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8月05日
5033
0
0
-
王星副主任醫(yī)師 醫(yī)生集團-陜西 心血管內科 在急診送來的的懷疑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我們很難通過表現癥狀來判斷是腦梗死、腦血栓還是腦出血。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做一個頭顱CT,盡快鑒別診斷,因為治療原則是完全矛盾的。這三個疾病有什么不同呢?簡單理解,腦出血好理解,就是腦子的血管因為各種非外傷的原因破了,在出血,所以叫腦出血。另外兩種就是血管堵死了。腦栓塞和腦血栓都是血管堵死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區(qū)別在于這個堵死血管的血栓來源,如果是因為其他地方的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血管,發(fā)生堵死血管事件,比如最常見的房顫,我們一般稱之為腦栓塞。而腦血栓大多是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導致的血管堵塞。1、腦出血多出現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或年輕人腦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見;發(fā)病突然,頭痛嘔吐多見,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治療以控制血壓,止血甚至開顱引流為主,預后不好。2、腦栓塞多見于心臟病、房顫患者,栓子在心臟形成,脫落之后雖血流堵塞在腦血管,發(fā)病突然,多表現為偏癱,語言活動障礙。治療以抗凝為主,也可以對于房顫進行治療,比如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3、腦血栓形成多見于老年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驅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常于安靜或睡眠中發(fā)病。以抗血小板為主,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以阿司匹林加他汀為主??傊?,腦卒中因為有出血和缺血兩種,心血管王醫(yī)生說需要盡快第一時間診斷明確。2019年04月24日
2425
0
1
-
2019年04月02日
1912
0
0
-
2019年02月18日
3649
1
1
-
惠凱主任醫(yī)師 大慶龍南醫(yī)院 神經內科 很多人都會堅信,我鍛煉、我健康!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的?你是不是也正堅持著鍛煉,而身體也正保持和享受著健康狀態(tài)?回答有兩種:A)當然健康了!B)雖然一直保持著鍛煉,但是有一天突然偏癱了!你可能認為,A答案是對的,而B答案不可能發(fā)生的。實際上A和B,健康和病患癱瘓都是現實存在的,兩個答案都對。進行體質鍛煉,是保證健康的有效方法,也是健康專家、學者乃至普通民眾都只曉得健康原則,怎么鍛煉還能助長疾病、誘發(fā)疾病嗎?先說鍛煉的正向作用提高體能促進代謝增加心臟儲備強化骨質增加肌肉收縮能力提高免疫力降低動脈硬化速度增強腦協調能力增加肺活量增強自信心理那么運動損害又有哪些呢?關節(jié)損傷肌肉損傷脊柱小關節(jié)損傷深(大)靜脈損傷(劇烈運動時)誘發(fā)動脈狹窄后缺血發(fā)作肢體動脈缺血—間歇性跛行冠狀動脈缺血—心絞痛腦動脈缺血—腦梗塞誘發(fā)和加重原有疾病更重要的是運動習慣后,能掩蓋運動者“亞健康”狀態(tài)和增加“偽健康”自信心理。也就是說,運動者實際軀體或心理是存在一定非健康因素,比如高脂血癥、糖耐量異常、潛能在糖尿病因素、隨眠障礙、血壓波動、肥胖等“亞健康”狀態(tài)?;蛘呤牵\動者自身存在軀體疾病,如重度的心臟動脈或腦動脈狹窄,但是由于運動者保持鍛煉,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忽視了或盲目自信認為自己是健康的狀態(tài),成為“偽健康”狀態(tài)。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和“偽健康”狀態(tài)的人,都會被“我運動、我健康”的盲目“自信心理”所掩蓋忽視輕視否認拖延這種結果就是,你已習慣地長時間看著的“健康”運動者,某一天突然住院了、偏癱了、心肌梗死了!所以,運動者,請你不要盲目自信!運動者,請你定期評價“健康自信”的依據!運動者,請你定期做身體檢查!堅持運動、鍛煉、健康的理念是沒錯的。