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繼喜主任醫(yī)師 北京宜和醫(yī)院 內科 1937年土耳其的貝赫切特醫(yī)生系統(tǒng)地提出了貝赫切特病,后來統(tǒng)一稱為白塞病。本病又被稱為絲綢之路病,因為東亞、中東和地中海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好發(fā)年齡為16~40歲。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癥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tǒng)、消化道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眼、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大血管受累者預后不佳??谇粷兪亲畹湫秃妥罨镜陌Y狀。幾乎100%患者均有復發(fā)性、痛性口腔潰瘍??蔀閱伟l(fā),也可成批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楚,深淺不一,底部有黃色覆蓋物,周圍為一邊緣清晰的紅暈,大約1~2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疤痕。重者潰瘍深大,偶可遺留疤痕。約75%患者出現生殖器潰瘍,病變與口腔潰瘍基本相似,但出現次數少。潰瘍深大,疼痛劇,愈合慢。約50%患者有眼炎,雙眼各組織均可累及。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淚等,致盲率可達25%,是本病致殘的主要原因。皮損發(fā)生率高,表現多種多樣,有結節(jié)性紅斑、膿皰疹、丘疹、痤瘡樣皮疹等。同一患者可有一種以上的皮損。白塞病共有6個診斷項目。分別為:眼部病變(2分)、反復外陰潰瘍(2分)、反復口腔潰瘍(2分)、皮膚損害(1分)、神經系統(tǒng)病變(1分)、血管病變(1分)、針刺試驗陽性(1 分),累計總得分≥4 分即符合白塞病診斷標準。腸白塞病是白塞病的一種特殊類型,發(fā)病率為白塞病10%~50%,從口腔到肛門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好發(fā)年齡為20~40歲,其中男性患者病情常較重。腸型白塞病一般在白塞病發(fā)病4~5年以后出現,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約87%~92%患者出現腹痛,其中以右下腹疼痛最常見,癥狀類似闌尾炎表現。約30%出現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約25%的患者可以出現發(fā)熱。12.7%~29%的患者出現慢性腹瀉。主要的病理表現是中等及小血管的非特異性炎癥,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狹窄、閉塞, 繼而出現供血組織的壞死,潰瘍形成。內鏡是最重要的診斷、評估腸白塞病病情活動和隨訪的手段。典型表現為回盲部孤立深大潰瘍或數個大的潰瘍(總數不超過5個),圓形或橢圓形潰瘍,潰瘍邊界清楚,基底部有滲出,潰瘍周圍的炎癥反應相對較少。臨床預后與臨床癥狀、潰瘍大小、潰瘍形態(tài)、潰瘍深度、炎癥程度及是否合并貧血相關。附圖為一青年男性腸白塞病的腸鏡表現。圖1:回盲部大潰瘍;圖2:回腸末端火山口樣潰瘍。本病目前尚無公認的有效根治辦法。多種藥物均可能有效,但停藥后易復發(fā)。急性活動期應臥床休息。發(fā)作間歇期要注意預防復發(fā),如控制口、咽部感染,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輕癥患者可以使用柳氮磺胺吡啶(3~4g/天)、氨基水楊酸類(2.25~3g/天)。中到重度患者應在??漆t(y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首先使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病情活動,并使用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沙利度胺或生物制劑。免疫抑制劑藥物發(fā)揮治療作用需要3~6個月,因此,應當在激素使用過程中加用,聯(lián)合使用3~4月后再將激素逐漸減量至停用。 出現腸穿孔、大出血必要時行回腸結腸部分切除術,但要警惕術后復發(fā)率和二次手術。腸白塞病是白塞病的一種特殊類型,發(fā)病率低,病情復雜,缺乏統(tǒng)一的治療共識,治療難度大。治療隨訪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進行疾病活動評估,加強多學科合作。對于出現體重減輕和發(fā)熱的,應當警惕結核,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圖1 回盲部大潰瘍圖2 回腸末端火山口樣潰瘍主要參考文獻:1. 白塞病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1。2. 葉京芬,管劍龍。腸白塞病病情評估和預后因素研究進展。3. 范圣先,李幼生。 腸型白塞病的診斷和治療進展。4.何金蓮。腸白塞病與克羅恩病的鑒別診斷研究進展。5.Skef Wasseem,etc. Gastrointestinal Behet's disease: A review.6. Hatemi Ibrahim,etc. Gastrointestinal Involvement in Behcet Disease.2020年01月14日
11710
0
10
-
