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普華
主任醫(yī)師 教授
腫瘤二科主任
中醫(yī)腫瘤科蔡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腫瘤四科主任
中醫(yī)腫瘤科唐建清
主任醫(yī)師
腫瘤三科主任
中醫(yī)腫瘤科潘博
主任醫(yī)師
腫瘤一科主任
中醫(yī)腫瘤科杜小艷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6
中醫(yī)腫瘤科王其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中醫(yī)腫瘤科陳四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5
中醫(yī)腫瘤科何鳳姣
副主任醫(yī)師 講師
3.5
中醫(yī)腫瘤科鄧天好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中醫(yī)腫瘤科蔣益蘭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潘敏求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中醫(yī)腫瘤科龔輝
副主任醫(yī)師
3.4
中醫(yī)腫瘤科彭巍
主治醫(yī)師
3.4
中醫(yī)腫瘤科曹文
主任醫(yī)師
3.3
中醫(yī)腫瘤科歐陽燦
主治醫(yī)師
3.3
中醫(yī)腫瘤科袁曉清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中醫(yī)腫瘤科朱淑瓊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中醫(yī)腫瘤科黃大平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2
中醫(yī)腫瘤科程曉燕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陳思勤
主治醫(yī)師
3.2
彭銀花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李琳霈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傅劍鋒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寧鶴麗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王華中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唐蔚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趙曄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周堅
副主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章茜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羅星
主治醫(yī)師
3.2
向婷婷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俞天俊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曾瀚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劉佳琴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王容容
主治醫(yī)師
3.2
中醫(yī)腫瘤科寧鶴立
醫(yī)師
3.1
中醫(yī)腫瘤科陳茂
醫(yī)師
3.1
中醫(yī)腫瘤科周芳
醫(yī)師
3.1
一、膳食因素在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癌癥的病因極其復雜,至今科學家仍在為之不懈努力中。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約有35%的癌癥主要與經常吸煙、飲用過量的烈性酒有關,包括部分的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以及部分膀胱癌;約有45%的癌癥與營養(yǎng)因素有關,這是指膳食中攝入的熱量、脂肪(飽和與不飽和的膽固醇、脂肪)過多,食物中某些營養(yǎng)成分不足(如維生素A、食物纖維等)所造成的,屬于這一類的癌癥有胃癌、直腸癌、結腸癌、卵巢癌、宮體癌和乳腺癌,有人把這些原因引起的癌癥稱為“生活方式癌”。人們預料,通過使飲食合理化,可減少1/3的癌癥;通過使人們減少吸煙、不喝烈性酒,可使癌癥再減少1/3。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魏曉崗對于腫瘤的發(fā)病原因,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但是流行的觀點是,腫瘤的發(fā)生既有自身的遺傳原因,也有環(huán)境原因。遺傳因素主要是影響機體對環(huán)境因素的敏感性。根據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環(huán)境因素及其在腫瘤發(fā)生中占的權重如下:①吸煙占30%;②飲食因素平均占35%其變化幅度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為占7%;④職業(yè)因素占4%;⑤酒精濫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環(huán)境和水污染占2%;⑧藥物和醫(yī)療因素占1%。許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也提示,腫瘤的發(fā)生與飲食習慣有關。