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線
首頁
找專家
找醫(yī)院
查知識
問診
掛號
登錄
|
注冊
消息
工作站
個人中心
聯(lián)系客服
當前位置:
好大夫在線
>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
推薦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已收藏
+收藏
公立
三甲
綜合醫(yī)院
主頁
介紹
科室列表
推薦專家
患者評價
問診記錄
科普號
義診活動
推薦專家
疾?。?
脊柱結核
醫(yī)院科室:
不限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吳小濤
主任醫(yī)師
教授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 脊柱外科
腰椎管狹窄 1票
擅長:脊柱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是頸椎病、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手術,尤其擅長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
專業(yè)方向:
脊柱外科
主觀療效:暫無統(tǒng)計
態(tài)度:暫無統(tǒng)計
在線問診:
未開通
預約掛號:
未開通
疾病病友推薦度
3.0
暫無
查看詳情
搜索
搜索結果:未搜索到相關疾病
不限
內科
外科
婦產科學
兒科學
其他科室
熱門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管狹窄
頸椎病
脊柱骨折
骨折
手外傷
G
關節(jié)痛
骨肉瘤
骨質疏松
J
肩關節(jié)損傷
肩周炎
筋膜炎
脊柱結核
脊柱腫瘤
R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X
膝關節(jié)損傷
Y
腰部疾病
腰痛
Z
足部骨折
脊柱結核其他推薦醫(yī)院
查看全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八醫(yī)學中心
沈陽市第十人民醫(yī)院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脊柱結核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總論
?單純病灶灌注沖洗局部化療治療脊柱結核的原理:?1.?直接清除病原體和壞死組織:灌注沖洗可以有效地將病灶內的結核菌、膿液、干酪樣壞死物質等直接沖出體外,減少了病原體的數(shù)量和毒性物質的積聚。2.?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局部化療使抗結核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能夠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增強了對結核菌的殺滅作用。相比全身用藥,局部給藥更集中地針對病灶,提高了治療效果。3.?改善局部微環(huán)境:沖洗有助于去除炎癥介質和代謝廢物,改善病灶局部的微環(huán)境,促進正常組織的修復和再生。4.?損傷較小:局部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對患者身體的影響較小,尤其對于病情不太嚴重的患者,降低了麻醉相關的風險和并發(fā)癥。5.?針對性治療:由于是針對病灶進行的直接治療,能夠更精準地作用于病變部位,減少了對全身其他器官的潛在副作用。6.?促進炎癥消退:減少了局部的炎癥刺激,有助于控制炎癥反應,減輕組織水腫和破壞,加速病情的恢復。7.?便于多次操作:對于病情需要多次治療的情況,這種方法相對簡便易行,患者的耐受性較好。?這種治療方法通常適用于病情不太嚴重、病灶相對局限、患者身體狀況較好的情況。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結合其他治療手段,以確保治療效果。筆者認為病情不太嚴重的脊柱結核:大致的病情是脊髓損傷分級在ASIAC以下。后突畸形一般低于30度左右。?傳統(tǒng)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原則:?1.?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這是脊柱結核治療的基礎。在術前、術后都需要進行規(guī)范、足量、聯(lián)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以控制結核桿菌的繁殖和殺滅結核桿菌,預防結核的復發(fā)和擴散。2.?徹底清除病灶:通過手術盡可能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包括死骨、膿腫、干酪樣壞死組織、肉芽組織等,以減少結核桿菌的殘留,促進愈合。3.?解除神經壓迫:如果結核病灶導致了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引起神經功能障礙,手術時應解除神經壓迫,恢復神經功能。4.?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脊柱結核可能會破壞脊柱的結構,導致脊柱不穩(wěn)定。手術中需要通過內固定、植骨融合等方法重建脊柱的穩(wěn)定性,防止脊柱畸形的進一步發(fā)展。5.?個體化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結核病變的部位、范圍、嚴重程度以及有無并發(fā)癥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和手術方式。?脊柱結核的外科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遵循上述原則,以達到治愈疾病、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參考文獻:?1.?王自立.脊柱結核手術治療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97-100.2.?金大地.脊柱結核治療若干問題探討[J].脊柱外科雜志,2005,3(3):186-188.3.?瞿東濱,金大地.正確認識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18(8):565-567.4.?馬遠征,薛海濱.脊柱結核的外科治療策略[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2):232-237.?