張明亮主任醫(yī)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眼科 貝赫切特綜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既往稱為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以眼部病變?yōu)橹饕憩F者,稱作眼型Behcet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tǒng)疾病,屬于血管炎的一種。于1937年由土耳其Behcet醫(yī)生首次提出。BS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礎病理改變的慢性、多系統(tǒng)疾病,其特征性臨床表現為典型三聯(lián)征:口腔阿弗他潰瘍,陰部潰瘍及無菌性葡萄膜炎。白塞病的臨床疾病譜廣泛,包括皮膚、血管、關節(jié)、神經系統(tǒng)、肺和腸道等均可受累。本病常見癥狀是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生殖器潰瘍等。臨床所見100%貝赫切特綜合征患者會出現反復口腔潰瘍、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以同時在多個部位出現多個潰瘍(俗稱“口瘡”),包括舌、口唇、上顎、咽部等。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2~5mm,邊緣清楚,周圍有紅暈,中心微凹下,其上有灰黃色假膜覆蓋,潰瘍7~14天自然消退,但數日或更長時間又復發(fā)。多數潰瘍可自行好轉,但常反復發(fā)作,嚴重者疼痛劇烈,非常影響進食。本病80%的患者出現外陰部潰瘍,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可以是單發(fā)的。本病多為雙眼發(fā)病,好發(fā)于20~40歲青壯年,是我國常見的葡萄膜炎之一,約占葡萄膜炎患者的16.5%,男性多女性,復發(fā)率高,病程長,緾綿難愈。約有70~80%的患者有眼部受累,一般發(fā)生于其他器官或系統(tǒng)發(fā)病之后1~2年,也有眼部病變首先出現者。貝赫切特綜合征引起葡萄膜炎不同于一般葡萄膜炎,易反復發(fā)作的葡萄膜炎、視網膜炎、神網膜血管炎、并發(fā)性白內障、繼發(fā)性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這些眼病嚴重影響視功能,開始往往是單眼、眼球前段病變,以后發(fā)展為雙眼、眼球后段病變。每發(fā)作一次,病情更為加重。病程長達數年或數十年,可導致失明的嚴重后果。但有報道,自眼病開始發(fā)生至視力喪失所經歷的病程,一般不超過5年,平均為3.36年。所以有醫(yī)生建議貝赫切特綜合征出現眼部癥狀要先來眼科治療葡萄炎,希望能盡量保留還沒有受損的部分視力,避免失明。本病傷及關節(jié)可出現關節(jié)疼痛或腫脹,可以單個或多個關節(jié),下肢關節(jié)多見,可以伴胳膊和腿疼,嚴重者出現關節(jié)積液、滑膜炎。本病傷及皮膚可出現紅斑樣、痤瘡樣皮疹。本病比較常見的表現是消化道癥狀,包括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腹痛、腹瀉、大便中有膿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體重下降、消瘦,沒有食欲,這些癥狀可都出現或只出現其中一個,做胃鏡或腸鏡的患者發(fā)現有“潰瘍”。本病不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手腳不靈活、頭疼頭暈、惡心嘔吐、手腳感覺麻木、疼痛或無力,還可出現一側的手腳癱瘓,嚴重的可出現抽搐、翻白眼等類似“抽羊角風”的表現,這些有可能是貝赫切特綜合征損害到了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血栓性靜脈炎以及深靜脈血栓,嚴重者還可以并發(fā)肺栓塞。呼吸系統(tǒng)的病變患者可出現活動后氣短、憋氣,胸口疼痛甚至暈厥。貝赫切特綜合征國際診斷標準①反復口腔潰瘍:有醫(yī)生觀察到或患者訴說有阿弗他潰瘍或瘢痕,1年內反復發(fā)作≥3次。②反復生殖器潰瘍:有醫(yī)生觀察到或患者訴說生殖器有阿弗他潰瘍,尤其是男性。③眼部病變: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燈檢查時玻璃體內可見有細胞浸潤,或視網膜血管炎。④皮膚病變:結節(jié)紅斑樣病變、假性毛囊炎、膿性丘疹、痤瘡樣皮疹(未服用糖皮質激素而出現者)。⑤針刺反應陽性:以20號無菌針頭,斜刺入皮內,24~48h由醫(yī)生判定結果。凡有反復口腔潰瘍并伴有其余4項中的2項者,可確診為本病。2019年04月29日
7018
0
1
相關科普號

劉繼喜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繼喜 主任醫(yī)師
北京宜和醫(yī)院
內科
559粉絲71.4萬閱讀

張明亮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明亮 主任醫(yī)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眼科
7529粉絲348.7萬閱讀

張健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健 主任醫(yī)師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眼科
4萬粉絲1352.2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