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3月12日
66
0
1
-
宋寶健主任醫(yī)師 北京兒童醫(yī)院 骨科 各位家長您好,孩子因為骨折或者關節(jié)韌帶損傷等情況,需要進行石膏或支具的固定。骨折固定后,并不是萬事大吉,因為石膏或支具都是外固定,是放在肢體外面的固定,由于肌肉和軟組織的覆蓋,并不能對骨折進行牢固的固定,而且加上孩子天生好動,對骨折的穩(wěn)定性也會有影響。所以如果不注意,仍然可能發(fā)生再移位或的并發(fā)癥。下面詳細介紹了常見的并發(fā)癥的原因和注意事項,請仔細閱讀。1.過敏、皮疹、感染等:石膏的通透性比較差,支具略好,但固定以后都會透氣性變差的情況,容易使皮膚出現(xiàn)憋悶感,進而導致皮膚瘙癢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些孩子由于自身體質問題,對包裹的材料比如石膏、襯墊等會有過敏的情況,加上局部無法清潔,可能會皮疹、滲出等情況。所以如果孩子出現(xiàn)皮膚瘙癢明顯,局部有滲出、異味等情況,要及時來院就診。平時注意不要活動量太大,導致肢體出汗過多,導致局部皮疹等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秋季,一定要保持孩子在涼爽的環(huán)境下。2.壓傷:石膏或支具是用于輔助固定骨折的,在固定塑形后會變得非常硬,雖然里面有一層棉墊或棉套,但是在骨骼突出部位(例如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外側、足跟等)仍然很突然出現(xiàn)壓迫現(xiàn)象。壓迫時間過長會皮膚紅腫、破潰,甚至皮膚壞死。如果孩子感覺石膏或支具內某些部位持續(xù)疼痛時,就要注意有無受壓,年齡大的孩子會自訴某個部位持續(xù)疼痛,而年齡小的孩子可能表現(xiàn)為持續(xù)的哭鬧或情緒不穩(wěn)定等,遇到以上情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3.壓迫性神經麻痹:肢體的有些神經組織,可能走形于肢體表面,若石膏或支具局部壓痛導致神經的麻痹癱瘓,早期會有遠端麻木,后期會出現(xiàn)手指或腳趾的活動受限。如小腿石膏壓迫腓骨小頭處,易引起腓神經癱瘓,導致足貝、足趾麻木、下垂不能背伸。前臂石膏壓迫了橈神經,可能引起橈神經麻痹,手部麻木,腕關節(jié)下垂。因此固定后如果發(fā)現(xiàn)肢體麻木、疼痛時,甚至手指足趾活動障礙、可能是壓迫性神經損傷的早期癥狀,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4.肢體血運障礙:骨折進行固定后,由于損傷程度不同腫脹程度也不同。嚴重的外傷時,肢體可能還會繼續(xù)加重,由于石膏或支具沒有彈性,這時候原本合適的固定就不合適了,腫脹沒法向外擴展,那就會導致肢體內容受壓,繼而導致肌肉、神經和血管受壓。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在石膏或支具內部的腫脹是觀察不到到,但露在外面的手和腳是可以看到的,暴露在外面也是方便觀察,如果出現(xiàn)明顯腫脹、疼痛、蒼白、發(fā)紫、感覺遲鈍、麻木等情況,及時就診。同樣,年齡大的孩子會自訴受傷部位持續(xù)疼痛,而年齡小的孩子可能表現(xiàn)為持續(xù)的哭鬧或情緒不穩(wěn)定,不能用玩具和其它方法緩解時,或者夜間睡眠差,1-2小時就會醒,不能完全入睡等。因為如果壓迫肢體腫脹嚴重,就會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造成肢體缺血性肌攣縮。此種并發(fā)癥非常嚴重,因此切不可輕視。有上述所說情況,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5.骨折再移位石膏(支具)固定后所需固定時間與患兒年齡、骨折部位和類型均有關系,所以固定時間因人而異,但患肢腫脹通常在受傷1-2星期內慢慢減輕,此時會感覺石膏(支具)就回有松動現(xiàn)象,并易發(fā)生原骨折部位再移位。因為孩子骨折愈合相對快,如果松動的石膏干活支具沒有及時調整,或移位后沒有及時復位,可能會導致骨折已經愈合,沒法再次復位,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故請聽從按醫(yī)生交待,及時到本院骨科門診復查至痊愈為止。6、隨訪再好的治療,也需要好的隨訪,才有更好的康復結果。不方便來回奔跑醫(yī)院,希望在家能得到醫(yī)生指導的患者,可以申請我的網上診室的“康復隨訪服務包”。服務包包含以下內容1)首月3次的主任查房,詢問病情,了解恢復情況,根據病情變化給與相應的治療策略。2)當病情有變化時,可隨時與醫(yī)生匯報。每月包含5個問診包(共計15次回復單元),性價比更高。各位家長可以結合自己情況申請服務。2023年05月14日