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原則?1.?有效抗結核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規(guī)范使用抗結核藥物是關鍵。術前、術后均需進行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以控制結核桿菌的活動,防止病情惡化和復發(fā)。2.?精準定位與有限干預:通過先進的影像學技術,如CT、MRI等,精確確定結核病灶的位置和范圍,實施有限的、針對性的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最大程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3.?最小創(chuàng)傷清除病灶:在保證傳統(tǒng)清除結核病灶的基礎上,采用了創(chuàng)傷較小的手術方式和器械,減少手術切口、組織剝離和出血,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我們主要使用脊柱內鏡對病灶進行精準清創(chuàng)。如果條件有限,患者沒有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早期腰椎結核或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僅僅使用介入治療的方法,單純進行病灶引流。4.?保護脊柱穩(wěn)定性:在清除病灶的同時,注意保護脊柱的正常結構和穩(wěn)定性,避免因手術操作導致脊柱過度失穩(wěn),必要時進行適當?shù)慕浧裙潭ɑ蛑补侨诤稀?.?解除神經壓迫:若存在神經受壓的情況,應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解除壓迫,恢復神經功能。6.?術后密切隨訪:術后對患者進行密切的隨訪觀察,包括癥狀改善情況、影像學復查、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微創(chuàng)脊柱結核治療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由經驗豐富的醫(yī)療團隊進行綜合評估和決策,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參考文獻:1.?張西峰,王巖,劉鄭生,等.局部持續(xù)灌注沖洗在脊柱結核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4):252-254.2.蔣衛(wèi)平,冼偉,楊曉明.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臨床研究[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8,28(12):1107-1112.3.張強,趙昌松,李鑫,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7,97(31):2422-2426.4.?李力韜,馬遠征,李大偉,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臨床應用[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11):953-957.5.?許勇,陳衛(wèi),鐘瓊,等.經皮內鏡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脊柱結核的療效觀察[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10):927-932.6.?劉新宇,原所茂,田永昊,等.經皮椎間孔鏡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治療早期脊柱結核的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2):170-175.??傳統(tǒng)病灶清除術是脊柱結核治療的基本原則:?脊柱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脊柱感染性疾病,結核病灶內通常存在大量的結核菌、干酪樣壞死組織、膿液以及死骨等。首先,清除病灶能夠直接去除致病源。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是導致炎癥反應和組織破壞的根本原因。通過手術徹底清除這些結核病灶,可以顯著減少體內的結核菌數(shù)量,降低細菌負荷,有助于控制感染的進展。其次,清除壞死組織和膿液有助于減輕局部的炎癥反應。這些壞死物質是炎癥持續(xù)存在和擴散的重要因素,清除它們可以改善局部的微環(huán)境,促進組織的修復和愈合。再者,去除死骨能夠預防死骨成為新的感染灶。死骨無法參與正常的新陳代謝和修復過程,容易滋生細菌,導致感染難以控制和復發(fā)。此外,病灶清除術還可以解除脊髓和神經的受壓。在脊柱結核的發(fā)展過程中,膿液、死骨和肉芽組織可能會壓迫脊髓和神經,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及時清除病灶,解除壓迫,能夠恢復神經功能,避免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傊≡钋宄g是脊柱結核治療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去除致病因素、減輕炎癥、預防感染擴散、解除神經受壓,為后續(xù)的治療和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是脊柱結核綜合治療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脊柱結核外科手術治療的風險包括:?1.?術中出血:手術區(qū)域血管豐富,可能導致大量出血,影響手術視野和患者生命體征。2.?神經損傷: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意外損傷脊髓、神經根等,導致感覺、運動功能障礙。3.?感染擴散:若病灶清除不徹底或術后護理不當,可能導致結核感染擴散,病情加重。4.?內固定失?。喝鐑裙潭ㄋ蓜印嗔训?,影響脊柱穩(wěn)定性的重建。5.?腦脊液漏:手術中損傷硬脊膜,引起腦脊液漏,可能導致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6.?植骨不融合:影響脊柱的融合和穩(wěn)定性。7.?術后并發(fā)癥:如深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8.?