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盛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 兒內科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因為有傳染性且有發(fā)展成重癥的可能性,有時會引起家長朋友們特殊的焦慮。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到底可不可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我經常和家長朋友們說:手足口病,既是個真老虎,又是一個紙老虎。說它是真老虎,因為:1.有個別孩子會發(fā)展成重癥手足口,甚至威脅到生命2.傳染性強3.沒有特效藥物說它是紙老虎,因為:1.大多數還是自己慢慢好起來的,變成重癥的幾率遠遠小于自然好轉的幾率2.大多數還是比較輕的病例3.有相關的疫苗:有EV71病毒疫苗,強烈建議給自己家孩子接種這個疫苗,減少得手足口病特別是重癥手足口病機會。什么情況我們就要懷疑有手足口???手上、腳上、嘴巴里(有時還可以在臀部、肘部)出現紅點點或小皰什么情況要警惕“重癥”手足口?。砍掷m(xù)高熱不退、精神差、頻繁嘔吐、易驚嚇、手腳抖動、無力、呼吸心跳明顯增快、明顯出冷汗有專門的有效殺引起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病毒的藥物嗎?很遺憾,迄今并沒有特效殺病毒藥。因此,不推薦使用任何抗生素(頭孢類、青霉素婁、阿奇霉素等等)。不推薦使用利巴韋林,又叫病毒唑(沒有很好的證據證實其有用,而副作用強烈)。不推薦使用干擾素。不推薦使用任何中成藥和中草藥(沒有靠譜的證據證實有用,而副作用客觀存在)。各種噴喉藥物也沒有證據證實有效。那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該如何治療呢?“等待療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等待療法”,也就是大多數自己慢慢會好?!坝^察療法” 要關注有沒有變成“重癥”的手足口的可能,比如精神很差,手發(fā)抖,抽搐,呼吸急促,臉色發(fā)青發(fā)紫?!爸С织煼ā?我們還能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的主觀感受好一點。比如如果發(fā)熱了就合理使用退熱藥進行降溫。發(fā)熱處理已經有很多新進展,比如物理降溫已經徹底退出治療舞臺,比如再也不是按體溫度數高低來決定是否使用退熱藥,具體護理知識可以參考我寫的另一篇科普文章《小兒發(fā)熱(發(fā)燒)怎么辦》。因為咽峽部的皰疹或者潰瘍,兒童進食會比較疼痛和困難。我們大人都有口腔潰瘍的體驗:一兩個口腔潰瘍都會讓我們大人痛得不得了,而這一次孩子的咽峽部位往往有七八個甚至更多的潰瘍!建議進食比較軟的食物或者流質,同時食物要涼一點或者冷一些,而不要溫熱的(比如家長經常會給孩子吃的熱粥事實上會讓孩子覺得咽喉很痛)。比如冷飲、冷牛奶、略涼的粥可能更加適合。其他沒有太多的飲食禁忌。我建議不要給孩子太多預設的忌口,只要孩子愿意吃,各種食物都要提供給孩子吃,平衡的飲食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如果孩子進食進液量太少了,就可能需要就診請專業(yè)的醫(yī)生評估是否需要輸液治療。請注意,不是輸抗生素,而是補充液體和能量。血常規(guī)白細胞高或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是混合細菌感染嗎?需要使用抗生素嗎?大多數不代表細菌感染,無需使用抗生素。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明確的病毒感染。這個病毒感染的血常規(guī)表現非常像細菌,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很高,C反應蛋白(CRP)也會很高。這些數據只說明病毒感染還很嚴重,疾病高峰炎癥高峰還沒有過去,請密切觀察有沒有抽搐、手抖、精神差、頻繁嘔吐、頭痛、呼吸急促等重癥的表現。這些數據不說明有細菌感染,無需使用任何抗生素。皰疹性咽峽炎是怎么回事?僅僅有咽峽部位(也就是咽喉深部)的皰疹或潰瘍,而沒有手、足、肛周的皮疹,我們給孩子的診斷就不叫手足口病,而叫“皰疹性咽峽炎”。事實上,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大類病毒引起的疾?。耗c道病毒,常見的有EV71病毒和柯薩奇A16病毒。這兩個疾病的治療原則一模一樣(其實壓根兒可以算同一個疾病,因為害我們孩子的兇手是同一類病毒)。總結一下:一,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處理原則一模一樣二,大多數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會順利好轉,除退熱藥處,不推薦使用任何藥物(包括抗毒素、各科抗病毒藥、各種噴喉劑和各位中成藥中草藥)三,飲食護理上注意給涼一點、冰一點的飲食以減輕孩子的咽喉部的疼痛。不要預設飲食忌口,盡量保持飲食平衡。實在吃喝太少請醫(yī)生當面評估一下是否需要靜脈補液。四,血常規(guī)和C反應蛋白升高不代表混合細菌感染,是這個病毒的特殊表現,無需使用抗生素。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fā)到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遠離誤區(qū),接受更科學的醫(yī)學理念! 