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介紹 查看全部
婦產科學
兒科學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 精選 瘙癢癥外用洗劑一悟
一、微信故事康熙出宮微服夜游,來到一條街上發(fā)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夜深人靜,小藥鋪里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里傳來瑯瑯的讀書聲。進屋后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fā)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y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郎中說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滴趺撊ド弦?,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fā)癢。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里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么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郎中笑道說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拿回家去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滴跣南雽m中御醫(yī)那么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滴跽f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滴趸氐綄m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康熙來到小藥鋪,郎中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郎中哈哈大笑說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說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開個小藥鋪,一面行醫(y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滴跽f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y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y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y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yī),盡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醫(yī)有何益?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yī)道上大展前程?趙桂堂說我也是這么想呀!只是行醫(y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么多的本錢,空有凌云之志,也難有大的發(fā)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發(fā)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么樣?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fā)大財呢!康熙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完告辭而去。趙桂堂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太監(jiān)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后,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jiān)打開屋門,朝里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太監(jiān)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看好了病分文不收,就送你一座同仁堂了。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后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半年以后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開業(yè)典禮之時,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康熙笑著說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二、消炎散余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實習(碩士階段)期間,認識一位同道“賈兄”,他從一位在該院進修的學員那抄來了許多院內制劑處方(據說是無意中得來的),余想法從賈兄那抄來,至今保存。其中的“消炎散”為附一院常用方,一般用30g和古方如意金黃散30g水調或醋調外敷于體表或關節(jié)紅腫熱痛處,療效甚佳。余思二方合用,其中的生大黃、梔子、天花粉用量最大,值得探究。三、我的皮膚瘙癢外用中藥洗劑余治諸多瘙癢紅疹的皮膚病,一般都配合外洗方:苦參30g,黃柏30g,地膚子30g,生大黃50g,枯礬50g,煎水稍溫洗或涼洗。干燥者不用枯礬,紅疹血熱者不用艾葉。此方臨床應用無數,療效頗徍。反思之,與康熙之治及消炎散之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妙在生大黃的外用涼血祛風之效。
李勇華? 主任醫(yī)師? 重慶三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 中醫(yī)科1344人已讀 - 精選 膽囊息肉會變成癌嗎?
很多人體檢時發(fā)現膽囊息肉后非常緊張,擔心會變成膽囊癌。其實,體檢時通過B超等檢查發(fā)現的所謂膽囊息肉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在我國,隨著B超技術的廣泛普及,膽囊息肉樣病變檢出率越來越高,其臨床、病理特點和手術時機選擇得到廣泛的研究。如膽囊息肉大于1厘米時,最好先行手術治療,以杜絕癌癥的發(fā)生。 大多數膽囊息肉的癥狀與慢性膽囊炎相似,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并無癥狀,只是在做健康體檢時才被發(fā)現。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fā)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于膽囊息肉癌變的報道,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機率會明顯提高。 膽囊息肉在臨床上可分三個時期即:活躍增長期、相對穩(wěn)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療中,一般都要經過“活躍增長期-相對穩(wěn)定期-吸收消散期”的過程,各個時期的特點如下: 活躍增長期 相對穩(wěn)定期 吸收消散期 膽囊息肉體積 不斷增大 不變化 逐漸減小 膽囊息肉數量 不斷增多 不變化 逐漸減少 膽囊息肉臨床特點 特點一: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隨著人類飲食結構多樣化和飲食節(jié)律非?;碍h(huán)境污染的加劇,膽囊息肉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如:高膽固醇飲食、長期酗酒、過多進食刺激性飲食、飲食規(guī)律紊亂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過盛、過多等不良飲食習慣、農藥過多、食品添加劑泛濫、電離輻射充斥空間等都和膽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從而孕育了膽囊息肉的第一個特點--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特點二:隱蔽攻擊性強 膽囊息肉多無癥狀,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體檢中發(fā)現。