矯正角度丟失:脊柱畸形矯正效果不佳或術后再次出現(xiàn)畸形。?參考文獻:?1.?秦世炳.重視脊柱結核術后復治的原因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9):905-907.2.?董偉杰,秦世炳,蘭汀隆,等.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8):638-643.3.?張強,洪磊,鄒海波,等.脊柱結核手術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10):900-905.4.?許建中.對脊柱結核手術并發(fā)癥的認識與預防[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6):481-483.5.?宋滇文,賈連順,袁文.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現(xiàn)狀與問題[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5):367-369.6.?唐煥章,徐皓,符臣學,等.脊柱結核外科治療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19(11):817-821.7.?王傳慶.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其處理[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15):1136-1138.8.?瞿東濱,金大地.脊柱結核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03,23(5):306-309.??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應用優(yōu)勢包括:1.?創(chuàng)傷小:對患者身體的損傷較小,術后恢復快,減少了手術帶來的痛苦。2.?出血少:降低了術中出血的風險,減少了輸血的需求。3.?最小創(chuàng)傷清除病灶:脊柱內鏡的手術方式和器械,減少手術切口、組織剝離和出血,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有的患者僅僅使用介入治療的方法,單純進行病灶引流和局部化療。4.?感染風險低:較小的切口和更少的組織暴露有助于降低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5.?早期活動:患者能夠更早地進行功能鍛煉和恢復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6.?美觀性好:切口小,術后疤痕不明顯,更符合患者的美觀需求。?參考文獻:?1.?王自立,施建黨,金衛(wèi)東,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臨床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5):539-544.2.?趙晨,楊立利,陳華江,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療效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4(10):873-878.3.?王傳慶.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1):919-922.4.?李勇,鐘家云,趙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應用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8):3152-3154.5.?張宏其,郭超峰,唐明星,等.單純經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結核[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12):1168-1173.??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操作流程:?1.?術前評估:通過影像學檢查(如X線、CT、MRI等)明確病變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手術耐受性。2.?定位:在影像引導下(如C型臂X光機、CT等)確定手術部位和穿刺路徑。3.?建立通道:通過小切口或經皮穿刺,建立到達病灶的工作通道。4.?病灶清除:使用特殊器械清除結核病灶,包括膿液、干酪樣壞死物質、死骨等。5.?局部化療:在病灶處放置抗結核藥物。6.?植骨融合(視情況而定):如果需要,進行植骨以促進脊柱融合和穩(wěn)定。7.?放置引流(視情況而定):在手術部位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積液和積血。8.?縫合切口:關閉切口,完成手術。?參考文獻:?1.?李宏偉,馬遠征,陳興,等.經皮椎間孔鏡下病灶清除置管引流治療脊柱結核[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10):1082-1087.2.?張強,趙昌松,李鑫,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7,97(31):2422-2426.3.?張西峰,王巖,劉鄭生,等.局部持續(xù)灌注沖洗在脊柱結核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4):252-254.4.?董偉杰,秦世炳,蘭汀隆,等.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8):638-643.5.?王傳慶.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1):919-922.?脊柱結核單純引流局部化療流程:?1.?術前準備:完善相關檢查,包括影像學檢查(如X光、CT、MRI等)以明確病灶位置、范圍和嚴重程度,評估患者身體狀況。2.?定位:通過影像學手段確定膿腫的位置和最佳穿刺點。3.?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4.?穿刺:在定位點進行穿刺,置入灌注引流管。5.?引流:連接引流裝置,使用異煙肼生理鹽水灌注持續(xù)或間斷沖洗引流膿液。6.?術后處理:觀察引流情況,定期復查,根據(jù)病情調整治療方案。?脊柱內鏡下病灶清除引流局部化療治療脊柱結核流程:?1.?術前評估:同單純灌注沖洗引流方法,充分了解病情。2.?體位與定位:患者取合適體位,借助影像學確定內鏡入口和工作通道位置。