜胃酸過多及痛醒之苦。西吡靈在睡前服以利安睡及擴張腦部血管。再如大黃、番瀉葉等一系列植物性瀉藥和果導片等,常于臨睡前服藥,約經(jīng)8小時~12小時發(fā)揮作用,恰好于次日晨排軟便。此外為了減少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消化道、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等)也可采用睡前給藥。 此外,對于一些吸收快、排泄快的抗菌消炎藥,如四環(huán)素、紅霉素等,因其排泄有一定周期,為維持有效濃度,須每隔一定時間服用一次。暈車藥則應該在出發(fā)前半小時至一小時空腹服。
總訪問量 81,025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67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