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琛主任醫(yī)師 上海瑞金醫(yī)院 普外科 當你在內鏡中心拿到病理報告,如果結論是慢性胃炎,你要關注炎癥的活動性,胃粘膜有沒有萎縮,有沒有腸化,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淺表性胃炎,如果沒有癥狀可以不用特殊治療。如果有萎縮,腸化或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以及提示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要去消化科門診進一步治療。但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胃鏡的報告發(fā)現(xiàn)有巨大潰瘍或潰瘍增殖性病灶,高度懷疑是胃惡性腫瘤,而病理報告是炎癥或良性潰瘍,有可能是活檢取材的部位的問題造成的假陰性而耽誤治療,建議再做個胃鏡重新取活檢病理檢測。有可能發(fā)現(xiàn)漏診的胃癌。如果兩次活檢都是良性的,可以進行保守治療,但治療后仍然要定期復查胃鏡。2023年06月06日
254
0
0
-
舒晴主任醫(yī)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 嗯,那有,呃病友呢問呢,就是他媽媽的胃鏡提示呢,是一個重度的腸化生,怎么辦?。苦?,首先呢,就是說我們大家呢,不要過度的恐慌,這個腸化生,因為每天因為這些問題哈,在門診來就診的患者也很多,嗯,我經常和病人是這么解釋的,第一個呢,我們怎么理解這個腸化生呢?我們理解呢,它是一個正常的一個衰老的表現(xiàn)。 就是我們胃和我們的皮膚一樣的啊,它都會逐漸的衰老,對吧,那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了一個原來是翠綠翠綠的一個草原。 那么原來是碧綠碧綠的草,很長很茂盛,長得很規(guī)則,這就是我們的胃黏膜,但是呢,有時候蟲子,像幽門螺桿菌吶,或者其他的東西,會把一些草呢。 讓它去除掉,變少了,變沒了,有什么樣的替代上去呢?人體呢,會有腸子的黏膜替代上去。 這個叫腸化,當然呢,如果比較好的是小腸的黏膜替代上去了,因為它差別比較小,那比較糟糕一點呢,嚴重一點是由大腸的黏膜替代上去的,那么因為它差別大一些,那么替代上去的黏膜呢,第一個呢,它會比原來的薄一點啊,第二個呢,稀疏一點,那有一些呢,還排列的不是很規(guī)則。 這就是我們發(fā)展的幾個過程啊,所謂的重度腸化生呢,也就是說他的胃的黏膜在這一塊上面,胃的黏膜幾乎沒有2023年04月24日
169
0
5
-
2023年04月13日
69
0
0
-
高旭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潞河醫(yī)院 胃腸外科 很多人覺得胃腸道不舒服,想去做檢查,但是又苦于覺得胃腸鏡檢查起來太痛苦,太麻煩啊,那就問有沒有什么新的方案,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方法,就是胃腸超聲,胃腸超聲呢,它是通過服用助顯劑,把這個造影劑打到胃腔或者腸腔里頭,然后呢,得到把胃腔和腸腔撐開,這個時候呢,通過超聲可以看到胃腔和腸腔里面,你到底有沒有問題,其次呢,發(fā)現(xiàn)這個胃壁的這個問題來源于胃腔或腸腔的哪一層,以及看一看,呃,腔外的有一些相鄰的一些器官的病變,這個時候同時通過觀察胃腸道的這個蠕動,以及腸道的蠕動,判斷有沒有反流,有沒有梗阻,以及蠕動亢進的一個情況,當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呢,進一步再去做胃腸鏡檢查,這樣就有的放矢,能夠檢查減少檢查的痛苦。 這個方案尤其適用于高齡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基礎疾病不能夠耐受胃腸鏡的患者,對于他們而言是一個大大的福音。2022年10月18日
130
0
2
-
2022年09月28日
96
0
0
-
2022年08月26日
317
0
1
-
黃玉紅主任醫(yī)師 中國醫(yī)大一院 消化內科 一、什么是胃潰瘍 胃潰瘍是指發(fā)生在胃角、胃竇、賁門等部位的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十二指腸潰瘍一起,統(tǒng)稱為消化性潰瘍,因為潰瘍的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有關。 二、胃潰瘍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1. 幽門螺桿菌感染 大量研究充分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所以,有胃潰瘍的患者,需要查是否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的需要四聯(lián)療法除菌治療。 2. 藥物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容易導致胃潰瘍的發(fā)生。 能夠導致胃潰瘍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 1)非甾體抗炎藥:常見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去痛片、保泰松、吲哚美辛、 雙氯芬酸、塞來昔布,以及含有乙酰氨基酚成份的各種感冒藥。 