544
0
7
-
2022年10月16日
307
0
0
-
2022年06月02日
1387
3
12
-
陳珽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新華醫(yī)院 小兒骨科 有關兒童骨折的這些事兒都在這兒了! 骨折是骨骼的斷裂,當施加于骨骼的力比骨骼能承受的力更大時,就容易發(fā)生骨折。如果骨折處伴有皮膚破裂,就是開放性骨折,雖然比較少,但是治療不當,會有感染風險。 而兒童骨折與成人骨折有所不同,主要體現(xiàn)以下這些方面: 1、愈合時間短:小兒骨膜有較強的成骨能力,新骨生成快且多,愈合時間較成人明顯變短,極少出現(xiàn)不愈合的情況。 2、矯形能力強:小兒骨骼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對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較強的矯形能力。 3、會出現(xiàn)于與成人不同的骨折模式:如竹節(jié)樣骨折、青枝骨折、生長板骨折。 發(fā)生骨折的兒童,此時往往伴有受傷部位疼痛、腫脹,或者明顯畸形并難以以正常方式活動受傷的肢體,同時受傷部位會出現(xiàn)發(fā)熱,瘀傷或發(fā)紅等癥狀。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出現(xiàn)任何骨折癥狀,請立即尋求醫(yī)療護理。并在等待醫(yī)療幫助時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受傷時盡快制動受傷的肢體。 2、冷敷或用布包裹冰袋外敷在傷處,但是不要直接敷在皮膚上。不要以任何形式熱敷或者揉搓傷處,因為熱量會增加腫脹和疼痛。 3、在不移動受傷肢體的情況下,去除骨折周圍的衣服。有些情況下,你可能需要用剪刀剪掉衣服。2021年09月12日
809
0
0
-
2021年07月10日
852
0
14
-
付東主治醫(yī)師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骨科 兒童骨折的治療與成人不同,因為兒童的骨骼仍在不斷生長。人們必須認識到,治療骨骼生長階段的兒科患者是不同的。兒童并非體格更小的成人,對兒科患者必須始終考慮存在生長板。生長板損傷可導致生長停滯和隨后的畸形。因此,治療的注意事項和指征不同于成人患者。由此可見,外科治療也是截然不同的。 生長板損傷的Salter-Harris分類兒童骨折的發(fā)生率高達1/3。在兒童,骨骼和生長板往往比韌帶和鄰近的支持組織更薄弱。因此,與韌帶扭傷相比,更容易發(fā)生骨折。值得慶幸的是,兒童骨折的治療通常較簡單,轉歸也很好。兒童存在生長板和覆蓋骨骼的厚厚骨膜。兩者共同限制移位,協(xié)助復位和提供穩(wěn)定。因此愈合迅速,且能夠重塑。即使最初的骨折復位并未達到最佳,重塑也能使患兒的骨骼愈合,最終恢復正常骨骼。然而,重塑潛能取決于兒童的年齡和剩余的生長潛能力以及骨折與骨骺的距離?;純旱哪挲g越小,骨折越接近骨骺,則重塑潛能更好。應該指出的是,重塑是有限度的。例如,旋轉畸形不能通過重塑來矯正。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謹慎的做法是選擇更能達到解剖學復位的方法,可能需要手術。2021年07月05日
837
0
0
-
苗武勝主任醫(yī)師 西安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小兒骨科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肘部損傷,根據受傷機制分為伸直型(90%以上)和屈曲型(2%-10%)。根據骨折移位程度,Gartland將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為4型。I型損傷通常是無移位的橫行骨折,不會出現(xiàn)神經、血管損傷的表現(xiàn)。II型為輕度移位,通常需要進行復位。III型通常為斜行骨折合并嚴重的移位和旋轉。IV型骨折:IV型骨折由于骨膜廣泛撕裂,失去支撐,在屈曲和伸直狀態(tài)下均不穩(wěn)定。(1) I型骨折I型骨折使用肘托將肘關節(jié)固定于屈曲60到90度的位置即可。不應將肘關節(jié)屈曲大于90度。MAPES和HENNRIKUS等使用超聲檢查肱骨髁上骨折患兒的肱動脈,發(fā)現(xiàn)隨著前臂旋后和屈曲增大,肱動脈的血流逐漸減少。在進行肘托固定前,需要檢查橈動脈波動情況,確保毛細血管充盈良好。固定3到7天后,拍攝X線片,觀察骨折情況,并與骨折復位前的X線片進行對比。主要觀察:1.AHL線與肱骨小頭的相對位置;2.BAUMANN角度大于10度或者與對側相等;3.