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推薦專家

疾病: 聽神經瘤
醫(yī)院科室: 不限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聽神經瘤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發(fā)現聽神經瘤及時治療,可保護聽力避免損傷聽神經瘤是一種容易被誤診的神經外科疾病,因是一種良性腫瘤,病變發(fā)展比較緩慢,早期表現主要為單側、持續(xù)性、頑固性耳鳴,并且治療效果不明顯,久之聽力下降。這是腫瘤壓迫神經引起的刺激癥狀,與普通耳鳴很難鑒別。因此,許多聽神經瘤病人早期去耳鼻喉科看病查不出病因,被認為是一般聽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聾。在突發(fā)性耳聾的患者中也有1%~2.5%的患者最終被確診為聽神經瘤,故應注意排除?;颊呔褪且恢闭`以為自己只是簡單的聽力衰退,沒引起足夠的重視,等出現面部麻木,面癱甚至頭痛、喝水嗆咳、行走不穩(wěn)等更嚴重的癥狀時,病變已經發(fā)展為巨大聽神經瘤,要知道,聽神經瘤的大與否,直接關系到手術時間長短和術后并發(fā)癥的多少。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中老年耳鳴者,一定要應考慮到聽神經瘤的可能性,排除聽神經瘤后再考慮其他疾病。目前CT,核磁技術都已成為診斷聽神經瘤的可靠手段。當然,中年持續(xù)性耳鳴病人也可先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外科檢測聽覺傳導功能,該檢測比較經濟,若發(fā)現確有問題再做進一步檢查。CT可顯示骨性內聽道是否有增寬和侵蝕,MRI增強掃描則是確診聽神經瘤最敏感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是聽神經瘤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否則極有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期,直致面神經受損,導致面癱、耳朵失聰等嚴重后果。有效又理想的治療手段目前聽神經瘤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術,一種是伽瑪刀。顯微外科手術切除目前是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主要有經迷路徑路、經顱中窩徑路、經乙狀竇后徑路。應根據腫瘤大小、術前聽力情況、患者年齡及一般情況等綜合決定。手術治療目標:在手術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全切腫瘤和盡可能保存面神經功能和聽神經功能(即保面保聽)。聽神經瘤如能早期發(fā)現,腫瘤小于3cm時,面神經僅僅受到腫瘤推移,手術分離較為容易,術中面神經保護的成功率較高,而當腫瘤生長巨大時,長期腫瘤壓迫可導致面神經嚴重變形,局部粘連,難以分離,手術全切相當困難,面神經保護更成為一項醫(yī)學難題。許多人認為,伽瑪刀治療腫瘤可以不開顱,沒有痛苦,風險又小是最好的治療手段,于是不管腫瘤大小都去接受伽瑪刀治療。事實上,對聽神經瘤治療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癥,只有小于3cm的腫瘤才可以選擇伽瑪刀治療。專家在臨床治療中也發(fā)現,有一部分病人正是由于伽瑪刀治療不理想,又不得不再次接受手術治療。而這類患者因為以前有過伽馬刀治療的經歷也會影響到手術效果。因此,較大的聽神經瘤手術全切除是更為有效的手段。伽瑪刀治療聽神經瘤并非把腫瘤切除而是抑制生長并促使其皺縮,最大的優(yōu)點是安全、病人痛苦少,無手術創(chuàng)傷;照射準確,操作方便,保護面神經,無須開顱,適合高齡體弱全身情況差的患者。