2)激素:對胃黏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可導致急性胃潰瘍。 3)溶栓藥:比如波立維、拜瑞妥、華法令等。 4)消炎藥:紅霉素等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 5)抗癌藥:各類化療藥。 在這里提醒廣大病友,如果有應用上述幾類藥物,為了預防胃潰瘍的發(fā)生,需要同時服用抑制胃酸的藥(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和黏膜保護藥(瑞巴派特、鋁碳酸鎂等)。初期可以按說明書連續(xù)服用1~2個月,后期病情穩(wěn)定之后可以選擇隔日用藥,因為長期大量用抑制胃酸的藥可以導致消化不良,可以發(fā)生胃黏膜細胞增生或萎縮性胃炎。 3. 飲食因素:包括飲食不規(guī)律,進食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長期吸煙、飲酒,飲濃咖啡、濃茶等。 4. 應激精神因素 急性應激可引起應激性潰瘍。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容易患胃潰瘍。 5. 遺傳因素 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有家族史,壁細胞數(shù)量多者,胃酸分泌也會多,容易患胃潰瘍。 6. 胃動力異常 部分胃潰瘍者胃運動障礙→胃排空延遲→胃竇部潴留→G細胞分泌胃泌素↑→胃酸↑ 幽門擴約肌功能障礙→十二指腸液反流→損害胃黏膜屏障。 三、胃潰瘍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 1. 上腹部疼痛是胃潰瘍的主要癥狀。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現(xiàn)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劍突后。常呈隱痛、鈍痛、脹痛、燒灼樣痛。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時~1小時出現(xiàn),經1~2小時后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后再復現(xiàn)上述節(jié)律。 典型的消化性潰瘍的腹痛有以下三大特點 1)慢性過程 2)周期性發(fā)作: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發(fā)病 3)節(jié)律性上腹部疼痛 2. 其他癥狀:主要是消化不良癥狀,比如反酸、燒心、噯氣、惡心、嘔吐、上腹飽脹、消瘦等。 四、如何診斷胃潰瘍 胃鏡及病理檢查是確診胃潰瘍的首選方法,目的:1. 確定有無病變、部位及分期;2. 通過取病理鑒別良、惡性;3. 對合并出血者給予止血治療。 內鏡下潰瘍可分為三個病期: 1. 活動期:潰瘍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黃白色厚苔,周圍黏膜充血、水腫(A1);或周邊黏膜充血、水腫開始消退,四周出現(xiàn)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紅暈(A2)。 2. 愈合期:潰瘍縮小變淺,苔變薄,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紅暈向潰瘍圍攏,黏膜皺襞向潰瘍集中(H1);或潰瘍面幾乎為再生上皮所覆蓋,黏膜皺襞更加向潰瘍集中(H2)。 3. 瘢痕期:潰瘍基底部白苔消失,呈現(xiàn)紅色瘢痕(S1),最后轉變?yōu)榘咨:郏⊿2)。 五、胃潰瘍的并發(fā)癥有哪些 1.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表現(xiàn)是嘔血和黑便,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急重癥,需要急診處理。 2. 潰瘍穿孔 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急性穿孔需要急診手術,亞急性和慢性穿孔可以擇期手術。 3. 幽門梗阻 幽門梗阻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慢性潰瘍反復發(fā)作引起黏膜下纖維化,導致瘢痕性狹窄,內科治療無效,常需外科手術治療;后者由于潰瘍周圍組織炎癥引起充血水腫和幽門反射性痙攣所致,內科治療有效。 4. 癌變 如果在病程當中出現(xiàn)了疼痛節(jié)律的改變,甚至出現(xiàn)了乏力、消瘦、體重下降、貧血、腹部包塊等一些報警癥狀時,提示胃潰瘍有惡變的可能,需要盡早復查胃鏡。 六、胃潰瘍的治療 1. 一般治療: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忌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煙、酒,忌濃咖啡、濃茶等。 2. 藥物治療: 1)抑制胃酸的藥物:比如PPI制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治愈潰瘍。 2)胃黏膜保護的藥物:比如瑞巴派特、施維舒、鋁碳酸鎂、膠體果膠鉍等。 