鷹嘴窩完整。如果出現(xiàn)移位加重,骨折遠端伸直增加,AHL線位于肱骨小頭前方,此時可能需要進行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肱骨髁上骨折的支具固定時間為3到4周。去掉支具后無需進行理療,患兒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一般去掉支具后4到6周,肘關節(jié)活動范圍和力量逐漸恢復。(2)II型骨折II型骨折的主要特點為后方皮質連續(xù)性尚可,骨折遠端以后方皮質連接為鉸鏈進行活動。因此,此類骨折的穩(wěn)定性好,可以考慮閉合復位。但在此類骨折中,需要重點注意軟組織的損傷,軟組織的損傷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十分重要。進行克氏針固定的指征包括:嚴重腫脹,屈曲后脈搏減弱,無神經血管損傷,成角過大,同側肢體合并損傷。對于II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其治療方法是與兒童年齡相關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肱骨遠端生長占肱骨總長的20%。在1歲時,肱骨增長10CM;2歲長6CM;3歲長5CM;4歲長3.5CM;5歲長5CM。對于學齡前兒童(小于3歲),如果非手術治療后,AHL線沒有通過肱骨小頭,該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于一個8歲的兒童,則需要較為嚴格的復位和固定,以避免畸形愈合。(3)III型骨折此型骨折中,骨折后方皮質斷裂,完全移位。如果患兒上肢處于極度屈曲或者伸直位,可以輕柔地將患肢置于屈曲30度位置,以減輕血管損傷和筋膜間室壓力。此類骨折中,肱骨骨膜一般部分撕裂,骨折塊之間無皮質骨連接,軟組織損傷嚴重,因此術前需要仔細評估血管神經狀態(tài)。如果遠端血供不好或者筋膜間室壓力增大,則需要急診進行復位和固定處理。目前,對于III型骨折的共識是采用開放復位+克氏針固定。不建議采用石膏固定,因為III型骨折,軟組織腫脹嚴重,容易誘發(fā)骨筋膜室綜合征。在III型骨折中,存在一種特殊的骨折類型,即內側柱塌陷。在內側柱塌陷時,骨折塊遠端無明顯移位,但是需要進行開放復位內固定。因為內側柱塌陷會導致遠期出現(xiàn)肘內翻畸形。(4)IV型骨折在IV型骨折中,骨膜廣泛撕裂,遠端極其不穩(wěn)定,需要進行開放復位+克氏針固定。LEITCH推薦的手術方法為:1.在骨折遠端打入兩枚克氏針;2.手法復位,透視正位確定復位;3.保持復位,旋轉透視機至側位;4.在冠狀面上復位骨折;5.固定骨折近端。術后管理1、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予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脈搏、呼吸、血壓、血氧、必要時給予氧氣低流量吸入,注意觀察術后體溫變化情況。2、傷口護理:術后嚴密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保持敷料清潔干燥,適當應用抗生素補液抗炎治療。3、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肢末梢血運循環(huán)情況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橈動脈搏動情況,如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做相應處理。4、疼痛護理:疼痛常由骨骼損傷、軟組織腫脹、外固定物過緊、感染等引起,嚴重的疼痛還應考慮骨筋膜室綜合征所致。在臨床護理中應注意觀察患肢腫脹、皮膚溫度、肢端血液循環(huán)、患肢遠端活動情況,注意外固定效果及肢體擺放位置等,如有異常及時糾正。要注意石膏松緊度是否合適。對于一切引起疼痛的治療,動作應輕柔,盡量避免給患兒造成痛苦。必要時可以使用水楊酸類和NSAID類的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使疼痛減低。5、患肢護理:抬高患肢以利于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腫脹,注意石膏托的松緊度是否合適。過緊就有壓迫性疼痛、麻木、遠端手指發(fā)生腫脹、青紫;過松則達不到固定目的。夏天注意通風及室溫調節(jié),防止出汗過多引起皮膚發(fā)炎。并注意防止蚊蟲鉆入,天冷時注意患肢保暖。保持石膏清潔,不要碰壞和污染石膏。觀察和檢查石膏邊緣及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有無紅腫、摩擦傷等早期壓瘡癥狀。