聯系方式: 葉盛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兒童重癥監(jiān)護室(PICU)副主任 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半天和每周五全天,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濱江新院區(qū),發(fā)熱呼吸道專家門診。 (可以通過浙大兒院APP、撥打電話114或12580或96365、登錄浙江在線網、浙江生活365網可以免費預 約7天內的號子。在出診日前夜、出診日當天早上07:30都還會有少量號源。) 網上在線咨詢方法: 1.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和我保持聯系,以減少跑醫(yī)院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2.“電話問診”,由我本人接聽電話,直接而高效。 3.“視頻問診”也很方便,能更直觀地互動,提供更完整孩子信息。 4.“私人醫(yī)生”:我還提供私人醫(yī)生服務項目,提供無限次圖文咨詢和電話咨詢服務。 以上內容如有不清楚的細節(jié),可點擊“我”~“聯系醫(yī)助”給網站留言咨詢 個人簡介: 葉盛,浙江大學醫(yī)學博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PICU)副主任,急診科副主任。加拿大BC兒童醫(yī)院訪問學者—知名兒科全科醫(yī)生。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分會急診/重癥學組副組長,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災害兒科學組委員,急救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兒童重癥分會呼吸重癥及機械通氣專委會委員。2003年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獲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9年參加“中國-加拿大兒科急診高級醫(yī)生培訓合作項目”,其中2008年至2009年出國在加拿大溫哥華BC兒童醫(yī)院高級臨床培訓。 參與《中國0-5歲兒童不明原因發(fā)熱指南》外審修訂。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省廳局級科研項目7項,發(fā)表論文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1篇。從事本科教學、留學生教學及臨床教學多年。2017年12月17日
63898
17
102
-
劉靜主任醫(yī)師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感染科 手足口病,別慌孩子吃飯時喊“嘴巴疼”,手心、腳底莫名地長了些許紅點。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去醫(yī)院一看,才知道原來是“手足口病”。但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病,是怎么患上的?該如何治療和居家護理呢?文/ 劉靜(湖南省兒童醫(yī)院感染科主任醫(yī)師)編輯/平燕婷診室來了手足口病小患者某天診室來了一位1歲半的小寶寶,媽媽告訴醫(yī)師,孩子昨晚老睡不安穩(wěn),早晨起來不愛到處走動了,還有些發(fā)熱、流口水,手足心有小紅疹,醫(yī)師檢查發(fā)現口腔也有皰疹,診斷為“手足口病”。醫(yī)師開了些抗病毒藥物、口腔噴劑和備用退熱藥,囑咐媽媽:小明的手足口病是輕癥,可以回家服藥觀察,如果出現反復發(fā)熱、驚跳、抖動、嘔吐、精神差、呼吸快等不適表現,就可能發(fā)展為重癥手足口病,一定要來醫(yī)院住院觀察。第3天,媽媽帶著小明來復診,焦急地告訴醫(yī)生,寶寶用退熱藥后,當時燒是退下了,可總是反反復復,睡著后好像受到驚嚇似的,一驚一跳的,昨晚嘔吐了5~6次,感覺呼吸比平時快。醫(yī)師仔細檢查后,診斷為重癥手足口病,住院治療。經過5天的住院,小明燒完全退了,沒有嘔吐和驚跳,呼吸心跳平穩(wěn),又活潑好動了,痊愈出院。輕癥,可居家護理以上病例中的孩子,由輕癥發(fā)展到重癥,需要住院治療。但一般輕癥的手足口病,可居家護理,具體建議如下:1.注意隔離 手足口病的孩子不要接觸其他兒童,以免交叉感染。2.按時用藥,觀察體溫除按時服藥、口腔及手足局部噴藥外,家長要注意觀察體溫:輕中度發(fā)熱(腋溫38.5℃以下,肛門溫度39℃以下)時,用物理降溫:可以溫水擦澡;溫水毛巾敷在額頭,每隔5~10分鐘更換一次;或是降溫貼外敷額頭。高熱(腋溫38.5℃以上,肛門溫度39℃以上)時,需要口服退熱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3.做好消毒工作 爸爸媽媽們要將寶寶的衣物及時晾曬,護理完寶寶后要洗手,玩具等可用84消毒液消毒。病情變化快,出現重癥要緊急就診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是手、足、臀部皮疹,檢查發(fā)現口腔粟米樣皰疹或潰瘍等癥狀,伴有流口水現象,疼痛明顯,常使孩子不愿進食,有的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發(fā)燒。