在檢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難以發(fā)現或常常漏診。 無癥狀型膽囊息肉給人們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癢、身無百病、無須治療,而當癥狀并發(fā)或性質改變時,往往給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無可挽回的傷害,典型患者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幡然醒悟、為時已晚。 隨著影像學的發(fā)展,膽囊息肉病的發(fā)現率逐漸增高,而非??漆t(yī)院的醫(yī)生對此病認識不清或不認識,或不重視,從而造成了膽囊息肉在診斷和認知上的盲點和診斷治療的真空帶,形成了膽囊息肉寬闊的隱藏空間。 上述三點孕育了膽囊息肉的隱蔽攻擊性特點。 特點三:癌變率高 膽囊息肉的致命殺傷力在于突發(fā)癌變。從80-90年代,因形成的膽囊息肉的性質不同,癌變率逐漸增高。而在癌變中或癌變后,許多膽囊息肉患者沒有不適的感覺,不知不覺發(fā)展,不知不覺癌變,這也是膽囊息肉最可怕的特點。 膽囊息肉樣病變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該病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大部分患者為查體時所發(fā)現。主要癥狀為中上腹部隱痛(46.9%)。發(fā)病年齡30~50歲者占57.8%,以中青年為主。主要依靠B超檢查診斷膽囊息肉。但常難以定性,臨床對其良惡性的鑒別診斷亦較困難。目前主要診斷手段是超聲檢查,對<5mm者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如發(fā)現多發(fā)高強回聲,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為膽固醇息肉,位于膽囊底部的小隆起,病變中有小圓形囊泡影和散在回聲光點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據病變回聲性質、蒂的有無和粗細,病變處的粘膜改變,對區(qū)分良惡性疾病有一定價值。但B超檢查對本病的診斷、定性及鑒別診斷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陰性率。如當病變小且位于膽囊頸部時,或伴有膽囊結石時易造成漏診,且對定性和鑒別亦有一定困難。 腫瘤分類法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或膽囊腫瘤,從膽囊腫瘤的意義上分析膽囊息肉,又可分為真性腫瘤和假性腫瘤兩種。所謂真性腫瘤,指膽囊本身的腺體、肌層增生引起的膽囊息肉,這是一種膽囊的真正意義上的腫瘤,此類膽囊息肉特點見下表。所謂假性腫瘤,是指由于肝膽清理功能失調、紊亂引起膽固醇積聚、結晶,膽囊慢性炎癥引起炎性增生,膽囊、膽汁異常改變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變。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并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類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癥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術時機選擇:膽囊息肉樣病變術前有時難以定性。根據膽囊息肉樣病變惡變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們提出下列手術指征: ?。?)單發(fā)病變,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膽囊頸部,年齡大于50歲。(2)多發(fā)病變,伴有膽囊結石,有癥狀,年齡大于50歲。(3)單發(fā)病變,小于10mm,無癥狀,年齡小于50歲,允許觀察、隨訪;病變增大或形態(tài)有變化則應手術治療。(4)多普勒彩超檢查病變有豐富血供提示為惡性新生物。(5)CEA(腫瘤標記物),測值明顯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腸道腫瘤者。(6)膽囊息肉樣病變,有明顯癥狀且反復發(fā)作者。(7)對直徑小于5mm無癥狀病人應間隔3到5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病變增大或癥狀明顯亦須行手術治療。 近幾年,非手術和中藥治療膽囊息肉病已引起醫(yī)療界的廣泛重視,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在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針對膽囊息肉的??朴盟幰踩〉昧撕艽蟪删?,隨著中醫(yī)中藥研究的深入,非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飲食調節(jié) 禁酒及含酒精類飲料 酒精在體內主要通過肝臟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損傷肝功能,引起肝膽功能失調,使膽汁的分泌、排出過程紊亂,從而刺激膽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來的息肉增長、變大,增加膽囊息肉的癌變系數。 飲食要規(guī)律、早餐要吃好 規(guī)律飲食、吃好早餐對膽囊息肉患者極其重要。人體內肝臟主管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存儲入膽囊內,而膽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則晚上分泌的膽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膽囊內,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即可刺激膽囊形成膽囊息肉或使原來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膽固醇飲食 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加重肝膽的代謝、清理負擔,并引起多余的膽固醇在膽囊壁結晶、積聚和沉淀,從而形成息肉,所以,膽囊息肉患者應降低膽固醇攝入量,尤其是晚上,應避免進食高膽固醇類食品如:雞蛋(尤其是蛋黃)、肥肉、海鮮、無鱗魚類、動物內臟等食品。 其它飲食注意事項 1、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宜多食干豆類及其制品。 3、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燉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煎湯代茶飲或飲用綠茶。 7、平時喝水時,捏少許山楂、沙棘、銀杏、絞股藍草放入水杯中當茶飲用。
劉桂元? 副主任醫(yī)師? 重慶三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 普外科3萬人已讀 - 精選 大腸息肉癌變前8大診治問題
