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內容
-
腦卒中(偏癱腦血栓后遺癥)肌肉觸發(fā)點治療
臨床上很多腦卒中患者在足下垂、內翻沒有很好的改善情況下,進行步行訓練,患側下肢支撐相時由腳掌前部著地,刺激小腿三頭肌強力收縮,促使小腿三頭肌及后內側肌群肌張力增高,加重小腿前、后肌群慢性生物力學失衡,誘發(fā)和激惹肌筋膜觸發(fā)點MTrPs。痙攣期的腦卒中患者小腿內后側長期短縮的肌結常易產生觸發(fā)點疼痛,觸壓時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顫搐以及可能引起的遠處牽涉痛。 針刺肌筋膜觸發(fā)點引起的局部抽搐反應與拉緊的張力帶密切相關,這也是治療的關鍵。針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用針頭刺激或破壞觸發(fā)點,引發(fā)強烈的脊髓反射,調整脊髓中樞的感覺支配區(qū)功能狀態(tài),從而達到止痛療效,使張力帶放松。
崔文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11日1848
0
0
-
為什么中風病人的康復治療非常重要
每年世界范圍內中風的首次發(fā)病患者數接近2千萬,經過急性期救治后幸存的中風患者60%~80%患有殘疾, 其中50%腦中風患者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活動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腦卒中后,機體神經功能受損,在恢復期神經系統(tǒng)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復,但是不足以使機體的神經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造成神經功能障礙。長期以來,我國相對注重腦中風急性期患者的藥物治療,忽視了康復治療?;颊咴谧≡浩陂g很少開展康復治療,很多人錯過了康復的最好時機。不少患者雖然保住了生命,卻遺留了嚴重的殘疾,最后只能返回家庭,不能回歸社會。研究表明,中風最佳康復時機,在腦損傷3~5天后即可開始康復訓練。中風后的康復療效與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密切相關,早期輕度的康復訓練有利于功能改善。較晚開始康復訓練,其療效將會下降。要想得到早期康復訓練同樣的功能恢復,還需要更強化或者更長久的治療。有調查證明,在醫(yī)院就開始積極康復治療的腦中風患者,90%能恢復步行,25%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復,可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和工作;而未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中只有60%能恢復步行,5%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復??祻椭委熆擅黠@降低腦中風的致殘率和致殘程度,腦中風患者要進行康復訓練??祻椭委熜问皆诳紤]了成本和方便性后,以家庭為基礎的康復方案最為務實。為會么康復治療對中風的功能恢復產生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腦中風時會引起腦組織損傷,損傷使許多腦細胞變性死亡,腦神經細胞死亡后大多不能再生(支持細胞及外周細胞除外),這些細胞所擔負的功能只能由相鄰的其他神經細胞來代替,但替代細胞并不具備死亡細胞原有的功能——即缺乏控制運動的網絡聯(lián)系和相關調控信息,而若想獲得這種控制聯(lián)系和信息,就需要進行康復治療。就好比像嬰兒學習翻身、爬行和走路一樣,重新進行運動的再學習,讓替代細胞獲得對運動控制的網絡聯(lián)系和信息存儲。因此,從理論上講,康復訓練的過程就是調動患者剩余腦組織功能、增強代謝能力的過程,對腦中風患者功能的恢復是十分重要的。重要信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黃世敬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抑郁癥、腦白質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松、內傷雜病及顱內腫瘤術后等病的中醫(yī)藥防治研究。門診掛號請參考本網站《黃世敬醫(yī)生就醫(yī)》。
黃世敬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7月07日2570
0
1
-
腦梗后吞咽困難
有患者腦部病變后,比如腦梗后,出現吞咽困難,其中有部分吞咽困難的原因是因為食管入口處的環(huán)咽肌在中樞神經病變后因上位神經元損傷導致功能障礙,出現了環(huán)咽肌的失遲緩。 這樣的患者可以到疼痛科,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環(huán)咽肌的針刺松解。
崔文瑤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4月02日2117
0
3
-
針灸治療中風病需要多長時間?效果如何?