手足口病如果沒有并發(fā)癥,一般7~10天痊愈,不會出現不良后遺癥。少數可出現心肌炎、腦炎、肺水腫,甚至肺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危及生命,因此家長在發(fā)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癥狀時不能掉以輕心。當手足口病患兒出現反復發(fā)熱不退、驚跳、嘔吐、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因為這些是重癥手足口病的表現。如果患兒出現抽搐、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烏、四肢涼,甚至吐粉紅色泡沫痰時,是危重手足口病的表現,需要搶救,家長必須立即帶患兒就醫(yī)。手足口病病情變化快,可以在幾小時內出現危及生命的病狀。可反復發(fā)作,預防是關鍵手足口病沒有“終身免疫”性,得過之后,有再次罹患的可能。加之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20幾種,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讓寶寶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2.保持家中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媽媽們要按時給寶寶房間通風,勤曬衣被;3.隔離病原,媽媽要做好隔離措施,不要讓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接近孩子,防止傳染病毒;4.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jié),盡量少帶寶寶去人多、空氣流動差的公共場所,如超市、廣場、娛樂場所,由于人多空氣較混濁,孩子很容易被傳染腸道?。?.加強營養(yǎng),提高孩子身體的抗病毒能力。tips:如何盡快發(fā)現孩子罹患手足口病由于手足口病初期也有皮疹和發(fā)熱的癥狀,有些父母可能會將其誤認為是蚊蟲叮咬或普通的感冒發(fā)熱,未引起重視而貽誤病情。那么該如何區(qū)別手足口病皮疹與普通蚊蟲叮咬的不同呢?手足口病皮疹多數為分布在手心、腳心、臀部的斑丘疹、皰疹,呈現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點,皰疹周圍有紅暈,泡內液體較少,皰疹壁厚,不容易破潰,無癢感;少數在手背、足背、雙膝雙肘關節(jié)的伸側甚至全身出現皮疹;口腔較多皰疹或潰瘍,口痛明顯。手足口病可以伴有發(fā)熱,或沒有發(fā)熱,無熱的病人一般病情相對輕微些。蚊蟲叮咬的皮疹一般分布在皮膚暴露部位,表現為紅色小丘疹或風團樣疹,皮疹頂端可有小水泡,伴有滲液,蚊蟲叮咬后其毒素刺激皮膚引起搔癢明顯。蚊蟲叮咬不伴有發(fā)熱,局部用抗過敏藥物就可以了。本文系劉靜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8月09日
12407
3
1
-
徐建根副主任醫(yī)師 湖州市南潯區(qū)人民醫(yī)院 兒科 第一問: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全年均可發(fā)病,5-7月份為高發(fā)期。在幼托機構經常會發(fā)生聚集性病例或暴發(fā)流行。 第二問:怎樣確定我的寶寶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當寶寶有發(fā)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皰疹時就應該懷疑寶寶可能得了手足口病。部分寶寶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第三問:手足口病嚴重嗎? 絕大多數病例為輕癥病例,經過適當的治療,在一周內可痊愈甚至可自愈。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fā)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特別提醒 1.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寶媽都應該立刻帶著寶寶去醫(yī)院就診,切不可輕視或拖延就診時間。 2.即使寶媽們掌握了豐富的手足口病知識,也不要輕易自行判斷寶寶疾病的輕重程度,一切應該由專業(yè)醫(yī)師來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時機。 以上2點,寶媽們要切記!切記!!切記??!! 第四問:哪些表現提示寶寶病情危重,必須引起寶媽的高度重視? 1.持續(xù)高熱; 2.過度睡眠、容易驚醒、煩躁不安、肢體抖動、無力等; 3.頻繁嘔吐,極個別病例出現食欲亢進; 4.呼吸增快、減慢或節(jié)律不整; 5.出冷汗、四肢發(fā)涼、皮膚花紋。 第五問:寶寶是如何被傳染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傳染源通過糞便、皰疹液將病毒污染于玩具、食具、衣物、桌、椅、門把手和游戲設施上,健康寶寶用手接觸后通過口腔感染。也可通過飛沫傳播,如咳嗽、打噴嚏等。 第六問:手足口病的疹子有哪些特點? 手足口病的疹子一般為小米?;蚓G豆大小、周圍發(fā)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其主要特點有: 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四不: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第七問:寶寶得了手足口病,應該隔離多久? 