由此可見,在人類腫瘤的發(fā)生中,飲食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癌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主要為三個時期,啟動期、促癌期及惡性進展期。前兩個時期為腫瘤生長的良性階段,處在這個時期的病變是可以逆轉的,而膳食營養(yǎng)不當,對腫瘤影響主要是這兩個時期,因此良好的膳食即可避免向第三階段的發(fā)展。良好的膳食營養(yǎng)不僅具有潛在的預防腫瘤作用,某些營養(yǎng)素還有抗氧化、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刺激人體產生干擾素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積極的治療作用。二、營養(yǎng)治療與抗腫瘤治療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對于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研究發(fā)現,癌癥病人增加營養(yǎng)會助長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增加轉移的機會,這就使腫瘤的營養(yǎng)治療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但是經過反復權衡認為營養(yǎng)治療還是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其它治療的基礎。在目前我國普遍重視其它治療方法,輕視營養(yǎng)治療的現實情況下,應該將腫瘤病人的營養(yǎng)治療與抗腫瘤治療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腫瘤細胞是一種迅速擴張、生長的細胞,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腫瘤細胞必然與正常組織爭奪營養(yǎng),而且在這場爭奪戰(zhàn)中,正常細胞永遠是失敗者,所以不進行營養(yǎng)治療,受損的往往首先是正常細胞、組織、器官。癌癥病人同正常人一樣,如不增加營養(yǎng)就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嚴重影響病人的康復。所以癌癥病人在治療期間,配合高營養(yǎng)是有好處的。營養(yǎng)療法使機體受益大于腫瘤受益。國外已將營養(yǎng)療法作為整個抗癌計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適當的營養(yǎng)治療既可改善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使病人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增強,提高生活質量,又能提高腫瘤病人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減少或避免手術后的感染,使術后傷口能夠如期愈合,提高腫瘤病人對放療或化療的耐受能力,減輕其毒副反應。我國人民比較重視中藥和營養(yǎng)保健品的作用,其實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營養(yǎng)物質直接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其主要作用就是有增強體格和免疫功能的作用,達到用體內的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在選用補品時,應該把握以下幾點:(1)飲食應放在第一位,補品是次要的;(2)不宜“大補”。數種補品一齊使用,或每日大劑量使用,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導致相反作用;(3)不要相信有哪一種補品有治療腫瘤的作用。它們永遠是輔助治療手段。三、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變化各種腫瘤及其治療手段都會影響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營養(yǎng)不良在腫瘤病人中普遍存在。腫瘤病人主要出現的營養(yǎng)問題有:1、厭食和體重下降:可見于各種腫瘤或手術、放化療和其它藥物治療的病人。厭食以消化道腫瘤最為常見,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2、腫瘤患者的代謝異常:能量代謝增高,一般認為腫瘤病人的能量代謝比正常情況下高10%,體重下降是腫瘤病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可能一方面是食欲下降引起的攝入減少,也可能是消耗增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主要是許多腫瘤患者出現葡萄糖不耐癥;蛋白質代謝異常表現在蛋白質轉換率增加、肝臟合成蛋白增加、肌肉合成蛋白減少、血漿支鏈氨基酸下降;脂肪代謝出現脂肪分解作用增強,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出現高脂血癥;維生素代謝主要表現在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維生素下降;微量元素代謝可見腫瘤病人血硒和血鋅含量降低。四、腫瘤病人的營養(yǎng)治療(一)營養(yǎng)不良的判斷和分型腫瘤病人的營養(yǎng)不良是一惡性循環(huán),由于食欲不振、攝食減少,引起體力活動減少,全身衰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進一步造成厭食,最終導致體重下降,全身衰竭,影響預后。營養(yǎng)不良可分為三類:①消瘦型營養(yǎng)不良:主要由熱量攝入不足引起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消耗,特征為體重及其他人體測量值下降,而血清蛋白維持正常。