對于中風病,現代醫(yī)學將發(fā)病后2周之內認定為急性期,2周以后到6個月內為恢復期,6個月后為后遺癥期。研究表明,6個月內為最佳治療期,因為神經系統(tǒng)受損后,在這個康復階段,可以恢復部分功能,這時進行積極的治療,有助于言語功能、肢體功能等的恢復。治療中風病除藥物治療外,還可以采用針灸、康復等治療。一般在中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以后,就可以進行針灸治療,而且越早接受針灸治療,患者獲益越多,其恢復的速度更快,恢復的程度也更高。一般而言,年輕的、病程短的、病情輕的、身體壯實的治療時間就短些;而年齡大的、病程長的、病情重的、體質弱的治療時間就需要長些。中風后遺癥期一般指中風發(fā)病6個月之后。恢復較慢,不一定能完全恢復,時間的話視病人病情來定,長短不一,但對功能改善還是有幫助的。效果:1、針灸療法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首選方法。2、針灸對中風偏癱的治療歷經幾千年臨床實踐的考驗而一直傳承至今,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風后遺癥列為針灸的最主要適應證之一。3、現代醫(yī)學研究證明,頭部針灸按摩有助于迅速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huán),促進受損腦組織血流量增加,使腦功能的恢復及代償作用提高;4、體部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速康復進程。5、針灸與康復療法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改善肌張力等作用,對本病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6、此期患者的運動與感覺功能恢復明顯變慢,此期如果堅持針灸治療仍能改善預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障礙等進一步恢復
付磊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14日2786
0
1
-
手功能訓練—擰瓶蓋訓練
廖華醫(yī)生的科普號2020年03月08日1074
0
1
-
北方名醫(yī)|給癱瘓手換大腦——解讀健側頸7神經根移位術
卒中、腦外傷或腦癱等造成嚴重腦損傷,遺留的肢體痙攣性癱瘓是造成患者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醫(yī)學難題。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中樞癱的患者總數達到3000萬,2018年最新權威發(fā)布是每年530萬的速度遞增,如何改善這類患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生活自理、重返社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于灝醫(yī)生曾先后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法國巴黎手外科中心及美國梅奧診所學習,致力于偏癱肢體功能重建,他將為您詳細介紹和梳理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目前針對腦卒中后遺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有神經康復治療和肢體功能重建。在肢體恢復到一段時間之后,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到達一個平臺期。肢體恢復就很難有進展了。 突破!健側頸7移位手術給癱瘓手換大腦華山醫(yī)院顧玉東院士1986年首創(chuàng)的“健側頸7移位手術”基礎上,進行了近20年研究,在2008年團隊首次原創(chuàng)性提出通過頸神經交叉移位誘導腦重塑治療腦損傷導致的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的新策略,即以健康側大腦管雙手,將“健側頸7移位手術”跨越發(fā)展為“左右頸7交叉移位”的顯微外科術式。目前全國已開展近千例,有效率80%以上,是治療偏癱非常具有前景的方法。 寶藏!頸7神經根的特點頸7神經根是一個寶藏,它主要有兩大特點: ①它在切斷之后對肢體沒有大的影響,大概到一到三個月之內,會出現拇指和食指的麻木癥狀,手及上肢肌力輕度下降的癥狀,之后自動緩解,有的人可能還不出現。 ②它的神經纖維在上肢分布是最廣的,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手都有分布,相當于健側大腦和患側肢體之間的一個“橋梁”,這個“橋梁”越寬,收集的信息越廣,對腦對患側肢體接受的就會越快。 意義!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經移位解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目前來看頸七神經交叉移位術對于中樞癱的患者手功能恢復是非常令人鼓舞的。2018年這個技術被全球最頂尖的雜志《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評為2018年“十大具有最顛覆性的醫(yī)學技術”的首位。
于灝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2月05日7612
0
2
-
康復治療多久做一次好?