3.?建立通道:置入內鏡器械,建立工作通道。4.?內鏡下操作:在內鏡直視下,清除結核病灶組織(如膿液、壞死物質等),對周圍進行適當?shù)那鍎?chuàng)。5.?引流與沖洗:放置沖洗引流管,使用異煙肼生理鹽水灌注持續(xù)或間斷沖洗引流膿液。6.?術后管理:觀察患者癥狀和體征,處理可能的并發(fā)癥,定期復查評估療效。?參考文獻:?1.?張西峰,王巖,劉鄭生,等.局部持續(xù)灌注沖洗在脊柱結核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4):252-254.2.許建中.脊柱結核的治療進展[J].中國骨傷,2018,31(11):993-996.3.?王自立,施建黨,金衛(wèi)東,等.脊柱結核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5):539-544.4.?張強,趙昌松,李鑫,等.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10):1053-1056.5.?李力韜,馬遠征,李大偉,等.脊柱內鏡技術在脊柱結核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9):787-790.?降低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方法:?1.?術前充分評估:包括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結核病灶的范圍和嚴重程度、神經受壓情況等,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在充分理解脊柱疾病的基礎上,降低手術流程的復雜性,盡量做單純引流術和\或單純內鏡病灶清除灌注沖洗引流手術。盡量做局部麻醉手術或靜脈麻醉輔助手術。2.?提高手術技術:術者應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熟悉微創(chuàng)手術的操作要點和技巧,減少手術中的誤操作。3.?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手術中的感染,包括手術室環(huán)境的消毒、手術器械的滅菌、醫(yī)護人員的無菌操作等。4.?優(yōu)化圍手術期管理:如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控制基礎疾病、加強營養(yǎng)支持等,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5.?術后密切觀察和護理: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觀察傷口情況、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等。?參考文獻:?1.?張強,趙昌松,李鑫,等.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策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8,28(10):918-924.2.?王自立,施建黨,金衛(wèi)東,等.如何降低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的并發(fā)癥[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1):695-700.3.?董偉杰,秦世炳,蘭汀隆,等.脊柱結核外科治療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8):638-643.4.?許勇,陳衛(wèi),鐘瓊,等.降低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并發(fā)癥的策略探討[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18):3088-3090.5.?劉新宇,原所茂,田永昊,等.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處理[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21):1989-1992.?單純病灶引流灌注沖洗局部化療治療脊柱結核原理:?單純病灶引流灌注沖洗局部化療:-主要側重于通過引流清除膿液和局部化療藥物的應用來控制結核病灶,重點在于局部的抗感染治療。-對于脊柱穩(wěn)定性的考慮相對較少,適用于脊柱穩(wěn)定性未受到明顯影響或破壞較輕的患者。?單純病灶引流灌注沖洗局部化療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原理:?-不僅關注病灶的處理和抗感染,還著重于通過內固定來重建和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適用于存在一定程度脊柱不穩(wěn)或預計在病灶清除后可能出現(xiàn)脊柱不穩(wěn)的情況,以預防或矯正可能出現(xiàn)的脊柱畸形。?參考文獻:1.?王自立,施建黨,金衛(wèi)東,等.脊柱結核病灶清除單節(jié)段植骨融合內固定的治療策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7,27(10):865-870.2.?張強,趙昌松,李鑫,等.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10):1088-1092.3.?董偉杰,秦世炳,蘭汀隆,等.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J].中國防癆雜志,2016,38(8):638-643.4.?許建中.對脊柱結核手術并發(fā)癥的認識與預防[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6):481-483.??單純病灶引流灌注沖洗局部化療治療脊柱結核的適應人群:?1.?早期脊柱結核患者:病變相對局限,骨質破壞較輕,未出現(xiàn)嚴重的脊柱畸形和神經功能障礙。2.?身體狀況較差,難以耐受開放手術的患者:如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高齡或其他基礎疾病,微創(chuàng)手術對身體的創(chuàng)傷較小,更適合此類患者。3.?單純椎旁膿腫或較小的冷膿腫患者:通過單純引流灌注沖洗治愈這樣的患者。4.?