什么是腸息肉,得了腸息肉會癌變嗎?切除后還需要做什么?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逐漸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腸鏡檢查,檢查會發(fā)現有腸道息肉,可能為單個或者多發(fā)者,很多結直腸長了息肉的患者,臨床未必有任何癥狀,只是偶因腹瀉或便血檢查后才發(fā)現得了腸息肉。很多人會問: 到底什么是大腸息肉? 為什么會得大腸息肉? 腸息肉嚴重不嚴重,需不需要切呢? 發(fā)現腸息肉的患者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大腸息肉,切除后還需要做什么? 息肉切除是否等于解除了癌變警報? 還應該怎么做?今天我給大家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1 到底什么是大腸息肉? 腸息肉就是腸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的總稱,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長,其中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比較少。 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其發(fā)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息肉一般都較小,細長彎曲,形狀不規(guī)則,在未確定其病理性質之前統(tǒng)稱為息肉,明確病理性質后則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診斷學名稱,如結腸管狀腺瘤、直腸原位癌、結腸炎性息肉等。 息肉主要分為炎癥性和腺瘤性兩種。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并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2 怎么明確腸息肉性質? 腸鏡下從大體形狀上大致可以判斷息肉的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于2cm、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活動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徑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往是惡性的機會較大。腸鏡下只能根據息肉的形態(tài)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診斷,正確的處理是將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最終判定息肉的性質。 病理結果才是息肉診斷的“金標準”。 3 大腸為什么會長息肉? 腸道長息肉是什么引起的呢? 1. 年齡飲食因素與生活習慣 結腸息肉的發(fā)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者發(fā)生率較高,而吃蔬菜及維生素C多者較低。北美、西歐多見,南亞地區(qū)少見,可能與這樣的飲食習慣有關。 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大腸息肉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超過膳食的15%,發(fā)病率就會顯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腸道中的膽酸,膽酸與細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食物中含纖維多息肉的發(fā)生就少,反之就多。 吸煙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系,吸煙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fā)生小的腺瘤,而吸煙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fā)大的腺瘤。 2.炎癥刺激 腸道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癥,可以引起腸黏膜上的息肉狀肉芽腫。如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等。 因為腸道長期炎癥,潰瘍面的中央還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qū),周圍潰瘍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狀;或潰瘍而肉芽組織增生凸起,而后鄰近黏膜生長,將其覆蓋形成息肉,這種病理變化多見于炎性息肉。也有報道認為腺瘤性息肉的發(fā)生與病毒感染有關。 3.基因與遺傳 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 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fā)育異常有關; 某些多發(fā)性息肉的發(fā)生與遺傳有關,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細胞內遺傳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結腸上皮內的另一個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時是正常的,以后當此等位基因發(fā)生突變時,則在突變部位發(fā)生腺瘤,這種突變稱為體細胞突變。 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后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fā)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 4.腸黏膜損傷和腸道炎性疾病 大便中粗渣、異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得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腸黏膜受到破壞,形成腸息肉。長期便秘患者,經常使用刺激性瀉藥刺激腸壁也會發(fā)生息肉。 腸黏膜的慢性炎癥病變是導致炎癥性息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也見于結腸手術后吻合口部位。 5.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癌癥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的發(fā)生率較高。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報告,2型糖尿病女性與非糖尿病女性比較,其發(fā)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80%。與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結直腸腺瘤和更晚期階段發(fā)現的腺瘤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4 腸息肉與大腸癌的關系?哪一種腸息肉易癌變? 我們會將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fā)生癌變,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見于幼兒,大多在10歲以下。常發(fā)生直腸內,呈圓球形,多為單發(fā),病理特征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種錯構瘤。 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 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見。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機會,是癌前病變,應積極處理。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會發(fā)生癌變。 大腸腺瘤癌變的影響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數目、組織病理學類型、大體類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別年齡等因素。 5 腸息肉惡變時間是多久? 