堅持運動、鍛煉就健康是錯誤的!堅持鍛煉,也會長腦血栓!還是和您分享一個病例吧,一個真實的腦血栓的故事。W先生,65歲。長期堅持鍛煉,每天跑5公里,沒得過啥病,也從來沒有住過院。某一天早上,W先生跑完步后,和以往一樣又去廣場跳舞。此時他發(fā)現自己右側腿和胳膊有些不像以前那樣靈活,腿在脈舞步時跟不上節(jié)拍。W先生自信的認為是累了,堅持了一下就走回家了,也沒去看醫(yī)生。當日下午的時候W先生,自覺右側上下肢麻木,上樓梯抬腿略感吃力,不如昨天。第2天早上,起床后,右側肢體麻木、無力沒有緩解。第2天下午,上樓梯是下肢無力加重了,需要用手扶持樓梯扶手。第3天早上,起床時右手無法握住衣服,下肢抬不起來穿褲子。這才考慮是不是得腦血栓了?!W先生以往身體健康,平素也不吃藥,也沒什么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呀等疾病。按照W先生和他夫人的話來描述過去,“這幾十年來大病沒得過,一般的發(fā)燒感冒也極少,喝喝水或吃點感冒藥什么的就好了。主要就是鍛煉,身體好得很。怎么這2、3天右側胳膊腿就沒力量了,一點一點就癱瘓了?”查體結果W先生意識清、言語含糊、吐字不清、言語欠流利,飲水嗆咳,口角歪斜,右側上肢近端肌力4級,遠端3級(5級正常,0級最重),右手抓握無力;右側下肢肌力4級,病理征陽性。診斷急性腦梗塞(左側頸內動脈供血區(qū))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檢查結果DSA(腦血管造影):1)左側頸內動脈(LICA)起始部重度狹窄,狹窄率99%,局部充盈缺損,殘余管腔線樣改變。2)左側頸內動脈血流速度緩慢,左側頸內動脈及左側大腦中動脈充盈時間明顯延遲,慢于同側頸外動脈。左側大腦中動脈充盈稀疏,分支顯示不良。MRI(頭部磁共振):左側大腦額葉內側、側腦室旁腦白質大片新發(fā)腦梗死。臨床分析發(fā)病誘因:頸內動脈血流量減低,動脈灌注充盈嚴重減少。發(fā)病機制:1)頸內動脈起始部重度狹窄。一側頸內動脈負責供血給同側大腦半球至少3/5區(qū)域內的腦組織,當頸內動脈發(fā)生狹窄后,同側大腦半球血流量隨著動脈狹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漸降低。當狹窄至一定程度后,同側大腦半球血流量嚴重下降,誘發(fā)腦梗塞。2)動脈低灌注。動脈狹窄初期,雖然動脈血流量開始下降,但是仍能保證腦組織供血。當狹窄進一步加重,狹窄遠端動脈壓力降低,血流動力不足,動脈遠端不能獲得血流通過小動脈、毛細血管進入靜脈的血壓動力,引起動脈遠端低血流灌注。無壓力的動脈內血流量下降,腦組織供血不足,而發(fā)生腦梗塞。教訓總結動脈狹窄,是個病理過程。這個過程可持續(xù)數年,早期可以無任何臨床癥狀。動脈狹窄,不會因為鍛煉而消退或減輕。動脈狹窄,是可被發(fā)現的,及早處置可避免發(fā)生腦梗死或血管閉塞。經驗建議實際上,動脈狹窄已經構成疾病。臨床之所以沒有表現,只是因為狹窄動脈所供應的臟器或組織處于血流代償狀態(tài),當血流進一步下降或突然中斷,這個臟器的臨床表現就出來了。對于堅持運動的人們來講,千萬不要盲目自信,特別是在身體長時間處于表現“良好”的無疾患狀態(tài)時,更應該定期檢查,以發(fā)現潛在已經構成而未發(fā)病的疾病狀態(tài)。這個已經形成的血管疾病,只是沒有導致重要的臟器組織發(fā)生嚴重的缺血性病變而已。醫(yī)者注動脈系統(tǒng)病變并不表現在動脈自身系統(tǒng),而是表現在這個動脈所供血給的臟器或組織上。如冠狀動脈供血給心臟的心肌,冠狀動脈閉塞時產生心肌梗死,也叫急性心梗;腦動脈供血給腦組織,腦動脈閉塞時產生腦組織梗死,也叫腦梗死。而動脈狹窄是個慢性病理過程,而且是隱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能被任何人自身所感知的,直到所供血的臟器或組織發(fā)生缺血,產生臨床表現才被查出來。所以,動脈狹窄臨床病變發(fā)現較晚,易被誤診的臨床特點。2019年01月21日
3504
0
2
-
2019年01月08日
3409
2
2
-
2018年11月08日
1577
0
0
-
2018年11月07日
2972
0
2
-
2018年11月07日
2691
0
0
-
2018年11月07日
3943
0
0
腦血栓相關科普號

王作偉醫(yī)生的科普號
王作偉 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
神經外科
4522粉絲23.1萬閱讀

張志軍醫(yī)生的科普號
張志軍 副主任醫(yī)師
山西白求恩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
1134粉絲5萬閱讀

盧仁凱醫(yī)生的科普號
盧仁凱 副主任醫(yī)師
太康縣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
29粉絲5618閱讀