3)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四聯(lián)療法除菌治療。 3. 并發(fā)癥的治療 1)上消化道出血者需要禁食水、輸血、補液、止血治療。 2)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癌變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七、最后談一談出現(xiàn)哪些癥狀需要注意 1. 通常情況下,當有明顯的上腹部疼痛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及時去醫(yī)院就診。但是當沒有典型的上腹部疼痛,只有上腹部不適、餐后飽脹、早飽、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時,往往容易被忽視,而這些癥狀很有可能是早期胃癌的表現(xiàn),當疾病進一步進展,出現(xiàn)上腹痛、貧血、消瘦、乏力,甚至有嘔血、黑便等癥狀時,常常提示是胃癌的中晚期,即便是做了手術,術后還需要配合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明顯的下降,5年生存率也會大大減低。所以,提醒廣大病友,當有上腹部不適、餐后飽脹、早飽、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自購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尤其是病程超過一個月的,一定要去醫(yī)院就診,及時做胃鏡檢查,避免漏診和誤診。 2. 另外要說的是,如果經過治療上腹痛癥狀緩解不明顯,需要短期內復查胃鏡并且再取病理,雖然病理是鑒別良惡性潰瘍的金標準,但是受取材部位的影響,有假陰性的可能。 3. 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即便是經過治療上腹痛癥狀得到了緩解,治療8周結束之后,也一定要復查胃鏡,明確潰瘍是否愈合,只有復查胃鏡看到潰瘍愈合的這種胃潰瘍才是真正的良性潰瘍。2022年12月27日
3095
2
24
-
2021年12月18日
693
1
4
-
葉晶主治醫(yī)師 福州市晉安區(qū)醫(yī)院 消化內科 經常有人咨詢胃鏡多久復查一次比較好?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每個人年齡、病情不一樣,胃內情況不一樣,胃病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今天在這里就給大家詳細講述一下。 因為我國跟日本韓國一樣都是胃癌大國,所以胃鏡檢查在我們國家非常的普及,普及到做一個胃鏡只要歐美國家十分之一的價錢都不要,因為胃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發(fā)現(xiàn)早期胃癌唯一靠譜的輔助檢查方法,所以對于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早期發(fā)現(xiàn)胃潰瘍的人做定期復查胃鏡就顯得比較重要。目前我國消化內鏡專家都建議即使沒有癌癥家族史的話40-50歲之間也要常規(guī)體檢一下胃鏡,如果有家族史即使沒難受35歲以后也常規(guī)建議做個胃鏡體檢。如果沒問題可以2-3年復查一下胃鏡。如果2-3年復查還是沒問題,可以4-5年復查一次即可,50歲以后是胃腸道腫瘤的的高發(fā)年齡段,所以50歲以后還是建議1-2年復查一次,。但如果有胃潰瘍底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胃潰瘍有惡變的風險,所以胃潰瘍復查胃鏡的時間間隔會比較短,一般胃潰瘍大部分都發(fā)生在中老年人,如果胃鏡發(fā)現(xiàn)有胃潰瘍并且病理活檢沒問題,那規(guī)律治療2個月后還是要復查一下胃鏡看潰瘍是否愈合完好,大部分需要重新取一次病理如果潰瘍愈合完好那一年后還是要復查一次,如果一年后復查沒問題之后每2-3年復查一次。如果是十二指腸潰瘍那規(guī)律吃藥治療1-2個月后如果沒難受基本可以1-2年復查一次,如果是年輕人好好保養(yǎng)沒難受的話可以3-5年復查就好。當然如果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比較大而且有導致胃腸連接到地方有變形的話那還是建議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這個具體胃鏡醫(yī)生應該都會交待,所以最好要謹遵醫(yī)囑哦。如果是胃癌手術后的,一般前三年每半年到一年要復查一次,根據(jù)具體復查的結果具體再定下次復查的時間,當然胃癌手術后的每年也要常規(guī)體檢腫瘤標志物、CT 等一起復查。胃息肉切除后小于0.5cm 的普通息肉切除后配合好好保養(yǎng)一般2-3年復查一次問題不大。大于0.5cm以上的胃息肉建議每1-2年復查一次,大于1cm 以上的建議一年復查一次。如果有癌變的息肉切除后2-3個月后要復查,根據(jù)復查的病理結果再定下次復查的時間。如果是發(fā)現(xiàn)早期胃癌在胃鏡下切除的話一般建議術后3個月復查一次,6個月再復查一次,根據(jù)6個月后復查的結果再定下一次復查胃鏡的時間。一般的萎縮、腸化也是一年復查一次,開始2年復查萎縮、腸化如果都沒有加重,就2-3年復查一次配合好好保養(yǎng)。