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海鵬主任醫(yī)師 成都363醫(yī)院 神經外科 疼痛首先發(fā)生于頸項部,隨之擴散至病變側的額、顳及眶部,以顳部為多見;多以慢性、單側頭痛為主;為鈍性、脹痛或牽拉樣痛;頸部活動或勞累及處于不良姿勢時可加重頭痛;間歇性發(fā)作,每次持續(xù)數小時至數日;頸部僵硬,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可伴有同側肩部及上肢痛;大多數患者伴有惡心、頭暈、耳鳴等。體格檢查可能會有以下陽性發(fā)現:頸椎活動受限,壓頂誘發(fā)或加重頭痛;單側或雙側的C2橫突壓痛,甚至放射至患者頭部,頭夾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及枕下肌群壓痛;枕頸部、頸椎旁、乳突下后部壓痛,頭面部無壓痛;可有C3橫突的壓痛;單側或雙側的枕神經壓痛;可伴有單側或雙側相應神經支配區(qū)痛覺過敏。 輔助檢查:頸椎磁共振可以表現為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其中以C2~5為主。X線平片可有椎體和關節(jié)位置的改變,特別是寰樞關節(jié)、小關節(jié)的雙邊影,鉤椎關節(jié)的不對稱等。但X線平片、頸椎MRI和CT等影像學檢查不能確診頸源性頭痛,影像學檢查有助于尋找繼發(fā)性疼痛的病因。2020年09月07日
1287
0
2
-
王祥瑞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一)癥狀1. 自覺疼痛部位 早期多為頸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適感,隨病程進展轉為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疼痛部位可擴展到枕頂、前額、顳部甚至眼眶部。最終出現始于同側的頸枕額顳及整個半側的頭痛,有的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部疼痛不適。2. 疼痛特征 多數為單側頭痛而不轉換到對側,為持續(xù)性中重度非搏動性疼痛,發(fā)作性加重。3. 加劇因素 頸部活動時加劇頭痛,被動活動度降低。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也可誘發(fā)疼痛加重。(二)體征 1. 壓痛點 頸椎旁、乳突下后方常有明顯壓痛。病程較長者可有頸后部、顳部、頂部枕部壓痛點。頸部肌肉也可有觸痛點。2. 壓頂試驗和托頭試驗 部分患者可陽性。3. 頸部旋轉屈曲實驗 90%以上頸源性頭痛患者陽性。4. 神經學檢查 可有異常,如合并頸椎病或者脊髓病,則相應神經支配區(qū)有感覺、運動異常表現。5. 其他體征 有的患者局部觸覺、針刺覺減弱。部分患者患側嗅覺、味覺和舌頰部感覺減退等。還可以存在合并疾病的相關表現。(三)影像學檢查1. X線 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改變,有的可見頸椎間孔狹窄、椎體前后緣骨質增生、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等。2. CT 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3. MRI 椎間隙變窄、椎間盤退變,少數可有頸椎間盤突出。4. 紅外熱成像 可有頸枕部片狀熱區(qū)或冷熱區(qū)間插表現。2020年05月22日
1391
0
0
-
孫永勝主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山東 線上診療科 什么樣的頭痛患者需要進行頭顱/腦CT(或頭顱核磁)、抽血化驗等輔助檢查呢? 1.成年人尤其是50歲后的新發(fā)頭痛(腦出血); 2.有高凝風險的患者出現的頭痛(腦梗死); 3.有腫瘤或艾滋病史者出現的新發(fā)頭痛(腦腫瘤); 4.突然發(fā)生的、迅速達到高峰的劇烈頭痛(霹靂樣頭痛,三叉神經痛); 5.與體位改變相關的頭痛(例如,低顱壓頭痛)。 6.伴有發(fā)熱(腦炎、腦膜炎); 7.伴有視盤水腫、神經系統(tǒng)局灶癥狀和體征(除典型的視覺、感覺先兆外)或認知障礙; 8.疼痛性質變化(出現跟以前明顯感覺不同的頭痛)。2020年03月02日
3020
0
2
-