經過規(guī)范抗結核藥物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但局部仍有病灶殘留或復發(fā)風險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適應人群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身體狀況、影像學表現(xiàn)等,由醫(yī)生進行綜合評估后確定。由于對脊柱感染認識觀念的不同,醫(yī)生的理念和手術經驗等原因,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概率差異很大。??局部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灌注沖洗引流局部化療治療脊柱結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精準治療: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能夠更精準地到達病變部位,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治療的準確性和有效性。2.?局部控制病灶:直接對脊柱結核病灶進行沖洗引流,可以有效地清除膿液、壞死組織和結核菌,降低局部細菌負荷,減少炎癥反應。3.?提高藥物濃度:局部化療能夠在病灶部位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增強對結核菌的殺滅作用,同時減少全身用藥帶來的副作用。4.?減壓與穩(wěn)定:脊柱內鏡下減壓可以解除神經受壓,恢復神經功能,同時沖洗引流有助于減輕病灶對脊柱結構的破壞,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5.?減少創(chuàng)傷:采用局部麻醉和微創(chuàng)手術,降低了手術的創(chuàng)傷程度,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減少了手術相關的并發(fā)癥。6.?局部麻醉相較于全身麻醉,能夠減少對患者整體生理機能的影響,降低麻醉風險。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7.個體化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脊柱結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和治療方案,實現(xiàn)個體化的精準治療。?這種治療理念旨在通過微創(chuàng)、精準、局部化療的治療手段,有效控制脊柱結核,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局部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具有以下優(yōu)勢:?1.?降低麻醉風險:局部麻醉對患者的全身生理影響較小,尤其對于身體狀況較差、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降低了因全身麻醉可能帶來的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等方面的風險。2.?減少創(chuàng)傷: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對周圍正常組織的破壞少,有助于患者術后更快地恢復,縮短住院時間。3.?術后疼痛輕:較小的切口和組織損傷使得術后疼痛相對較輕,患者能夠更早地進行活動和康復訓練。4.?早期康復:由于創(chuàng)傷小,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質量。5.?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相關的并發(fā)癥,如出血、感染、傷口愈合不良等。6.?經濟負擔相對較?。鹤≡簳r間短、恢復快,降低了醫(yī)療費用和患者的經濟負擔。7.?精準治療:在影像技術的引導下,能夠更精準地到達病灶部位,提高治療效果。8.?保留脊柱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脊柱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減少對脊柱穩(wěn)定性的影響。??局部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技術操作要點包括:?1.?術前評估:?-詳細的影像學檢查,如X線、CT、MRI等,以明確結核病灶的位置、范圍和脊柱結構的破壞情況。-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確定能否耐受局部麻醉和手術。2.?定位:?-借助影像學手段,如C型臂X光機或導航系統(tǒng),精準確定手術部位和進針路徑。3.?麻醉:?-選擇合適的局部麻醉藥物和方法,確保手術區(qū)域的麻醉效果充分,但又不影響患者的意識和生命體征。4.?切口與入路:?-設計小而精準的切口,選擇合適的入路,以最小的創(chuàng)傷到達病灶。5.?病灶處理:?-小心清除結核病灶內的膿液、干酪樣壞死組織、死骨等。-進行充分的沖洗引流,以減少結核菌殘留。6.?局部化療:?-放置雙腔灌注沖洗引流管,準確地將抗結核藥物注入病灶部位,確保藥物分布均勻。7.?止血與縫合:-仔細止血,避免術后血腫形成。-嚴密縫合切口,防止感染。8.?術后監(jiān)測:-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情況以及神經功能。9.?康復指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包括早期活動、功能鍛煉等。??全身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具有以下優(yōu)點:?1.?更徹底的病灶清除: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肌肉完全松弛,手術視野更清晰,有利于更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包括膿液、壞死組織、死骨等,從而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fā)風險。2.?精準的內固定:能夠更精確地放置內固定器械,為脊柱提供穩(wěn)定的支撐,有助于維持脊柱的正常序列和穩(wěn)定性,防止脊柱畸形的進一步發(fā)展。3.?減輕疼痛:通過穩(wěn)定脊柱結構,減輕因脊柱不穩(wěn)定導致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促進早期活動:內固定提供的穩(wěn)定性使患者能夠在術后更早地進行活動和康復鍛煉,減少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等。