②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主要由蛋白質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食量攝入正常或較多引起,以內臟蛋白質儲存消耗為特征。主要表現為血清白蛋白、轉鐵蛋白、前白蛋白等濃度降低,免疫功能受損,而各項人體測量指標仍正常甚而高于正常。③混合型營養(yǎng)不良:乃由于蛋白質和熱量均攝入不足造成,表現為低蛋白血癥,各項人體測量指標均低于正常。此型是最為嚴重的一類營養(yǎng)不良,骨骼肌與內臟蛋白質均下降,內源脂肪與蛋白質儲備空虛,多種器官功能受損,感染與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預后不良。(二)腫瘤營養(yǎng)治療的目的1.糾正或改善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抗癌能力,達到"扶正怯邪"的目的。2.通過調整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改善生活質量,避免焦慮不安,便病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充實愉快。3.營養(yǎng)治療是癌癥病人總的治療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營養(yǎng)治療可提高病人對手術治療的耐受性,減少術后感染,加速傷口愈合,也可提高病人耐受化療和放療的能力,減少治療的毒性相副作用。(三)腫瘤病人的日常營養(yǎng)支持1.腫瘤病人的營養(yǎng)需求包括兩部分即日常基本營養(yǎng)需要和因腫瘤生長、感染、貧血以及治療所需增加的營養(yǎng)需要,所以各種營養(yǎng)素的供給量要高于推薦量,特別是動物蛋白質量。2.乳品類:包括各種形式的乳制品。該類食物是維生素A、B和D以及鈣的主要來源,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質。3.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柑糯類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深黃綠色蔬菜則可提供胡蘿卜素。(四)手術病人的營養(yǎng)支持外科手術是治療腫瘤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同時必須認識到,外科手術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給機體帶來了創(chuàng)傷。術前如果改善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能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和對手術的耐受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感染,促進傷口愈合。術后有效的營養(yǎng)供給對機體早日康復有積極的作用。手術前營養(yǎng)補充可以提高免疫力也促進腫瘤生長。上海瑞金醫(yī)院研究表明:胃癌病人術前營養(yǎng)支持,補充能量和氨基酸1周。NK細胞活性增高,CD4、CD8增高,腫瘤細胞異倍體增加、DNA含量增加、S期百分比增加、增殖細胞百分比增加。對于非胃腸手術的手術前患者飲食以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主。選擇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魚肉、雞肉、雞蛋、牛奶、豆制品以及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水果蔬菜。胃腸道手術的患者術前2~3天起給予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一天給予流質飲食,或者在術前5天開始給予要素膳?;颊呤中g后,當病人可以進食后,飲食量可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增多,由流質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和普食。(五)化療腫瘤患者營養(yǎng)支持化療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會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從而影響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合理的飲食能預防和減少因治療帶來的體重減輕和營養(yǎng)不良。研究發(fā)現,某些抗氧化營養(yǎng)素可以減輕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所以應該多補充抗氧化營養(yǎng)素,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富含微量元素鋅和硒的食物。研究發(fā)現,補充營養(yǎng)素后24小時各種營養(yǎng)素可以達到最大血液濃度,所以補充營養(yǎng)素后24小時是化療的最適宜期?;煵∪说纳攀碃I養(yǎng)應針對化療的不良反應進行。化療的副反應主要表現在全身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多方面。化療病人的飲食宜清淡、富營養(yǎng)、易消化,可進食少渣半流質或少渣軟飯食,忌油膩、難消化的食品。為防止或減輕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細胞、血小板等的下降,宜多食血和肉等,烹制上以煮、燉、蒸等方法為佳,可以選擇含鐵質較多的食品,如動物內臟、蛋黃、瘦肉等,以糾正腫瘤病人的缺鐵性貧血。菌類中的香菇、蘑菇、猴頭菇、木耳之類食品,已被發(fā)現其中富含多糖類,對提高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功效。