趙強主任醫(yī)師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一科 枕大神經痛是常見的頭皮神經痛,多由于勞損、炎性刺激等原因導致局部軟組織滲出、粘連和痙攣,刺激、卡壓或牽拉枕大神經,引起枕大神經分布范圍內(枕頂部)放射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枕大神經痛發(fā)病率高,多見于中年女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枕大神經痛常由頭皮局部受涼,感冒病毒感染,物理化學因素刺激,繼發(fā)頸椎病變等引起。 臨床表現以單側持續(xù)性或陣發(fā)性加劇的刺痛為主,自枕部向頭頂部放射。其所導致的頭痛劇烈難忍,持續(xù)時間較長。 枕大神經痛分為發(fā)作性和持續(xù)性,多為一側性,兩側性較少,以癥狀性多見。經X線、CT及臨床檢查,除外后顱凹病變、頸髓腫瘤及空洞等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枕大神經痛者,多數患者病前有明確感冒史。 輔助檢查:X線、CT及臨床檢查。腦脊液檢查可正常。頭顱CT及頭顱MRI檢查可正常。治療方法: 1.口服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癲癇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肌肉松弛藥、GABA受體激動劑、部分鈣拮抗劑、B族維生素等均對枕大神經痛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2.小針刀:小針刀可分離松解壓迫神經的纖維束帶及周圍組織,可解除神經卡壓,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減輕神經水腫,消除炎癥,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3.痛點注射:痛點注射是指將藥物(利多卡因10mg+維生素B12100μg+地塞米松2mg)直接注射于病變部位處,阻斷疼痛刺激傳導,從而達到消除肌肉緊張,減輕局部無菌性炎癥反應,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的目的。2019年10月16日
7076
0
2
-
2019年09月11日
7415
0
2
-
王祥瑞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疼痛科 頭痛是疼痛科門診常見癥狀之一,同時也是令臨床醫(yī)師解決棘手的一大難題。以往一直強調偏頭痛、緊張型頭痛、以及顱內器質性病變( 高顱壓、低顱壓等)引發(fā)頭痛的鑒別診斷,而對大量由顱外組織結構,特別是頸部病變引發(fā)頭痛的鑒別診斷和治療重視不夠,1983年首次提出頸源性頭痛。國際頭痛委員會頒布了關于頸源性頭痛的分類。指出頸椎退行性變和肌肉痙攣是頸源性頭痛的直接原因。認為頸源性頭痛也可稱為頸神經后支源性頭痛,亦有學者稱為高位神經根性頸椎病。定義頸源性頭痛是指由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病損所引起的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其疼痛性質是一種牽涉痛,多由枕部起源,可放射到額、顳及眶部。頸源性頭痛的診斷必須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 由頭頸運動或姿勢激發(fā)的單側頭痛;2. 按壓頸部引起頭痛;3. 單側頭痛放射到頸部和同側肩部或上肢。鑒別診斷(1)有菌或無菌性炎癥如:高位頸椎間盤炎,高位頸椎結核,高位頸椎退行性改變所致小關節(jié)、韌帶、肌筋膜無菌性炎癥,巨細胞動脈炎;(2)腫瘤,如后顱窩腫瘤、高位頸椎腫瘤;(3)外傷,揮鞭傷、高位頸椎骨折脫位;(4)先天或后天畸形(如動靜脈畸形);(5)其他如神經節(jié)卡壓。方法1. 頸2神經阻滯:如枕大神經阻滯后是否疼痛增加。2. 頭頸部的外傷史:尤其有車禍等外傷史的患者應高度懷疑。3. 疼痛特征:疼痛范圍符合分布規(guī)律,有明顯壓痛應進行神經阻滯試驗。此試驗陽性是早期診斷本病的特征表現之一。4 神經根刺激癥狀:頸部擠壓實驗陽性。5影像學特點:早期患者常不易見到異常表現。CT和小關節(jié)造影雖對本病早期診斷有幫助,但不如神經阻滯試驗靈敏和可靠。3 頸椎創(chuàng)傷性退變性小關節(jié)炎:在早期主要表現為慢性頸痛,常易被人們誤以為肌肉勞損而忽略,缺乏特征性表現和放射學異常表現,易被誤診和漏診,應注意及時診斷,對晚期患者的診斷則較為容易。2019年08月21日