入口小于40歲就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萎縮和腸化建議50歲以后要每1-2年復查一次胃鏡。普通的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好好保養(yǎng)就好,40歲以后同前所述。如果胃炎伴有糜爛一般吃保胃藥1-2周配合好好保養(yǎng)幾乎所有糜爛都會好轉,不要把胃糜爛想象的太嚴重,好好治療,好好保養(yǎng)基本都會好轉。也不要太輕敵,如果治療過程中還一種喝酒、熬夜、辛辣麻辣飲食,那怎么治療胃糜爛也都是一直存在的。膽汁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如果好好保養(yǎng)控制不發(fā)做到話一般2-3年復查一次問題不大。但反流性食管炎 B 級以上的建議一年復查一次。發(fā)現(xiàn)胃粘膜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或者有異形增生細胞的都建議好好保養(yǎng)好好治療三個月后復查一下,沒問題繼續(xù)好好保養(yǎng)一年后再復查一次。食管癌有家族史的35歲以后一年復查一次胃鏡,沒有家族史的也是40-50歲常規(guī)體檢一次胃鏡。如果來自食管癌高發(fā)區(qū)的人沒難受也建議40歲就常規(guī)檢查一下胃鏡。如果是胃粘膜下腫瘤的話比如平滑肌瘤、胃間質瘤、異位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等要根據(jù)超聲內鏡結果來綜合判斷,一般平滑肌瘤和間質瘤小于1cm 的可以一年復查一次,大于 1cm 的都建議及時切除,術后3個月到半年復查一次,根據(jù)復查的結果再定下一次復查胃鏡的時間。當然如果嫌小于1cm 的平滑肌瘤和間質瘤每年復查很麻煩又浪費時間浪費錢的話也可以請醫(yī)生早期斬草除根,將這些小肌瘤扼殺于襁褓之中。如果是神經內分泌都建議及時切除1個月后復查一次查看是否切除干凈,切除干凈以后1-2年復查一次。非常緊張焦慮恐癌的怕自己長食管癌、胃癌的也建議查一下胃鏡,沒有基本99%可以排除食管癌和胃癌。有持續(xù)胃難受的并且通過好好保養(yǎng)依然不會好轉的也建議查一下。以上就是大致胃病復查胃鏡的時間,這種時間也是大致的時間,具體還要根據(jù)患者年齡、病理報告的結果再次確定復查的時間以及復查的間隔。最好問做胃鏡的醫(yī)生,因為他是唯一一個親眼360度無死角看過你胃粘膜情況的人,他對你胃粘膜的情況是最了解的。反正不管多久復查只要有胃的問題都請配合好好保養(yǎng),沒有好好保養(yǎng)談復查胃鏡的時間以及復查胃鏡的間隔一切都是耍流氓,因為沒有好好保養(yǎng)復查后胃病基本還是存在的,復查了也是白查。最后就是千萬不要隨便去懷疑自己長癌,越懷疑越害怕,越害怕就越焦慮,越焦慮就更擔驚受怕,這樣的情緒對你的身體是很不利的。如此反復循環(huán)直到持續(xù)加重,如果真的懷疑就去做個胃鏡讓醫(yī)生看一下排除一下,如果復查胃鏡沒有就請不要再擔驚、焦慮,好好保養(yǎng)1-2年后復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胃癌也不是一天就長出來了,就算長的最快的胃癌從無到胃鏡能看到也要長2-3年才會長成型。所以1-2年內復查一下胃鏡理論上是會及時發(fā)現(xiàn)胃癌的,擔驚焦慮是最沒用的,緊張、焦慮是萬病之源。所以請大家樂觀看待自己的腸胃疾病,做到日常需要注意的方面,并定期復查胃鏡。大家有問題歡迎關注并留言討論。最后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也祝大家都胃都能被這世界溫柔以待!2020年04月11日
4441
0
1
-
胡良皞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長海醫(yī)院 消化內科 2013年,我國首個研制成功的消化道磁控膠囊內鏡NaviCam研制成功并獲得CFDA的認證,這也是世界上首個上市的用于胃檢查的遙控膠囊內鏡系統(tǒng)。NaviCam膠囊內鏡系統(tǒng)目前已經應用于全國多家醫(yī)院和體檢中心,為我國胃病的診斷和初篩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磁控膠囊內鏡是對傳統(tǒng)胃鏡的革新?;颊咧恍柰谭涣?,經過15分鐘左右一次無痛、無創(chuàng)、無感染、無死角的胃部檢查即可完成。同時它還有這檢查快捷,圖像清晰準確率高的優(yōu)勢,患者更易接受。磁控膠囊內鏡檢查的適應證包括:……遙控膠囊內鏡系統(tǒng)操作程序如下:2019年09月01日
4584
0
1
胃潰瘍相關科普號

俞力醫(yī)生的科普號
俞力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消化內科
5811粉絲17.5萬閱讀

陳焰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焰 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消化內科
5769粉絲54.1萬閱讀

郭蓮怡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蓮怡 主任醫(yī)師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消化內科
21粉絲0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