(六)放療病人的膳食營養(yǎng)病人在治療期間往往出現口干、咽痛、惡心厭食。鼻咽干燥、尿黃尿少等癥狀,尤其是頜面部或咽部的惡性腫瘤,放療反應較重,還可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等處的放射性炎癥。因此要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處理飲食上的有關問題。放療反應嚴重,胃口不好、吞咽疼痛、口腔有潰瘍者,宜選用半流飲食或管飼營養(yǎng)支持。為刺激食欲,可稍稍多放點食鹽以緩和口中乏味的感覺,肉類可劃細或燉爛,蔬菜或水果若無法咽下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蔥、姜等熱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頭頸部放療的患者,以湯水較多、細軟、清單的食物為主。如果吞咽困難,可以吃一些冷食來緩解。多飲水。腹部放療的患者,飲食宜細軟,多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少量多餐。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腸道不適。放療后宜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因治療而損耗的能量。多選擇瘦肉、雞肉、魚肉、雞蛋、豆腐等含優(yōu)質蛋白豐富的食物。五、常用的營養(yǎng)支持療法如果腫瘤病人在手術后或病情嚴重時,自然膳食已經不能解決病人問題時,必須采用外科上常用的營養(yǎng)支持療法。營養(yǎng)支持治療的目的是預防和糾正患者在疾病和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或已經出現的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支持治療包括腸內和腸外兩種方法。腸內營養(yǎng)(enteral nutrition)包括經口和喂養(yǎng)管提供機體代謝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腸外營養(yǎng)(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通過靜脈途徑提供完全和充足的營養(yǎng)素,以達到維持機體代謝所需的目的。當患者被禁食,所有營養(yǎng)物質均經靜脈途徑提供時,稱之為全胃腸外營養(yǎng)(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一)管飼療法其特點是符合人體生理、操作方便、費用低;維持腸粘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是營養(yǎng)支持的首選。管飼營養(yǎng)所用的制劑包括二種,即勻漿膳和要素膳。勻漿膳就是經常食用的多種自然食物經粉碎加工后混合成流質的營養(yǎng)液。勻漿膳的適應癥:胃腸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但是不能經口飲食的患者;勻漿膳禁忌癥主要包括胃潴留或腸梗阻消化道活動出血腸道感染、嚴重腹瀉休克。勻漿膳的理化特性:成分接近正常人的膳食結構,具備自然風味;可以自己配制,營養(yǎng)素含量難以精確計算;受食物種類限制,營養(yǎng)成分不全面。要素膳是一種營養(yǎng)素全面、化學成分明確,無需消化即能被腸道直接吸收利用的無渣膳食。要素膳的組成是根據人體每日膳食營養(yǎng)素需要量和推薦量為依據,用水解蛋白、碳水化物、脂肪和微量營養(yǎng)素配制的;要素膳的特點是化學成分明確,含量精確;無需消化;易溶解;熱量1kcal/ml;滲透壓高,弱酸性;不含乳糖;適口性差,不宜口服。(二)腸外營養(yǎng)通過靜脈途徑提供完全和充足的營養(yǎng)素,維持機體代謝所需。當患者被禁食,所有營養(yǎng)物質均經過靜脈途徑提供時,為全腸外營養(yǎng)(TPN)。腸外營養(yǎng)的適應癥是蛋白質熱能營養(yǎng)不良、胃腸道功能障礙、急性胰腺炎、腸梗阻、腸瘺、短腸綜合癥、炎性腸道疾病、高分解代謝狀態(tài)、圍手術期、抗腫瘤治療期間、低出生體重兒、7天以上不能進食者等。腸外營養(yǎng)的禁忌癥有:嚴重水電解質、酸堿失衡、休克。腸外營養(yǎng)的制劑通常有專業(yè)廠家制造,自己不能配制,可以提供人體每天的營養(yǎng)素需要量。六、影響營養(yǎng)治療的常見癥狀及其處理措施由于腫瘤和腫瘤治療所產生的許多癥狀會影響病人的膳食營養(yǎng)攝人,通過膳食及藥物手段可減輕這些癥狀帶來的不良影響。1.厭食:是腫瘤和腫瘤治療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為減輕厭食,應當從心理和食物加工的方法上進行改進。2.味覺遲鈍:少量多餐,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增加食物的色澤和香味,并避免可能引起異味的某些蛋白質食物,有可能部分克服味覺遲鈍帶來的不良影響。3.口干:出現于頭頸部放療之后,由于唾液腺分泌減少所致??稍黾佣嘀娘嬍澈退?,咀嚼無糖的口香糖,酸辣食物應慎用。4.吞咽困難:常常是頭頸部放療或口腔手術的并發(fā)癥,如癥狀不嚴重,可用進軟食,但不主張進流質以避免食物吸人呼吸道。如癥狀嚴重,則需用管飼或靜脈營養(yǎng)。5.腹脹:是因胃腸道消化能力下降和食物通過的時間延長所致,也與所進食物性質有關。少量多餐.餐前餐后坐起或適當行走,避免進食肥膩、油炸、產氣食物以及牛奶和碳酸飲料。6.便秘:可由于缺乏膳食纖維、活動減少和使用麻醉藥品所致。膳食中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全谷面包和麥片,也應增加進液量,必要時可用輕瀉劑或灌腸。7.腹瀉:可因化療、腹部放療或腸道手術所致。開始僅服液體使腸道休息,逐步增加無渣或少渣食物,再過渡至低渣軟食再至正常飲食。應避免迸食油膩、辛辣、刺激、過冷以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必要時可用藥物。8.食管炎:由化療或頭頸區(qū)放療所致。往往造成吞咽疼痛和困難。