5.?改善神經功能:對于因脊柱結核導致神經受壓、出現(xiàn)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及時的手術減壓和內固定可以改善神經功能。6.?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合啾葌鹘y(tǒng)開放手術,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輕,減少了術中出血和術后傷口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7.?美觀效果好: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小,術后疤痕不明顯,對患者的外觀影響較小。8.?縮短住院時間:由于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患者的住院時間相對縮短,降低了醫(yī)療成本。?全身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可能存在以下手術風險:?1.?麻醉相關風險:包括對麻醉藥物的過敏反應、呼吸抑制、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等。2.?出血:雖然微創(chuàng)手術出血相對較少,但仍存在術中出血過多的可能,尤其是在處理血管豐富的部位時。3.?神經損傷: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對脊髓、神經根造成損傷,導致感覺異常、運動障礙等。4.?內固定相關問題:如內固定松動、斷裂、移位等,影響固定效果。5.?感染:盡管微創(chuàng)手術感染風險相對較低,但仍存在術后傷口感染或結核病灶擴散導致的深部感染。6.?腦脊液漏:在手術中如果損傷硬脊膜,可能會引起腦脊液漏。7.?植骨融合失?。喝绻M行了植骨融合術,可能會出現(xiàn)植骨不融合的情況。8.?血管損傷:可能會損傷鄰近的大血管,導致嚴重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9.?相鄰節(jié)段退變:內固定術后可能會導致相鄰脊柱節(jié)段的應力改變,加速其退變。10.?結核復發(fā):如果結核病灶清除不徹底,或者術后抗結核治療不規(guī)范,可能會導致結核復發(fā)。需要注意的是,手術風險并非一定會發(fā)生,醫(yī)生會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細評估,術中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降低風險。?全身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通常適用于以下患者:?1.?脊柱穩(wěn)定性受到明顯破壞的患者:如出現(xiàn)脊柱椎體嚴重破壞、塌陷,導致脊柱失去正常的生理曲度和穩(wěn)定性。2.?有神經受壓癥狀的患者:例如出現(xiàn)下肢麻木、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表明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壓迫,需要及時減壓并穩(wěn)定脊柱。3.?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經過規(guī)范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但病情仍持續(xù)進展,結核病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4.?脊柱后凸畸形明顯的患者:嚴重的后凸畸形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需要手術矯正。5.?多節(jié)段脊柱結核患者:病變范圍較廣,單純藥物治療難以控制,需要手術干預。6.?預計脊柱結核治愈后仍可能殘留脊柱不穩(wěn)的患者:提前進行內固定手術以預防后期的脊柱失穩(wěn)。7.?身體狀況能夠耐受全身麻醉和手術的患者:患者心肺功能等基本情況較好,能夠承受手術帶來的應激和創(chuàng)傷。?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手術適應證應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由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綜合評估后確定。?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治療后恢復正?;顒拥臅r間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治療后恢復正常活動的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明顯的疼痛,一般術后術后當日即可正常生理活動,比如室內生活性活動,短暫床鋪周圍活動。如果患者較為年輕、身體狀況良好、結核病情較輕、手術順利且術后恢復良好,可能在3個月左右就能逐漸恢復正?;顒?,但活動量和強度仍需循序漸進地增加。然而,如果患者年齡較大、基礎健康狀況較差、結核病灶范圍廣泛、合并其他并發(fā)癥或者術后恢復不理想,恢復時間可能會延長,可能需要4-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正?;顒印T诨謴推陂g,患者需要嚴格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和復查,以確保脊柱的穩(wěn)定性和功能的恢復。?脊柱結核患者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禁忌:?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腸道,影響營養(yǎng)吸收和身體恢復。2.?減少油膩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此類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增加胃腸負擔。3.?限制高糖食物:過多的甜食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影響身體的代謝和恢復。4.?避免生冷食物:如冷飲、生魚片等,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影響營養(yǎng)攝入。5.?