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注意事項:1、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屈、伸)練習,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復屈伸,多次練習。2、關節(jié)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屬正常現(xiàn)象。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鍛煉量或者鍛煉時間,同時可以冷敷,抬高患肢,一般癥狀在休息半個小時后有改善,如果隔天睡醒癥狀沒有好轉及時復診。階段1:(0~4周)1、在術后兩三天內冷敷(用干毛巾裹住冰水混合物的冰袋敷于患處),1次冷敷15-20分鐘,2個小時以上冷敷1次,1天至少敷3次;后期有腫痛可以繼續(xù)冰敷,每天冰敷2-3次。2、術后不需要用支具制動,術后前6周拄拐患肢不負重走路。6周后循序漸進負重走路,可以按照體重1/5、1/4、1/3、1/2,1周后完全脫拐2、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或坐位,應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保持5秒。足跟下方可放置一毛巾卷讓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展和激活股四頭肌,10次/組,每天2組可用毛巾或者足跟枕3、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2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抬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颊呖赡苄枰刻?組,10次/組4、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訓練: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此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展,訓練時可以增加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次,每天3組。5、踝泵:應盡可能多地進行,以維持血液循環(huán)。6、髕骨松解訓練:取仰臥位伸直雙腿,放松大腿肌肉,分別向內、向外、向上、向下推動髕骨,在每個方向上維持10秒鐘為一次,每組30次,每日2-3組。7、①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時,讓患者使用對側腿或毛巾來輔助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重復,目標是在4周達到屈曲90°。每組10次,每天2組。②可以坐在桌子上或床邊,雙腿放松下垂,健腿在上,術腿在下,用健腿帶動術腿向下壓,每次在最大角度保持5分鐘,目標是在4周達到90°,如果患者同時進行了半月板修補,則該運動可能被限制在90°以內,并且不能超出。每組1-2次。1天2-3組。階段2(4~8周)1、維持全范圍伸膝和110°的屈曲活動范圍→繼續(xù)股四頭肌肌力訓練。2、仰臥位足跟滑動訓練:患者仰臥,讓患者使用健側腿或毛巾輔助患側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最大屈曲位置,直至感覺到緊繃或拉伸,并保持5秒。然后,將膝關節(jié)伸展并重復,目標是在8周內達到110°,10次/組,每天3組.4、坐位足跟滑動訓練:坐在椅子上,將足跟滑到椅子下面,最大限度地屈曲,目標是在8周內達到110°?;颊呖梢栽谝巫由舷蚯盎瑒由眢w,同時將腳穩(wěn)定在地板上以增加膝關節(jié)屈曲。保持5秒,然后伸展腿并重復,10次/組,每天3組。5、股四頭肌激活訓練:患者仰臥位或坐位,激活股四頭肌并用力將膝關節(jié)伸直并保持5秒。腳跟下方放置一卷毛巾可以使膝關節(jié)更進一步伸直和激活股四頭肌。20次/組,每天3組。6、直腿抬高:患者仰臥位,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將整條腿抬離床面。在45°保持10~30秒,然后慢慢降低。這種方法適用于股四頭肌,也適用于髖屈肌群和核心肌群。如果患者由于股四頭肌激活不足而未準備好進行此項訓練,拾腿時會屈曲膝關節(jié)。患者可能需要訓練每天3組,10次/組7、俯臥位踝關節(jié)懸掛:膝關節(jié)被動伸展,俯臥在床上進行這個訓練,腿懸離床面。床沿應該剛好在髕骨位置的近端。如果膝關節(jié)不完全伸直,訓練時可以增加腳踝處的重量,從0.5kg到2kg。3~5分鐘/組,每天3組。8、6周后站立位提踵:面對墻站立,同時收縮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jié)伸直,腳尖站立抬起足跟保持3秒,然后慢慢回落。