康復治療多久做一次好?這個問題得分情況來說。理論上康復治療應該天天做,畢竟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嘛。但是,不要誤會了,不是要天天進醫(yī)院或者住在醫(yī)院。 在急性期后,臨床病情不再進展、康復效果最快的時候,建議在醫(yī)院住院康復治療。醫(yī)院康復師的針對性治療能保證病人達到最大治療效果。 康復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讓病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那是不是就不要康復了呢?NO!康復治療必須堅持不懈!但是,不是說回家了也要天天往醫(yī)院跑。病人恢復到一定階段,我們會根據病人情況制定家庭作業(yè),一些簡單、易學、有效的訓練方法,能讓病人在家里也能康復。當然,這也有個過程。剛出院時,回醫(yī)院門診做康復治療的頻率要高點(比如一周2-3次),這樣能保證療效,又能慢慢學會自己訓練;后期逐漸學會了自己訓練了,頻率可逐漸降低(比如2-3周一次),甚至不要完全不用去醫(yī)院做康復。 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病人及家屬都應當學會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不光是能早日出院,還能早日恢復身體最大功能。
高翔醫(yī)生的科普號2019年11月04日5289
2
4
-
腦血管病致肢體活動不靈的康復建議
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得了腦血管病導致肢體活動不靈,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負擔,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所以盡早進行康復訓練,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是大夫和病人以及家屬的最大心愿,在這里我想說一下自己診治這樣的病人的一些體會和感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腦血管病致肢體活動障礙越早進行功能鍛煉越好。所以得了腦血管病的病人在病情稍微穩(wěn)定后即開始訓練。如果病人不能坐起來,那就在床上鍛煉翻身,抬屁股,家屬給病人的癱瘓肢體做按摩,做被動的屈伸。2如果病人能坐起來的話要病人盡量坐,剛開始病人坐不了很久就會感覺累,不要緊,那就躺下休息會再坐,其實得了腦血管病的病人往往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家屬要進行鼓勵,建立病人康復的信心。3如果病人的肢體稍微有點力量的話,就讓病人進行主動的肢體活動,所謂的主動的肢體活動是相對被動的肢體活動而說的,也就是讓病人主動的活動肢體,家屬進行協(xié)助,記住,下肢要訓練病人蜷腿!上肢要訓練病人伸胳膊和手指,切記!這樣,讓病人主動的參入康復訓練,讓病人的意識參入進來,由被動變主動,病人看到自己的肢體會活動,就更容易建立自信心。4當病人的肢體有肌力的時候,要讓病人學著坐到床邊上,二腳著地,讓病人體會腳站到地上的感覺,一開始病人會害怕,害怕摔倒,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不要讓病人摔倒,開始的時候站立的時間會很短,不要緊,慢慢來,慢慢的病人癱瘓的肢體的力量會增加,這個時候要讓病人有意識的把體重往癱瘓的下肢體挪,這時候不要著急讓病人走,因為腿沒有力量,如果急于學走路的話,一是容易傷到病人的肌肉和韌帶,二是很容易培養(yǎng)不正確的走路姿5下一步就要學習走路了,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一定不要追求數量,要追求質量,一步是一步地走。6肢體鍛煉是非常累的,也是漫長的,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但是并不是說不考慮時間,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肢體的恢復會越來越慢,一般來說,一個月以內會很快,一到三個月就慢來,三到六個月會更慢,六個月就會進去后遺癥期,所以病人以及家屬一定要認識到時間的緊迫。7還有一點就是,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對于腦血管病人來說,上肢和下肢的恢復速度是不一樣的,下肢的恢復速度要快于上肢,下肢如果能活動,那么病人以后生活就可以自理,所以對于老年人,我建議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下肢上,畢竟生活自理對于病人家庭是最重要的。
臺耀軍醫(yī)生的科普號2018年01月06日1330
0
2
-
康復運動讓“李玉和”再舉紅燈
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有一個網名叫酒窩窩的朋友留下一個帖子,要求我回答如何使他的偏癱的媽媽康復。他寫道:馮教授您好! 我在搜集腦梗塞資料時發(fā)現您的博客,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想求得您的幫助,我母親于4月21 日因為腦梗塞住進醫(yī)院,但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左側上下肢不能正常運動,經過8天的治療,目前的情況時能自主抬腿,緩慢曲臂,握手,但是家里人還是很著急,弟弟妹妹面臨到高考,怕影響他們,我們多希望母親能盡快恢復健康,求您幫幫我們一家,幫一幫一天福也沒有享的母親!求您能指導一下我母親康復訓練!因為沒有錢,我們只能住10幾天的院,然后把母親接回家康復,又怕做不好,所以再次懇求您給我們指導一下怎樣進行康復訓練!謝謝! 針對這個提問,我想到了數年前曾應家庭醫(yī)學雜志社邀請寫過一篇科普文章《康復運動讓“李玉和”再舉紅燈》,我的學生上網一搜,還真找到了這篇文章。立即囑咐將這篇短文回復給酒窩窩朋友。現在也把它轉載于此,望能對偏癱患者的康復起一點作用。 2000年10月8日,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演出現場。當年在《紅燈記》中扮演李玉和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錢浩梁手舉紅燈的經典亮相一出現,那掌聲真如雷鳴一般。