2767
0
23
-
趙天智副主任醫(yī)師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神經外科 大家都知道在一般情況下,腦腫瘤會引起頭痛,很多人也都有過頭痛的經歷,可是頭痛與頭痛是不一樣的!其他原因的頭痛與腦腫瘤的頭痛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怎么辨別腦腫瘤的頭痛和其他原因的頭痛? 早期腦腫瘤最常見的征兆就是頭痛。頭痛多位于前額及顳部(顳部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太陽穴部位),為持續(xù)性頭痛,陣發(fā)性加劇,常在早上頭痛更重,間歇期可以正常。與腦瘤有關的頭痛主要是顱內壓增高引起的,隨著腫瘤的長大,頭痛會進行性加重。當然還有很多疾病或問題也可以導致頭痛,例如:感冒、發(fā)燒、鼻竇炎、頸椎病、腦缺血等。甚至精神緊張或者沒有休息好都可以引起頭痛等不適感。 而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在原發(fā)病因好轉后會自行消失。如頭痛的同時伴隨其他一些癥狀,如嘔吐、視力下降、記憶力差、反應變慢等則高度懷疑顱內有腫瘤或其他占位性病變。 腦腫瘤的頭痛有兩點需要注意: 1、持續(xù)性; 2、漸漸加重。 因為一旦發(fā)生腦腫瘤,隨著時間的延長,腦腫瘤漸漸長大,壓迫周圍的腦組織、血管、神經等逐漸明顯,頭痛也會漸漸加重。腦瘤的發(fā)病是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腫瘤初起時,腦組織受壓較輕,頭痛為間歇性,表現為或長或短的緩解期,疼痛程度較輕,多為鈍痛。隨著腫瘤逐漸增大,腫瘤直接牽引、伸展和擠壓腦血管,也會壓迫腦組織,使大腦的血液和腦脊液循環(huán)出現障礙,顱內壓力增高,刺激對痛覺敏感的神經、腦膜,頭痛也日漸加重并呈持續(xù)性。 其實,經常性的頭痛,最好都到醫(yī)院檢查一下,比如頭顱CT、MRI影像學檢查,就能檢查出頭痛的大部分病因,若是需要手術解決的問題也可盡早手術,避免把小病拖成大病,若是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可盡早治療,符合任何疾病的早診早治原則。除了頭痛之外,腦腫瘤還有哪些常見的早期癥狀? 1、噴射狀嘔吐與胃腸疾病的嘔吐相比,腦腫瘤患者的嘔吐不伴有胃脘脹、惡心、腹痛和腹瀉,嘔吐與進食也無關,而是在一陣頭痛后突然出現“噴射狀嘔吐”,嘔吐物??蓢姵?.5米~1米遠。 2、視力障礙,腦腫瘤引起腦壓增高后,眼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淤積水腫,會損傷眼底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而使視力下降。 3、出現幻嗅是因為位于腦下部的顳葉受腫瘤的刺激所致,患者常聞到實際不存在的氣味,如橡膠燃燒味、飯糊焦味或香味等。 4、短暫性認人失誤患顳葉腦瘤的人還可以產生對人的陌生感,這種癥狀可短暫出現數秒或數分鐘。 5、感覺減退位于大腦半球中部的額頂葉患腫瘤,可引起對側半邊身的各種感覺——疼痛、冷熱、觸碰、震動和形體辨別等感覺減退。 6、單側耳聾若無中耳炎、外傷等病史,僅有一側耳朵聽力呈進行性減退,很可能是顱內腫瘤壓迫聽神經所致。 7、遲發(fā)癲癇成年以后開始發(fā)生癲癇,如無外傷及其他誘因,則應首先考慮腦腫瘤。 8、肢端肥大,為垂體瘤特有的臨床征象,見于成年人發(fā)病者,主要表現為手腳厚粗大,眉弓和下頜突出,面貌丑陋,兒童發(fā)病者可發(fā)育成巨人。 9、閉經泌乳,育齡婦女非妊娠的閉經、泌乳常為垂體腫瘤的首發(fā)癥狀。男性主要表現為陽痿和陰毛、腋毛、胡須等脫落,皮下脂肪增厚等。2019年07月15日
2750
0
0
-