讓患者盡可能少地借助墻壁達到平衡。20次/組,每天3組。7、站立位屈膝:患者應該站于平行桿內或以墻壁作支撐?;颊邞厍g側膝關節(jié),使足跟靠近臀部。20次/組,每天3組8、髖關節(jié)外展運動:健側臥位,保持患側膝關節(jié)伸直位并抬高到45°,保持3秒,然后慢慢降低,每天重復20次。9、、靠墻蹲訓練:患者背靠墻站立,腳尖朝前,足跟離墻壁15~30cm。讓患者通過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來降低身體,直到膝關節(jié)屈曲到45°,在45°時暫停5秒,然后向上滑回起始站立位置。20次/組,每天3組。(年紀較大患者不建議做靜蹲的訓練)10、坐位伸膝抗阻鍛煉1.髕骨及腳趾垂直向上2.踝關節(jié)盡可能的向頭部背伸(勾腳),踝關節(jié)處放0.5-3kg的沙袋,3.緩慢伸直膝關節(jié),此過程超過4秒鐘4.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5.維持5秒鐘6.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秒鐘7.如此循環(huán)10次為1組,每天練習10-30組,雙腿交替進行。??階段3(8~12周)1、進行正常的跟-趾步態(tài)步行→肌力訓練。下角度目標:在12周內完全屈曲。重復階段2的訓練內容,在此基礎上,增加以下訓練內容:2、座椅蹲站:患者站于座椅前,緩慢蹲下直到臀部接觸座椅,然后立即站起回到起始站立位。不允許患者坐在椅子上。隨著患者力量的改善可以逐步增加手持重量。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3、坐位蹬腿: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從簡單的小負荷開始,每周隨著患者的進步增加負荷。不要超過患者自身的體重。膝關節(jié)屈曲不要超過90°。每天3組,每組重復20次。4、固定式功率自行車:這項訓練可以幫助改善膝關節(jié)活動和肌力。調整座椅高度,確保手術側的踏板在踩到最底部時手術側膝關節(jié)能夠完全伸直。從低阻力開始并在4周內緩慢增加阻力。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訓練。5、牽伸:除了肌力訓練外,牽伸訓練也十分重要。3個主要的牽伸動作是俯臥位股四頭肌牽伸、腘繩肌牽伸和腓腸肌牽伸。每天每個牽伸動作需要進行2組,每組重復5次,每次維持15~20秒。階段4(12~24周)一、應繼續(xù)進行第三階段的訓練,但是必須減少組數(shù)和重復的次數(shù)(2組,10~15次/組),以便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肌力訓練、心血管訓練和運動專項訓練。二、肌力訓練應與心血管訓練或運動專項訓練隔天交替進行。三、肌力訓練日(3天/周)1、第三階段訓練(2組,10~15次/組):可適當增加少量阻抗。2、上/下臺階:強調增強肌力、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颊邔⑹中g側下肢置于一個低平、穩(wěn)定的踏板上。非手術側下肢離開地面,緩慢屈曲手術側膝關節(jié),使非手術側下肢輕觸地面。隨后伸直手術側下肢回到起始位置。在訓練過程中需保持直立平衡。保持大腿、膝關節(jié)和足部均指向前方,不允許旋轉。踏板的高度可以隨患者功能的改善逐漸增加至8cm、15cm和23cm。根據(jù)條件和平衡情況,重復2組,每組10~15次。階段5(24周及以后)重返正常的旋轉運動(推薦使用ACL支具)能恢復到這種水平。雖然大多數(shù)人可以恢復到他們受傷前的活動水平,但有些人只能回到較低的水平。長期而言,許多ACL重建的患者仍可能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炎。臨床醫(yī)師正在研究如何優(yōu)化結果的技術,預防并發(fā)癥,并預測出現(xiàn)關節(jié)炎和再次撕裂的風險。2022年09月26日
514
0
4
-
焦金保副主任醫(yī)師 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 康復科 核心提示: 在做完脛腓骨骨折手術之后,康復性的功能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見的康復功能性鍛煉方法主要包括抬高患肢,保持血氣暢通,對患肢經(jīng)常泡腳按摩,此外也需要進行適當?shù)臒o負重運動。做好康復訓練能夠使患者更快的恢復雙腳的靈活度,這樣有利于更快調整回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 雙腳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人體肢體部位,因此發(fā)生骨折的幾率比較高,那么在出現(xiàn)脛腓骨骨折之后,需要進行積極的清創(chuàng)包扎等治療,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常規(guī)治療之后,功能性的康復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患者更快調整回健全的狀態(tài),同時也能避免留下后遺癥。