這位飽經滄桑的京劇大師雖經歲月蹉跎,但其容貌和聲音幾乎與當年毫無二致。 可是又有誰知道,錢浩梁老師1999年曾在濟南的一次演出中突發(fā)腦出血,導致右側偏癱。醫(yī)生對完全偏癱的“李玉和”檢查后斷言:好了也就能扶著墻走走,不好的話也就這樣了。如今,當年已60多歲的錢浩梁不僅活下來了,會說話了,而且還能重返舞臺,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奇跡是如何出現的?作為神經內科醫(yī)生,讓我來告訴您其中的秘密。 偏癱俗稱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樞性癱瘓,是急性腦務管病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的最常見癥狀。醫(yī)生常采用藥物療法、針灸療法、高壓氧治療等促使偏癱病人早日恢復健康。但最重要而切實可行的當屬運動療法,它是偏癱病人獲得獨立生活能力的陽光大道。輕度偏癱病人經過治療和運動鍛煉,一般在4~5周可扶杖行走;中重度偏癱病人需經3~6個月的由被動到主動的活動,才能扶杖行走;年老或體弱的病則需要一個更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輔助者要根據這一規(guī)律,逐步幫助病人站起來并能行走。方法如下: 被動鍛煉:偏癱臥床病人的早期運動是被動的??捎勺o理人員幫助病人活動患肢,每日3~4次,每次4~5分鐘。不僅要活動癱瘓肢體的大關節(jié)如肩、肘、腕、髖、膝、踝關節(jié),同時要活動患肢的小關節(jié)如指、趾關節(jié)。 訓練在床上翻身:鼓勵病人在床上鍛煉患肢做各種活動。如屈伸關節(jié),用小皮球練手指的屈伸、并攏、分開動作;反復屈伸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及活動足趾關節(jié),逐漸達到能上抬癱瘓肢體等。這些床上的肢體功能鍛煉可為站立和行走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練習坐起:背部墊以被褥,讓病人靠著鍛煉軀干肌肉。病人能在床上穩(wěn)坐后,可讓其坐在床沿使下肢下垂并練習,準備下地站立和步行。練習站立和步行:先由兩個人扶著站立,以后可由一個人扶著病人或讓病人自己扶著床欄或墻壁獨自站起。當病人能獨立站立并能保持平衡時,才能開始跨步運動。最初也可由人挽扶練習跨步,如跨門欄、上下樓梯等。注意不要急于讓病人行走,主要是讓病人體會邁步的感覺和保持平衡,逐漸達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練習扶拐或使用手杖行走。 每個病人有不同的病情,肢體功能的恢復期長短也不同。除了與個人的健康狀況、毅力、心理素質、家庭護理條件、病人的配合情況等有關外,也與輔助活動是否科學有很大的關系?!吧谟谶\動”,癱瘓肢體的康復也在于運動。每位偏癱患者及其家屬都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有步驟地進行科學的運動療法。不要貽誤時機,也不可急于求成。只要堅持運動,許多偏癱患者都會重新站立起來,像“李玉和”一樣再舉紅燈。
馮周琴醫(yī)生的科普號2008年05月01日7557
1
1
相關科普號

劉繼前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繼前 主任醫(yī)師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
周圍血管科
3401粉絲80.1萬閱讀

何江弘教授的科普號
何江弘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外科
4063粉絲49.9萬閱讀

王新林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新林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同仁醫(yī)院
神經內科
613粉絲1.5萬閱讀
-
推薦熱度5.0陳飛 副主任醫(yī)師宣武醫(yī)院 神經內科
頸動脈狹窄 192票
腦梗塞 128票
腦血管病 36票
擅長: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梗死,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藥物治療以及介入支架治療;房顫,卵圓孔未閉導致的腦栓塞;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鎖骨下動脈狹窄,大腦中動脈狹窄,基底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 頸動脈斑塊,高脂血癥的強化治療。 頸動脈閉塞,椎動脈閉塞,大腦中動脈閉塞,基底動脈閉塞,煙霧病,夾層等腦血管閉塞的造影評價 急性腦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療 -
推薦熱度4.6王子高 副主任醫(y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神經內科
腦梗塞 49票
頸動脈狹窄 20票
腦血管病 8票
擅長:腦梗死、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顱內動脈狹窄、腦動脈夾層、腦出血、癲癇、頭暈、頭痛、睡眠障礙。 -
推薦熱度4.6楊中華 主任醫(yī)師北京天壇醫(yī)院 神經病學中心
腦梗塞 62票
腦血管病 26票
頸動脈狹窄 10票
擅長:腦血管病及危重癥,腦梗塞,腦出血,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腦動脈狹窄,腦白質病變,蛛網膜下腔出血,腦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等,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及開顱術后或者血管內介入術后的管理,重癥腦血管?。恢匕Y腦炎,自身免疫性腦炎,手術后顱內感染,難治性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重癥格林巴利和無力,心肺復蘇后缺血缺氧性腦病以及促醒管理等;神經危重癥脫機困難,并發(fā)癥管理包括高顱壓、腦水腫等各種神經危重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