含漱或咽下止痛液如利多卡因可緩解疼痛和刺激,有助于緩和對食管粘膜的刺激,必要時可口服解熱鎮(zhèn)痛藥來減輕痛苦。六、腫瘤的飲食預防預防腫瘤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減少食物中致癌物和致癌前體物的攝入,例如黃曲霉毒素、油煎和油炸食物等;注意攝入膳食結構的平衡,平衡膳食指人體攝入的膳食中各種營養(yǎng)素的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各種營養(yǎng)素比例合理的膳食;增加保護性物質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例如抗氧化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蛋白質和鈣,還有抗致病菌食物如大蒜、韭菜等和提高免疫功能食物如真菌類食物等攝入。日本國立癌癥研究所擬出12條忠告,這里介紹給大家,供在日常生活中參考:(1)飲食應注意口味和營養(yǎng)兼顧。(2)克服挑食、偏食,不長期服用同一藥物。(3)美味佳肴不過量,做到飲食適度。(4)不飲用烈性的酒,同時也要避免飲過量酒。(5)不吸煙,吸煙者應戒除吸煙。(6)適量攝入維生素A、C、E和食物纖維。(7)注意少吃過咸或過熱的食品。(8)不吃燒焦的食物,尤其是燒焦的魚、肉。(9)不吃霉壞的食物。(10)避免過度曝曬日光。(11)節(jié)制性生活,避免勞累過度。(12)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注意身體清潔。假如您能聽從這12條忠告,那么,癌癥的威脅無疑會大大減少。
結直腸癌中醫(yī)診療方案結直腸癌為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統稱,是指發(fā)生在盲腸、闌尾、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及肛門等部位的惡性腫瘤。本病相當于中醫(yī)病名國家標準的腸癌,亦屬于腸蕈、臟毒、腸癖、癥瘕、鎖肛痔、便血等范疇。一、診斷參照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編寫的《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進行診斷。(內容略)二、中醫(yī)治療方案(一)治療原則1、結腸癌 盡量手術切除。病變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層,淋巴結未發(fā)現轉移,術后定期觀察,可行中醫(yī)藥治療。病變侵及肌層以外,或淋巴結陽性,術后需要輔助化療6周期及中醫(yī)藥治療。2、直腸癌 盡量手術切除。病變侵及直腸旁組織,酌情選擇術前放療,術后病變侵及深肌層或淋巴結陽性者,則術后放療、化療、中醫(yī)藥治療。3、晚期患者(或不宜、不能手術患者) 中醫(yī)藥治療,酌情化療、放療、生物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等。(二)辨證論治 在辨病的基礎上施行辨證論治,適合于各期結直腸癌。1.脾虛血虧,瘀毒內結證(臨床最常見證型)證候特點: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或見便血,腹部腫塊,食少乏力,頭昏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健脾養(yǎng)血,化瘀解毒。方藥:四君子湯加減:黨參 白術 茯苓 黃芪 法夏 靈芝 薏苡仁 仙靈脾 雞血藤 莪術 白花蛇舌草 菝契 半枝蓮 石見穿 廣木香 甘草。水煎服。加減:口干咽燥者加麥冬、花粉;惡心嘔吐者加砂仁、竹茹;大便溏稀者加炒吳萸;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腹脹滿者加枳殼,厚樸;大便秘結者加火麻仁、肉蓯蓉;血虛者加當歸;血白細胞下降者,加枸杞子、大棗、補骨脂、巴戟天。2.濕熱內蘊,瘀毒內結證證候特點:腹部陣痛,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血色紫黯,肛門灼熱,舌質紅或紫暗,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祛濕,化瘀解毒。方藥:白頭翁加減:白頭翁 黃柏 黃連 秦皮 廣木香 厚樸 蒼術 地榆 槐花 白芍 薏苡仁 敗醬草 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便血者,加云南白藥(沖服)甘草 。水煎服。加減:脅痛者,加柴胡、郁金;熱結便秘者,加大黃、枳實、厚樸。3.脾胃虛寒,瘀毒內結證證候特點:腹脹隱痛,久瀉不止,大便夾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腫塊,面色萎黃,四肢不溫,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沉遲。治法:溫陽健脾,化瘀解毒。方藥:黃土湯加減:伏龍肝(先煎取汁) 熟地 炒白術 黨參 制附片 炮姜 黃芩 阿膠(烊化) 陳皮 田七粉(沖兌)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甘草。水煎服。加減:里急后重者,加廣木香、補骨脂;便血暗紅量多者,加炒艾葉、地榆炭;大便瀉下無度者,加訶子、五倍子。4.脾虛下陷,瘀毒內結證證候特點:腹部墜脹,食少乏力,氣短懶言,大便稀溏,甚則脫肛,或腹部腫塊,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法:益氣健脾,化瘀解毒。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炙黃芪 黨參 白術 陳皮 炙升麻 炙柴胡 當歸 炙甘草 莪術 枳殼 葛根 蚤休 白花蛇舌草。水煎服。加減:短氣多汗者,加紅參(蒸兌)、麥冬、五味子;大便夾血、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艾葉炭、伏龍肝。(二)辨病用藥1.常用中成藥(院內制劑)(1)平癌片: 8~10片,口服,3次/日。(2)癌復康: 8~10片,口服,3次/日。