那么在出現(xiàn)脛腓骨骨折后,應該怎么做功能鍛煉呢? 腓骨骨折之后需要進行康復鍛煉,對患者骨折的嚴重程度有不同階段的康復訓練內容。如果是嚴重的脛腓骨骨折患者在做完縫合手術后,術后30天之內都要禁止活動,可以在病床上進行功能鍛煉。主要的鍛煉內容包括患者需要先把患肢抬高,然后使用軟墊把患肢墊高,這樣有利于在鍛煉時避免床的硬度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把患肢墊在軟件上保持半個小時左右,這樣有利于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也能夠消除手術后的水腫現(xiàn)象。 在墊高患肢鍛煉三五天之后可以進行輕度的關節(jié)屈伸等活動?;颊呖梢試L試慢慢的先進行腿部關節(jié)的屈伸,應該保持速度緩慢,避免激烈的運動,扯傷韌帶,造成肌肉挫傷。一天可以進行三到五組的關節(jié)屈伸運動,關節(jié)屈伸運動,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關節(jié)粘連或者肌肉萎縮僵硬。 在康復鍛煉期間,也應該多用熱水泡腳,促進腳部的血氣循環(huán),也能夠刺激腳部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康復訓練一個月后可進行x線檢查,若檢查結果沒有明顯的異常,那么可以嘗試進行床邊無負重的功能訓練。逐漸鍛煉,在三個月后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以上就是脛腓骨骨折后康復期間應該進行的功能性鍛煉內容,希望對骨折患者的康復鍛煉有所幫助。如果忽視功能性鍛煉就容易造成術后肌肉萎縮的問題,有可能落下輕度殘疾。因此在做完骨折縫合手術后,要配合醫(yī)生的安排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2021年12月17日
1119
0
3
-
陳棟主治醫(yī)師 臨朐縣人民醫(yī)院 骨一科(關節(jié)外科) 脛骨干骨折的患者(需手術治療的)我們一般會給予閉合或者切開復位應用鋼板微創(chuàng)植入內固定的方式治療。這是一種應用普通的內固定方法實現(xiàn)微創(chuàng)治療的方式,既能將骨折處復位和固定理想,又能夠早期行功能康復治療,效果達到最佳。那術后應注意那些事項呢?換藥、拆線:術后第1天我們會第一次換藥,更換滲透的外敷料并觀察下肢腫脹情況。以后一般3天換藥1次,如滲血較多將每日換藥1次。術后14天根據(jù)刀口愈合情況給與拆除縫線,如糖尿病、老年等因素可適當延遲至21天拆線??祻椭笇В郝樽斫獬蠹纯绦絮钻P節(jié)屈伸功能鍛煉,咱們也叫勾“腳腕子”,每次堅持5-10秒鐘,盡量多做。 術后第1天,重復上述功能鍛煉,再加上股四頭肌收縮功能鍛煉(咱們也叫“繃腿兒”通俗的說就是勾起腳指頭,上提髕骨,也就是上提“播樂蓋”,讓大腿前方的肌肉收緊。)每次堅持5-10秒,盡量多做。術后第2天,重復行上述功能鍛煉,再逐漸行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鍛煉,使膝關節(jié)屈曲到90°。術后第3-7天,重復行上述功能鍛煉,使膝關節(jié)屈曲到120°。術后7天后到負重行走前,每天練習,重復上述功能鍛煉的基礎上+行抬腿練習,直腿勾起腳指頭使腳后跟抬離床面約10cm,堅持5-10秒,每日20-30次,如不會導致疼痛可逐漸增加次數(shù),疼痛加重需適當減少次數(shù)。 負重:6周內臥床不負重(不負重就是不能承擔重量);6周后可使用雙拐不負重行走;3個月復查拍片,未證實骨折已經(jīng)愈合前禁忌負重行走(這就是老百姓說的傷筋動骨一百天);如骨折未愈合而過早負重將導致鋼板、螺釘斷裂,內固定失效,骨折端再次移位,需二次手術。內固定取出:一般不應過早,首先確認拍片結果為骨折已經(jīng)完全愈合,再結合負重情況無異常,后參考內固定取出時間表,綜合評估后決定內固定物的取出時間。一般為12-18個月后。2021年09月17日
1374
0
2
-
相大勇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早期康復訓練原則∶ 無痛、冷敷、動作緩慢 術后0-4周內: 1、0-6周定制支具固定不負重。圖一 圖一 2、冰敷,每隔 2-3 小時一次,約 5~6 次/天,晚上睡覺不用冷敷。 3、休息時抬高患肢,可在足下墊枕頭。 4、增強下肢肌力訓練 ①股四頭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肌肉繃緊,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二 圖二 ② 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練習時避免明顯的疼痛)。圖三 圖三 ③ 開始側抬腿練習,側躺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45度處,維持10秒,放松5秒。