6、功能鍛煉:首先要向患兒及家長講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患兒和家長對功能鍛煉有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地配合。(1)術后當日麻醉醒后即可做握拳、手指屈伸活動的練習,每天堅持練習握拳活動;第二天增加腕關節(jié)屈伸活動,患肢給予三角巾懸吊于胸前,做肩前后、左右擺動練習;1周后逐漸增加肩部的主動練習,包括肩部的屈伸、內收、外展和聳肩活動,并逐步增加運動幅度;3周后去除外固定后,練習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和旋前、旋后練習,均以患兒不感到疼痛為宜。(2)伸展型骨折著重恢復屈曲活動度,屈曲型骨折則增加伸展活動度,禁忌反復粗暴做屈伸肘關節(jié)。(3)適當的功能鍛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腫脹消退、刺激骨痂生長、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直。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正確指導患兒進行適當的鍛煉。功能鍛煉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當然也要監(jiān)督并限制患兒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動,注意護理,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7、飲食護理:對于骨折患兒的飲食安排應保證高蛋白質、少脂肪、維生素充足、鈣質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較健康兒童有所增加,尤其是傷情較重、出血量比較多、身體較為虛弱的患兒,更要充足些。骨折需要臥床休息,故要適當吃些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不要因活動不便怕增加尿量而有意限制飲水。8、出院指導:定期門診復查,堅持功能鍛煉。不要劇烈運動,避免碰觸再次受傷。平時要保持正確體位,才能保證骨折順利愈合;解除外固定后,鼓勵患兒自主活動肘關節(jié),但切忌家長用手給其強力扳拉活動,以防再損傷,使關節(jié)活動恢復不佳。出院后的注意事項:1. 出院后如果手臂腫脹,則需繼續(xù)抬高患肢,一般讓“手超過肘、肘超過心臟”,這樣的體位有利于受傷胳膊的消腫。同時,指導孩子做握拳-松開的動作,目的也是促進消腫。握拳活動可以每天4次,每次10分鐘。飲食清淡點好,孩子骨折愈合比較快,不需要特意吃“加速骨折愈合”的食物或藥物。2. 根據手指活動情況判斷是否發(fā)生了神經損傷以及什么神經損傷。但是,兒童骨骼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骨膜厚,多數骨折伴發(fā)的神經損傷是由于機械牽拉導致,真正被骨折端刺傷的可能性小。如果一旦發(fā)生了神經損傷,多數不需要特意手術切開探查,可以給予神經營養(yǎng)藥物促進恢復。可以觀察3~4月,神經損傷如果還是沒有恢復,可行肌電圖檢查,若證實為神經損傷,則需做手術探查松解神經。3. 在手術后大約3周,如果拍片顯示骨折愈合理想就可以拆除石膏托??梢宰尯⒆訋е撫樅唵巫鲋怅P節(jié)屈伸活動。術后4周拔除鋼針后可以開始在門診康復師指導下讓孩子進行肘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鍛煉。讓孩子利用重量適當的啞鈴進行活動是個很好的辦法。一般來說,對小年齡孩子,像這樣的主動鍛煉就可以。但是對大孩子可能需要在康復師的專業(yè)指導下進行鍛煉恢復。需要注意的是,應該避免用粗暴的被動手法鍛煉,否則可能出現(xiàn)“骨化性肌炎”等并發(fā)癥。4. 術后畸形的發(fā)生,兒童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穿針固定手術之后發(fā)生肘內翻的幾率大約是3%。如果和健側相比,兩側不對稱角度超過15°可能需要手術矯正。在骨折完全愈合、肘關節(jié)鍛煉結束后,一般在傷后半年左右就可以考慮矯形。2021年06月03日
1212
0
1
-