發(fā)病起2周或者癥狀消失后1周。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寶寶非要鬧著去外面玩,寶媽可以帶到沒有小朋友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既滿足寶寶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別的孩子。但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哦! 第八問:手足口病有疫苗嗎? 2016年3月22日,腸道病毒71型疫苗在北京市完成了首針接種。目前,該疫苗已經發(fā)往各地,北京、廣西、云南等地已展開接種。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種腸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且不斷變異,EV71病毒只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腸道病毒71型疫苗僅能預防EV71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對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病不具有保護作用。 第九問:寶寶居家隔離期間,餐具、玩具如何消毒? 含氯(如8.4 消毒液)消毒劑、紫外線(如曬太陽)、高溫(如煮沸)均有效。家庭中宜少用含氯消毒劑,因為其對皮膚刺激性較大,對織物有腐蝕作用。餐具、玩具如耐高溫,盡量選擇煮沸消毒法,不耐高溫的可選擇含氯消毒液浸泡或者擦拭消毒,但消毒后一定要用流動水徹底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常用的75%的醫(yī)用酒精對手足口病病毒沒有殺傷力。 第十問:如何預防?(這個很關鍵?。? 記住“15字口訣”: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太陽。 講衛(wèi)生,勤洗手: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大人及兒童均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后、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寶寶的玩具等其他日常用品要勤清洗。 吃熟食、喝開水: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勤通風: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避免寶寶接觸患病兒童。 曬太陽:衣被要經常進行暴曬 本文系徐建根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6月23日
8585
0
0
-
鄭曉艷副主任醫(yī)師 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皮膚科 手足口病是兒童比較常見的傳染病?,F在很多家長聽到這個名字都是膽戰(zhàn)心驚。其實并沒有這么可怕。只要我們及時發(fā)現,合理用藥,正確護理,大部分孩子愈后都非常好。 首先,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所致。以手、足、口出現水皰為典型的特征。有時伴有發(fā)燒,腹痛,全身不適等癥狀。其實臨床上我們常見的一般都是家長發(fā)現后來的,這是病程大概已經有三天左右。這樣的病人不但有上面的癥狀,很多臀部,面部,膝蓋都會出現繞以紅暈的小水皰。尤其是在用紙尿褲的小孩臀部會出的尤為嚴重。 上面這些只是表面癥狀。最主要的就是患兒精神狀況,這就要家長密切觀察。如果患兒出現精神萎靡,或者一直哭鬧不止。就需要送醫(yī)院正規(guī)治療。如果患兒精神尚可,只是偶爾哭鬧,飲食不佳,可以在家護理,對癥用藥即可。 護理方面家長要注意,不要讓患兒到公共場所,不要接觸其他小孩子,孕婦,以及抵抗力比較弱的人。飲食盡量清淡,好消化,不要過熱過冷。室內定時通風。患兒用過的物品要開水煮沸消毒。孩子大小便也要消毒處理。 好了,家長朋友們,如果這些都注意到了,一般患兒7--10天就可以痊愈了。 本文系鄭曉艷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5月25日
6021
0
0
-
單鳴鳳主治醫(yī)師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感染疾病科 得了手足口病要注意什么第一.2周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奧!可以出去曬曬太陽,感受陽光,但公用玩具千萬不碰奧。 第二 海鮮和辛辣的東西不要吃奧!其他只要本身我們平時能吃得都可以吃奧。包括雞蛋、肉等。 第三 小朋友吃剩的東西所有人都不要吃奧。因為我們的家長也會得奧! 手足口病什么時候要當心當小朋友出現發(fā)熱時我們就要當心了,要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有沒有一驚一乍的現象,有沒有嘔吐和頭疼等。如果這些都沒有可以吃藥觀察看看的奧。如果相反小朋友精神不好,一驚一乍的,那就要重視起來,當心并發(fā)癥的可能奧。 本文系單鳴鳳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6年04月24日