20次/組,2—4組/日。圖四 圖四 5、術后兩周復查,拆線。 術后4-6周 1.、繼續(xù)低溫支具固定到6周 2、4周后開始做踝泵運動:向上勾腳維持5秒,向下踩維持5秒,5分鐘/次,每天4次。圖五。 圖五 3、繼續(xù)上面圖二至圖四的肌力訓練 術后6-8周 去掉低溫支具,開始佩戴護踝,繼續(xù)固定4周。圖六 圖六 2、6周開始踝關節(jié)內外翻活動度練習: 緩慢、用力、內翻踝關節(jié);緩慢、少用力、外翻踝關節(jié)。必須在無或微痛范圍內,并逐漸增加角度和活動力度!因組織愈合尚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0次/組,2—4 組/日。圖七 3、繼續(xù)圖一至圖七的訓練 術后8-10周 8周后做加強的抗阻小腿肌群訓練 抗阻背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勾腳(腳尖向上勾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八 圖八 ②抗阻跖屈肌力訓練:抗彈力帶阻力完成“繃腳(腳尖向下踩的動作)”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九 圖九 ③抗阻外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外往上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 圖十 ④抗阻內翻肌力訓練:足部做往里往下翻轉動作,慢慢放松回來,再下一次動作,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日。圖十一 圖十一 術后八到十周: 術后10-12+周 10周開始做本體感覺和平衡感的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 ①扶拐輔助做患肢踝關節(jié)及下肢部負重練習:如前跨步、后跨步、側跨步等。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身體不晃動。2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次,2~3次/天。 ③畫“米”字練習:患足單腿站立,以患足為中心,健足在身體前后左右及身體對角線的方向畫“米”字,健足的運動幅度由小變大,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訓練中不可產(chǎn)生疼痛。圖十二 圖十二 2、循序漸進平衡訓練 ①平地上患肢單腳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三 ②平地上患肢單腳閉眼站立,如果能堅持1分鐘,進行下一步。圖十三 圖十三 ③開始單膝蹲起練習:要求動作緩慢、有控制、上體不晃動。必要時可雙手提重物 以增加練習難度。15次/組,4次/組。圖十四 圖十四 加強踝關節(jié)功能度鍛煉 1、‘小腿三頭肌拉伸:面對墻壁,后腿伸直,腳跟平貼地面,身體慢慢傾向墻壁到小腿有明顯牽拉感為止,持續(xù)伸展25秒,然后重復另一側腿;一側腿重復4次。圖十五 圖十五 2、.拉筋板訓練 循序漸進,開始斜角小點,根據(jù)情況漸漸加大斜角,1次3分鐘休息15秒,1組5次,1天5組,圖十六 圖十六 3、、貝殼運動:側躺,雙腿屈髖30度,屈膝90度,向外打開,一組20次,每天 4組。(注意腳跟靠攏,骨盆不要往后倒)圖十七 圖十七2021年05月17日
1193
0
2
-
顧偉主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西院 骨科 下肢骨折、關節(jié)置換手術后,醫(yī)生通常會叮囑患者進行股四頭肌訓練。這塊肌肉在大腿前面,個頭大力氣足,對于下肢活動至關重要。下肢傷病或者手術之后,股四頭肌萎縮最明顯最快,日常生活會受到影響。因此,應該盡早進行康復訓練。 在手術早期,必須對局部制動保護,有時候不能下地負重,保護組織安全愈合。這時候要鍛煉肌肉,就必須采取等長肌力練習。簡單說,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繃勁練習,上海話叫作“屏一屏”。肌肉收縮時,長度不變,關節(jié)也沒有運動,但是局部突起,內部張力增加。這種訓練對于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其他下肢骨折或者關節(jié)置換手術都是適用的,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后就可開始。長期臥床的老人也可以訓練,可以防止深靜脈血栓。 具體練習方法:仰臥在床上,傷病或者手術的一側下肢伸直平放,大腿肌肉繃勁后再放松。如果找不到肌肉發(fā)力的感覺,可以在膝關節(jié)下方放置一個毛巾卷,收縮肌肉時有伸膝蓋向下壓毛巾的感覺。多嘗試后找到體會,之后再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次數(shù)和組數(shù)。每天堅持,就可以有效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圖片來自網(wǎng)絡)2021年05月03日