控制腌制食物:如咸菜、腌肉等,因其含鹽量高,可能影響水鈉平衡和血壓。6.?減少酒精攝入:酒精可能影響肝臟功能,干擾藥物代謝和身體的康復。?同時,患者應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富含蛋白質(如雞肉、魚肉、豆類)、維生素(新鮮蔬菜和水果)和礦物質(如牛奶、堅果)的食物,以促進傷口愈合和身體恢復。飲食的調整應根據(jù)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醫(yī)生的建議進行。??脊柱結核手術治療后的復查項目通常包括以下內容:?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了解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的情況,評估是否有感染、貧血等。-紅細胞沉降率(ESR)和C反應蛋白(CRP):有助于判斷結核的炎癥活動情況。-肝腎功能檢查:監(jiān)測抗結核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或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T-SPOT.TB):輔助評估結核的控制情況。2.?影像學檢查:?-X線:觀察脊柱的整體形態(tài)、內固定的位置以及脊柱的序列是否正常。-CT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脊柱的骨性結構,了解病灶的愈合情況、有無死骨殘留、內固定是否穩(wěn)定等。-MRI檢查:對于評估脊髓和神經根的受壓情況、軟組織的恢復情況較為敏感。3.?神經功能評估:通過體格檢查,評估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以及大小便功能,了解神經恢復情況。4.?傷口檢查:觀察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有無紅腫、滲液、竇道形成等。5.?藥物副作用評估:詢問患者服用抗結核藥物期間的癥狀,如有無惡心、嘔吐、視力變化、耳鳴等,以評估藥物副作用。?復查的時間間隔和具體項目通常根據(jù)患者的恢復情況,由醫(yī)生在每次復查時確定。?在脊柱結核手術治療后,以下運動有助于康復,但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jù)個體恢復情況逐步進行:?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預防肺部感染,特別是在術后早期臥床期間。2.?四肢關節(jié)活動:如屈伸肘、腕關節(jié),屈伸膝關節(jié),旋轉踝關節(jié)等,能預防四肢關節(jié)僵硬和肌肉萎縮。3.?直腿抬高練習:仰臥位,伸直下肢并抬高,可增強下肢肌肉力量,防止神經根粘連。4.?五點支撐法:仰臥位,以雙足、雙肘和頭部為支點,將臀部抬起,能鍛煉腰背肌力量。5.?三點支撐法:仰臥位,雙臂置于胸前,以頭和雙足為支點,將身體抬起。6.?飛燕式:俯臥位,雙臂和雙腿伸直并向上抬起,形似飛燕,強化腰背肌功能。7.日常的生活活動是最重要的康復訓練:比如:起床的動作,日常生活強度的步行,衛(wèi)生間的個人衛(wèi)生動作,圍繞生活場地周圍的力所能及的活動,是康復期間首先要完成的鍛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開始運動的時間、運動的強度和頻率應根據(jù)個人的恢復狀況而定。在進行運動康復時,如果出現(xiàn)疼痛、不適或其他異常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咨詢醫(yī)生。?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治療后開始運動康復的時間脊柱結核微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治療后開始運動康復的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取決于患者的恢復情況。一般來說,在術后1-2周左右,如果患者恢復良好,傷口沒有明顯疼痛和滲出,可以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床上四肢關節(jié)活動和呼吸訓練。術后4-6周,若復查顯示內固定穩(wěn)定、脊柱融合情況良好,患者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逐漸增加運動量,開始進行直腿抬高練習等。大約3個月左右,如果恢復順利,經過醫(yī)生評估,可以進行一些更具強度的腰背肌鍛煉,如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等。但需要強調的是,每個患者的病情和身體恢復能力不同,具體開始運動康復的時間應嚴格遵循醫(yī)生的建議。??????
呂昕剛醫(yī)生的科普號
除了肺結核,身體上還有哪些部位會出現(xiàn)結核?
結核病是一大類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約占全部結核病的90%,除此之外,身體上的其他部位和器官也會出現(xiàn)結核,如出現(xiàn)在胸膜的叫結核性胸膜炎,出現(xiàn)在腹膜的叫結核性腹膜炎,出現(xiàn)在腦膜的叫結核性腦膜炎,出現(xiàn)在頸部淋巴結的叫頸淋巴結結核,出現(xiàn)在腎臟的叫腎結核,出現(xiàn)在腸道的叫腸結核,出現(xiàn)在腰椎的叫腰椎結核等等,這些除了肺結核的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統(tǒng)稱肺外結核。相對于肺結核,所有肺外結核的傳染性微乎其微,因此,不需要在專門的結核病醫(yī)院進行治療。
李勇年醫(yī)生的科普號
頸椎結核
治療前患者慢性腎功能衰竭,長期依靠透析治療維持,于去年夏秋季出現(xiàn)頸部疼痛并逐漸加重,疼痛不能忍耐就診,行CT掃描見頸椎椎體破壞感染可能,住院內科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考慮結核感染,轉科手術;一期給予患者頸椎前路手術,術后患者護理不當?shù)怪聝裙潭ㄊ?,二期只能選擇后前路內固定,只有頸椎椎弓根螺釘固定一種選擇,且患者左側頸椎椎弓根解剖學條件不佳,只能右側使用頸椎椎弓根螺釘左側使用側塊螺釘加強。治療中術中使用了術前定制的3D打印的摸具和導板輔助頸椎椎弓根釘?shù)闹萌?,前路內固定失敗后釘孔已經無法使用前路鋼板只能調整方向后放置治療后治療后2月術后兩月復查平片位置滿意,擬術后4月來院復查并掃描CT觀察骨融合情況
胡雅斌醫(yī)生的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