(3)復方斑蝥膠囊:益氣養(yǎng)陰、化瘀解毒;用法:每次2片,口服,一日3次。(4)鴉膽子油軟膠囊:軟堅散結、抗癌;用法:每次4粒,口服,一日3次。(5)鴉膽子油口服乳:軟堅散結、抗癌;用法:每次20ml,口服,一日3次。(6)西黃膠囊: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用法:每次4-8粒,口服,一日2次。(7)烏苯美司:扶正抗癌;用法:每次1片或1粒,口服,一日3次。2.常用中藥注射劑:(1)復方苦參注射液:10~20ml加入2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日。以總量200ml為一個療程,可連續(xù)使用2~4個療程。視具體情況而定。(2)康艾注射液: 20~40ml,1次/日,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ml~500ml稀釋后靜脈滴注,30天為一療程。(3)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10~50ml,1次/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適量稀釋后靜脈滴注,30天為一療程。(4)鴉膽子油乳注射液 一次20~3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ml~500ml稀釋后靜脈滴注,1日1次,14~21天為一療程。(5)艾迪注射液:功效為清熱解毒,消瘀散結;適于陰虛內熱、瘀毒內結證;用法:一次50~10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50ml~500ml稀釋后靜脈滴注,一日一次,14~21天為一療程。(6)消癌平注射液: 功效為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適于痰熱毒結證;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滴注,一次20~100ml,一日一次,14天為一療程。(7)欖香烯注射液:功效為抗癌;用法:一次400-600mg(4-6)支,5%葡萄糖注射液400-500ml稀釋,靜脈滴注,每日一次,14~21天為一療程。(三)結直腸癌肝轉移的中藥介入治療(1)適應證:適用于結直腸癌肝轉移者;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傷或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宜應用。(2)常用灌注藥物:鴉膽子油乳注射液、欖香烯乳注射液等均可單藥或兩藥聯合經肝固有動脈或腫瘤供血動脈灌注或留置藥盒灌注治療;可聯合小劑量化療藥物灌注,如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吡柔吡星等。(四)手術后、化療、放療期間治療1、手術后治療(一個月)治法: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方藥:八珍湯加減:白參(蒸兌) 黃芪 白術 茯苓 當歸 白芍 枳殼 砂仁 雞內金 雞血藤 甘草。水煎服。中成藥:癌復康片:每次8~10片,口服,一日3次。2、化療期間治療治法:健脾益腎。方藥:脾腎方加減:黃芪 黨參 白術 茯苓 砂仁 法夏 靈芝 女貞子 旱蓮草 枸杞 菟絲子 仙靈脾 甘草。水煎服。癌復康:每次8~10片,口服,一日3次。3、放療期間治療治法:益氣養(yǎng)陰。方藥:四君子湯合沙參麥冬湯加減:黃芪 太子參 茯苓 淮山 甘草 麥冬 沙參 丹參 敗醬草 白花蛇舌草。 水煎服。4、化療藥希羅達所致手足綜合征的特色中藥療法化療藥希羅達所致手足綜合征發(fā)生率達50%~70%左右,患者四肢末端腫脹、疼痛、麻木,或有水泡、脫屑、脫皮、皸裂、滲出等,增加患者痛苦并常使化療中斷。我科將上述癥狀歸于中醫(yī)“血痹”的范疇,以“益氣通經、和血通痹”為基本治法,運用口服中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芍藥、桂枝、當歸、雞血藤、牛膝、紅花、木瓜、生姜、大棗。(五)中藥灌腸療法1.特色中藥“腸安煎”灌腸療法運用中藥腸安煎灌腸治療中晚期結直腸癌,以中醫(yī)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行氣通腑為治法,治療結直腸癌證屬氣血凝滯,濕熱蘊毒,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便血、舌紫暗、苔厚膩等,獲得滿意療效。腸安煎組成:紫草、 地榆、 黃連、 黃芩、白花蛇舌草、石見穿、敗醬草、 薏苡仁、苦參、 蒼術、 厚樸、枳實、 大黃、冰片等十余味中藥配制而成。方法:煎藥機煎取灌腸液200ml/袋,藥液溫度39±0.5℃,深部灌腸,術畢保留2小時,每日1次,7天為1療程;連用2-4個療程。2.其他中藥灌腸療法1) 紫草、地榆、石見穿、黃連、黃芩。水煎去渣約100~200ml,加冰片5g,每日大便之后,保留灌腸,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直腸癌便血、疼痛。2)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薏苡仁、莪術、廣木香、苦參、蒼術、地榆、黃連。每日1劑,水煎200ml,保留灌腸,每日1次。15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結直腸癌患者。3) 生大黃15g,厚樸10g,枳實10g,番瀉葉5g,玄胡15g。每日1劑,水煎100ml,保留灌腸,每日1次。5~7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結直腸癌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六)針灸治療常用穴:足三里、大腸俞、內關;備用穴:上巨虛、下巨虛、天樞。針刺治療,每日1~2次,5~7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結直腸癌腹脹、便秘患者。