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狹窄

就診科室: 神經外科  神經內科 

+收藏
精選內容 介紹 推薦專家 推薦醫(yī)院 相關問診
目錄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xiàn)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營養(yǎng)與飲食
  • 8注意事項
  • 9康復鍛煉
  • 10預后

介紹

椎動脈狹窄多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等因素導致椎動脈管腔的狹窄甚至閉塞,引起相應區(qū)域的腦組織供血不足。

好發(fā)于心血管疾病人群,表現(xiàn)為步態(tài)不穩(wěn)、眩暈、復視、惡心、嘔吐等。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有頭暈?超聲檢查一下椎動脈看看,血管外科介入治療椎動脈狹窄!

張望德 主任醫(yī)師 北京朝陽醫(yī)院 血管外科

發(fā)病原因

基本病因

椎動脈狹窄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它病因包括椎動脈夾層、血管炎、先天性畸形、纖維肌性發(fā)育不良、神經纖維瘤病、放射線損傷、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外傷等。中青年椎動脈狹窄或閉塞多是由于椎動脈夾層引起。

危險因素

  • 年齡:本病的發(fā)生率隨年齡升高而增大。
  • 性別:椎動脈狹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 高血壓: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較大,二者互為因果,常同時存在。
  • 糖尿病:糖尿病及血糖異常是癥狀性腦血管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引起腦動脈、冠狀動脈及下肢動脈等全身多部位動脈粥樣硬化。
  • 吸煙:吸煙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誘發(fā)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椎動脈等血管狹窄,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危險。
  • 血脂代謝異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成分為脂質,椎動脈狹窄處斑塊的形成、發(fā)展及穩(wěn)定性與血脂明確相關,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 心臟疾?。悍款?、卵圓孔未閉等心臟疾病可在心臟內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隨血流可到達椎動脈等血管,引起遠端血管的栓塞。
  • 其它因素:酒精攝入、肥胖、體力活動不足、不合理膳食(高熱能、高脂肪、高糖、高鹽等)、焦慮或抑郁等。

癥狀表現(xiàn)

椎動脈狹窄主要導致后循環(huán)供血的小腦、腦干或枕葉缺血,引起后循環(huán)缺血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眩暈、嘔吐、頭痛、復視、行走不穩(wěn)或跌倒、短暫意識喪失等。

典型癥狀

椎動脈狹窄的癥狀主要有 2 類。

  •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相關癥狀:患者可突發(fā)出現(xiàn)頭暈/眩暈、嘔吐、頭痛、復視、視野缺損、行走不穩(wěn)或跌倒、短暫意識喪失等臨床表現(xiàn),多在 1 ~ 2 小時內恢復正常。
  • 缺血性腦卒中相關癥狀:患者可出現(xiàn)頭暈/眩暈、嘔吐、頭痛、復視、視覺障礙、肢體/頭面部麻木或感覺異常、構音/吞咽障礙、肢體無力或癱瘓、昏迷、Horner 綜合征等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時間超過 24 小時不能完全緩解。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頭暈記得要明確一下是否有椎動脈狹窄

吳子衡 主任醫(yī)師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血管外科

如何預防

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適量運動,日常合理膳食,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生活方式,對該病的預防有積極意義。

控制血壓

  • 對于一般成年人而言,血壓至少要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理想狀態(tài)下要降至 120/80mmHg 左右,而對于大于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只需控制在 150/90mmHg 以下即可。但倘若合并糖尿病或腎臟病的患者血壓控制要求則較高,至少控制在 130/80mmHg 左右。
  • 對于高血壓的控制策略,藥物治療無疑是重中之重。

控制血糖

有糖尿病的人除了常規(guī)關注血糖之外,對于眼底、腎臟、皮膚等易引起并發(fā)癥的部位也要重點關注。理想狀態(tài)下,空腹血糖要控制在 4.4 ~ 6.1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 4.4 ~ 8.0mmol/L。

控制血脂

總膽固醇要控制在 5.2mmol/L 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 1.7mmol/L 以下,血脂異常的人最好每 3 ~ 6 月復查一次。除了藥物控制血脂之外,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治療血脂異常的首要措施,必須貫徹始終。

戒煙酒,飲食控制

無論是吸煙還是飲酒,都會引起血管狀態(tài)的應激改變,誘發(fā)心跳加快和血壓上升,加重動脈硬化。老年人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適當?shù)倪\動