從發(fā)病年齡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腸癌早5~10年。據Morson在1976年發(fā)表的腺瘤到癌發(fā)展理論認為,這個時間約為10年。但據最新的一些文獻報道,從腺瘤性息肉發(fā)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6 發(fā)現腸息肉咋辦? 腸息肉大部分是腸黏膜的一個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檢查這個“金標準”之前,一切診斷只是猜測,不切除它,留在體內畢竟是一個“定時炸彈”。若是惡性,危害自不必說;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變,則相當于一個“定時炸彈”,隨著息肉的增大,數目的增加,癌變機會也迅速增大,直徑超過2cm的腺瘤近半數會惡變成癌。即使是炎癥性息肉,對身體的危害性雖然小些,但隨著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帶來一系列臨床癥狀,如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一般情況下,發(fā)現有腸息肉,應盡早切除,以免帶來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惡化成腸癌。 根據腸鏡活檢的病理結果,如果為腺瘤性息肉,建議進行治療。 大腸腺瘤的治療方法有:內窺鏡治療、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等。腸息肉切前必須做活檢,所有經內窺鏡切除的標本,除非組織嚴重破壞,否則均應進行詳細的病理檢查以排除癌變。 1.內窺鏡治療 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已成為腸息肉治療的常規(guī)方法,除了極少部分直徑過大、內鏡下形態(tài)明顯惡變或數目過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內鏡下將腸息肉完整切除。 內窺鏡治療包括高頻電切除(電凝器灼除、活檢鉗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療和激光治療等。內窺鏡治療較為安全,創(chuàng)傷小。通過纖維結腸鏡高頻電切:適用于小息肉。 2.手術治療 以下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對于病理檢查證實有癌變或疑有癌變; 腺瘤較大; 腺瘤呈廣基型; 腺瘤數量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腸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僅行內窺鏡無法切除的大腸腺瘤患者,應采用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 經肛門行直腸下端息肉摘除術:適用于帶蒂息肉能脫出肛門外或雖不能脫出肛門外但麻醉肛門松弛后,手指能夠觸及息肉基底并能在肛門鏡下操作者。 ② 腔鏡下切除術:適用于息肉蒂>50px,或廣基息肉>50px,或息肉惡變屬于原位癌者。 ③ 一旦病理證實息肉惡變已經浸潤到黏膜肌層的浸潤性癌,或腫瘤分化差,淋巴管、血管有癌栓者應行剖腹根治術。 3.藥物治療(預防) 目前認為,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能夠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是因為這類藥物可以預防大腸腺瘤的發(fā)生,以及促使大腸腺瘤退縮。 雖然目前尚存在爭議,但NSAIDS可以顯著減少散發(fā)性大腸腺瘤的復發(fā)以及促使FAP患者大腸腺瘤的退縮(尚未能證實具有完全消退和預防的作用)的結論已經得到多個隨機臨床試驗的證實。 7 發(fā)現腸息肉的患者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養(yǎng)成定期復查的習慣 現在有證據證實息肉有逐漸增大趨勢,即使當時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沒有被摘除,但過一段時間也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經明確大腸息肉的患者,均應每0.5年~1年復查一次腸鏡,防止長大后出血或癌變。 調整飲食 禁食辛辣、油炸、肥膩、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且有規(guī)律,避免因低纖維素導致的便秘習慣,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復發(fā)。另外,酒精刺激也會加重息肉,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適當運動 由于右半結腸是以副交感神經分布為主,適度鍛煉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腸蠕動加強,糞便在右半結腸內停留時間少,糞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質對腸黏膜的作用減少,息肉發(fā)生率、復發(fā)率減少。 保持好心情 當人的神經過度緊張,支配內臟器官蠕動的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胃腸蠕動,使速度減慢,從而導致便秘。便秘會增加腸息肉的發(fā)生。所以,正視現實,盡量放松,只要飲食有節(jié),合理安排,定期復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可以大大減少癌變的機會。對待本病關鍵的一點是“防重于治”。 8 息肉切除是否等于解除了癌變警報? 大腸腺瘤治療后還必須進行隨訪。 低危人群 大腸腺瘤為單發(fā)、帶蒂(或小于2cm的廣基的管狀腺瘤)伴有輕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為低危人群。 治療后1年復查纖維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氣鋇雙重對比鋇灌腸檢查)。若為陰性,則每年需要進行糞隱血試驗檢查,并每隔3年復查一次纖維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氣鋇雙重對比鋇灌腸檢查)。連續(xù)3次陰性者,延長至每5年復查一次纖維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氣鋇雙重對比鋇灌腸檢查),期間仍然是每年行糞隱血試驗檢查。 如果某次檢查發(fā)現腺瘤,再次治療后仍按首次治療后的隨訪方法進行隨訪。 高危人群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者,屬高危組: ①多發(fā)腺瘤; ②直徑≥2cm; ③廣基的絨毛狀腺瘤或管狀絨毛狀腺瘤; 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變者(原位癌或浸潤性癌)。 高危組治療后3~6月內復查纖維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氣鋇雙重對比鋇灌腸檢查),如為陰性,6~9月再次復查內窺鏡,仍陰性者,1年后再次復查內窺鏡。連續(xù)2次都陰性者,每隔3年復查一次內鏡,期間每年行糞隱血試驗檢查。 如果某次檢查發(fā)現腺瘤,再次治療后仍按首次治療后的隨訪方法進行隨訪。
劉桂元? 副主任醫(yī)師? 重慶三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 普外科4173人已讀
問診記錄 查看全部
- 懷孕30周以上想做引產,需要引產證明嗎 33周引產手術現在可以做嗎 大概費用是多少呢?沒總交流次數12已給處置建議
- 懷孕30周以上想做引產,需要引產證明嗎 懷孕了要做引產手術總交流次數6已給處置建議
- 大腿內側經常大片丘疹樣疙瘩。不痛不癢 皮膚大面積丘疹總交流次數5已給處置建議
- 碘后甲堿 想做人工授精,因為我已經節(jié)育了,再婚想在要個孩子總交流次數2已給處置建議
- 頭部發(fā)癢,上次來院診斷為急慢性濕疹 頭皮發(fā)癢怎么辦總交流次數12已開處方已給處置建議
關注度 重慶市 第22名
總訪問量 4,031,593次
在線服務患者 6,577位
科普文章 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