(七)外敷治療1、生大黃粉3~5 g,用蜂蜜調成糊狀,貼敷于神闕穴,外用敷料膠布(膠布過敏者用繃帶)固定,每天于局部用50~60度白酒約5mI并加溫1~2次.2天換藥1次,5次為1個療程,適用于結直腸癌便秘患者。2、大黃300 g,芒硝200 g,研成粉末,將二者充分混合,用食醋調成糊狀,裝入布袋中,病人平臥,將布袋置于腹部,外用熱水袋加熱,溫度以不燙傷皮膚為度。每日1~2次,5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結直腸癌腑實證患者。(八)中醫(yī)情志疏導療法針對伴有情志障礙的腸癌患者,施以多種中醫(yī)情志疏導療法,包括單個患者“話療”開導、“靜志安神法”、“怡悅開懷法”、“以疑釋疑法”、“轉移注意法”、 “導引行氣法”以及“以情勝情法”等類似個別心理治療法、集體互助情志疏導療法以及五行音樂疏導療法。(九)體外高頻腫瘤熱療機治療:通過高頻電磁場在人體內產生“內生熱”原理,有效殺傷癌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組織,與中醫(yī)中藥聯合使用,可達到增加療效的作用。適用于實體瘤患者、合并疼痛者,取相應部位,每次治療60分鐘,每周1次,四周為一療程,可連用2個療程。
1、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況癌癥是一個重大的負性事件和應激事件,患者不得不面對癌癥給自己和家庭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研究顯示,16%~42%的癌癥患者會出現適應障礙,適應障礙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往往伴隨焦慮和抑郁癥狀;25%~45%的癌癥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和療程發(fā)生抑郁,焦慮性障礙患病率大約10%~30%,有的研究報道的數字比上述還要高。引起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對治療方法的恐懼(手術損傷、肢體殘疾、形體改變、放化療副作用等等)、經濟壓力、體能下降、社交縮小、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家庭及社會角色改變、社會支持不足等等。2、患癌后的幾個心理階段及誤區(qū)按照診斷治療的順序,主要可分為4個心理階段:1)在癌癥發(fā)現期尚未確診前:惴惴不安、反復求醫(yī)、祈禱平安等;2)癌癥確診后:通常表現為一個心理發(fā)展的過程:震驚、否認或拒絕、委屈、憤怒、恐懼、抑郁與焦慮、妥協、平靜、接納等;3)治療階段:手術后及放化療期間,由于治療的副作用產生的痛苦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壓力與不適,包括恐懼、煩躁、悲觀、猜疑、失眠等,以及對治療療效的擔憂;如果治療不順利,易產生悲觀、失望,或者對保健品、小廣告等做出非理性地選擇,貽誤病情;4)康復期:擔心復發(fā)、轉移,憂心忡忡,尤其在復查前夕及等待結果過程中尤為明顯;無助無奈感(常存在于缺少康復知識與康復方法的患者中);由于對疾病不確定感導致的恐懼、抑郁與焦慮。隨著病程的延長和身體的康復,心理問題大多逐漸緩解,但某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解決(例如幼年及成長過程中遺留的心理創(chuàng)傷、性格問題等),仍可重新引起新的心理沖突與障礙,從而影響身體康復。因此,積極尋找心理問題的根源并進行調整與干預,是非常有助于癌癥患者康復的。其實,在癌癥患者和家屬中,還存在著很多誤區(qū),例如:誤區(qū)1、軀體癥狀與心理無關腫瘤引起的另一部分心理反應表現在軀體癥狀上,而不是心理或情緒上。比如臨床上就可以見到一些情緒很平靜的腫瘤患者,似乎在他們心里也體會不到明顯的擔心、害怕、悲傷、焦慮等,但他們可能會有難以解決的軀體癥狀,如睡不好覺、疼痛、周身不適、疲勞、食欲不振等,而這些癥狀的程度和持續(xù)的時間又不能用生理因素來解釋,并且一般的醫(yī)學處理無法緩解患者的癥狀,此時要想到這些癥狀可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通過心理疏導,精神類藥物治療,很多軀體癥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誤區(qū)2、隱瞞病情美國等發(fā)達國家90%的醫(yī)生直接把癌癥診斷告知病人。在我國,醫(yī)生通常先把癌癥診斷告知病人家屬,然后按照家屬的意愿決定是否告知病人。而家屬通常反對告知病人癌癥診斷,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癌癥的“診斷”猶如“死緩”的宣判,會給患者造成強烈的負性心理反應。故癌癥患者家屬多半認為患者不知情好,理由是“知情”后患者的負擔重,難以承受,不利于治療?;颊呒覍僖宰约旱囊庠笡Q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及生活方式,而忽視了患者的感受。(曾有一晚期癌癥患者,臨終前埋怨家人在沒與其講清楚疾病診斷的情況下,讓其接受手術治療,此后,手術后的疼痛、癌癥的疼痛一直使其未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在現實中類似的事例可謂是屢見不鮮,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種侵犯病人權利的行為。另有一癌癥患者,在知道自己疾病性質、發(fā)生、發(fā)展,預后、治療等情況后,理智地參與了個人的治療方案,按照個人的意愿,放棄手術治療,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日子里,井然有序地安排好工作、生活與后事,坦然地離開人世。)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發(fā)展過程,患病后接受的診療手段既有醫(yī)治患者積極的一面,也可能給患者帶來痛苦、危險、經濟壓力等消極的一面。