苗武勝主任醫(yī)師 西安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小兒骨科 孟氏骨折是指尺骨上1/3骨折伴上尺橈關節(jié)脫位,臨床少見。其本質為尺骨骨折成角后上尺橈關系破壞,導致橈骨頭脫位,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間接暴力導致。兒童由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打鬧、嬉戲時容易跌倒,加上兒童環(huán)狀韌帶發(fā)育不完全,比較薄弱,當發(fā)生直接或者間接暴力時,更容易發(fā)生橈骨小頭脫位以及尺骨骨折。主要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功能恢復,使患者盡快恢復。該疾病經過積極治療,一般可以治愈,少數會留有后遺癥。孟氏骨折臨床常見癥狀一般也是骨折脫位的典型癥狀,主要為前臂、肘部疼痛、腫脹,以及前臂旋轉受限、畸形或伴有骨擦音。因為骨折一般會有成角移位,所以會出現(xiàn)骨折的典型癥狀骨擦音。分型:伸直型(Ⅰ型):較常見,多見于兒童,多為間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于尺骨也可引起此類骨折。跌倒時,肘關節(jié)呈伸展或過度伸展,前臂旋前位,外力自肱骨向下傳導,手掌著地的反作用力向上傳導,致使尺骨上段發(fā)生骨折和橈骨小頭脫出環(huán)狀韌帶而向前外側脫位,骨折端同時向掌側及橈側成角移位。屈曲型(Ⅱ型):多見于成年人,常見于間接暴力所致,跌倒時肘關節(jié)呈屈曲狀,前臂旋前位,外力通過肱骨干向下后方向所傳導,手掌著地的反作用力向上傳導致尺骨近端發(fā)生骨折,由于肘關節(jié)屈曲及向后的外力作用使肱骨小頭向肘后外側脫位,骨折隨之向背側橈側成角移位。內收型(Ⅲ型):多見于幼兒及年齡較小兒童,此類損傷常見于伸肘位的上肢處于內收狀態(tài)跌倒或肘內側受直接暴力所致。尺骨骨折多呈縱行劈裂或橫形劈裂,并向橈側成角畸形,橈骨小頭向橈側脫位。特殊型(Ⅳ型):成人及兒童均可發(fā)生,但多見于成人,該損傷多數人認為系肘關節(jié)伸展位,損傷致尺橈骨雙骨折,骨折部位常出現(xiàn)在尺橈骨的中1/3或中上1/3處,同時造成橈骨小頭向前脫位。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及骨折情況等不同特點酌情加以處理,選擇不同的術式。兒童及幼兒骨折,絕大多數可用閉合復位治療。Ⅰ,Ⅱ,Ⅲ型骨折閉合復位不能達到要求時尺骨切開復位,堅強內固定,對于Ⅳ型骨折,應早期切開復位,尺橈骨均行堅強的內固定。術后應長臂石膏托固定制動4~6周。其治療原則是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和骨折的類型做針對性的治療。預后:由于孟氏骨折兼有骨折與脫位,治療較為復雜。如果在具體措施上不能兩者兼顧,則預后多不佳,已成為骨科臨床上一大難題。即便手術復位及內固定,其療效亦往往難以十分滿意。對于部分患兒骨折愈合以后橈骨頭脫位導致的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需要再次截骨手術治療。(完)2021年05月13日
2477
0
0
-
孫永建主任醫(yī)師 南醫(yī)三院 兒童骨科 最近天氣晴朗溫度適宜,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增加了很多。我出門診遇到的因為活動時受傷骨折的孩子也開始多了起來。前幾天出門診時,就遇到了一位青枝型骨折的孩子,孩子爸媽十分擔心,一直坐落不安。所幸經過檢查孩子受傷不算太嚴重,兩位家長的心頭大石總算落地。青枝型骨折青枝型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也是兒童特有的一種骨折類型,多見于10歲以下兒童。青枝型骨折是指孩子發(fā)生骨折時,骨膜和骨皮質發(fā)生斷裂而骨質沒有折斷,骨折端移位不明顯?!扒嘀Α逼鋵嵤菍⒑⒆拥墓趋辣扔鞒芍参锏那嗄壑l,因為孩子的骨骼還處于發(fā)育時期,骨質內蛋白質和骨膠原纖維含量豐富、鈣質較少,骨頭外面包裹的骨外膜較厚。因此,孩子的骨骼比成人柔韌、脆性低,就像植物的青嫩枝條一樣柔韌而不易折斷。2021年04月19日
2471
0
0
小兒骨折相關科普號

符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符凱 主治醫(yī)師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
小兒骨科
125粉絲5947閱讀

孟釗醫(yī)生的科普號
孟釗 主任醫(yī)師
河北省兒童醫(yī)院
骨科
2401粉絲9萬閱讀

陳大樂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大樂 主任醫(yī)師
陽江市中醫(yī)院
骨三科(骨關節(jié)病科)
62粉絲11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