魏興副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疼痛科 周阿姨長年來一直被一側頭痛所困擾,每次頭痛發(fā)作從頸枕部肌肉僵硬緊繃疼痛開始,逐步牽涉到頭頂區(qū)域,最后在太陽穴部位持續(xù)疼痛,每次疼痛發(fā)作時都要用圍巾被子把脖子和頭部包裹起來保暖,還要服用去痛片,幾個小時后疼痛才逐步緩解。以前一二個月發(fā)作一次,吃一片去痛片就能有效,近年來發(fā)作越來越頻繁,從每月一次到每周一次,現在更是隔天一次,去痛片也從一片加到二片才能管住疼痛,被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隔天都在等待疼痛發(fā)作中過日子,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活動。體格檢查中發(fā)現,頸部肌肉緊張,一側枕大和枕小神經明顯壓痛,并牽涉至頭頂部。頸椎磁共振提示:頸椎退變,頸椎反弓,頸3至頸5椎間盤膨出。診斷為頸源性頭痛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經枕神經阻滯和二次經皮骨骼肌黏連松解術后,困擾多年的疼痛一掃而除,去痛片也不用再吃,康復出院。這樣的病例在疼痛科并不少見,吳阿姨李叔叔都深受頸源性頭痛困擾,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寰枕關節(jié)射頻熱凝術,第三枕神經射頻熱凝術治療后都回歸到正常生活中。 頸源性頭痛是臨床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常見病?,F代社會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用電腦的人群多發(fā),辦公室白領,頭頸部受過傷的運動員,IT工作人員,甚至有青少年學生都深受疾痛。頸源性頭痛男女均可發(fā)病,一般是單側發(fā)病,偶爾也有雙側的。頸源性頭痛是在頭枕部、頂部、顳部或者眼眶區(qū)域或者上述區(qū)域同時出現鈍痛和酸痛。頭痛的同時伴有上頸部疼痛、頸部壓痛、頸部僵硬或者活動時上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多有頭頸部損傷史。早在1995年,Bogduk指出頸椎退行性變和肌肉痙攣是“頸源性頭痛”的直接原因,他認為頸源性頭痛也可稱“頸神經后支源性頭痛”。從這一點不難推斷,部分頸源性頭痛也可看做高位頸椎出現病變的 “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頸源性頭痛的原因有:1)頸椎及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椎間孔狹窄:骨質增生使椎間孔變形,空隙受侵占,神經和血管受刺激,可造成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2)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引起無菌性炎癥: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椎間盤物質釋放可直接引起無菌性炎癥、水腫,引起頸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分布區(qū)域內軟組織炎癥,可產生疼痛。3)肌肉痙攣:神經根,特別是前根受到壓迫或炎癥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部肌肉痙攣;持續(xù)性肌肉慢性痙攣引起組織缺血,代謝產物聚集引起肌筋膜炎,產生疼痛,并可直接刺激在軟組織內穿行的神經干及神經末梢產生疼痛。頸源性頭痛起源于頸部,主要疼痛部位在頂枕部,放射至額顳部,也可至眶上,也有放射至同側的肩部或上肢者。疼痛通常是單側,也可以雙側,疼痛以酸脹鈍痛為主,非搏動性。疼痛可以是發(fā)作性,持續(xù)時間不定,數小時至數天。也可為慢性波動性。有些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畏光等,但很輕。頸源性頭痛的檢查包括:1)頸部活動;2)頸部小關節(jié)觸診;3)壓痛點的評估:枕大神經(枕顳部)、枕小神經(胸鎖乳突肌附著處)第三頸神經根(C2-C3關節(jié))、斜方肌前后緣和肌腹。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影像學檢查頸椎部位可以沒有明顯改變。以后隨著病情發(fā)展,X線片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變,有椎間孔的狹窄,椎體前后緣的增生,棘突增寬變厚,棘上韌帶鈣化等。甚至生理曲度的消失。頸源性頭痛診斷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由頭頸運動或姿勢激發(fā)的單側頭痛;2)按壓頸部引起頭痛;3)單側頭痛放射到頸部和同側肩部或上肢。