1813
0
0
-
王暉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骨科 大家好,我是上海新華醫(yī)院骨科王醫(yī)生今天在網(wǎng)上看到有朋友提問呢,小腿骨折,一個月應該注意什么,我們說傷筋動骨100天一個月呢,往往骨頭長的程度還不是很滿意,一般來說,我們需要建議患者拍張X光片,先看看骨頭愈合的程度,如果愈合的程度還不錯啊,漲了60%左右了,甚至70%了,那么我們可以指導患者進行一定的下地負重康復鍛煉啊,逐漸踩踩上去逐漸的負重,但如果骨折愈合的程度欠佳不是特別好,這個時候還是要推遲這個負重的時間的同時呢,我們說啊,還是要注意加強營養(yǎng),那么就算你不下地負重也要做一些呃,骨折,周圍的一些肌肉或者忍耐的康復功能鍛煉啊,這樣對你今后的那個下地的負重有更好的保護,而且也會減少骨質疏松,也就是說,加強營養(yǎng),加強康復鍛煉啊,負重的時間要悠著點,根據(jù)骨折情況來決定。2020年06月11日
1217
0
2
-
郭振澤副主任醫(yī)師 靜寧縣中醫(yī)醫(yī)院 骨科 脛腓骨是長管狀骨中最常發(fā)生骨折的部位,也叫小腿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3.7%。10歲以下兒童尤為多見,其中以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脛骨骨折次之,單純腓骨骨折最少。脛腓骨由于部位的關系,遭受直接暴力打擊、壓軋的機會較多。又因脛骨前內側緊貼皮膚,所以開放性骨折較多見。嚴重外傷,創(chuàng)口面積大,骨折粉碎、污染嚴重,組織遭受挫滅傷為本癥的特點。用什么方法處理最好,一直是骨折治療中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 典型表現(xiàn)為患肢局部疼痛、腫脹,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可有反?;顒雍兔黠@畸形。 俗話說的好 “傷筋動骨一百天” 骨折了可不是一兩天的事 手術治療固然重要,但對于骨科醫(yī)護和病人來說,最耗費時間也最需要堅持的就是康復期鍛煉。疼痛是肯定的,但如果不鍛煉,之前做了再好的治療也是白費功夫。 “早鍛煉,晚負重” 雙脛胖骨骨折是下肢骨折的特殊類型,治療時間較長,合并癥較多。由于沒有健肢功能代償,無法實現(xiàn)早期下地鍛煉,因此功能恢復較慢,易出現(xiàn)功能障礙。雖經(jīng)早期開始康復鍛煉,但完全恢復正常者僅占17.6%也說明這一間題。脛腓骨骨折術后的功能鍛煉,應該“早鍛煉、晚負重”。 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 指導患肢踝背伸及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麻醉清醒后均可盡早進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臀肌和腓腸肌的等長收縮,尤其是股四頭肌的鍛煉。股四頭肌最易出現(xiàn)肌萎縮,且恢復速度慢。可以根據(jù)患者傷情和身體狀況,安排每天鍛煉的頻次和總量。收縮10秒,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組,健側20~30次/組,2~3次/天。 健側可練習直腿抬高,抬高時慢慢抬起,當抬到10~20厘米時停止3~5秒,再緩慢放下,反復練習,以不疲勞為宜。 關節(jié)的活動 根據(jù)個體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運動量及時間,并逐漸由被動活動轉主動活動。 盡早進行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被動、主動活動,以及足部跖趾關節(jié)和趾間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為日后的步行康復做好準備。指導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負重活動,進行肢體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以及足的小關節(jié)主動伸屈鍛煉,髖關節(jié)的內收外展練習,利用牽引床以進行上臂活動鍛煉,訓練臂力,以便下地時用拐。 注意循序漸進訓練。方法是膝關節(jié)屈伸,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內外擺動。患肢15~20次/組,健側20~30次/組,2~3次/天。要注意防止過度活動或劇烈活動,促進患肢血液循環(huán),以利于消腫,穩(wěn)定骨折。 直腿抬高 選擇鋼板螺釘或髓內針固定,若固定牢固,手術4-6周可負重行走。 后期 繼續(xù)加強原來的功能鍛煉并鼓勵患者從床邊扶床,拄雙拐患肢不負重活動,向部分負重活動逐步過渡。 可用雙拐開始扶助行走,從足趾著地開始負重,逐漸增加負重最后完全負重。