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下血腫

就診科室: 神經外科 

+收藏
精選內容 介紹 推薦專家 推薦醫(yī)院 相關問診
目錄
  • 1介紹
  • 2發(fā)病原因
  • 3癥狀表現
  • 4如何預防
  • 5檢查
  • 6治療方式
  • 7注意事項
  • 8康復鍛煉
  • 9預后

介紹

硬腦膜下血腫是指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具有包膜的血腫,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fā)性損害。

按發(fā)生時間,將硬膜下血腫分為:

  • 急性硬膜下血腫(傷后 3 天以內)
  • 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傷后 3 天至 3 周內發(fā)生)
  • 慢性硬膜下血腫(傷后 3 周以上)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或者不手術?

江榮才 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發(fā)病原因

基本病因

主要病因是顱腦外傷,出血來源于腦挫裂傷、腦皮質動靜脈破裂或橋靜脈斷裂。也有少部分可與腦動脈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腦血管病等自身原因有關。

  • 急性和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一般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質與靜脈竇之間的橋靜脈撕斷,或腦挫裂傷皮質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發(fā)生在著力點等對沖部位。
  •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絕大多數有輕微頭外傷史。
  • 年齡及既往不良嗜好可引起血管結構改變疾病,高齡患者發(fā)生急性出血較多見,其原因可能與高齡患者常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脆性增加有關,而且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其他影響血管結構的全身性疾病,在高齡者中非常多見。

危險因素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硬腦膜下血腫:

  • 交通事故、高空墜物、意外跌傷、癲癇發(fā)病摔跤等引發(fā)顱腦外傷,可導致硬腦膜下血腫。
  • 老年人常伴有血管硬化和脆性增加,容易出血。
  •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捎绊懷芙Y構,患者容易發(fā)生血管破裂出血。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ARISE I關于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的共識聲明

耿鑫 副主任醫(yī)師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癥狀表現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一般病情危重,發(fā)展迅速,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進行性加深表現,可能會出現腦疝,甚至死亡。

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與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癥狀相對較緩,會出現慢性顱內壓增高、偏癱、失語或認知精神癥狀等一系列表現。

典型癥狀

  • 腦挫裂傷(是腦挫傷和腦裂傷的統稱)、腦水腫所致昏迷。
  • 顱內壓增高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復視。
  • 血腫壓迫所致的局灶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和局限性癲癇等。
  • 精神障礙,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煩躁易怒,甚至癡呆。

并發(fā)癥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情重、發(fā)展快,情況危急,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常見并發(fā)癥包括:

  • 腦疝:顱內壓進行性升高,導致顳葉鉤回疝及枕骨大孔疝。
  • 顱內感染:頭部開放性外傷(血能往外流的,或肌肉或骨外露的創(chuàng)傷,如擦傷、撕裂傷、切傷、刺傷等)或非外傷性顱內炎癥,導致硬腦膜血管通透性改變。
  • 顱神經損傷:可因顱內高壓導致。
  • 癲癇:合并腦挫裂傷和血腫壓迫腦皮質。
  • 顱腦損傷后水電解質失衡及代謝紊亂。
  • 顱腦損傷后腦血管并發(fā)癥。
  • 術后并發(fā)癥:顱內壓過低,血腫復發(fā)等。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ARISE I關于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的共識聲明

耿鑫 副主任醫(yī)師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外科

如何預防

硬腦膜下血腫主要是由顱腦外傷引起,同時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除了年齡之外,多數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或控制的。做到以下幾點,可以預防或延緩硬腦膜下血腫:

  • 安全防范,避免顱腦外傷。
  • 健康飲食,少吃高膽固醇、高糖、高鹽的食物。
  •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腫怎么辦?

高峰 主任醫(yī)師 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

檢查

有顱腦損傷史,傷后立即出現昏迷并逐漸加重,或有頭痛、頭暈、嘔吐等癥狀,或傷后數天至數月出現頭痛、偏癱、癲癇或精神癥狀。應盡早完善 CT、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 頭顱 CT:典型表現為顱骨內板下見新月形高密度區(qū)(急性);顱骨內板下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雙凸鏡形影像(慢性)。
  • 顱腦平片:檢查顱骨有無骨折。
  • 腦血管造影:與其他顱腦疾病鑒別診斷。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看病有時需從“無”處尋求“有”

江榮才 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治療方式

對于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傷后 6 小時內通過手術清除血腫,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功能恢復率。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一旦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應立即施行手術治療,首選的方法是鉆孔引流,療效一般很好,如無其他并發(fā)癥,預后多較好。

藥物治療

  • 糖皮質激素:抗炎、抗血管生成作用。
  • 他汀類藥物:抗炎、神經保護、調控血管生成的作用,促進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吸收。
  • 抗纖溶藥物:氨甲環(huán)酸能促進血腫吸收及預防復發(fā)。

手術治療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 鉆孔沖洗引流術:適用于病情穩(wěn)定,腦損傷較輕,CT 確診大腦凸面單純型硬腦膜下液態(tài)血腫。
  • 骨窗或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適用于血腫定位明確,鉆孔血腫呈凝血塊,難以沖洗排出;鉆孔沖洗引流不斷流出鮮血; 清除血腫后腦組織迅速膨起,顱內壓又升高等情況。
  • 顳肌下減壓術或去骨瓣減壓術:適用于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伴嚴重挫裂傷、腦水腫和腦疝形成患者。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 鉆孔或錐孔沖洗引流術:適用于血腫包膜未形成鈣化的多數成年患者。
  • 骨瓣開顱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清除術:適用于血腫晚期已機化或鈣化,少數鉆孔引流術失敗者。
  • 前囟側角硬腦膜下穿刺術:適用于早期血腫及囟門未閉的嬰兒。
  • 腦室內鏡術:適用于分隔型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內鏡直視下用顯微手術切除血腫內多囊性包膜,以利于徹底沖洗引流血腫。

其他治療

  • 高壓氧:對癥狀輕、血腫厚度薄(1 厘米)、發(fā)病時間短(6 周),且無嚴重中線結構偏移(1 厘米)或明顯的局灶病損征象的患者,可在 CT 隨訪下采用高壓氧治療。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談談激素在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中的作用

江榮才 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注意事項

  • 盡量避免顱腦外傷的發(fā)生。
  • 如果發(fā)生顱腦撞擊,立即就醫(yī)檢查。
  • 有顱腦撞擊史,同時伴有頭痛、頭暈等慢性顱內壓增高等癥狀者,應立即就醫(yī)。
  • 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或者不手術?

江榮才 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預后

硬腦膜下血腫發(fā)展可快可慢,快者可迅速危及生命,慢者可緩慢損傷顱腦,影響正常生活。及時治療后或可恢復正常,或者大致恢復正常,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死亡,或呈植物狀態(tài)生存,或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等。

相關文章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轉歸為何同病不同命?

江榮才 主任醫(yī)師 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相關科普號

張弛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弛 副主任醫(yī)師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神經外科

234粉絲3.6萬閱讀

程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程偉 副主任醫(yī)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外科

994粉絲2.9萬閱讀

孫志揚醫(yī)生的科普號

孫志揚 主任醫(yī)師

上海市東方醫(yī)院

神經外科

14粉絲2.8萬閱讀

  • 1 介紹
  • 2 發(fā)病原因
  • 3 癥狀表現
  • 4 如何預防
  • 5 檢查
  • 6 治療方式
  • 7 注意事項
  • 8 康復鍛煉
  • 9 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