頸源性頭痛有一條特別有效的治療和診斷辦法:頸神經或頸交感神經阻滯療法有效。國際頭痛協(xié)會(IHS)曾把“頸2神經阻滯” 有效,當作頸源性頭痛的一個重要特征。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方案,遵循階梯、漸進式的治療原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為治療頸源性頭痛的首選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法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消炎鎮(zhèn)痛藥、肌松劑(鹽酸乙哌立松等)、擴血管(鹽酸乙哌立松亦有改善緊張肌肉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抗癲癇藥、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理治療有高能量激光、威伐光照射治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作為物理治療的一種無創(chuàng)治療方法,證實治療頸源性頭痛有效。手法治療主要包括推拿、按摩、正骨等方法,且研究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良好。微創(chuàng)介入性治療有阻滯注射、射頻治療和外科治療。神經阻滯注射治療主要包括:枕大/枕小神經阻滯注射治療、頸神經后支阻滯注射治療、頸椎旁病灶注射治療、硬膜外腔注射治療。神經射頻熱凝術作為一種毀損性技術,可考慮作為微創(chuàng)神經阻滯治療有效的長期治療方案。研究證實頸神經后支的神經射頻熱凝術可長久有效治療頸源性頭痛。頸2~3背根神經節(jié)脈沖射頻治療也可考慮作為非神經損傷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頸椎開放性手術治療可作為微創(chuàng)神經介入手術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療方案。研究結果表明,高位(C2-3/C3-4)和低位(C4-5/C5-6/C6-7)頸椎間盤摘除融合術均可有效緩解頸源性頭痛,而低位椎間盤摘除融合術治療頸源性頭痛的機制可能與神經根減壓和間接改變高位頸椎椎體位置結構有關。頸椎保?。?. 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室內,既使在溫暖的室內,也要準備一件披肩或外套,適時添加保護好頸背部。2. 勤做頸椎操:一套簡單的頸椎操,只需要短短幾分鐘。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隨時做,隨時隨地保養(yǎng)你的頸椎。端正坐好,全身保特不動,僅頭部動作,依次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后伸,順時針環(huán)繞,逆時針環(huán)繞動作。每次做夠五分鐘,且動作一定要緩慢、輕柔,否則容易頸椎扭傷。3. 適量進行戶外運動:適量進行戶外運動,是保養(yǎng)頸椎的有效方法。保養(yǎng)頸椎最好的運動包括練習瑜伽,游泳,打球等。4. 選對健康枕頭:保養(yǎng)脊椎,要選擇健康的枕頭,好的睡眠離不開枕頭和床。枕頭過高過低,床墊過柔過硬,都會影響頸椎。枕頭寬度應達肩,中間低兩邊高的枕頭對頸椎有較好的支撐作用。5. 正確按摩:經過一天的工作后,頸椎可能已經疲憊不堪,脖子僵硬,精力不支。這時,就需要簡單的按摩一下。可以緩解頸椎疲勞,全身放松。2019年05月24日
4644
0
0
-
2019年05月22日
36538
0
87
-
2019年05月19日
44470
1
194
頭痛相關科普號

賽克醫(yī)生的科普號
賽克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神經外科
3119粉絲21.8萬閱讀

宗慶華醫(yī)生的科普號
宗慶華 副主任醫(yī)師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神經外科
12粉絲5.1萬閱讀

陳延醫(yī)生的科普號
陳延 主任醫(yī)師
西安市第三醫(yī)院
神經外科
27粉絲7.5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