3140
0
0
-
宋金濤副主任醫(yī)師 阜陽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多發(fā)生在5歲以下的寶寶,好發(fā)于春夏季節(jié),主要是腸道病毒引起的。被感染的寶寶一般會在1—2周內痊愈,家長不用過于擔心,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寶寶出現比較危險的狀況,如患上腦炎、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fā)癥,甚至會導致死亡。另外,手足口病并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是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強,且絕大部分人在受到隱形感染時已獲得了相應抗體,所以很少有大人會表現出顯性感染的癥狀。而小孩子則恰恰相反,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寶寶發(fā)病率很高。二、手足口病有什么癥狀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感染的開始階段常表現為呼吸道感染的表現,和普通感冒發(fā)燒比較相似,因為大多數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也會有腹瀉等表現,但是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才會顯現出一些具體的特征。一般病例癥狀顧名思義,手足口病最明顯的癥狀出現在手、足和口腔中,這三個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皰疹,皰疹中央可見類似水樣的皰液,周圍有紅暈,患兒可能會感覺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會長一些。患兒還伴隨低燒(38°C左右)、皮疹等體征,不過通常都不嚴重,1-2周內會自然痊愈,而且沒有什么后遺癥。持續(xù)低燒可能會讓小寶寶感到食欲不振、頭暈頭痛等,并不時出現咳嗽、流鼻涕的癥狀。重癥病例癥狀極少數的手足口病患兒會出現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或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其中比較嚴重的病癥有腦膜炎、腦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腫、循環(huán)衰竭等等?!?呼吸系統(tǒng)出現問題的表現非常明顯,寶寶的肺部功能變差,呼吸變得急促或者困難,可能出現類似窒息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口吐白沫或者血沫?!?神經系統(tǒng)受到影響的寶寶會變得精神渙散、惡心嘔吐、嗜睡等等,出現一些無法控制的肢體反應,比如四肢抽搐、驚跳、無力等等,嚴重可能會患上腦水腫、腦疝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異常表現雖然不太明顯,但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發(fā)現寶寶開始四肢發(fā)涼、面色發(fā)白、心跳紊亂的時候,要及時送到醫(yī)院治療。雖然手足口病很少出現重癥病例,不過,既然有這樣的可能性我們就不得不防。寶寶如果感染上了病毒,媽媽們千萬不能放松警惕,要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送到醫(yī)院接受治療。三、手足口病怎么傳播的與絕大多數傳染病類似,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1.飲食傳播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腸道內的病毒,所以飲食傳播是主要的擴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衛(wèi)生或變質過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將細菌不斷擴散,引起寶寶感染。2.飛沫傳播患兒的飛沫中可能帶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幾個小寶寶靠在一起說話時,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傳播開來了。3.接觸傳播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餐具、毛巾、被子、內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細菌,健康的小寶寶接觸到這些東西可能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還有寶寶過于密集的地方病毒傳播得比較快,比如說幼兒園、培訓班等等,老師和家長要格外注意。