突然出現耳鳴、聽力下降,要警惕聽神經瘤聽神經瘤(前庭神經鞘膜瘤)是原發(fā)于第八對顱神經鞘膜上的良性腫瘤,大多來自于前庭神經。該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8%~10%,占小腦腦橋腫瘤的80%~90%,多見于30~60歲的成人,女性較多見,男女比例為2:3,借助于診斷方法的進步,其發(fā)病率逐年增長,目前已達2.28例/10萬人/年。多為單側,雙側者罕見。腫瘤生長一般比較緩慢,平均每年月增長0.25-0.4cm,個別腫瘤可在1年內增大2cm。門診時,經常有人將“聽神經瘤”和“突發(fā)性耳聾”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很大的區(qū)別。聽神經瘤與突發(fā)性耳聾聽神經瘤患者的聽力漸進性下降可達數年,直至全聾。聽力下降有三種形式,慢性進行性占87%,突發(fā)性耳聾占10%,波動性聽力減退占3%。早期階段,聽神經瘤患者的聽力下降是單側的或非對稱性的,多累及高頻。聽神經瘤言語識別率的下降與純音聽力損失不成比例。另外,耳鳴也是聽神經瘤患者常見癥狀。患者耳鳴表現為高頻音,耳鳴的聲音有時經常變化,出現一段時間有時自行消失。耳鳴可為間斷性,也可為持續(xù)性,耳鳴十分頑固者,至聽力完全喪失仍繼續(xù)存在。耳鳴可為唯一癥狀,也可伴其它癥狀。聽力突然下降,經常被診斷為“突發(fā)性耳聾”,但要排除聽神經瘤,雖然僅有1%~2%的突發(fā)性耳聾患者最后被證實有聽神經瘤。突發(fā)性的聽力下降可能是腫瘤壓迫所致的內聽動脈痙攣或阻塞的結果,可由頭部外傷或劇烈的運動誘發(fā)。聽力下降可為全聾,并且有恢復的可能,但聽力的恢復并不意味著排除了聽神經瘤的可能性。聽神經瘤患者中26%的人有突發(fā)性耳聾病史。因此,臨床上遇突發(fā)性耳聾的患者,持積極的態(tài)度排除聽神經瘤是十分必要的。聽神經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只有早期發(fā)現才能有良好的預后,通過積極治療以保留面神經、聽神經的功能,從而保留聽力。所以有不明原因的單耳耳鳴、耳聾時,應行內聽道磁共振檢查。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聽神經瘤病人的耳聾會越來越嚴重。由于腫瘤在內聽道逐漸擴大,向顱內發(fā)展到橋小腦角時,可產生顱內神經受壓癥狀。1、耳蝸及前庭癥狀表現為耳鳴、耳聾、頭昏、眩暈;2、額枕部頭痛伴有病側枕骨大孔區(qū)的不適;3、小腦性共濟運動失調、動作不協(xié)調;4、鄰近顱神經受損癥狀,如病側面部疼痛、面部抽搐、面部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5、顱內壓增高癥狀,如視神經乳頭水腫、頭痛加劇、嘔吐、復視等。如果遇到上述癥狀,患者應及時前往神經外科進行檢查、診治,以防病情延誤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
聽神經瘤手術有哪些最新的治療方法?聽神經瘤的治療方式正在不斷發(fā)展,最新的治療方法包括:顯微外科手術:顯微外科手術是治療聽神經瘤的主要方法,關鍵在于神經功能保護。手術入路包括乙狀竇后入路(RS)、顱中窩入路(MCF)和經迷路入路(TL),不同的手術入路側重點不同,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聽神經瘤。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SRS),如伽瑪刀和射波刀,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適用于小型腫瘤或對手術風險較高的患者。伽瑪刀治療通常以50%的等劑量曲線包裹腫瘤,對于保留有用聽力的患者,給予腫瘤周邊12~13Gy的處方劑量。質子束治療:質子束治療是一種新型放療技術,利用質子的物理特性來治療體內深部的腫瘤。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目前多聚焦于臨床前研究,包括多種靶點抑制劑和抗血管生成藥物。術中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技術:術中保護面神經比完全切除腫瘤更重要,當瘤體較大,或與面神經明顯粘連時應選擇部分切除。伽瑪刀放射外科(gammakniferadiosurgery,GKRS):對于大型聽瘤患者在最大程度手術切除后的腫瘤殘留和復發(fā)的有效控制率可以達到91%。神經導航、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神經內鏡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指導手術安全進行,縮短手術時間,提高面神經保護率和腫瘤控制率。治療聽神經瘤時,醫(yī)生會根據腫瘤的特點、患者的條件以及患者的意愿來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