此過程應逐漸進行。 大約 2 個月后全足著地負重。當下肢肌力可以支撐身體時,可做蹲、起活動。逐漸加大角度、訓練時間,既可以增強下肢肌力,又加強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稍缙谙碌胤龉詹回撝匦凶撸镣耆撝匦凶?。 注意事項 1、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不要不相信科學知識,盲目鍛煉,引起不良后果。 2、聽從醫(yī)生的安排,及時復診。而且復診時最好找給您做手術的醫(yī)生復診。 3、一定要戒煙。因為據(jù)國內外的研究證明,吸煙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吸煙會使骨折愈合的時間延長,甚至會發(fā)生骨不連。 4、合理均衡的飲食。不提倡一旦骨折就喝骨頭湯的做法。就西醫(yī)來講,骨折病人只要營養(yǎng)均衡,葷素搭配就可以。少吃辛辣食物為宜。因為辛辣食物往往對我們的胃腸道刺激性強,易引起胃腸道不適。 5、要保持身心愉快,合理休息,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fā)生。 6、要多曬太陽,通過曬太陽有利于人體對鈣的吸收,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7、注意預防骨折肢體的深靜脈血栓。骨折后由于局部損傷、血流緩慢及一些凝血因子的作用會在骨折肢體處形成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血栓,治療起來還是很麻煩的。特別是下肢更易形成。 所以,脛腓骨骨折術后不要怕,早鍛煉、晚負重,循序漸進,謹遵醫(yī)囑,方可早日康復。2020年05月21日
4332
0
0
-
蒿俊行副主任醫(yī)師 邯鄲市中醫(yī)院 骨傷科 脛骨骨折術后涉及的康復鍛煉主要有1.下地負重時間及負重量2.預防深靜脈血栓3.防止肌肉萎縮4.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首先,關于下地負重時間及負重量,一般脛骨骨折術后,如果骨折斷端復位穩(wěn)定,術后第二天即可低負重活動,成人負重量一般為10-20公斤,待有骨痂生長后可逐漸增加負重量。脛骨是人體三塊血運較差的骨骼之一,特別是脛骨遠端三分之一,骨折后骨痂生長較慢。因此,完全負重時間相交于其他部位骨折應該更晚一些。其次,關于預防深靜脈血栓及防止肌肉萎縮,可以做下肢抗阻力鍛煉,主要有練習下肢肌肉等長收縮及等張收縮。鍛煉的方法有1.踝泵運動:踝關節(jié)用力跖屈、背伸,達到最大程度后維持2-3秒;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患者仰臥位,膝關節(jié)伸直,大腿及小腿肌肉繃緊,下壓膝關節(jié)使膝關節(jié)略過伸;直腿抬高:患者仰臥位,膝關節(jié)伸直,大腿及小腿肌肉繃緊,踝關節(jié)極力背伸,抬高下肢,抬離床面約10-20cm。此外,還可練習股四頭肌等張收縮:患者坐于床旁,膝關節(jié)緊貼床邊,雙側下肢交替屈伸。以上方法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深靜脈血栓,也可鍛煉肌肉,防止肌肉萎縮。最后,關于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脛骨骨折術后,長時間制動會導致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屈伸功能障礙,因此,骨折術后宜盡早開始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屈伸功能鍛煉。主要為主動活動,通過肌肉的收縮來達到練習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屈伸及踝關節(jié)的旋轉功能的目的;如果,通過長時間主動活動鍛煉后,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屈伸、旋轉功能不理想,可以予以被動活動,但應注意,被動活動力量宜輕柔,不然容易導致鋼板松動、斷裂,骨折再移位。2020年02月25日
3920
0
1
-
2013年10月17日
9483
0
1
-
2013年10月17日
3706
0
0
脛腓骨骨折相關科普號

黃雷醫(yī)生的科普號
黃雷 主任醫(yī)師
北京積水潭醫(yī)院
創(chuàng)傷骨科
2357粉絲12.1萬閱讀

郭振澤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振澤 副主任醫(yī)師
靜寧縣中醫(yī)醫(yī)院
骨科
149粉絲14.4萬閱讀

俞永林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永林 主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骨科
7720粉絲159.6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