而且每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一,因此,醫(yī)護人員及家屬均應重視癌癥患者的知情需求,尊重患者自己的決定,讓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這樣有利于治療和康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誤區(qū)3、堅強的患者不存在心理問題我們在癌癥康復工作中通過與大量患者的密切接觸發(fā)現,其實很多表面堅強樂觀的患者,同時也存在許多深層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矛盾,外在的強大只是一種表象,內在的問題如果沒有暴露或被有意隱藏,得不到有效地調整,會影響康復的結局。癌癥是一類對身心和社會功能產生影響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各種治療的副作用都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恐懼、擔心、抑郁、失眠、社交回避及某些軀體癥狀等,有些問題對康復的影響卻是隱而未現的,如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對不良事件的認知問題、生死問題等等。心理咨詢不僅僅是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應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采用專業(yè)的心理學技術,處理各類與心理有關的軀體、社會問題,促進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美滿,改善人際溝通,提高生活質量。誤區(qū)4、只有病人存在心理問題我們在門診和科普宣傳活動中,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量表篩查發(fā)現的家屬心理問題甚至高于患者,而家屬主動表達需要心理輔導與心理支持的比例也高于患者:在心理量表篩查(124例)中發(fā)現,33.9%的患者(42/124)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21.8%,27/124)或焦慮(13.7%,17/124),2例患者焦慮與抑郁并存;其中,64.3%的患者(27/42)否認自己需要心理輔導;家屬(87例)的抑郁或焦慮陽性率59.8%(52/87),高于患者(P<0.001);其中,71.2%的家屬(37/52)認為自己需要心理輔導,也遠遠高于患者(P<0.001)。這說明,在癌癥的治療與康復階段,同樣不能忽視家屬的心理支持。3、國內外對比西方國家的心理咨詢業(yè)開展得比較早,也發(fā)展得比較成熟。在腫瘤患者的身邊,除了醫(yī)生和護士以外,往往還有心理醫(yī)生及心理工作者,在美國的某些癌癥中心,配備的心理支持工作者的人數甚至超過了患者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西方醫(yī)學對癌癥心理干預的重視程度要超過我們。東西方癌癥患者由于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二者在面對心理咨詢時的態(tài)度和選擇的方法也不同,中國的癌癥患者更傾向于表現為含蓄、逃避、掩蓋,對心理咨詢仍然比較陌生,或者想要尋求幫助,但找不到合適的機構或醫(yī)生,能解決的問題有限等等。在國外,心理干預的方法除了各類心理技術基礎上的個體咨詢以外,還包括團體咨詢、家庭咨詢、冥想等形式。目前,我們在癌癥康復治療中,采用個體咨詢與團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音樂、繪畫、講述個人感受、視頻資料討論、情景劇、放松訓練、催眠等等多種形式,幫助參加康復培訓的患者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師的幫助下,積極調整心態(tài),解決心理問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4、如何進行心理康復1)通過測評和與心理師的交談,發(fā)現心理問題;2)學習一些心理知識與方法,調整情緒,緩解癥狀;3)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建立咨詢關系,獲得心理支持;4)參加由心理師組織的癌癥患者的康復小組,通過定期開展的團體活動,在小組中分享交流經驗、獲得理解、支持與心理成長;5)尋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與幫助;6)運動、唱歌、跳舞等活動可以改善情緒;7)芳香治療:改善軀體癥狀和心情,放松精神,獲得呵護,緩解焦慮情緒、失眠癥狀等;8)由于癌癥發(fā)生發(fā)展導致的心理問題,可通過與臨床醫(yī)生的充分溝通,獲取治療信息,增加自我控制感,緩解不良情緒。等等。結語:腫瘤患者從確診直至整個治療過程的前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和反應,常表現為否認、委屈、恐懼、悲傷、絕望、焦慮、抑郁等,有的患者甚至因恐懼或絕望而拒絕治療。這些心理狀態(tài)通??呻S著時間的延長和治療的進行而逐漸趨于平和。但是如果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可能影響患者的飲食、睡眠,進而影響機體狀態(tài)和免疫力,必將對腫瘤的治療和患者的康復產生不良影響。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堅定的信念源于內心世界對生活的豐富體驗與感悟。人的一生總有或大或小的風浪伴隨,也許是疾病、也許是其他生活事件的突然出現、也許是工作或生活上的困境,都有可能將我們從正常的心境拋入無邊的黑暗。當我們在困境中摸索前行時,心理支持猶如一盞明燈,可以為我們照亮腳下的路,避免了在磕磕絆絆中的傷害和傷痛。腫瘤患者、親密照顧者和家人在抗癌的征途上,都需要彼此的理解、扶持、包容和愛。心與心的貼近甚至比一劑良藥更能帶給病中的他(她)無限溫暖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