合理的運動訓練,如肌力訓練、平衡/協(xié)調訓練、步行訓練、功能性活動訓練等,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性、靈活性及肌力。

減重

盡量使體重指數(shù)(以體重的千克數(shù)處于身高米數(shù)的平方)保持在 20 ~ 24。

定期接受腦健康檢查

腦健康檢查是采用磁共振成像等進行的一系列檢查腦健康的檢查,便于早期發(fā)現(xiàn)尚無癥狀的病灶和腦血管病的危險因子,從而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早期干預。

檢查

本病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病史、頸動脈超聲等進行診斷,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 頸動脈超聲:超聲可觀察椎動脈的管腔、管壁和血流速度,為椎動脈狹窄篩查的首選方法。
  •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I 對檢測腦梗死灶尤其是小梗死灶有優(yōu)勢,MRA 可顯示血管狹窄的程度和部位。
  • CT 血管成像(CTA):可用于判斷血管狹窄程度,分析斑塊形態(tài),判斷斑塊性質,為卒中風險評估及臨床診療提供重要的幫助。

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是椎動脈狹窄的基礎治療。對于無癥狀的椎動脈狹窄患者,主要為藥物治療和控制危險因素;對于有癥狀的椎動脈狹窄患者,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可行血管內治療。

一般治療

健康飲食、加強運動、控制體重、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

對癥治療

  • 抗血小板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控制血壓治療:根據(jù)血壓水平高低,合理選擇降壓藥物。
  • 控制血糖治療:對大多數(shù)患者,治療的合理目標是空腹血糖控制在 7.0mmol/L 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 10.0mmol/L 以下,糖化血紅蛋白<7%。
  • 他汀類藥物治療:通過他汀類藥物治療不僅可以減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而且可以增加斑塊穩(wěn)定性和降低斑塊負荷。常用的他汀類藥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手術治療

  • 血管內介入治療:是目前首選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
  • 外科治療:包括椎動脈內膜剝脫術、椎動脈移位術和椎動脈搭橋術等。目前僅推薦作為血管內治療失敗的備選方案。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今日話題:在跳動的血管當中精準植入支架消除椎動脈開口狹窄

趙開軍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神經外科

營養(yǎng)與飲食

  • 合理膳食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管理,每日飲食種類應多樣化: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總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均衡食譜。建議降低鈉攝入和增加鉀攝入量:推薦的食鹽攝入量 ≤6g/d,鉀攝入量 ≥4.7g/d。
  • 每日總脂肪攝入量應<總熱量的 30%,飽和脂肪 <10%;每日攝入新鮮蔬菜 400 ~ 500g,水果 100g,肉類 50 ~ 100g,魚蝦類 50g,蛋類每周 3 ~ 4 個,奶類每日 250g,食用油每日 20 ~ 25g,少吃糖類和甜食。

注意事項

  • 勞逸要結合。每天適度體育鍛煉至少 30 分鐘,可以進行散步、游泳、慢跑、太極拳等。應謹慎進行造成大量出汗的運動,另外在運動過程中要及時補充水分。
  • 要克服不良生活習慣,避免主動或被動吸煙,飲酒要適度,早起早睡,不要熬夜、睡眠要充足。
  •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心情要舒暢,情緒要樂觀,不要過度的興奮和悲傷。
  • 如果出現(xiàn)突發(fā)頭暈/眩暈、充盈、視野缺損、肢體活動不利、肢體感覺障礙等不適時應立即至最近醫(yī)院急診就診。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椎動脈狹窄的診治現(xiàn)狀和手術策略

賈子昌 副主任醫(yī)師 北醫(yī)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

預后

無癥狀的椎動脈狹窄的患者在控制飲食、戒煙限酒、嚴格規(guī)律服用藥物控制高危因素的情況下,發(fā)生嚴重缺血性腦血管事件幾率較小。癥狀性椎動脈狹窄在發(fā)病后一年內發(fā)生腦卒中或死亡的風險為 5% ~ 11%。

椎動脈狹窄相關科普號

郭連瑞醫(yī)生的科普號

郭連瑞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血管外科

2047粉絲15.7萬閱讀

張望德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望德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

血管外科

4418粉絲133.6萬閱讀

王東生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東生 副主任醫(yī)師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神經外科

555粉絲64.2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xiàn)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營養(yǎng)與飲食
  • 8 注意事項
  • 9 康復鍛煉
  • 10 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