流行方式:手足口病的爆發(fā)在空間上沒有什么特點,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時間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過在春末、夏秋季的階段更為頻發(fā)。不過該病可能散發(fā)也可能爆發(fā),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面積的感染。四、怎么護理手足口病的寶寶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進食有關的東西。還有一些經常接觸的地方也不能放過。2.只要寶寶沒發(fā)燒,戶外活動是可以進行的,陽光充沛、空氣清新的地方非常適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盡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風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將病毒帶給其他人。3.常備生理鹽水,吃東西前后都給寶寶漱漱口,如果寶寶太小還不太會漱口,就用醫(yī)用棉簽沾上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患處。給孩子準備食物時也要注意盡量避開辛辣生冷、難消化、難咀嚼,應該以溫和可口為主,以免刺激到患處。4.如果家里不止一個小朋友,一定要將患兒和健康的寶寶隔離開來。5.家里的空氣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間不要請別人來家里做客,爸爸們也盡量不要在家中抽煙,防止污染空氣。6.寶寶的衣服不要裹太緊,貼身衣物一定要柔軟舒適,勤換洗,然后在陽光下暴曬,床墊被褥也是一樣。7.寶寶的糞便要及時處理,尤其是殘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凈,保持臀部干凈衛(wèi)生。8.如果孩子的皮疹誘發(fā)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點1%的甲紫。五、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幼兒園中1.監(jiān)督每個小寶寶搞好個人衛(wèi)生。老師們要監(jiān)督每個小寶寶飯前便后去洗手,經常幫他們曬被子,提醒家長及時換洗床單被褥。2.保證寶寶的飲食安全。幼兒園的每一餐都要保證干凈衛(wèi)生,把好食物這道關,不要讓寶寶接觸到不干凈或者是被污染的食品。3.每天早上對剛來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進行檢查,看看他們的手上嘴巴里有沒有長類似米粒的淡紅色皰疹,再摸摸小腦袋有沒有發(fā)熱(也可以用電子溫度計),最后和媽媽聊一聊孩子在加家里有沒有什么反常狀況。4.經常對幼兒園內的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還有門把手、餐桌邊緣等這些寶寶經常會接觸的地方。5.定期組織人員搞室內衛(wèi)生,噴灑消毒水,尤其是廁所要重點作業(yè)。清理時要穿帶好防護服,以免在工作中不甚被細菌感染。6.一旦老師發(fā)現了疑似病例,要立即將該寶寶隔離,并迅速與家長聯系,送往醫(yī)院,以免發(fā)生爆發(fā)性的感染,以免波及其他健康的小朋友。在家里1.個人衛(wèi)生同樣重要。勤剪指甲勤洗手是必須的,不要覺得家里比外面干凈很多就忽略這些細節(jié),其實遙控器、垃圾桶、門把手等地方也有很多細菌和病毒在繁殖。2.家里始終要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廚房、衛(wèi)生間這些家庭衛(wèi)生重災區(qū)里的內生死角要清理干凈,床單墊被要勤曬勤洗,平時多開窗通風,呼吸呼吸新鮮空氣。3.要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要讓寶寶過于疲勞,養(yǎng)成健康的作息習慣,這樣做能改善小朋友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抵御病毒入侵有一定的幫助。4.不要讓寶寶吃生的東西或者沒有燒開的水。5.關于維生素B族能否預防手足口病的問題,目前科學界尚沒有權威的定論,但適量補充對預防口腔內的炎癥還是有好處的,具體怎么服食建議先咨詢醫(yī)生再做決定。6.手足口病流行時期出門要給寶寶帶口罩。必須出門的話,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隨便亂摸東西,尤其兒童玩具城里的玩具,可能是有污染的。PS:如有問題咨詢,可以用微信掃描下面的二維碼聯系我!2015年12月19日
18079
0
0
-
2008年07月15日
4838
0
0
手足口病相關科普號

劉郡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郡 主治醫(yī)師
河北省獻縣中醫(yī)醫(yī)院
兒科
1粉絲675閱讀

劉龍魂醫(yī)生的科普號
劉龍魂 主任醫(yī)師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yī)院
兒科
380粉絲2.9萬閱讀

王世民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世民 主治醫(yī)師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綜合內科
975粉絲537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