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專家

肺不張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手術后氣胸,肺不張是怎么回事,如果住院期間沒有調整好,以后會不會留下后遺癥?如果您或您身邊的朋友在手術后遭遇氣胸或肺不張,這篇科普文章將為您提供詳盡的解釋,讓您充分理解這兩種并發(fā)癥的成因、影響以及如何避免或減少可能的后遺癥。問題來源于我的一個群友,他們去國外做了肺癌手術,本來很成功,結果卻因為氣胸,做了幾天閉式引流,復查又發(fā)現(xiàn)了肺不張,緊張壞了,跟醫(yī)生交流英文又不夠順暢,線上跟我交流了多次,大概過了兩周才緩解。一、理解氣胸與肺不張1.氣胸氣胸是指氣體進入胸膜腔,導致肺部與胸壁之間出現(xiàn)非正常的氣體積聚。手術后氣胸的發(fā)生,通常與以下因素有關:醫(yī)源性損傷:手術過程中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傷肺組織或胸膜,導致氣體逸入胸膜腔??人?、深呼吸或劇烈活動:手術后肺部敏感,上述動作可能引起肺泡破裂,誘發(fā)氣胸。原有肺部疾病:如肺大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手術后發(fā)生氣胸的風險更高。2.肺不張肺不張是指部分或全部肺葉未能充分擴張,通氣不足,導致肺實質萎陷。手術后肺不張常見原因包括:麻醉與手術影響:麻醉藥物及手術體位可能導致肺部萎陷,手術后初期肺功能減弱。痰液堵塞或分泌物過多:手術后咳嗽反射減弱,痰液排出困難,易導致支氣管阻塞,引發(fā)肺不張。胸腔引流管位置不當:引流管壓迫肺組織或妨礙肺擴張,可能誘發(fā)肺不張。二、氣胸與肺不張的影響1.短期影響呼吸困難:氣胸與肺不張均會導致肺部氣體交換受阻,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氣短等癥狀。胸痛:氣胸患者常感胸部尖銳疼痛,肺不張則可能引起鈍痛或胸悶。心肺功能下降:肺部功能受損,可能引發(fā)低氧血癥、心率加快等,嚴重時需氧療或機械通氣支持。2.長期影響(后遺癥)如果住院期間氣胸與肺不張未能得到有效調整,可能遺留以下后遺癥:肺功能減退:長期肺不張可能導致肺組織結構破壞、肺順應性下降,影響長期肺功能。反復感染:肺不張區(qū)域易滋生細菌,增加肺部感染風險,可能導致反復發(fā)作的肺炎、支氣管炎。慢性呼吸系統(tǒng)癥狀:如持續(xù)性咳嗽、氣促、胸悶等,影響生活質量。心理影響:長期病痛折磨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三、預防與減少后遺癥的策略1.住院期間積極治療胸腔閉式引流:對于氣胸,可通過放置胸腔引流管排出積氣,促使肺復張。物理治療與呼吸鍛煉:如深呼吸練習、咳嗽排痰訓練、體位引流等,促進肺擴張,減少分泌物積聚。抗生素應用:預防和治療可能的肺部感染。疼痛管理:有效控制疼痛,有利于患者積極參與康復活動。2.出院后持續(xù)康復定期復查:遵醫(yī)囑定期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監(jiān)控肺部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問題。長期肺康復計劃:包括呼吸肌鍛煉、耐力訓練、健康教育等,改善肺功能,增強體質。生活習慣調整:戒煙、避免空氣污染、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利于肺部健康。心理支持:如有需要,尋求心理咨詢或參加患者支持團體,應對可能的心理困擾。結語手術后遭遇氣胸與肺不張,無疑是康復道路上的一道坎坷。理解這兩種并發(fā)癥的成因、影響以及如何科學應對,有助于患者及家屬理性面對、積極配合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請記住,您并不孤獨,醫(yī)療團隊、家人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愛始終伴隨左右。只要堅定信心,堅持科學康復,定能跨越難關,迎接健康的明天。本文旨在為您提供全面、易懂的科普知識,但具體的診療措施應遵從醫(yī)生的專業(yè)建議。祝您或您的親人早日康復,生活美好!
一文帶你了解支氣管鏡以及常見問題的解答支氣管鏡檢查是怎么回事?支氣管鏡檢查是將細長的支氣管鏡經鼻或口腔插入患者的下呼吸道、氣管或支氣管,直接觀察氣管、支氣管黏膜及管腔變化,可發(fā)現(xiàn)其內的潰瘍、炎癥、出血灶、肉芽腫、異物以及支氣管狹窄、阻塞、憩室等。用于觀察各段支氣管是否存在病變,同時可進行病理學、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以協(xié)助發(fā)現(xiàn)早期病變,明確診斷,針對性的治療方式。另外現(xiàn)在針對氣道良惡性狹窄,還可開展經支氣管鏡冷、熱消融手術及支架置入術等介入治療手術,以緩解患者癥狀,為后續(xù)治療爭取機會。 哪些人需要做支氣管鏡檢查?不明原因的咯血;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懷疑有支氣管結核、氣道良性和惡性腫物、異物吸入等情況; 不明原因的聲音嘶啞; 懷疑有基礎疾病的肺炎患者(如腫瘤致氣道阻塞)或將肺炎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如肺結核); X線或CT檢查異常者,例如發(fā)現(xiàn)肺不張、肺部塊影、阻塞性肺炎、肺部彌漫性病變、肺門或縱膈淋巴結腫大、支氣管狹窄等; 臨床已確診的肺癌手術治療前的評估; 胸部外傷時,支氣管鏡檢查??稍u估氣管支氣管裂傷或斷裂; 可明確診斷有無食管氣管瘺; 不明異常癥狀者可咨詢醫(yī)師,針對不同病癥具體診斷。 總結起來,能發(fā)揮支氣管鏡觀察/處理腔內病變和留取下呼吸道標本優(yōu)勢的情況都可以成為適應癥。 支氣管鏡還能干什么?支氣管鏡除了上述的作用外,它還可以對肺里面的病灶進行治療。如: 取出支氣管異物; 清除氣道內痰液; 在支氣管鏡引導下氣管插管; 經支氣管鏡置入支架治療氣道良惡性狹窄。 支氣管內局部止血; 對肺內腫瘤進行激光、消融、冷凍等治療。 哪些情況不能做支氣管鏡?支氣管鏡檢查術應用至今,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無絕對禁忌癥,其相對禁忌癥范圍亦日趨縮小。但下列情況行支氣管鏡檢查術時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顯著高于一般人群,檢查前應慎重權衡利弊。 1. 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內不建議行支氣管鏡檢查術;急性心肌梗死后4~6周內若需行支氣管鏡檢查術,建議請心內科醫(yī)生會診。 2. 活動性大咯血時行支氣管鏡檢查術風險較高,若必須行支氣管鏡檢查術時,應做好建立人工氣道及急救準備,以應對出血加重可能導致的窒息。 3. 血小板計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